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教授:孩子頂嘴時,父母要會說這3句話,勝過打罵懲罰
要說孩子長大以後家長最煩心的事情,頂嘴一定是其中之一。
很多家長都會抱怨,說自己的孩子在家頂嘴特別厲害,有的時候甚至還會懟得自己無言以對,這讓家長們非常苦惱。
而面對孩子的頂嘴,很多父母都是用權威去壓制孩子的脾氣,但父母的這種方式可以壓制住孩子一時但卻不能從根源上解決問題,孩子下一次還是會頂嘴,反抗父母,從而造成死循環。
李玫瑾教授曾經說過"對於家中的孩子,父母不要千依百順,很多逆子都是父母寵出來的",而關於孩子頂嘴的這個問題,李玫瑾教授向家長傳授了一些妙招。學會說這三句話有效減少頂嘴現象發生。
1. 我知道你很生氣,但這樣說話不對,你先冷靜下,我們待會再說
孩子和家長頂嘴的情況在很多家庭中出現過,每當被頂嘴,家長往往都是大發雷霆,試圖用武力來管教孩子,但這樣的做法也只是治標不治本,孩子下一次還是會和你頂嘴。
所以,當孩子和父母頂嘴的時候,父母不要被怒氣衝昏頭腦,而是讓自己冷靜,控制自己的情緒,先是直接告訴孩子他那樣說話不對,隨後給孩子也是給自己一個冷靜的時間。
等到雙方都冷靜之後,父母不至於太憤怒,孩子此時的壞情緒也得到了釋放,可以聽進去話了,這時候再溝通教育,效果會更好。
2. 在你不開心的時候,我希望你說我不高興,而不是說我討厭你
人在情緒憤怒的時候就會說出一些傷人的話,孩子也不例外,孩子在生氣的時候就容易口不擇言,甚至會脫口而出一些髒話或者難聽的話。
父母不需要把孩子這些話放在心上,而是嘗試著理解孩子並孩子知道這樣的做法是十分錯誤的。
由於孩子小懂得的語言不多,就只會說我討厭你,但是對於父母來說,孩子這簡單的四個字就是最傷人的。
所以,我們作為家長完全可以在這個時候告訴孩子他這樣做是錯誤的,會傷害到愛他的人,讓他擁有"同理心",知道該如何消化這種情緒,而不是把情緒發洩在他人身上。
3. 當外出孩子耍賴不走時,父母可以告訴孩子再過幾分鐘就出發,你想穿紅色還是藍色的鞋子
有時候,孩子會和我們頂嘴,不過是因為他們有了和我們不同的意見,但是我們沒有尊重他們的意見。
所以,在這種時候,我們不妨試試尊重孩子的意見,讓孩子勇敢說出自己的想法,勇敢做出決定。
如果父母能給孩子一個選擇的機會,讓孩子有自己選擇的權利,孩子很快就會拋棄壞情緒,要知道孩子的脾氣來的快,去的也快。
教育孩子,這幾種方式最不可取,父母要早日改掉
1. 強制孩子接受自己的想法
現在有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都很喜歡要求孩子這個,要求孩子那個,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事。
而且有些家長控制欲非常強,根本接受不了孩子有任何自己的想法,只能按照父母的想法去接受,孩子不同意不執行,父母就還是用各種方法強制孩子去接受。
但其實家長的這種做法是非常不尊重孩子的,也很容易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所以,家長們最好學會適當放手。
2. 對孩子非打即罵
在大多數情況下,當父母們知道孩子犯了錯誤後,輕則批評,重則打罵。事實證明,這樣教育收效甚微。
有位教育學家說過:這世上有一種東西是百害而無一利的——那就是發脾氣。
發脾氣是教育的最大死敵,脾氣越大,教育效果越差。
父母總是用粗暴的方式去教育孩子,對孩子非打即罵,其實這不是在教育孩子,而是打著教育孩子的旗號在孩子身上發洩自己的負面情緒。
在暴躁的家庭中長大的孩子,要麼內心缺乏安全感,懦弱膽小,哪怕遇到不公平的欺壓也不敢反抗,總是習慣性的忍耐。
3. 不允許孩子有情緒
多少人,在自己家人前體驗過,可以自由哭泣?有多少家人能在這時做到,不斥責,不焦慮,不攻擊,也不找答案,而是先擁抱著你,就做一個陪伴者,聽你哭。
隨著孩子年紀的增長,對於父母的強勢會有情緒,而有些家長面對孩子的情緒就認為孩子不服,硬生生的將孩子的情緒給壓制回去,當情緒得不到發洩的時候,不會真的消失,只會一直積壓,直到再也忍受不了,在某一瞬間大爆發。
臺灣教授洪儷瑜說過:"國人因文化的關係,並不接納負向的情緒。"
然而當孩子無法順利地將情緒感受表達給父母時,會採取兩種做法:
一是深埋心中,攻擊自己;
二是將情緒"丟"給他人,都是別人不好。
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有著自己獨立的思想,獨立的認知。如果我們總是控制孩子,壓制孩子的話,孩子只會越來越叛逆,越來越喜歡和我們對著幹。聰明的家長,知道在孩子頂嘴的時候用一些小方法,只知道打罵孩子的家長,往往都不會真正解決問題。
既然父母都是第一次做父母的,那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肯定會遇到很多問題,但是問題不可怕,可怕的是認識不到和不解決,要知道,教育孩子的過程也是自我學習的過程。
就像斯坦福教授所說:注重孩子早期教育與陪伴,是父母這一生最划算的投資!
比如,給孩子買一本童書繪本用不了多少錢,但會讓孩子學習到很多知識。
3-6歲是孩子的閱讀敏感期,我在小的時候總聽母親給我講故事,這也驅使我養成了良好閱讀習慣。
所以,我準備「沿襲」這個行為!
優秀的孩子必定是見過世面的孩子,他們的背後一定站著一對有眼界有見識的父母。
有見識的父母,不等於有錢的父母。比如,給孩子買一本童書繪本用不了多少錢,但會讓孩子學習到很多知識。閱讀能夠活躍腦細胞,孩子喜歡閱讀,就更聰明!從小養成閱讀習慣的孩子,而且在孩子3歲半-6歲是孩子的閱讀敏感期,這個時期好好培養,有助於讓孩子形成終生的閱讀習慣!
這套《兒童情緒管理與性格培養繪本》就很不錯,一套共有10冊。中英雙語繪本,對於家長啟蒙孩子的英語思維也有很大幫助。在3歲前,父母可以讀給孩子聽,當做睡前故事書。在3-6歲當做好習慣養成的故事書,用來幫助孩子管理情緒,養成好性格。
這套繪本共有10本,分別是《我能保護我自己》、《勇敢做自己》、《做最棒的自己》、《我是誠實守信的好孩子》、《我不隨便發脾氣》、《我們都是好朋友》、《好孩子懂禮貌》、《分享是我快樂》,《媽媽我能行》、《養成好習慣》都是從不同的角度教會孩子學會表達。
如果我們總是找不到陪伴孩子的理由,為何不陪他們看看故事書,談談心得體會呢?這也能促進親子之間的感情和羈絆。
繪本裡印刷的字體很清晰,紙張也很不錯,方便孩子健康閱讀。
79元全套10冊兒童繪本,平均下來一冊都不到8塊錢,不過就幾根棒棒糖或者一頓早餐的價格,甚至更便宜,美食可能吃過就忘,可孩子從繪本裡學到的道理,卻可以記得一輩子,爸爸媽媽們何樂不為呢?
有需要購買的家長朋友們,點擊以下商品卡即可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