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大通因為脫歐也要離開倫敦,那裡是摩根家族傳奇故事開始的地方

2020-12-12 好奇心日報

摩根的傳奇故事正是開始於 180 年前的倫敦

英國啟動脫歐程序一個月後,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花 1.25 億歐元(約為 9.57 億人民幣)。在都柏林買了棟辦公樓

這棟名為 Capital Dock 的大樓將能夠容納一千名員工,而這還只是摩根大通應對英國脫歐措施的一部分。按照他們 CEO Jamie Dimon 的,從倫敦轉移到歐洲其他地方的摩根大通員工數量可能多達 4000 人。說法

鑑於脫歐將會給倫敦金融業帶來的衝擊,摩根大通選擇離開並不意外。但如果你了解這背後的歷史,還是會十分感慨。

因為摩根的故事正是開始於 180 年前的倫敦。

1837 年美國商人喬治皮博迪(George Peabody)移居已經確立了世界金融中心地位的倫敦,並開起了銀行。而當時的金融業依然是羅斯柴爾德的世界,不過皮博迪靠著販賣美國證券以及提供融資賺了一大筆錢,。所積累的 45 萬英鎊資本僅次於羅斯柴爾德和巴林

喬治皮博迪 來源:wikipedia

在 1851 年成立了喬治皮博迪公司之後,皮博迪邀請了同樣來自美國的朱尼厄斯摩根(Junius Spencer Morgan)成為銀行合伙人,直至 1864 年朱尼厄斯徹底接手這家由美國人所經營的英國銀行。

不過,在交接時,皮博迪拒絕兌現他最初傳承公司名字的承諾,將他的名字撤回,朱尼厄斯不得已將公司重新命名為 J.S.摩根公司,而這成為了朱尼厄斯當時覺得會是。但如果他當時能夠預知到摩根家族未來的成就,他絕不會這麼想。「一生中最失望的事情」

朱尼厄斯摩根 來源:Morgan Library

在摩根銀行發展壯大的過程中,摩根家族也聲名遠播,從英國帶到了美國,經歷了三代傳承,見證了美國的崛起,在英國到達頂峰,然後衰落。

在英國宣布脫歐的時候,這個有著 180 年傳承歷史的摩根銀行也一點一點抹去在英國存在的痕跡了。

美國總統:「摩根先生,你有什麼建議嗎?」

19 世紀銀行家的影響力遠遠超過如今的銀行。需要龐大資金的重工業與鐵路業迅速發展,個人或者家庭已經難以滿足這樣的資本需求,各地的證券市場才起步不久,規模有限,而且充斥著詐騙與投機。

銀行因此成為了最重要的融資渠道,他們為個人、公司與政府提供借貸和債券發行的服務。不僅如此,獲得名聲在外的銀行的背書將會讓投資者產生對公司的信任,無論這家公司是多麼不知名。

而摩根財團是其中財力最雄厚、最有名的銀行。他們做的是批發銀行業務,不接受普通人的存款,只接受有錢人的存款,而且這些人還需要帶著推薦信上門來開戶。在 20 世紀初,對於金額在 7500 美元以下的存款,摩根不付利息,而且(約等於現在的 1.4 萬美元)。每筆存款的最低限額不能少於 1000 美元

金融業受政府監管、經濟危機時政府救市本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但美國當時的監管體系未成型,而且 1836 年美國第二銀行(Second Bank of the United States)因未能獲得國會授權而倒閉後,美國成為了沒有中央銀行或者類似機構、失去基本經濟調控工具的國家。

而朱尼厄斯的兒子約翰皮爾龐特摩根(John Pierpont Morgan),作為掌控當時美國最有影響力的銀行的銀行家,代為行使了幾次美國央行的職能。

約翰皮爾龐特摩根 1881 年 來源:Morgan Library

自朱尼厄斯開始,摩根家族就一直在竭盡全力維護美國在歐洲的信譽。皮爾龐特在 1895 年的就是「在美國和歐洲貨幣市場之間建立一種信任的關係,從而確保歐洲貨幣市場上的資本可以用來滿足我們(美國)的需要」。目標

1894 年美國黃金儲備的大量流失卻令這種信任危在旦夕。為了維持美元的價值,美國政府 1879 年開始承諾美元能夠兌換黃金,並為此一直留有 1 億美元左右的黃金來保證承諾兌現。然而,1890 年因為購買阿根廷證券而損失慘重的歐洲投資者紛紛撤回在海外投資,其中包括了將手中的美元兌換成黃金並運回歐洲。

