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人善捐之力:中國富人做了什麼?

2020-12-23 華夏經緯網

  善捐之力

  撰稿/陸世綸(記者)

  政府起了什麼作用

  52歲的王明生(化名)是上海市南匯縣大團鎮的農民,患有精神分裂症。照片上的他像一頭骯髒的獅子難以想像他在發病前是一名技術精湛的理髮師。

  王明生確實像獅子一樣危險,他縱火燒毀了自家的房屋。他曾三次被送進醫院治療,每次出院後又再次變成另一個人。王明生沒有結過婚,父母已年逾古稀,全家一直生活在恐懼、貧困和絕望中。

  像王明生這種「因病致貧,因貧棄治」的人在當地不在少數。南匯縣共有5830名精神病患者,其中「特困重殘」患者1000多名,王明生便是其中之一。但南匯縣每年用於精神衛生防治上的財政預算只有區區21萬元,這不僅僅是患者個人及其家庭的命運悲劇,還可能危及社會安定。

  王明生成為上海市慈善基金會和上海市衛生局聯合發起的「特困重殘精神病患者關愛行動」的受益者。這個行動始於去年,耗資150萬,解救了120位像王明生這樣的患者。經過精心治療,王明生現已康復出院,生活已能自理。

  但獅子只是被暫時催眠了,會在某一個早晨突然醒來。「如果沒有後續治療,王明生的病肯定還會復發。」南匯縣精神衛生防治科科長張雨榮說。張雨榮的夢想是建立一個特困重殘精神病患者的康復中心,「如果能夠接受長期治療,他們中很多人可以做到自食其力。」張雨榮說。但這筆錢從哪裡來?張雨農希望繼續得到上海市慈善基金會的支持。

  但上海市慈善基金會的救助計劃中決不僅僅只有這一個項目,他們每天要面對無數個求助者。這家目前上海最具實力的公益組織即將迎來它10周歲的生日。10年中他們共獲得8億元的捐贈,這是一個令同行羨慕不已的數字。

  目前中國有1000多家公益機構,10年來共得到近100億的捐贈,這個數字或許沒什麼了不起,只相當於美國戴爾電腦公司創始人麥可·戴爾一個人捐贈的數字,但如果你知道10年前慈善事業還被指責為「宗教行為和資本主義的偽善」的話,你就會對今天的成就刮目相看。如今沒有人會忽視公益機構,作為政府和市場之外的另一種力量,他們正在發揮日益重要的作用。這很大程度上應歸功於中國各級政府的不懈努力。

  與其他國家公益組織大多是由個人或企業設立的私募基金不同,中國至今還是公募基金的一統天下。這些機構的官方色彩非常濃厚。他們也不掩飾這一點,很顯然,他們需要來自政府的強有力的支持。在公益行為還沒有蔚然成風的階段,這樣的體制有利於基金的募集。有多少人會信任那些私人或某個名不見經傳的企業設立的基金而把大筆的錢無償捐贈給他們呢?

  上海市慈善基金會會長陳鐵迪的上一個職務是上海市人大常委會主任,該基金會有20個副會長,其中有不少在職領導幹部。他們的影響力對基金會至關重要。

  上海市教育發展基金會秘書長阮光明說,該基金會的第一次會議,就是由市領導出面召集上海市各部、委、辦、局的認捐會議,第一筆基金1700萬就這樣落實了。

  廣東省搞過一個「教育百萬行」,廣東省四套班子領導帶領百萬群眾上街遊行,為教育募捐。各大媒體全部到場。政府列出一個企業名單,名單上的企業都會有一輛彩車,條件是捐贈40萬元。領導們還當場寫字作畫,比如為企業題名,每幅開價30萬元。企業願意嗎?當然願意,他們得到的是超值廣告。

  社會學家盧漢龍認為,公益事業應該做「市場不為,政府不能」的事情,但在中國,公益事業基本上還是政府工作的延伸部分。從表面上看,這樣做十分有效,但多少會挫傷人們從事公益事業的積極性:沒有人會喜歡「壓力捐贈」。

  這是一個容易引發醜聞的行業,因此中國政府對公益基金的要求很嚴格,從人員福利、行政支出到基金的保值、增值手段都加以限制,現在看來有些做過了頭。

  比如,其他國家允許基金會將募集到的資金的10%—40%用於行政和活動開支,但這裡遠遠低於這個標準。這有助於樹立基金會的良好形象,但也有負面影響:很多必要的活動無法開展;無力聘請基金會所急需的法律、財會、評估、心理學等專門人才;為了基金安全這個至高無上的目標,最好的辦法就是把基金存在銀行裡。「既然基金會有官方色彩」,阮光明說,「政府就要首先考慮自己的形象問題。」

