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麵」是志願軍的主食,雪是主要水源,真的吃不起壓縮餅乾嗎?

2020-12-18 阿勝說歷史

觀看抗美援朝時期的戰爭片,總有一個場景讓人難以忘懷,那就是士兵們一口炒麵就著一口雪,在冰天雪地中進行戰鬥。相較於美國的肉罐頭,咖啡,口香糖,志願軍的夥食是相當的寒酸的。

這裡大家就不禁疑問,志願軍為國家出生入死,當時的新中國也是舉全國之力,難道就不能為志願軍提供更好的夥食嗎?連軍用壓縮餅乾都吃不起嗎?

實際情況並不如此,有很多東西大家並不了解,小編給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

韓戰爆發之後,新中國決定派志願軍入朝作戰,保家衛國。1950年10月19日,第1批志願軍,在沒有空軍的掩護下,直接跨過了鴨綠江進入朝鮮境內,朝鮮民眾一起抗擊其侵略者。

俗話說得好,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按照當時的情況,朝鮮是沒有能力給自己提供食物的。尤其是跨國作戰,志願軍面臨一個很大的問題:

第一,由於制空權在美國人的手中,飛機的狂轟濫炸直接造成了後方補給困難,運過鴨綠江的食物,很少能到達志願軍的手中。

第二,行軍打仗,也不能生火做飯。渺渺的炊煙,也許就成為暴露自己的因素。

第三,朝鮮作戰,相比較中國來說,環境更加的惡劣。必須尋找一種食品,既能保證士兵吃飽,又能保證給士兵提供足夠的能量。

從這3點來說,美國所使用的肉罐頭,餅乾,口香糖,咖啡,志願軍來說是根本不適應的。

戰鬥不久,志願軍就出現了「沒有食物」的情況,這引起了東北軍區後勤部的注意,並不是後勤不給力,也不是食物不豐富,是運輸過程中太過於艱難,大部分都浪費在路上,根本到不了志願軍的手中。

1950年11月8日,第1場戰役剛剛結束,東北軍區後勤部就向總部建議「以炒麵為主」,製備一些熟食,並酌量供應標準,並得到軍區的首肯。

其實炒麵比我們想像的那麼簡單,把面抄一抄而已。他是以芸豆、青稞、玉米、甜菜根、小麥、大豆、高粱米為原料,它們混合在一起,炒熟之後再研磨成粉,他有一個非常好的特點,那就是可以隨時使用,保存時間長,而且能夠提供大量的熱量。

1950年11月,志願軍後勤部就開了專題會議,要求各個部門在一個月之內,要貯備好650萬斤炒麵,52萬斤熟肉,送到前線志願軍的手中。

以長春為例,作為東北地區一個重要的城市,第1次就分到50萬斤炒麵的任務。

市政府將這次分配的任務下發到19個單位,每一個單位,動員3000餘人。一直到12月8日為止,歷經15天勝利的完成任務。完成炒麵643759斤,消耗原料772304斤,其中包括小麥228161斤,苞米152285斤,高粱315231斤,大豆76027斤。

儘管東北大後方用了最大的努力,但是還不能滿足志願軍的需求,如果讓前線每一個志願軍都能吃上炒麵的話,保守估計,一個月可能要消耗2000萬公斤,而東北軍區大後方,一個月的生產量,僅僅只有500萬公斤。面對如此巨大的缺口,國務院立即下達命令,讓全國各地參與其中。