不僅如此,美國國會在 1890 年通過的《謝爾曼白銀法案》令美國從金本位制變成了金銀複本位制,不管市場價格如何,16 盎司的白銀都相當於 1 盎司的黃金。然而此時,被挖掘出的白銀數量正在大量增加,白銀迅速貶值,劣幣驅逐良幣,所有人都更傾向於用便宜的白銀,將價值高的黃金留在手裡。黃金因此從國庫中流失,到國會意識到問題並廢除法案時已經太遲了。

雖然美國政府緊急發行了兩次黃金債券,但完全無濟於事。據美國財政部,光是 1894 年的第四季度,就有價值 8400 萬美元的黃金被運到了國外。估計

可以直接兌換黃金的黃金券 來源:wikiwand

到了 1895 年 2 月,美國政府的黃金儲備將要竭盡,而這意味著美國政府的承諾很快就會破產,只能放棄金本位制。

根據《股票大作手回憶錄》書中的描述,最初,財政部回絕了皮爾龐特·摩根所提供的幫助,他們寄希望於向公眾發債券而非讓私人財團幫忙。皮爾龐特為此前去華盛頓說服當時的美國總統格羅弗·克利夫蘭(Stephen Grover Cleveland),不過當他到了總統辦公室的時候,克利夫蘭拒絕見他。

格羅弗·克利夫蘭 來源:wikimedia

皮爾龐特隨後硬闖入總統辦公室,坐在角落裡抽著雪茄、一言不發,直至財政部部長約翰卡萊爾(John G. Carlisle)接到電話,得知美國國庫只剩下價值 900 萬的黃金,皮爾龐特才大聲說,他知道將有一張當天到期的 1000 萬美元的匯票要求兌換。

克利夫蘭無計可施,:「摩根先生,你有什麼建議嗎?」只好求助

皮爾龐特隨後與倫敦的羅斯柴爾德銀行一起,。同時,作為交換條件,他們為美國政府發行了價值 6500 萬美元的 30 年期黃金債券。不僅如此,皮爾龐特還向政府承諾,政府所獲得的這些黃金儲備不會外流,而且在一段時間裡堅守了這個諾言,到了同年 6 月,美國政府的黃金儲備又回到了 1.075 億美元。籌集了 350 萬盎司的黃金

皮爾龐特之所以,能兌現這個諾言不僅是因為美國秋季糧食出口帶來的貿易順差會緩解壓力,還因為皮爾龐特做了應該央行做的一件事——管理美元與英鎊的匯率,他在美元不穩的時候,在外匯市場買入美元或賣出英鎊來支撐美元。實際上,這些措施對沒有政府支撐的私人企業來說,風險極大。

「動用準備金!這正是準備金派用場的時候」

而最能夠展現皮爾龐特·摩根的影響力的時刻則是在 1907 年。

那年的 10 月,聯合銅業(United Copper Company)的 F奧古斯塔海因茲(F. Augustus Heinze)和查爾斯W莫爾斯(Charles W. Morse)操縱股價失敗而破產,而他們所控制的商業國民銀行(Mercantile National Bank)以及紐約第三大信託銀行尼克博克斯信託(Knickerbocker Trust Company)因此遭到擠兌。

陷入恐懼中的民眾隨即對其它信託銀行也產生了不信任,紛紛排隊將自己的錢取出來。這不僅意味著幾個銀行陷入危機,意味著連帶的金融系統都受到衝擊。

1907 年 陷入恐慌的民眾 來源:wikimedia

理論上,這時候央行應該向被擠兌的銀行提供資金,解決短期的流動性需求,滿足民眾的提款要求,如果資金不足,央行還可以印錢來滿足需求。

但此時政府的資金甚至不能直接轉進信託銀行裡。為了應對危機,10 月 23 日,財政部部長喬治B科特柳(George B. Cortelyou)將 2500 萬美元的政府基金交給了皮爾龐特來管理。

同一天,另一家遭擠兌的信託銀行——美國信託公司(Trust Company of America)所能提現的資金在兩小時內減少了一百萬左右,現金告急。

皮爾龐特隨即與第一國民銀行(First National Bank)以及國民城市銀行(National City Bank)一起向美國信託銀行提供 300 萬美元的資金,阻止了其破產,以及可能出現的連鎖反應。