  富人們做了什麼

  事實上如今最應該考慮自己的形象問題的是中國的民營企業家們。

  遺憾的是,中國的公益性基金會十分依賴境外(包括港、澳、臺地區)的捐贈。這一塊在上海市教育發展基金會中要佔到將近50%,在他們的光榮榜上,中信泰富的榮子健捐了5000萬,劉浩清捐了4000萬,曹光彪捐了1000萬,這三位最慷慨的捐贈者都是香港人。在宋慶齡基金會,境外捐助更要佔到70%。他們的頭號財神爺是馬來西亞富豪郭鶴年,他捐了4000萬。境外慈善家通常對扶危濟貧興趣不大,他們認為這是政府職能範圍內的事情,他們更喜歡把錢捐給教育、醫療、文化等公益事業,但儘管如此,中華慈善總會獲得的50%的捐贈來自境外,上海市慈善基金會的30%來自境外。

  其實中國的富豪們也沒有完全袖手旁觀。據統計,90%的中國民營企業家都有過捐贈行為,上海市慈善基金會的60%的捐款來自中國民營企業家,只是他們捐贈的數字與其擁有的財產相比微乎其微罷了。

  他們中間並不缺乏榜樣。我們在各種排行榜上沒有看到過上海瀛通集團老闆陳偉峰的名字,但這位來自崇明島的房產大亨,最近卻一次捐給上海市慈善基金會3000萬元,創下該基金會單筆捐助的歷史最高紀錄,新天地老闆羅康瑞只能以2000萬元屈居第二。

  或許比掙到一大筆錢更難的是捐掉一大筆錢。上海市慈善基金會副秘書長馬仲器認為,除了心疼自己的血汗錢以外,中國民營企業家在捐贈問題上還有其他苦衷。

  由於中國保護私有財產的法律仍不健全,中國富人很怕樹大招風。另外,你捐了一個基金會,其他基金會知道後前來勸募,你捐不捐呢?每個基金會都有大人物領銜,你一個都得罪不起。所以很多中國民營企業家不敢捐,即使捐了也不說。

  如今生活在上海的法國人司徒夫,3年前由於對中國患先天性心臟病的兒童的一筆數額可觀的捐贈聲名遠播。他認為,中國的公益組織缺乏讓富人掏錢的技巧。他們習慣於把富人們召集起來開會:「先生們,現在,有些人很可憐——」

  司徒夫的忠告是:永遠不要試圖用悲慘故事讓富人掏很多錢。這個世界到處都有戰爭、死亡、飢餓、災難、恐怖主義。要讓他們高興而不是讓他們哭。因為富人總是在高興的時候最樂意掏錢。這就是為什麼西方的公益組織喜歡用舞會、盛宴、義演、義賣等讓人愉悅的方式募捐的道理。

  宋慶齡基金會副秘書長沈海平認為,儘管大多數人做善事不為名、不為利,但如果讓行善者名利雙收,必然會有更多的人加入到行善者隊伍中來。

  按中國企業所得稅法規定,納稅人的捐贈,在年度應納稅額3%以內部分準予稅前扣除。與其他國家相比,這個數字一直是偏低的。去年,自中國政府發布「非典疫情每日公報」後的一個月裡,北京市政府共收到7000萬元的捐助。4月30日,國家稅務總局發布「緊急減稅新政」,允許企業和個人將捐獻給防治非典事業的現金和實物在稅前全額扣除。新政頒布後,社會捐贈出現爆發性增長,3天捐資1.66億元。

  好消息是,這項臨時新政有可能從今年開始變為永久性政策,這意味著中國在用稅制鼓勵捐贈方面,從落後一下子走到世界最前列。看來中國公益事業的春天真的要來了。

  普通人付出了什麼

  與慷慨的民營企業家相比,中國更多的是平民英雄。孫海明、宣正英夫婦就是其中之一。

  宣正英今年50歲,她的網名叫「吧吧菩」。這個網名記錄了這個家庭非凡的慈善生活。6年前,他們參加了上海市兒童福利院和上海市慈善基金會共同舉辦的「向孤殘兒童獻愛心」活動。舉辦者希望為那些可憐的孩子找到寄養家庭,讓他們得到家庭的溫暖,過上正常兒童的生活。為此,上海市慈善基金會願意給予寄養家庭一定的經濟補償。報名者踴躍,但不是每個報名者都能得到機會,他們必須接受調查。只有沒有犯罪記錄、經濟條件較好、住房寬敞、家庭成員中至少有一名受過高等教育的家庭才有資格入選。孫海明、宣正英家庭入選了。他們得到一個患有先天性腦癱和癲癇症的4歲孤女王凱梅。她是在街上被巡警發現的。

