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攝影 青年報記者 吳愷
在昨日舉行的第四屆上海共青團新媒體影響力大賽暨頒獎典禮上,青春普陀、青聲入微、華政青年等獲選「上海共青團十大微信公眾號」。
青年報記者 周勝潔
本報訊 「5+2」「白加黑」「996」「007」……這可能是每一名新媒體小編的日常,每一篇推送都凝結著小編的心血。在昨日舉行的第四屆上海共青團新媒體影響力大賽暨頒獎典禮上,15家基層團組織公眾號從報名的133家公眾號中脫穎而出,新媒體玩得「最6」的一群人現場用脫口秀、情景劇等方式PK,角逐「上海共青團十大微信公眾號」等獎項。
新媒體的幕後故事還要更精彩
本次大賽自2019年11月啟動以來,共有133家基層團組織報名,結合專家意見、帳號年度數據以及網友投票結果,篩選出15個參賽公眾號進入決賽,6分鐘演繹幕後故事。
陽光帥氣的青春普陀公眾號小當家「普小陀」來到現場,用一場人屏互動演繹他們與公眾號的日常。初心坊、服務社、團聚地,青春普陀2.0版升級微官網,三大板塊服務更多青年。青春互動、打卡積分,讓青年與共青團有更多互動。一首RAP串燒,感受青春普陀如何成為一個讓青年漲知識、拓眼界、做公益的青春集贊地。
浦東青年用情景劇讓觀眾穿越百年,無論是1919年「五四運動」,還是1990年代的浦東開發開放,又或者在新時代,浦東青年從報紙、電視到新媒體,發聲從不缺席。他們堅持踐行思想引領,與青年共成長,唱過RAP,畫過表情包,上過微團課,「新媒體在不斷變換形式與載體,不變的是浦東青年的執著與奮鬥。」
學校共青團類公眾號,更像是學生的「老鐵」。新生剛到校園報到,華東理工大學「小花梨」成為了他們的嚮導;要期末考,「小花梨」貢獻學習秘籍;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小花梨」給學生準備了豐富的社會實踐活動。
脫口秀、情景劇、演講、舞蹈、快板……15家共青團公眾號的小編在現場「各顯神通」,展現了上海共青團新媒體風貌,體現了優秀基層共青團公眾號的積極求變和大膽創新。
今年將推出更多共青團「網紅」
本次大賽由共青團上海市委主辦,青年報·青春上海媒體中心和上海共青團新媒體聯盟共同承辦。團市委書記王宇,市委網信辦副主任楊俊,團市委副書記丁波、鄔斌等領導出席本次活動。
歷經團市委、高校專家、媒體從業者等組成的評審委員會對公眾號界面、內容、功能、互動、創新度等方面進行的全面評審,結合大眾評審團打分,最終青春普陀、青聲入微、華政青年等成為「上海共青團十大微信公眾號」。
現場還揭曉了2019年度上海共青團新媒體最佳微信推文,最佳短視頻,最佳小程序,最佳視覺設計,最佳音頻,最具人氣公眾號以及青春上海Act+年度好夥伴、好活動,最佳創意活動,最佳人氣活動,最活躍組織機構。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大賽還邀請到上海網際網路企業團建直接聯繫點的團組織參與作品評審、活動策劃、資源配置的全過程,上海二三四五、趣頭條、攜程、拼多多、優刻得、小紅書、百姓網7家網際網路企業也在活動現場接受授牌,成為第二批上海網際網路企業團建直接聯繫點,體現了上海共青團凝聚各方力量,推進共青團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守正創新的態度和決心。
團市委副書記丁波表示,獲得表彰的優秀公眾號、產品和活動充分展現了過去一年,全市各級團組織通過新媒體平臺深化共青團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所取得的成績,積極響應了上海共青團「堅定不移往網上去」戰略,推動上海共青團宣傳思想工作和新媒體矩陣建設實現新發展。上海團屬新媒體要對標一流不懈怠、深耕產品不滿足、共建共榮不停步。他也希望各級團組織在2020年一起攜手,加倍努力,用青言青語打造更多爆款,推出更多共青團「網紅」。
2019年度上海共青團十大微信公眾號
帳號 單位
庭前獨角獸 共青團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直屬機關委員會
青聲入微 共青團上海市公安局委員會
青春普陀 共青團上海市普陀區委員會
小花梨 共青團華東理工大學委員會
靜安新青年 共青團上海市靜安區委員會
浦東青年 共青團上海市浦東新區委員會
益友sjtu 共青團上海交通大學委員會
華政青年 共青團華東政法大學委員會
上海建工團委 共青團上海建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委員會
上鐵青年 共青團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有限公司委員會
團在上師大 共青團上海師範大學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