與此同時,缺乏資金的信託銀行紛紛收回保證金貸款,而這導致通過保證金貸款借錢給投資者的證券經紀公司的資金短缺。

24 日,紐交所總裁蘭塞姆託馬斯(Ransom Thomas)上門,,那至少有 50 家經紀公司會關門,而紐交所不得不因此關門。而皮爾龐特告訴他,銀行將會提供資金給經紀公司。告訴皮爾龐特如果不能夠馬上籌到 2500 萬美元

紐交所外進行場外交易的經紀人們 來源:wikiwand

隨即皮爾龐特召集了各個銀行的總裁,要求他們立刻籌款。然而銀行家們表示他們也缺乏資金了,資金儲備甚至已經低於法定準備金的限度了,不可能再貸款給經紀公司。

皮爾龐特再次扮演了央行的角色,回應道:「動用準備金!這正是準備金派用場的時候」,這實際上是下調了銀行的準備金率。各家銀行服從了他,在五分鐘內便募集了 2700 萬美元來幫助經紀公司。

在這之後,紐約最重要的那些銀行家聚集在皮爾龐特的私人圖書館裡,最終利用紐約清算中心的存款滿足提現要求,增加市場上的貨幣供應,結束了 1907 年的恐慌。

摩根再次救市成功,但經過這次危機之後,,為了避免未來再一次出現類似的危機,建立一個正式的中央銀行是有必要的,他鼓勵聯邦政府建立聯邦儲備體系。 皮爾龐特·摩根確信

所以 1907 年的這次救市也是摩根最後一次以個人力量挽救經濟。

1913 年美國聯邦儲備系統(The Federal Reserve System)成立,美國政府有了更多修正市場的工具。但再也沒有人有摩根這樣的個人能力了。

「權力集中到私人手中的這種程度,在我們國家的歷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

J.P. 摩根公司並不只是一家財力雄厚的銀行,他們的影響範圍遠遠超出了金融業。

所著的《影響歷史的商業七巨頭》中寫道:1933 年參議院金融委員會(Senate Finance Committee)聽證會上,費迪南佩科拉律師(Ferdinard Pecora)所列舉的幾個數字非常清晰地證明這一點:J.P. 摩根公司的合伙人們,在 89 家公司中佔據了 126 個董事席位,這些公司包括了全國最大的銀行、鐵路公司、公用事業公司、工業公司,而他們的資產加起來超過 200 億美元(約為現在的 3685.98 億美元)。理察·S·泰德羅

佩科拉對此評論道:「權力集中到私人手中的這種程度,在我們國家的歷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

實際上,皮爾龐特對自由競爭不屑一顧:「我們就應該摒棄那種站不住腳的教條,即認為自由競爭能保護公眾利益」。在他看來,將行業交給他這樣的人來管理才能有序運行、確保公眾的利益。

1879 年,擁有龐大的鐵路帝國的範德比爾特家族(Vanderbilt)選中皮爾龐特來銷售 15 萬股紐約中央鐵路(New York Central Railroad)的股票,這開始了摩根對鐵路業的染指。

1918 年 紐約中央地鐵 來源;wikipedia

19 世紀的鐵路業處於無政府狀態,各個鐵路公司隨意修建鐵路、鐵路標準不統一、惡意競爭。除此以外,鐵路企業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批經營管理權和所有權分離的企業,這些鐵路公司的管理層往往都沒有股權,而且當時沒什麼法律規定管理層一定要為股東著想,公司管理非常混亂。

皮爾龐特,賺到 300 萬美元的佣金,而且他還代表那些厭惡過去的混亂局面的歐洲股東,在董事會中獲得一席,參與公司經營。不僅如此,皮爾龐特後來還把股權都集中起來,獲得了對鐵路的絕對控制權,令其成為「摩根鐵路」。以每股 120 美元的價格在倫敦市場賣出所有股票

而這只是個開始。

隨後皮爾龐特推動了巴爾的摩鐵路、伊利鐵路等等鐵路公司的改革,,達到了全美鐵路的六分之一。擁有這些鐵路的公司收入加起來相當於美國政府年度收入的一半,而它們都在皮爾龐特的管理之下。最終被「摩根化」的鐵路加起來有 33000 英裡