  夫婦倆後來才明白寄養一個孤殘兒童意味著什麼:意味著每個星期都要為她就醫而奔波,意味著每個月上千元的醫藥費,意味著教她會喊一聲「爸爸」需要半年時間,意味著必須和拒絕接受她的幼兒園、小學沒完沒了地交涉,意味著宣正英滿頭烏髮6年後變得白髮蒼蒼,意味著她上學後每個月要丟掉30支鉛筆,意味著上萬次地教她念「小白兔」,她仍然只會說「吧吧菩」,宣正英的網名由此而來。

  宣正英並非沒有動搖過。但她不會忘記這一幕:有一次,孫海明因王凱梅的愚笨絕望得躺在沙發上直喘粗氣。王凱梅表現出從未有過的恐懼。她抱著孫海明大哭:「爸爸,你不能死!你死了我怎麼辦?」這一刻,這對夫婦知道他們和王凱梅之間已發生了某種變化,他們誰也離不開誰。

  如今像孫海明、宣正英這樣的家庭在上海共有400多家。他們的故事足以讓那些認為中國人缺乏愛心的人閉嘴。他們沒有太多的錢,但他們願意付出比錢更寶貴的東西:時間和精力。祝好人一生平安。-

  捐獻之道

  撰稿/陸世綸(記者)

  關於財富,美國鋼鐵大王卡內基是這樣看的:「如果富人死的時候仍然富有,那他死得可恥。」現在歐美國家流行「及時行善」。

  過去的做法是,老頭子死後用其財產設立基金會,這種做法已老土了。現在的慈善家捐獻的數額更大,而其年齡則越來越小。今天的發展趨勢是,在生前儘可能多做貢獻:「現在就要解決困擾人類的很多問題,而不要等到以後再去解決。明天會有明天的危機,明天也會有明天的慈善家。」

  更加私密的原因是,越來越多的富人開始對財富的不良影響有了深刻體會。他們希望子女們既能享受優越的生活,又能避免財富帶來的不利影響,因此他們決定給子女留下相對較少的財富。

  「如果孩子們有很多錢,以至於不需要去工作,那我們就害了他們。」美國世紀公司創始人斯託爾斯說。越來越多的社會研究表明,年輕和富有結合在一起,可能帶來巨大的危險。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最近進行的一項調查證實,與中產階級甚至低收入家庭的孩子相比,富家子弟更有可能吸毒並患上憂鬱症。有不少富人乾脆不給後代留下任何遺產:「這好比往頭上潑冷水,使人清醒。」

  上海市慈善基金會副秘書長馬仲器認為,歐美國家的公益文化源遠流長,這是殘酷無情的市場經濟不至於使人們精神崩潰的主要力量。富人拿些小錢出來做善事,的確沒什麼值得誇耀的,公益事業不是請客送禮這麼簡單,值得稱道的是將慈善事業當作自己的畢生追求。

  比爾·蓋次捐贈給基金會的錢佔其財產總額的54%,喬治·索羅斯是68%,根據斯託爾斯的承諾,他的捐贈將是他現有財產的271%,也就是說他的餘生要繼續為基金會打工。斯託爾斯把他5.57億美元中的絕大部分捐給堪薩斯城的一個醫療中心,他開玩笑說:「當我的孩子們驅車經過那裡時,他們看到那座建築會說,『那就是我們繼承的遺產』」。

  現在世界上最棘手的一些問題,大部分發生在貧困地區或發展中國家,所以,發達國家的捐贈資金源源流向外國已不足為奇。阿克曼基金會的執行長諾瓦格拉茨說:「全世界約有40億人每天的收入只有或不足4美元,約有12億人沒有安全的飲用水,僅解決水的問題,就能使疾病減少80%以上。貧富差距日益拉大,是我們這個世界面臨的最危險的問題,如果我們找不到縮小這種差距的辦法,就會有更多的人鋌而走險,我們每個人都有可能深受其害。」有人認為,西方許多富人做善事的動機仍然是為了自我。但不管富人們出於什麼考慮,基金會只要得到捐贈就行。

