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水技巧】耳壓問題不是潛水的天敵——現場教你調耳壓

2022-01-08 潛水Diving雜誌

本文摘自《潛水Diving》雜誌 作者:PADI資深教練 張雷(Leon)

第一次潛水耳朵很疼?甚至因為這個放棄了潛水?耳壓問題真的是潛水的天敵嗎?帶著這些問題,今天資深教練就教你如何調耳壓,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教練指導Q&A——現場教你調耳壓

Q 我在某些旅遊景點體驗過幾次潛水,耳朵非常疼,我是不是就不能潛水了?

A 隨著下潛深度的增加,這時就需要你進行耳壓平衡。如果平衡不好或者沒有來得及平衡就會導致耳內壓力下降,造成耳膜巨疼乃至破裂。很多在國內旅遊景點參加過體驗潛水的人都會對潛水有陰影。但是請放心,在正規的潛水系統培訓一般都會先學會耳壓平衡的方法。在獨立潛水時,潛水員可根據自己耳壓的狀況決定是否繼續下潛,而不是像體驗潛水一樣被人強迫往下摁。總之,只要受了專業的訓練,平衡好耳壓,30米深度和1米深度是沒有任何區別的。

Q 請問在潛水中常見的平衡中耳的技巧有哪些?

A 1屏氣:吸氣,屏住呼吸,閉緊嘴巴,將氣用力推向喉嚨的後部。這樣可以翻開耳咽管,保證壓力平衡。2舌頭活塞運動:捏住鼻子,使口腔中充入一些空氣,封閉會厭骨,使軟顎骨降到自然的地位,像活塞般地運動舌頭,迫使空氣流向喉嚨。3吞咽。 4活動下顎。

Q 耳塞能有效保護耳朵不受水壓的壓力傷害嗎?

A 只是能在你伏在水面上的時候怕水進入耳朵,導致中耳炎,才會戴耳塞。如果你是浮潛,或者是背著氣瓶下去的話,耳朵裡什麼都不要塞,還有,在水下的時候,你如果耳朵疼,就捏住鼻子,閉緊嘴巴,然後吐氣,這些氣無法排出,衝到耳朵,自然會把耳朵的通道打開,這樣就不會疼了,俗稱:排耳壓,如果你覺得麻煩,就在耳朵疼的時候,咽口水,這樣也會幫你排耳壓。

另外,你感覺疼痛也可能是由於外耳道栓塞,進水後發炎腫脹引起的;你自己試著掏一下外耳道,看有沒有異物,如果有的話就說明是栓塞引起的。

Q 如何評估加壓力度是否合適?

A 在教授減壓技巧之前,學會評估加壓力度的方法非常有用。即觀察鼻子的充氣情況。如果從下面把鼻孔堵住就可以觀察到鼻子的充氣情況。用手指堵住鼻孔,觀察鼻子的肥胖部位,既緊靠手指上方的這個部位像氣球一樣向外膨脹。鼻子的膨脹代表加壓力度(鼻腔壓力),既用於耳咽管的壓力。可以對著鏡子練習以改善技巧。僅僅給鼻腔加壓還不等於給中耳充氣。但是如果潛水員說沒有耳咽管張開的感覺,聽不到劈啪聲,教練可以用這種方法檢查鼻腔壓力,評估充氣力度。對著鏡子自我練習可以比較加壓力度。

Q 發生耳氣壓傷後怎麼辦。

A 如果發生耳氣壓傷,要立即終止潛水。如果症狀不很嚴重,一般1~2周會好。在耳壓平衡能力恢復正常,中而沒有異常響聲並且聽覺恢復正常就可以潛水了。如果有問題,應該立即就醫。

Q 請問那種入水姿勢比較適合潛水初學者操作?

A 頭朝上為宜。對於給耳朵加壓困難的人來說,水中的姿勢非常重要。下潛時頭朝下的姿勢會使中耳平衡更加困難。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不是很清楚。鼻咽的軟組織包圍著薄膜狀的咽喉管,毫無疑問引力會對其功能產生影響。對於這種姿勢性的障礙,軟組織影響的可能性最大。不合適的姿勢會影響耳咽管的張開度。有鑑於此,建議新學員下潛速度不要太快,不知道中耳是否能平衡的人也要保持頭朝上的姿勢下潛。