有皮爾龐特摩根籤字的鐵路證券 來源:紐約時報

皮爾龐特甚至希望能統一管理全美國的鐵路業。1889 年,他向各個大公司提議建立一個西部交通協會,每個鐵路公司派一名董事加入協會,由協會來統一制定運費,如果有公司不遵守,則會被踢出協會。按照皮爾龐特自己的說法,這個協會將會讓西部的鐵路公司完全「置於大約 30 個人的控制之下」。

,聯合了大量企業在某個行業內達成壟斷的託拉斯(Trust)那時候還未像現在這樣被政府所禁止,但因為協會外的小公司壓低價格來吸引顧客,這協會最後也沒能如皮爾龐特那樣有效運轉。《紐約先驅報》因此將皮爾龐特稱為「巨型鐵路託拉斯之王」

「卡內基先生,我祝賀您成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了。」

1890 年皮爾龐特再次躍躍欲試,這次他想建立鋼狄托拉斯。

皮爾龐特之所以出現這樣的念頭,是因為鋼鐵大王安德魯卡內基(Andrew Carnegie)正準備與皮爾龐特所控制的兩家鋼鐵公司聯邦鋼鐵公司(Federal Steel)和全國鋼管公司(National Tube)直接競爭。卡內基一向都以極高效率擊敗對手,而,兩者都將對皮爾龐特的生意構成巨大威脅。他準備在俄亥俄州建立鋼管廠,還打算修一條從五大湖至東海岸的鐵路

安德魯卡內基 來源:wikimedia

1901 年年底,皮爾龐特提議建立美國鋼鐵公司(United States Steel Corporation),在他的構想中,這個龐大的鋼鐵聯盟包括了卡內基鋼鐵公司(Carnegie Steel Company)、自己的公司以及行業內其他的大公司,完成之後美國鋼鐵公司將會控制美國鋼鐵行業一半以上的業務。

卡內基與皮爾龐特·摩根的父親朱尼厄斯關係不錯,但不怎麼喜歡皮爾龐特。但在拉鋸很久之後,以 4.8 億美元的價格賣給了皮爾龐特,不過依然通過協議保持著自己對公司的控制權。

當交易完成之後,皮爾龐特對卡內基說:「卡內基先生,我祝賀您成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了。」

一艘運煤船經過美國鋼鐵公司的工廠 來源:wikimedia

而美國鋼鐵公司的成立不僅讓卡內基成了首富,還讓相關的人都賺了一大筆錢。這家公司是,資金總額達到了 14 億美元,而當時美國製造業的資金加起來也就 90 億美元而已。歷史上第一家擁有 10 億以上美元資本的股份公司

一方面,美國鋼鐵公司獲得了難以戰勝的優勢。只生產 10 噸鋼的平均成本要比生產 100 噸高出幾倍,而龐大的美國鋼鐵公司的成本將會遠遠低於其他小公司。另一方面,市場對其充滿信心,公司的股票很快從 38 點上漲到 55 點,為股東們帶來巨大收益。

這也是皮爾龐特·摩根在漫長的職業生涯中,最大的一筆工業交易。

不幸的是,摩根的影響力甚至還給摩根公司帶來了一場災難。

1920 年 9 月 16 日的中午,一輛馬車停在華爾街摩根財團與街對面的美國證券所之間,它突然爆炸,導致 38 人死亡,300 人受傷,離馬車最近的摩根公司內,兩名僱員死亡,十幾人傷勢嚴重。

這個案子至今未破,但其與當時一系列無政府主義者所製造的爆炸案吻合,而這是無政府主義者第一次把襲擊目標從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那裡轉移到商界。

1920 年爆炸 來源:wikimedia

抓住時機從英國轉移至美國的摩根家族,搶走了羅斯柴爾德家族在全球銀行業的主宰地位

某種程度上,摩根家族的發家史也是歐洲與美國的歷史。

在朱尼厄斯從皮博迪那裡接手公司時,摩根公司是個在美國有分公司的英國銀行,經營重心在倫敦的 J.S.摩根公司,而皮爾龐特成為了朱尼厄斯在華爾街的代理,持續不斷向遠在倫敦的父親傳遞華爾街的消息。