  社會學家盧漢龍認為,由於捐贈思想不同,中外富人在捐贈形式上存在很多差異。

  中國富人捐贈的隨機性很強,基本上集中在扶危濟貧上,因此在非典、洪災等突發性災難面前,中國慈善家表現得比他們的外國同仁更加踴躍,事實上,後者的捐贈更有計劃性。

  摩託羅拉中國公司把絕大部分捐贈用於建立希望小學,至今他們已捐贈了20多所希望小學。諾華製藥中國公司捐贈900萬元幫助中國衛生部制定腦死亡的新標準。美國棕櫚灘公司老闆皮卡沃只捐助醫學。他的母親是一位糖尿病患者,僅53歲就逝世了。他成立的基金會專門關注糖尿病和其他疾病的防治。有相同愛好的還有比爾·蓋茨,他幾乎把每一筆捐贈都用於疾病防治的研究上。

  最具典型性的是哈根達斯冰淇凌的擁有者美國通用磨坊公司的公益事業。

  該公司所在的社區,曾經一度到處散落著被竊車輛的破碎玻璃,有近半數房屋搖搖欲墜,但卻一直沒有引起市政當局的注意。這裡幾乎有1/4的居民沒有安裝電話,因此也無法報警,這個街區變成了黑社會的槍戰區。

  今天,這個街區的謀殺案件已經下降了32%,搶劫案也減少了56%。破爛的房屋已被剷平,並準備新建一所小學。街區中心年久失修的房屋也獲得了重建。境況的突然好轉主要歸功於通用食品公司。當1996年這座城市的謀殺率飆升至歷史最高水平時,這家食品公司坐不住了。他們僱傭了一名顧問專門來分析犯罪數據。通用食品公司在與執法人員、政治家、社區領導以及當地居民一起通力合作的同時,還注入了250萬美元現金,捐出了成千上萬的工時,並且派遣眾多經驗豐富的工商管理碩士級的領導來幫助該地區擺脫惡劣環境。

  通用食品公司的信條非常明確,那就是作為一個合格的企業,最終不僅要看盈利多少,而且還要看你對社會的參與程度:「我們把回贈社會當成革新之舉,就像我們開展業務一樣。」

  社會學家盧漢龍說,與中國大多數行善者純粹是為了做好事不一樣,西方許多企業家將公益事業視為自身利益範圍之內的事。通用磨坊的做法可理解為「要將魚養好,首先要將水質搞純淨」。教育是各家公司都重視的事情,因為每家公司都需要一支訓練有素的勞動大軍。慈善事業已經融為西方企業自身戰略的一部分。一些企業是為了培養與消費者的情感聯繫,對於那些在全球各個角落都有業務的跨國公司而言,在當地進行慈善活動被視為是一種經營成本。在這種情況下,公益事業和購買企業信譽二者的界線已模糊不清了。美國第二大製藥公司利來公司總裁託馬斯說得很直截了當:「慈善行為是我們品牌的一個關鍵組成部分」。

  所以,捐贈大筆的錢並不意味著他們有一顆金子般的心。安然公司曾經將大筆資金捐贈給一家癌症研究中心,中國一些問題大亨在入獄前,也曾在公益事業上有過不俗表現。

  但不管怎麼說,盧漢龍認為,將公益事業和企業利益相結合的思想無可指責。這些企業在捐贈一大筆錢的同時,幾乎還要花同樣多的錢用於宣傳這一壯舉,這也沒什麼不好的,至少能表率作用。

  值得我們學習的是,西方慈善家在從事公益事業時表現出與他們當初在積累財富時相同的智慧。哈佛商學院「社會企業項目」主席詹姆斯·奧斯丁說:「如果只懂得開支票的話,你實在是在削弱自己能夠產生的社會價值的巨大潛力。」(轉自新民周刊)