相關焦點

  • 耳壓平衡困難?是技術問題還是生理原因?
    運動學中對於一個技巧的掌握,通常會經歷:無意識/無法掌握 → 有意識/無法掌握 → 有意識/掌握 → 無意識/掌握 四個階段。法蘭佐耳壓平衡的練習中需要管理聲門、軟顎和舌根的運動。對於大多數人這些器官的使用是在一定場景中協同進行(吞咽,講話,口/鼻呼吸等),對於這些器官的存在我們並沒有意識,更不要談該怎麼單獨地調遣它們,這導致了很多自由潛水學員在一開始練習耳壓平衡技術的時候根本摸不到頭腦找不到竅門,即便是很多掌握了耳壓平衡技術的人在表述他們口腔運動的時候也不甚詳盡。
  • 潛水硬知識,十個耳壓平衡技巧!學起來!
    中耳平衡技巧是一個最基本的潛水員必備技能。掌握以下十個平衡耳壓的小技巧,能有效幫助你均衡鼻竇和中耳空間與外部環境之間的壓力。1.耳壓平衡要及早地做事實上,在你即將進行潛水的數小時之前,你就可以開始每隔幾分鐘就做一次輕微的耳壓平衡了。 歐內斯特博士 (Dr. Ernest S. Campbell)是「潛水醫學在線」 的網站管理人員,他認為在潛水之前及早地開始均衡耳壓,對整個潛水過程保持耳壓平衡有極大的幫助,並能有效地降低你在下潛初期遇到的耳朵堵塞的可能性。
  • 潛水耳朵疼?十個耳壓平衡小技巧幫你解決~
    出處:PADIPADI【導讀】中耳平衡技巧是一個最基本的潛水員必備技能。
  • 耳壓平衡困難?是技術問題還是生理原因?
    運動學中對於一個技巧的掌握,通常會經歷:無意識/無法掌握 → 有意識/無法掌握 → 有意識/掌握 → 無意識/掌握 四個階段。法蘭佐耳壓平衡的練習中需要管理聲門、軟顎和舌根的運動。對於大多數人這些器官的使用是在一定場景中協同進行(吞咽,講話,口/鼻呼吸等),對於這些器官的存在我們並沒有意識,更不要談該怎麼單獨地調遣它們,這導致了很多自由潛水學員在一開始練習耳壓平衡技術的時候根本摸不到頭腦找不到竅門,即便是很多掌握了耳壓平衡技術的人在表述他們口腔運動的時候也不甚詳盡。
  • 自由潛水的法蘭佐耳壓平衡法
    首選,我們需要理解法蘭佐耳壓平衡的原理: 把肺部的空氣抽到口腔,鎖住喉嚨,用舌根和周圍肌肉的力量,像泵一樣把口腔的空氣通過軟顎頂到鼻腔,從而進入咽鼓管,進入中耳,從而平衡中耳。會厭,也就是所謂的「小舌頭」,是我們用來鎖住喉嚨的肌肉器官。練習一:喉部出氣,發出「啊」的聲音,突然停止出氣。
  • 【關於耳壓平衡】教練!我的耳朵好痛!
    潛水美文伴你潛遊世界。如果你希望收取潛水資訊,請關注訂閱號divetheworld; 如果你還對優惠潛水套餐和行程感興趣,請關注服務號divetheworld_s出處/島人  圖/網絡許多人體驗潛水後提不起勁、害怕再次潛水的原因,有滿大一部分是因為
  • 如何防止耳壓不平衡
    這通常發生在飛機起飛或著陸時,登山或往深處潛水也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幸好,你可以利用一些小技巧平衡耳壓,並幫助小孩和嬰兒保持舒適。部分 1: 防止耳壓不平衡1、了解症狀。每當周圍氣壓出現變化(搭乘飛機、登山、下山或潛水時),耳腔裡的氣壓也會隨之改變。
  • 不教遊客耳壓平衡導致潛水耳朵痛,你們這群辣雞毀了多少人的潛水夢?
    「耳朵疼,我覺得我的身體不適合潛水這項運動。」身邊有太多的朋友這樣說,而且對我去考潛水證表示大大地驚訝,「哇你真厲害!你耳朵不疼嗎?」我:不疼,而且我能潛到30米深度。不經過正確的耳壓平衡指導,任何人的耳朵在壓力作用下都會疼。只有賺你錢的坑老闆不心疼。
  • C羅潛入14米深海,阿湯哥無裝備360秒潛水,自由潛水的危險與浪漫
    在假期期間,C羅發布了一段自己不背氧氣罐深海自由潛水的視頻。還寫道:「今天早上我醒來的時候就很好奇,海裡深處究竟有些什麼東西呢?請叫我海神,我自己潛入到了14米深海一探究竟!不過大家不要模仿哦。」而在這則動態的評論區,有球迷調侃表示你現在不是C羅了,你現在是海螺。
  • 下潛時耳朵疼--總有一種方法適合你:耳壓平衡的11個訣竅
    我非常喜歡潛水,可是每當我作耳壓平衡時,真是痛到不行!就好像在地獄一樣,有誰可以幫幫我?有什麼密訣嗎?你想要知道耳壓平衡的密訣嗎?你太幸運了,我至少可以教你11個密訣,因為你絕對不是第一個在潛水時碰到這個問題的人,有很多的潛水員都曾經碰過這個麻煩。首先,讓我們先來談一下潛水生理學。