不過此時的摩根公司還只是家資本雄厚的銀行,為了進入銀行業的第一梯隊,給普通公司和個人提供融資還不夠,還得擠進國家貸款領域中。

而普法戰爭給予了摩根公司機會。1870 年的色當會戰中,普魯士擊敗了法國,隨後法蘭西第二帝國被推翻,第三共和國成立,共和國臨時政府的官員們撤退到圖爾並派人去倫敦尋求融資。

此時,也就是無法收回融資,所以不願意做這個生意,同時倫敦金融城裡不少銀行都因為墨西哥和委內瑞拉的拖欠債務而資金短缺。巴林銀行已經為普魯士提供融資,而羅斯柴爾德認為法國不可能贏

朱尼厄斯卻決定將自己所有資金都押進去,向法國發放 1000 萬英鎊的銀團貸款,承銷債券,最終從中賺到了超過 150 萬英鎊,並躋身於第一梯隊。

而開始於 1914 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對歐洲是災難,對在英國和法國有著紮實基礎的摩根來說卻是極大的商機。

1915 年摩根公司成為了英國和法國政府在美國的採購代理,購買戰爭所需的各類物資,。除此以外,不停生產著歐洲所需物資的美國企業也需要大量融資,而摩根亦從中獲利。收取 1% 的手續費的摩根最終靠此賺到 3000 萬美元

1917 年在飛機製造廠內工作的美國工人 來源:britannica

戰爭結束之後,英鎊供大於求,英國財政部禁止倫敦金融城的各個銀行對外提供貸款,倫敦迫不得已放棄了國際貿易融資的生意。而資金充足的摩根公司接下了不少國家巨額貸款和債券發行,在全球不斷擴張。

實際上,英美的地位在更早的時候已經顛倒過來了。

19 世紀末,鐵路網推動美國經濟迅速發展,工業品和礦產品產量和出口量都不斷增長,到了 1900 年左右,美國已經取代英國成為了全球最大經濟體。而這自然影響到了金融市場,無論是摩根集團經營的重心,或者是全球金融中心,都逐漸從倫敦向紐約轉移。

世界 GDP 變化 來源:經濟學人

1860 年前都主宰著世界金融的羅斯柴爾德家庭並未意識到這一點,,依然固守在歐洲。這最終令他們將主導權拱手相讓。他們認為離開歐洲、移民他處的人都是社會渣滓

與羅斯柴爾德家族相反,摩根集團進行了重組。1895 年,位於華爾街 23 號的德雷克塞爾-摩根公司被重新命名為 J.P. 摩根公司,巴黎分公司德雷克塞爾-哈耶斯公司改為摩根-哈耶斯公司 ,費城子公司依然為德雷克塞爾公司,不過德雷克塞爾家族已經退出實際經營。

華爾街 23 號 來源:wikimedia

而過去摩根集團的總部——倫敦的 J.S.摩根公司將會在數年之後改為摩根建富公司,資金來自美國,J.P.摩根公司為其合伙人,擁有其三分之一的股份。

從此以後,紐約成為摩根集團的中心,皮爾龐特成為所有子公司的管理者, ,而過去與他同等地位的合伙人們降格為子公司的合伙人。他將能夠獲取所有公司利潤的 35%

而皮爾龐特的兒子——傑克摩根(J. P. Morgan Jr.)在這次重組之後,被皮爾龐特派去了已經變得沒那麼重要的倫敦,就像皮爾龐特當年被朱尼厄斯派去還不重要的紐約一樣。

「摩根代表著困擾了美國一代人的一切」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美國人想到銀行家時,腦海裡浮現的往往是摩根家族的形象。最初他們曾經因為摩根公司的公正誠信而對摩根抱有好感,但這些好感很快就被摩根的傲慢和貪婪所帶來的反感所替代了。

1912 年反託拉斯運動達到高潮,民眾並不像皮爾龐特那樣認為託拉斯是維持秩序的組織,而將其視為瘋狂為自己謀利的公司。的作者羅恩·切爾諾夫(Ron Chernow)如此總結美國人對摩根的態度:「摩根代表著困擾了美國一代人的一切:到處亂建的工廠、野蠻殘酷的兼併、華爾街上那瘋狂而又無休止地製造繁榮和衰敗的狂歡氣氛」。《摩根財團》