一時間全國各地成立的炒麵委員會,紛紛為抗美援朝志願軍門製作乾糧。

1950年的春天,帶寒冷的中國,有一個非常奇特的景象。那就是家家戶戶都吃起了炒麵的大鍋,晝夜不停,男女老少全家大小齊動手,家家都在做炒麵。

根據不完全統計,從志願軍入朝作戰一直到1951年6月,國內向前線運輸了乾糧,6290萬斤,其中絕大部分都是炒麵。

自此之後,志願軍們就是吃一口炒麵就一口雪,為祖國贏取了抗美援朝的勝利。

相關焦點

  • 一把炒麵一把雪,抗美援朝期間志願軍為什麼不吃餅乾?
    同美軍嘴裡的各種罐頭、方便食品甚至咖啡、口香糖相比,作為志願軍最主要口糧的炒麵,幾乎就是一種最簡單、最原始的食品。但也正是炒麵,解決了部隊最低限度的物資保障,伴隨著戰士們浴血奮戰,趕跑了美帝野心狼。
  • 「一把炒麵一把雪」都算奢侈的志願軍,如何把美軍打得灰頭土臉
    抗美援朝時期志願軍吃的炒麵實際上不是炒的白面,高粱面玉米面口感並不好,也不好消化,只有不好消化的東西飽腹感才比較強且抗餓,而且這東西炒不炒得熟沒那麼好判斷。志願軍炒麵是用麥粒玉米粒高粱等先炒熟,再加鹽磨成粉。
  • 從「一口炒麵一口雪」,想到古代形形色色的軍糧……
    今年四月份,這位志願軍老英雄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講到了往昔浴血奮戰中軍糧的故事——「戰士們出發前,都用長長的布袋子在裡邊裝上炒麵,餓了就抓一把,沒有水就著雪吃。戰鬥後期,山上的雪全炸成黑色,吃到嘴裡都是苦的,吃炒麵就跟吞沙子似的。」
  • 抗美援朝中志願軍吃得怎麼樣——從「炒麵配雪」到「兩菜一湯」
    1950年11月8日,抗美援朝第一次戰役結束後,東北軍區後勤部根據前線的要求,提出了「以炒麵為主,製備熟食,酌量提高供給標準」的建議,並且將炒麵的樣品送到了志願軍前線指揮部。彭德懷總司令嘗了炒麵的樣品之後說:「送來的乾糧樣子,磨成面放鹽好。炒時要先洗一下,要大量前送。」
  • 志願軍一口炒麵一口雪,魏巍問:苦嗎?戰士答:光榮就在這裡
    ,就一口雪。我問他:「你不覺得苦嗎?」他把正送往嘴裡的一勺雪收回來,笑了笑,說:「怎麼能不覺得?我們革命軍隊又不是個怪物。不過我們的光榮也就在這裡。」 ——《誰是最可愛的人》魏巍 與以往歷次國內戰爭相比,抗美援朝戰場上的形勢在各方面都有相當大的不同。
  • 炒麵是志願軍打贏戰爭的一大功臣,周恩來曾親自動手參與炒炒麵
    有一次,我見到一個戰士,在防空洞裡吃一口炒麵,就一口雪。」《誰是最可愛的人》中,魏巍描寫了志願軍戰士吃炒麵的一個細節。和他差不多同期入朝的攝影記者李晞,則用鏡頭記錄下同樣的場景,留下了抗美援朝戰地攝影的名作《一把炒麵一把雪》。抗美援朝戰爭是一場在作戰雙方的經濟力量和軍事技術裝備相去懸殊情況下進行的戰爭。
  • 志願軍戰士一把炒麵一把雪,這炒麵究竟是啥樣?看到實物我心酸了
    有人提議往前線送餅乾,但是這個方案最後被否定了,一個是條件不允許,一個是佔用的空間較大。 後來,李聚奎想到了一種叫「炒麵」的食物,吃起來也方便,攜帶也方便,成本也不是太高。 於是他命人趕製了一批炒麵樣品,緊急送往了前線,彭德懷、洪學智等司令部領導,看過之後,覺得非常滿意。
  • 【黨史故事】炒麵是志願軍打贏戰爭的一大功臣,周恩來曾親自動手...
    有一次,我見到一個戰士,在防空洞裡吃一口炒麵,就一口雪。」《誰是最可愛的人》中,魏巍描寫了志願軍戰士吃炒麵的一個細節。和他差不多同期入朝的攝影記者李晞,則用鏡頭記錄下同樣的場景,留下了抗美援朝戰地攝影的名作《一把炒麵一把雪》。抗美援朝戰爭是一場在作戰雙方的經濟力量和軍事技術裝備相去懸殊情況下進行的戰爭。在支撐戰爭的後勤供應上,雙方更是天差地別。
  • 志願軍戰士的「炒麵」,到底是什麼原材料做的?
    開始的時候,人們最先想到的是餅乾;可是餅乾在當時屬於奢侈品,我國當時缺少生產餅乾的設備,所以餅乾成本高,產量低。而且餅乾的體積較大,運輸不方便,戰士攜帶也不方便,難以滿足幾十萬志願軍戰士的全部需要。這時候,東北軍區後勤部部長李聚奎想到了炒麵。
  • 志願軍在朝鮮戰場的特色「菜單」,看後讓人敬佩不已
    在美軍吃著麵包、罐頭、果汁飲料等食物時,志願軍吃著與其成鮮明對比的特色"菜單",卻依然能夠從鴨綠江打到三八線。志願軍入朝時每人背著6斤不到的高粱米,吃完後還能靠朝鮮百姓家做飯,但是到前線後就找不到老百姓家了,連房子幾乎都被燒毀了。志願軍的後方運輸補給特別困難,敵軍飛機在上方不斷盤旋著,吃不飽飯是戰士們的常態,餓極了就抓把雪往嘴裡塞。