  • 5分鐘教你了解潛水
    因為獲得了潛水證後,你能更自由地在海底世界中翱翔,更盡情地享受潛水的樂趣。沒有潛水證的話,每次潛水都必須有教練或潛導手拖手帶著,而且下潛不能深於12米,再加上沒有掌握理論和技巧,在安全方面還是有些隱患。
  • 海洋潛水 今秋益陽嘗鮮
    潛水員已開始進行潛水培訓。
  • 在深海潛水是什麼樣的感受?
    你這個深海潛水定義有點模糊啊如果是水肺潛水,到了差不多15-30米之間的話,我還是一點經驗的,因為我還是接觸過的。所謂水肺潛水(scuba diving),就是指入水時必須攜帶水下呼吸器材所進行的潛水活動。一般而言,休閒水肺潛水需要配備的全套器材包括:潛水服、面鏡、潛水蛙鞋、壓縮空氣瓶(並不是氧氣瓶)、呼吸管、浮力調整背心、深度計、指北針等等。
  • 在東南亞海島旅遊,掌握這兩個技巧,不會遊泳也可以體驗潛水!
    出國旅遊已經不是一件稀罕的事情了,現在不少人都會前往東南亞一些國家度假,這些地方的物價水平比較低,又有非常美麗的海濱風景,有不少的海島度假勝地。在海島上度假,很多人都會體驗一種獨特的旅遊項目,那就是潛水。
  • 他是亞洲遊得最「深」的人 鎮中學霸再破自由潛水亞洲紀錄
    去年,寧波人三豆在自由潛水深度挑戰賽中,刷新了一項自由潛水的中國紀錄96.1米,用時僅3分14秒。而今年12月1日,為期6天的Sail Sabang自由潛挑戰賽在印尼韋島落下帷幕。所謂自由潛水,是不採用任何呼吸輔助設備,靠人自身閉氣進行潛水的一項運動,與平時大家說的潛水(一般是指背著壓縮氣瓶進行的水肺潛水)不同。提到自由潛水,在網上搜索的大部分文章中第一段,都會標籤上「世界上第二危險的極限運動」(第一危險是低空跳傘),而果殼網甚至寫過一篇科普文章叫《自由潛水到底有多少種死法》。2012年底,三豆開始接觸自由潛,已算是這個領域的先行者之一。
  • 他是亞洲遊得最「深」的人 鎮海中學學霸再破自由潛水亞洲紀錄
    2017-12-07 09:45 | 浙江新聞客戶端記者 竺佳 通訊員 曾皓溟去年,寧波人三豆在自由潛水深度挑戰賽中,刷新了一項自由潛水的中國紀錄96.1米,用時僅3分14秒。而今年12月1日,為期6天的Sail Sabang自由潛挑戰賽在印尼韋島落下帷幕。
  • 潛水新手10問10答
    精彩內容源:潛水百科你想潛水?新手總有很多疑問,那麼看看下面的10問10答,希望對你有幫助。潛水,可不只是進入水下遊覽,那是一個全新的世界。為什麼我要考取潛水證?因為獲得了潛水證後,你能更自由地在海底世界中翱翔,更盡情地享受潛水的樂趣。
  • 擁有頂尖中性浮力,潛水技能UP UP
    判斷一個潛水員潛水水平高低的關鍵性因素就是看TA的中性浮力的水平高低。不能夠穩穩地保持做五米三分停留?潛到海底卻造成飛沙走石?看到神奇的小動物,卻無法靠近?別懷疑,肯定是中性浮力技巧不夠。不僅如此,中性浮力技巧不足,還會帶來更多的問題,損失巨大的樂趣。中性浮力控制技巧的不足或缺失會 讓潛水員很難做好身體平衡,有更多的肢體動作,導致空氣消耗量增大。而且通過太頻繁地通過調節 BCD控制浮力導致額外的空氣消耗。
  • 潛水技巧:如何避免暈船?
    老潛水員常對新的潛水員說的一句諺語:「任何人都可能會暈船,暈船絕不是什麼道德或衛生上的問題,所以你千萬不要不好意思。」。是啊!暈船是生理現象,大腦的平衡失調等等,跟道德絕對沒什麼問題,問題是,暈船也絕對會破壞你自己美好的潛水經驗,而且暈船是可以被避免的,所以你絕對有責任去了解暈船的原因,進而避免暈船。首先,我們需要是什麼導致了暈船。
  • 學會這些潛水手勢,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我的潛水了!~
    我們的潛水教練!想要潛水?他教你!~Gavin小課堂開課了!可是當我們在水下的時候,尤其在水肺潛水的時候,嘴巴裡含著調節器。很難向你的同伴(buddy)去傳達一個有效的信息。因此,潛水手勢誕生了。這個手勢是讓你的潛伴知道你一切都好,當然也是問候你的潛伴是否一切都好的最佳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