1910 年Puck magazine 漫畫:《中央銀行》 來源:Morgan Library

過往幾乎不與公眾接觸的摩根公司並不知道如何應對民眾的情緒,而皮爾龐特的說教更進一步加劇了民眾的反感。

1912 年,在由路易斯安那州民主黨員阿爾塞納普約(Arsène Pujo)所主持的聽證會上,皮爾龐特稱自己沒有任何權力,又強調說做生意最重要的是人格,他只借錢給自己信任的人:「我記得當初有個人走進我的辦公室,當我知道他連一分錢也沒有的時候,我就給了他一張 100 萬美元的支票。」

皮爾龐特在子女陪同下前去普約聽證會 來源:Morgan Library

1895 年華爾街對金本位制的維護令美國農民氣憤不已,因為。自此之後,美國民眾對華爾街的不滿日益積累,普約聽證會只是其中一次高峰,而摩根公司將會在未來持續面對這個問題,至今依然如此。金本位制加劇了他們的債務問題

聽證會帶來的打擊加速了 75 歲高齡的皮爾龐特的死亡,1913 年,他在羅馬去世。

《華爾街日報》在訃告中寫道:「這樣的人後無來者……拿破崙、俾斯麥、塞西爾羅德斯、哈裡曼等都後無來者。他們的權威不能永久持續下去。」

儘管做了這麼多改變歷史的事,但實際上皮爾龐特·摩根自己並沒有多少錢。《金融之王》書中是這麼說的:

「人們認為他不是簡單的富有,而是像洛克菲勒家族、範德比爾特家族或安德魯·卡內基家族一樣富有。他嚴厲的目光和暴躁的脾氣讓絕大多數人生畏,甚至包括他的合伙人。後來的事實證明,他的財富被誇大了,他根本沒有大多數人想像的富有——皮爾龐特·摩根在 1913 年去世時只留下了一處價值 8000 萬美元的莊園。當然,這一誤解在當時對克服危機是有所幫助的。據說身價 10 億美元的約翰·洛克菲勒曾搖搖頭說:『仔細想想,他連一個富人都算不上。』」

而皮爾龐特的死亡成為了摩根歷史的分界線,從此以後摩根公司再也沒有任何人能夠擁有他那樣的影響力。

很快,J.P.摩根公司將會一分為二——J.P.摩根與摩根史坦利(Morgan Stanley),無論是哪家銀行都無法再保持過去的高傲與紳士做派,摩根公司也將不再是家族企業。傑克摩根,或者是摩根公司的合伙人們,將會面對截然不同的時代。

