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社會,國民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旅遊也漸漸成為熱門話題。一個人 如果能夠去旅遊,也就成為了一個旅遊者。你要想成為一個旅遊者,都需要哪些條件呢?小編認為首先就是要身體健康,身體狀況欠佳的時候,也不能夠貿然參加旅遊活動,因為旅遊是一個跨地域性的活動。
另外還有以下兩方面的客觀原因決定:
一:足夠的可自由支配收入。旅遊是一種社會經濟現象,是一項建立在經濟基礎上的社會活動。因此,某一國家或地區的貧富程度和經濟發展水平,往往就成為這個國家或地區是否能夠產生旅遊者的首要條件。確切的說,是一個人的可自由支配收入或家庭的收入水平和富裕程度,決定著一個人的旅遊支付水平,影響著一個人能否成為旅遊者,並影響著旅遊者的消費水平及其消費構成。消費支出可分為日常生活必備支出、納稅及社會消費等。可自由支配收入是指一年個人或家庭總收入扣除掉上述部分後剩餘的部分,這部分開支是能夠由個人意願所自由支配的。可自由支配收入越多,人們選擇旅遊的可能性越大。當一個家庭的收入不足以購買生活必需品時,該家庭會很少外出旅遊; 但其收入超過這一臨界點,則該家庭用於旅遊的消費就會逐步增長。當然這一收入臨界點在各個國家或者地區是不同的。
此外 收入水平不僅影響著人們的旅遊消費水平,而且會影響到人們的旅遊消費構成。如家庭富有的旅遊者 會在食宿購娛等方面花較多的錢,從而使交通費用在其全部旅遊消費中所佔的比例較小; 而在經濟條件次之的旅遊者消費構成中,交通費用所佔的比例 肯定較前者為大。其原因在於食宿 購物娛樂等方面 節省開支比較容易,相比之下 要想在交通方面省錢則較為困難。當然可自由支配收入水平 只是經濟條件方面的影響因素,並不是成為旅遊者的唯一因素。
二:足夠的閒暇時間。在影響人們是否外出旅遊的客觀條件中,閒暇時間也是旅遊者產生的另一個重要條件。一般講,人的時間可劃分為幾個部分:一是基本生活的時間 ,如吃飯睡覺等等; 二是必要的工作時間,用於來賺取經濟收入; 三是必須的社會活動時間 如必要的社交活動和會議等,有一些情況 這些活動也等同於帶工作。最後剩餘的時間就是閒暇時間了,也稱之為可自由支配的時間,即完全由個人 意願支配的時間。在上述時間中,只有閒暇時間對旅遊才有意義,也就是指扣除正常工作、生活、家務、社交以外的時間。
除了有錢和有時間,另外加一個好的身體以外,還需要什麼條件才能使一個人成為一個旅遊者呢?哦,可能還需要一顆—— 在遠方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