相關焦點

  • 中國富人區排行榜:盤點北上廣深八大富人區(組圖)
    10月24日股市最新消息:四大證券報頭條精華  今日召開十八屆六中全會 本屆六中全會看點是什麼  誰曾想就是這無奈之舉促成了北京乃至全國第一個富人區的誕生。 「拿大哥大,開汽車,住亞運村」成了北京有錢人的標準。但在很多人看來,亞運村還算不上真正的「富人區」,充其量算是「大款抱團兒」。因為許多人是租住在此,並非真正業主,是為了充個大款的門面好做生意。
  • 中國四類人住在富人區 北京富人區最多
    伴隨著經濟的活躍,尤其是前兩年網絡經濟的興盛,中國內地造就了一大批「富人」。富人區的形成,是一個地區在經濟、科技發展到一定程度時自然而然的結果。本報調查發現:中國的富人區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四城市。
  • 盤點中國九大「富人區」
    美國《時代》周刊曾在09年的一期專題中指出,所謂富人區,它代表的是一個時代最高端的世俗追求。是城市文明和經濟水平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也是一個城市走向發達、成熟的標誌。調查發現,中國的富人區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深圳、南京等,下面看看中國富人區是什麼樣子。
  • 探秘中國富人區
    北京東北區域素有富人區之稱    中國豪宅時常發展迅速,一些集中了許多富豪居住的地方就稱為富人區,首都北京市區的富人區主要集中在亞運村、中關村、燕莎附近;郊外的富人區集中在亞運村北部、西山地區、京順路、順義及機場沿線一帶。    中國近來崛起的富人除了在北京、上海及廣州競相搶購豪宅外,更有許多富豪在北京著名景點香山圈地建別墅。
  • 全中國最多的富人區
    要提及中國的富人區,你會想到哪些地方?是國際大都市上海,照舊房價逐年攀升的深圳,亦或是搏鬥終生大概都買不起的北京。中國的富人區重要會合在北京、上海、深圳、南京等都會,在海內富人區排行榜中,北京的富人區包辦前四名,而在數量上,北京的富人區也是全中國最多的,中國的富豪或明星中,名下都至少有一套在北京的豪宅。北京的富人區分為老牌富人區和新晉富人區,也就構成了如今北京的四大超等富人區,同時也是中國四大超等富人區,連上海、深圳等富人區都自愧不如,豪華程度堪比紐約的曼哈頓。
  • 富人區之爭太精彩!莆田下一個富人區在哪裡?
    莆田的富人聚集地也是不少人關注的重點! 提到莆田的富人區,你會想到什麼?市中心?鳳凰山?城北?城南?這些崛起的住宅區無不刷新著人們對莆田房價和房子的認知。
  • 臺媒批證所稅如文革:並非打倒富人窮人才富
    【環球網綜合報導】 臺灣《工商時報》5日發表社論說,1966年,中國大陸曾掀起一場鋪天蓋地的政治運動,我們一般統稱「文化大革命」,在文革的十年浩劫裡,大陸階級對立嚴重,經濟瀕臨崩潰,人才備受壓抑。不到半個世紀,馬政府堅持在臺股推出臺灣獨有的證所稅共識版,同樣的在製造階級對立,同樣的在自毀經濟長城,同樣的在扼殺人才。
  • 在現在的中國,年收入多少才能算是富人?
    在窮人和富人之間,每個人心中對其位置的定義都不相同。就像兩個對立的相對點,一個天上一個地下,兩者之間隔著觸摸不到的差距。雖處截然不同的位置,但窮人和富人之間就像貓和老鼠一樣,哪裡有窮人,哪裡就存在著富人,那麼對於富人的標準定義是什麼呢?
  • 深圳香蜜湖是富人區嗎 深圳的富人區有哪些
    有句話說的不錯,貧窮限制了我的想像力,住房地段也分普通和富人區,這中間的差距那也是很明顯的,那麼現在深圳的香蜜湖是不是富人區?深圳買房的富人區又有哪些呢?下面就跟著小編一起來了解下吧。深圳香蜜湖是富人區嗎香蜜湖,深圳人的「山湖夢」和「豪宅夢」的結合,空氣品質上乘,環境景觀絕佳,內部擁有120萬平方米的香蜜湖,43萬平方米的農科植物園,有著「都市綠肺」之稱,這裡就是深圳的頂級富人區——香蜜湖社區。
  • 日本富人有像美國富人那樣擁有大型莊園嗎?日本富人是怎樣的?