我們將會用另一篇文章來講述接下來的故事。

製圖:馮秀霞

題圖: 和 wikimediahubspot

相關焦點

  • 摩根大通因為脫歐也要離開倫敦,那裡是摩根家族傳奇故事開始的地方
    摩根的傳奇故事正是開始於 180 年前的倫敦英國啟動脫歐程序一個月後,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花 1.25 億歐元(約為 9.57 億人民幣)。在都柏林買了棟辦公樓這棟名為 Capital Dock 的大樓將能夠容納一千名員工,而這還只是摩根大通應對英國脫歐措施的一部分。
  • 脫歐後遺症出現!不再信任英國,銀行巨頭摩根大通轉走1.6萬億
    據《每日郵報》消息,銀行巨頭摩根大通正準備將1830億英鎊(約1.6萬億)從英國轉移到法蘭克福,以應對「無協議脫歐」。這是對英國首相鮑裡斯詹森(Boris Johnson)與歐盟達成金融服務貿易協議的不信任,目前該行正在轉移資產,以擴大在歐洲大陸的業務。
  • 摩根家族的傳奇故事基本上止於二代,之後摩根變成了一個公眾公司
    而在危機一開始,華爾街就因為拋售股票被民眾所譴責。1933 年在費迪南德佩科拉律師(Ferdinard Pecora )所進行的中,更是暴露出了華爾街不少惡劣行為:商業銀行國民城市銀行(National City Bank)的 1900 多個銷售員,明知風險而不告知普通投資者,向他們兜售高風險的拉丁美洲債券;大通銀行(Chase Bank)的總裁艾伯特威金(Albert H.
  • 摩根大通 「倫敦鯨」擱淺 內部風險管理失控
    自去年12月開始,歐洲央行已實施了兩輪長期低息貸款再融資操作(LTRO),向市場注入大量流動性,導致歐洲債券市場出現反彈。而「倫敦鯨」一貫看空歐洲債市,在歐洲貨幣政策變化時錯估了投資組合的相關性,其風險對衝組合中的短期合約與長期合約敞口,未能按此前預計的方向運作,未被完美對衝。  隨後「倫敦鯨」停止了長期合約的對衝操作,摩根大通CIO的投資組合成了單向看多的頭寸。
  • 世界頭號金融巨鱷:神秘的摩根家族簡史
    隔了一年,也就是1837年,他在倫敦開出了第一家美國公司,專門為政府、大公司以及貴族提供服務,為他們發行債券和股票來籌集資金。一次,他在奧爾良的碼頭上遇到了一個因為美國買主破產而被迫半價出售咖啡的船長。J.P.摩根經過自己的實際考察大膽地買下了整床的咖啡。由於當時巴西受到了寒潮的影響,咖啡的產量大減,致使咖啡價格足足漲了兩到三倍,這讓J.P.摩根大賺了一筆。同時也讓他的父親J.S.摩根對他刮目相看,看出了他的商業才能。於是,J.S.摩根在紐約證券交易所的對面專門幫J.P.摩根成立了一家摩根商行。
  • 世界債主:摩根家族
    說起世界的資本家族,大家或多或少都能說出一些如洛克菲勒家族、羅斯柴爾德家族、摩根家族等;今日小Fund就來介紹其中一個摩根家族~摩根家族是一個商人家族,祖先於17世紀初前往新大陸淘金並移民美國,定居麻薩諸塞州,在約瑟夫·摩根的時候,賣掉了麻薩諸塞州的農場,移居哈特福
  • 摩根大通囤5億盎司白銀 被控操控銀價
    英國脫歐對全球經濟的影響持續發酵,竟令白銀成為最大的受益者之一。這令白銀贏得更多避險資本的青睞。  投資者應該認識到,白銀市場的最大玩家其實是美國最大、最重要的銀行——摩根大通。  巧合的是,正當銀價開啟這輪漲勢的時候,摩根大通銀行贏得了三個白銀市場反壟斷訴訟案的駁回。
  • 摩根大通擬增持20%摩根大通證券 首家外資全資券商要來了?
    來源:中國基金報從證券公司到基金公司、期貨公司,摩根大通「三大路徑」全面布局中國。旗下控股的上投摩根基金49%剩餘股權剛剛掛牌不到一個月時間,摩根大通又「謀求」提高旗下在華控股證券公司持股比例,而就在今年6月中旬,摩根大通期貨已獲批成為中國首家外資全資控股期貨公司。
  • 摩根大通擬增持20%摩根大通證券 首家外資全資券商要來了?
    從證券公司到基金公司、期貨公司,摩根大通「三大路徑」全面布局中國。旗下控股的上投摩根基金49%剩餘股權剛剛掛牌不到一個月時間,摩根大通又「謀求」提高旗下在華控股證券公司持股比例,而就在今年6月中旬,摩根大通期貨已獲批成為中國首家外資全資控股期貨公司。
  • 摩根大通出手欲嘗鮮,持摩根大通證券...
    首家外商獨資券商將花落誰家,摩根大通正在努力。近日,關於外高橋轉讓摩根大通證券(中國)20%股權的消息終於塵埃落定。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信息顯示,10月23日,該部分股權以1.78億元的轉讓底價成功交易,受讓方正是摩根大通。2019年3月,摩根大通證券(中國)獲得證監會核准設立,成為首批新設外資控股券商,摩根大通出資4.08億元,持股比例達到51%。
  • 控制近40家世界500強,兩次救美國危機,摩根家族到底有多傳奇?
