文物「活」旅遊旺產業興
——正定堅持旅遊興縣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漫步燕趙大街,開元寺南廣場開放的遺址現場,人們隔著玻璃圍擋,真切感受著古城的前世容顏,文物走進了百姓生活;
走進隆興寺對面的文創小店,充滿正定元素的紀念品琳琅滿目,遊客們爭相購買,把「正定」帶回家;
晚上的南城門音樂廣場,是一座全民參與的大舞臺,當地居民和外地遊客,時而聯唱,時而賽歌,和諧共享,其樂融融;
……
在正定,一磚一瓦都是文化,城牆街巷皆有故事。近年來,正定縣堅定不移走旅遊興縣之路,厚植文化根基,科學恢復古城風貌,使文化和旅遊產業各領域、多方位深度融合,加快推進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恢復古城風貌,讓文物走進百姓生活
9月24日,正定東城門上,玻璃罩板下的原始軍事工事所,吸引了不少遊客。
正定在東城門修復工程中,採用了扣罩式本真保護的方式,將原始軍事工事保留於城牆之內。「就像給文物穿了一件衣裳,個別部位用上玻璃罩板,是為了讓大家能親近遺址。」導遊李明言簡意賅的講解讓遊客對古城添了幾分新認識。
正定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文物資源豐富。在古城6.6平方公裡的範圍內,如珍珠般分布著隆興寺、開元寺等38處文物古蹟,其中國家級文保單位10處,省級文保單位5處,被譽為「文物寶庫、旅遊勝地」。
正定的靈魂在古城古蹟,古城的核心在歷史文化遺存。正定縣委、縣政府經過反覆調查研究,確定堅持把古城風貌恢復提升與文物保護、傳承弘揚歷史文化緊密結合,從恢復古城風貌讓文物「活」起來、修舊如舊重現文物風採、片區聯動恢復歷史風貌三項重點工作任務入手,先後啟動了原址復建「鎮府巨觀」陽和樓、建設正定博物館等24項古城風貌恢復提升工程,實施了隆興寺摩尼殿明代壁畫修復等系列文物保護重點工程,並依託「九朝不斷代」古建築群落,加強片區保護,打造了具有代表性的歷史文化風貌展示區。
一項項工程已相繼完工,正定的文化遺產和文物古蹟,正以鮮活生動的姿態走進人們的生活。
創新旅遊供給,讓文化融入產業血脈
旺泉古街是正定重點打造的三大仿古旅遊街區之一。結合當地文化特色,這條古街以「尋香慕文」為特色定位,匯聚著幾十家老字號、非遺等特色餐飲品牌。
古街南頭的陳餄子「餄餎村」,常常是遊客爆滿。
山東遊客曹健夫婦,點了一碟熱切丸子、一碟正定崩肝,還有兩碗特色餄餎,準備飽餐一頓。「來正定,感受千年古郡厚重歷史的同時,也要嘗嘗特色美食,才能不虛此行!」曹健說。
旺泉古街只是正定挖掘古城文化內涵、豐富旅遊業態的一個剪影。近年來,除了圍繞「吃住行遊購娛」六要素,建成了南關古鎮、陽和樓、旺泉古街等3條仿古旅遊街區外,還發展了「旅遊+文化」「旅遊+體育」等多種新業態新模式,打造了「古城+新區」「美麗鄉村+古城+滹沱河景區」等精品旅遊線路,實現了觀光遊向休閒度假體驗遊、景點遊向全域目的地遊的轉變。
同時,依託古城文化元素,文旅創意產品開發工作也在如火如荼開展。「目前,正定有五彩倒坐觀音扇屏、榮國府紅樓系列等9大類旅遊文宣產品,14個系列200餘種旅遊紀念品。」正定縣文化廣電體育和旅遊局副局長王詠虹說,通過把古城文化植入產品,用文化留住遊客,實現讓遊客帶走文化的目的。
隨著一批文旅融合新產品、新業態落地,正定旅遊產業發展活力不斷增強。2019年,全縣接待遊客1496.8萬人次,同比增長15.5%;旅遊收入78.3億元,同比增長28.2%。
精彩活動紛呈,讓廣大群眾共享發展成果
正定南城門音樂廣場,每晚都有市民和遊客爭亮才藝。
隨著《我愛你,中國》伴奏響起,90後小夥子王碩登臺獻藝,引來掌聲陣陣。
「這裡天天都有人唱勵志歌曲,今天我也登臺唱一首,祝福偉大的祖國繁榮昌盛。」王碩激情滿滿地說。
全民參與的精彩文化盛宴,天天都在上演,不僅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還豐富了古城的文化內涵。
2019年以來,正定縣本著文化、旅遊深度融合原則,創辦了以「璀璨常山夜、群星耀古城」為主題的彩色周末活動,開展了「帝王禮佛、千手觀音、元妃省親、劉姥姥進大觀園」等文化演出。2019年共舉辦各種文化活動152場,參與演員突破5000人次,觀眾達500餘萬人次。同時,還推出了「跟著抖音逛正定」、動漫精靈古城秀活動以及風箏節、機車巡遊、旗袍秀古城等時尚特色活動,不斷提升古城的影響力美譽度。
正定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劉娜表示,正定將繼續推出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不斷培育新型文化業態和文化消費模式,以高質量文化供給提升旅遊品質,進一步增強居民和遊客的獲得感幸福感。(河北日報記者董昌)
來源:長城網
聲明:本文已註明轉載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聯繫郵箱:news@ersanl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