    日本的富人,其實也不能一概而論,有的富人十分的低調,也有十分高調之人。只不過日本國民的民族性格,並不太喜歡高調之人。也正是日本富人大多是不喜歡高調存在,所以很多人並不知道日本的富人究竟是什麼樣的,我這裡就介紹幾位,或許對讀者理解問題有所幫助。
  • 瀋陽真正的富人區——環湖富人區!歡迎來槓
    生怕不再中庸,成為眾矢之的;另一邊是生活在富人區外的人,找各種理由佐證富人區不夠格。比如廣為流傳的說法有:長白島以前就是殺狗的地方,買不起市內房子的人沒辦法才去那裡買。比如:你聽說過富人區在三環外嗎?那麼偏僻的地方也能成為富人區?
  • 富人靠什麼富?這12個富人思維是關鍵,一旦悟透,賺錢就不難!
    富人靠什麼富?富人之所以成為富人,靠的並不一定是聰明的頭腦和超出一般人的能力,只不過他們在賺錢這件事上研究的比較多、比較透,以至於擁有了許多富人思維。以下就分享富人之所以富的12個富人思維,一旦悟透,賺錢就不難!值得你用心揣摩,來看看吧。
  • 富人越來越富,窮人為何越來越窮?富人的起點就是窮人的夢想!
    其實大家都忘記了一件事情,很多富人的起點,就已經是窮人們的夢想了。窮人們每天辛苦幹活,心裡想著的卻是什麼時候能夠買房,什麼時候能夠買車。小明要做的就是進行公司的決策。
  • 富人區哪裡強?揭秘北上深廣八大「富人區
    今天來八一下北上廣深這幾座城市的富人區。為什麼要說這幾個地方,根據調查發現,中國的富人區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現在就讓我們看看中國的富人區是什麼樣子吧。自任志強拋出「中國住房分為富人區窮人區很正常」的觀點後,「富人區」這個名詞終於揭開半遮半掩的面紗,正式走入公眾視線。
  • 為什麼說寧做富人區窮人不做窮人區富人?購房者:居住環境很重要
    然而,現在的年輕人買房觀念已經轉變,比起房屋本身,更加看重小區的檔次,因此在年輕的購房者當中也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寧做富人區窮人,不做窮人區富人,這幾乎已經成為一些購房的買房新原則。高檔小區房屋本身質量一般不會出現什麼大問題,而小區的環境,小區的服務,都是普通小區不能比的。高檔小區無論是小區的綠化率、小區的風景美觀度、小區的整潔度,都要遠勝於普通小區,居住在一個質量更高的環境當中,購房者也容易感到心曠神怡,而高檔小區的物業管理服務,也都要高出普通小區,工作態度更加認真,工作質量更高,很少出現普通小區花了錢還讓業主因工作完成度問題而叫苦連天的現象。
  • 在現在的中國 有多少錢才算富人?
    來源:小白讀財經當年萬元戶就算富人,那麼現在什麼樣才算富人? 富人也叫富翁或者富豪,在國際上的富人標準是1000萬到10億美元,雖然1000萬到10億元差距很大,但是在這個區間的人群統稱為富人。而中國境內的富人標準有所降低,大概在600萬水平以上。
  • 這家上市民營餐飲,只做「富人」的生意,創始人被「檢查」後落幕
    中國的餐飲行業的發展還是非常蓬勃的,世界美食還看中華。在中國你要問什麼行業最賺錢,那也是餐飲行業。這個市場非常的龐大,菜系、菜品種類也非常的多,要想在這個市場內脫穎而出的話說簡單也簡單,說難也很難。
  • 中國為什麼只有「豪宅區」,而沒有「富人區」?
    我們先來思考三個問題:1:中國為什麼沒有富人區?經常去國外的人應該都清楚一個現象:國外很多城市都有自己的富人區,這些富人區都相對穩定,裡面生活的就是一群富人,這些人世世代代生活在裡面,外人只有仰望的份。
  • 一眼新聞 | 馬雲將捐6.1億股螞蟻股份做公益;拜登承諾若當選對富人...
    2020-08-26 周三  國 內  馬雲將捐出6.1億股螞蟻股份做公益  8月25日下午消息,螞蟻集團分別向上交所科創板和香港聯交所遞交上市招股申請文件,內容顯示,馬雲將從其個人所持螞蟻股份中捐出6.1億股用於公益。
  • 在現在的中國,有多少錢才算富人?
    富人也叫富翁或者富豪,在國際上的富人標準是1000萬到10億美元,雖然1000萬到10億元差距很大,但是在這個區間的人群統稱為富人。而中國境內的富人標準有所降低,大概在600萬水平以上。這裡說的資產都是個人淨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