    緊接著,皮爾龐特得到了美國政府要賠償英國100萬英鎊的黃金,作為停止供應炮艦的補償的消息。他預感黃金還要大漲,再一次大量購買黃金,在黃金大漲後全盤出售,經此一役皮爾龐特在華爾街名聲大噪,摩根家族也正式登上了世界金融的舞臺。
  • 解碼財商丨摩根大通全資控股上投摩根
    資產管理也是摩根大通集團的一個重要業務條線,今年4月,得益於中國加速開放了外資股比限制,摩根資產管理和上海國際信託公司達成了一項商業共識,希望收購上投摩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100%的股權。目前這項交易正在進展中。摩根大通非常看好中國的資管市場。這種合作將是一種雙贏的局面。
  • 摩根大通證券(中國)高管敲定 李一任董事長
    【財新網】(記者 嶽躍)正在籌備中的摩根大通證券(中國)有限公司,高管人員終於敲定,部分已獲得監管核准。  據財新記者了解,擬任摩根大通證券(中國)董事長的,是摩根大通全球銀行業務副主席、摩根大通中國區業務負責人李一。他的董事長任職資格正在上海證監局走核准程序。
  • 金融帝國之摩根家族:大結局——傑克創造的最後輝煌
    彼時,摩根的高級合伙人拉蒙特僱來了鑽石火柴公司的總裁斯退丁紐斯,讓其專門主持出口部的工作。而後者不僅是個細節控,還是名工作狂。 其掌管的出口部當時共有175號人,但工作量卻大到要讓他們從每天早上的9點一直忙到午夜的12點,長達15個小時,以至於誰要是能在晚上9點前離開,大家都會祝賀他擁有了12個鐘的假日。
  • 全球投行排名出爐摩根大通再次奪魁 前五全來自美國
    FX168財經報社(香港)訊 根據行業分析公司Coalitio周五(9月23日)最新發布的數據,今年上半年摩根大通(JPMorgan)捍衛了其全球投資銀行的「龍頭寶座」,在此同時,因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麻煩不斷,排名前五的都是來自美國的銀行
  • 銀行業專題報告:解碼摩根大通銀行,何以成全球銀行之標杆
    摩根家族發展史-美國金融市場變革的縮影1894 年,約翰·皮爾龐特·摩根(John Pierpont Morgan Sr.)在父親和合伙人相繼去世後, 接管 J.P 摩根公司,從這個日後富可敵國家族的發展史可窺見上世紀美國金融市場的變革。
  • 靈感與聯結|摩根大通2021年度書單
    文|《巴倫周刊》撰稿人艾比·舒爾茨(Abby Schultz)   編輯|彭韌   今年最大的主題是那些鼓舞人心的人、故事和地方  摩根大通(J.P. Morgan)的最新年度書籍和體驗清單重點展示了2021年「接下來是什麼」,這些書籍和體驗大都圍繞著靈感和聯結的主題展開,考慮到即將結束的2020這艱難的一年,這並非一種偶然。   該銀行收到了來自世界各地客戶顧問的1000多條推薦,這是該銀行第15次推薦年度藝術、文化、音樂和書籍。   摩根大通資產財富管理公司首席公關官達林?
  • 摩根大通董事總經理李晶簡介
    摩根大通董事總經理李晶  李晶(Jing Ulrich)女士於2005年加盟摩根大通,任中國市場董事總經理兼中國證券和大宗商品主席。李晶女士主要負責拓展中國國內及國外的股票業務, 並代表摩根大通建立並維護與國際機構投資者、企業及監管部門之間的關係。  畢業於哈佛大學和史丹福大學,李晶女士是面向世界最大資產管理公司、養老基金和主權財富基金的最傑出顧問之一。她的觀點影響著全球數萬億美元資產的配置。她還經常出任尋求投資海外機會的中國機構的顧問。
  • 靈感與聯結|摩根大通2021年度書單
    文|《巴倫周刊》撰稿人艾比·舒爾茨(Abby Schultz)   編輯|彭韌   今年最大的主題是那些鼓舞人心的人、故事和地方  摩根大通(J.P. Morgan)的最新年度書籍和體驗清單重點展示了2021年「接下來是什麼」,這些書籍和體驗大都圍繞著靈感和聯結的主題展開,考慮到即將結束的2020這艱難的一年,這並非一種偶然。   該銀行收到了來自世界各地客戶顧問的1000多條推薦,這是該銀行第15次推薦年度藝術、文化、音樂和書籍。   摩根大通資產財富管理公司首席公關官達林?
  • 【一周人物】李一 履新摩根大通中國區主席
    摩根大通近日宣布,任命李一為中國區業務負責人,接替摩根大通中國區主席邵子力,於今年10月加入摩根大通並常駐北京,負責統領摩根大通在中國的全面戰略發展,並負責管理公司在華各項業務和產品的運營。——美國前國務卿希拉蕊·柯林頓稱美國民眾選擇出自同一家族的人當總統不是問題。「我們有兩大經濟支柱。但是iPhone打擊了諾基亞,iPad打擊了木材、紙漿產業。賈伯斯奪走了我們的就業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