  • 1950年,志願軍一口炒麵一把雪,美國軍隊到底吃什麼?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關於志願軍的文章,例如志願軍的武器裝備、兵力編制等等。今天,我們聊聊雙方軍隊的夥食。認真的說,在50年代初期的戰爭中,雙方官兵的夥食差距非常大。其中,志願軍主要以炒麵為主,由於沒有水,只能一口炒麵一把雪。那麼,對面的美國軍隊,夥食到底怎麼樣呢?今天,我們就聊聊這個問題。
  • 舌尖上的抗美援朝戰爭:炒麵和火雞腿,志願軍和美軍各自吃什麼?
    在整個戰爭中,半成品的B型食品是美軍二線部隊和後方最主要的食品來源。而C型食品則是日後MCI口糧的前身。C型食品在二戰前就已經完成開發,當時主要分為不含肉類的B餐和含有肉類的M餐。C型食品的種類是比較豐富的,包括餅乾、午餐肉、煮豌豆、脫水蔬菜、水果硬糖、咖啡粉和果汁。此外在大包裝裡面還有口香糖,5支香菸,火柴,針線盒和剃鬚刀片!
  • 大西北的「炒麵」此(炒麵)非彼(炒麵)而是炒熟的麵粉
    西北之地,有一種人被稱之為「炒麵客」,因為他們的主要乾糧是炒麵。我無法將炒麵同一種美食聯繫起來,因為它簡單粗樸,也從未登過什麼大雅之堂。如果硬要翻看歷史的話,只記得當年紅軍爬雪山過草地時,乾糧袋裡有一點點炒麵吧,是青稞的,可以和著雪直接吃。後來我從魏巍的散文《誰是最可愛的人》得知,在抗美援朝的戰場上,志願軍生活極其艱苦,他們爬冰臥雪,一口炒麵一口雪。
  • 沒這件東西中越戰爭打不贏:電影《芳華》中的壓縮餅乾
    中越戰爭的法寶761壓縮餅乾。這是可以用來砸敵人的餅乾。聽薩沙說一說吧。解放軍第一代乾糧是什麼?是炒麵、煮麵。紅軍過草地的時候,每人發幾斤青稞面,自己想辦法煮熟,放在乾糧袋裡。在前三次戰役期間,志願軍基本吃不到熱飯,只能吃冷水加炒麵。這玩意偶爾吃一二天也許還行,天天吃沒有人受得了。
  • 志願軍入朝作戰吃的「炒麵」是用什麼做的?
    為了解決前線志願軍的吃飯問題,負責志願軍後勤的東北軍區司務長李聚奎將軍可以說愁壞了。這讓他想起來抗戰時期,老鄉給的一把炒麵曾經幫自己渡過難關的經歷。於是開始試製炒麵,炒麵可以長時間保存,方便攜帶,並且麵粉本身的養份相對充分。 在李聚奎將軍向志司匯報後,很快得到了彭老總的認可。於是開始試製推廣,國內曾經掀起一股為志願軍炒軍糧的熱潮,就連周總理也親自參加了為志願軍炒軍糧的活動。到1951年6月份,從國內運往朝鮮的炒麵超過3萬噸。
  • 志願軍給美軍俘虜的夥食怎麼樣?也是一樣吃炒麵麼?
    可就算是和志願軍吃同樣的夥食,對於天天吃spam的美國兵來說也很痛苦吧。畢竟那時那麼困難,也不大可能志願軍吃炒麵俘虜吃肉。另外我很想知道美軍俘虜對於志願軍夥食和自己的夥食的感想如何?阿爾法道丁:吃炒麵是剛開始時候。大了五大戰役後,志願軍吃的也不差。當然你要和米軍比夥食是不行的。guy:五次戰役之前就是有啥吃啥,之後碧潼戰俘營裡還是能保證吃飽的,按宣傳是給英美戰俘提供連級幹部待遇,志願軍連級待遇和普通士兵有區別嗎?
  • 他們說的什錦炒麵原來是這個
    抗美援朝時期條件艱苦,士兵們的吃飯問題得不到保障,為了解決志願軍的乾糧問題,支援支援軍度過三八線,為此周總理想了一個辦法。他向東北、華北各省市布置任務,要發動群眾,讓家家戶戶都炒麵。為此他還專門到下面去視察情況,還與機關的同志們一起炒麵。
  • 炒麵竟是遼寧對抗美援朝最偉大貢獻之一 曾挽救過無數戰士生命
    徐文濤解釋,炒麵的最初配方和製作工藝有兩種:一種是白面炒熟,加白糖,加開水調拌後食用;另一種是混合面製作的炒麵,主要原料是玉米,摻和大豆或大米麵等,或完全由玉米面為原料,加鹽製作。也有用高粱米製作的,而供應志願軍的炒麵主要是混合面和玉米面的炒麵。
  • 《決戰朝鮮》:「一口炒麵一口雪」,這是志願軍最真實的戰地寫照
    「紅米飯,南瓜湯,野菜充飢一日糧」,這是井岡山時期工農紅軍艱苦創業的生活畫面;「過草地,啃牛皮」,這是長徵時期紅軍堅韌不拔的意志的象徵;「小米加步槍,打敗蔣介石」,這是解放戰爭時期人民軍隊為建立一個新中國勇往直前的戰隊口號;「一口炒麵一口雪」,這則是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朝鮮戰場上面對世界上最強大的西方十六國聯軍時艱苦戰鬥場面的最真實又是最凝練的戰地寫照。
  • 志願軍戰士一把雪一把炒麵混著吃,打怕17國聯軍,換來今日安寧
    今天的中國人過著安寧平靜的生活,可是在多年前中國人在戰場是一把雪一把炒麵混著吃,才把敵人打趴下,讓他們敵人忌憚起和中國作戰。這場戰爭就是抗美援朝戰爭,說起這場戰爭,大家可能認為就是中國志願軍和美軍以及南朝鮮軍的一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