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地理 | 一面城市,一面自然

2021-12-23 湘說地理

獅子山下的樓宇

香港,一面城市,一面自然。

中國香港,作為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區之一,總令人聯想到高樓林立的金融區,繁華時尚的購物街,然而除了現代都市,這裡也有著豐富的自然景觀,山明水秀、峰巒疊嶂、鳥語花香,身臨其境,可以暫別城市喧鬧,仿佛置身自然秘境。

保護區的自然環境和密集住宅區的對比

為保護珍貴的自然遺產,香港自上世紀70 年代起便設立了自然保護區,並於2009 年正式設立了香港國家地質公園,2011年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成為世界第七批、我國第26個世界地質公園

2015年更名為香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世界地質公園採用的統一標記

經過四十餘年的歷史,香港已擁有完善的管理體系和健全的設施,各類型保護區總面積逾440平方公裡,佔香港陸地面積四成以上,一個高度發展的國際大都會擁有如此高比率的保護區實屬世界罕見。

香港地質公園地圖

香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簡稱香港地質公園)位於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東部至東北部,陸地面積逾150平方公裡,是以郊野公園海岸公園特別地區為基礎建立起來的。

珍貴的地質遺蹟、優美的海島風光和多樣的生態環境,使這裡成為天然的地學博物館和休閒旅遊勝地。香港地質公園擁有世界上著名的酸性火山巖六角柱,典型豐富的沉積地層,千姿百態的海岸地貌景觀。根據主要巖石種類與地貌特徵劃分為新界東北沉積巖園區和西貢火山巖園區,各景區地質特徵獨特,地質資源極其豐富。

新界東北沉積巖園區,包括東平洲、印洲塘、赤門和赤洲黃竹角咀景區,它以古生代泥盆紀、二疊紀,中生代侏羅紀、白堊紀至新生代古近紀的地層、古生物、沉積巖和構造地質遺蹟為特色,出露了四億多年來形成的多種沉積巖和古生物化石,展示了香港完整的沉積地層,斷層、褶曲及軟沉積物變形等地質構造發育極佳,堪稱典型的戶外沉積地質教室

乘船漫遊在新界東北部海岸線,深入探索這片區域便可發現這裡處處皆是盛景。黃竹角咀和赤門海峽北岸一帶可以找到目前香港最古老的巖石,約為4億年前的泥盆紀形成,以砂巖、礫巖為主,發現有魚類和雙殼類等古生物化石。從海上看,原本水平的巖層被擠壓至近乎垂直形態,好似一塊紅白相間的「五花肉」。

黃竹角咀泥盆紀地層剖面

順著海岸線來到最東部的東平洲,在這個精緻的小島可以發現香港境內最年輕的巖石,約有5500萬年歷史,保存較為完好的新生代湖相沉積巖巖層——粉砂巖,巖石層層疊疊,陳列於海天之間,遠遠望去好似「千層糕」。

薄層狀的粉砂巖是由非常細的沉積物規律地在鹹水湖沉積固結而成,含有大量鹽類礦物,反映了當時半乾旱與相對溼潤交替的氣候變化。巖層良好地保存了波痕、平行層理、韻律層理、泥裂、雨痕等沉積構造,還包含了大量植物碎屑化石和昆蟲化石等。這些沉積巖形成傾斜的薄層,經過節理和風化,創造了千姿百態的海岸地貌。

東平洲粉砂巖地層

「更樓石」

在新界東北沉積巖園區還有一個頗有意思的景點,那就是位於西北部的印洲塘,這裡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四周有群山作為屏障,風平浪靜,是一隅與世無爭的恬靜樂土,首次到訪印洲塘,便驚訝於那截然不同的氛圍和寧靜安詳的感覺,讓人難以相信自己身處於香港。

印洲塘的地貌形態特徵令人聯想到「文房四寶」,被形象地譽為「印塘六寶」,印洲的印章、黃幌山的羅傘、白沙頭咀的毛筆、筆架洲的筆架、印洲附近的石排濃墨,還有如紙張般平滑的海水。

印洲塘(石排代表濃墨)

左:印洲(代表印章),右:黃幌山(代表羅傘)

筆架洲(代表筆架)

沙咀(代表毛筆)

西貢火山巖園區,擁有全香港最長的一條海岸線,也是島嶼最多的區域,發育有世界罕見的酸性火山巖六角形柱狀節理。這裡在1.4億年前曾經發生大規模火山噴發,在火山活動中形成了大面積的柱狀節理——糧船灣組。火山巖柱面積逾100平方公裡,露出地面的高度達100米,總厚度超過400米,石柱直徑平均約1.2米,最粗可達3米,加上豐富多樣的海岸地貌,成為香港最具代表性的地質遺蹟

世界上大部分的柱狀節理一般發育在矽質含量較低的深灰色玄武巖中,如位於英國北愛爾蘭著名的世界自然遺產「巨人之堤」,然而,香港的柱狀節理則罕有地發育在二氧化矽含量高達76%的淺色流紋質火山巖中,規模和巖性皆為世界罕見。

糧船灣花山的海蝕崖布滿整齊的柱狀節理

香港地質公園標誌,以柱狀節理作為主要設計元素

萬宜水庫東壩是近距離欣賞柱狀節理的最佳地點。漫步在萬宜水庫的地質步道,近距離欣賞這些世界級的六角形巖柱和典型的地質構造,仿佛時光倒流,我們可以親身感觸到地球一億多年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東壩還可以看到呈S形扭曲的巖柱,1.4億年前,巖柱仍處於半塑性狀態,因為受到外力作用而小幅度變形,形成了獨特的S形。

萬宜水庫東壩

巖柱彎曲的地方就是最脆弱的地方,在地質作用下,巖柱沿著這裡裂開,地下巖漿沿裂隙趁虛而入,灌入石柱之中,形成香港地質公園內標誌性地質遺蹟景觀。

呈S形彎曲的巖柱

除了酸性火山巖六角柱,西貢地區的橋咀洲海島還擁有比六角柱更早期形成的多種火山巖。

橋咀洲

海島西端的連島沙洲海岸布滿礫石,因潮汐漲退,礫石時而浸泡在水裡,時而露出水面暴曬在陽光下,強烈的熱脹冷縮和多種風化作用與侵蝕作用,導致巨礫表面形成獨特的網狀龜裂外表,因貌似香港的地道美食「菠蘿包」而深受遊客喜愛。

表層龜裂的石英二長巖巨礫

兩個園區均可找到千姿百態的海岸地貌,成為香港地質公園一條靚麗的風景線。隨著海平面上升,隆升的山峰被淹沒,變成眾多海島,侵蝕和沉積作用進一步把綿長的海岸線塑造成形,在漫長的內外力地質作用下形成了多種多樣的侵蝕及沉積地貌,如海蝕拱、海蝕柱、海蝕平臺、沙嘴、連島沙洲及沙灘

位於橫洲的海蝕拱

位於果洲群島的大型滑塌面

大浪灣

大浪四灣之一 ——西灣

除了複雜多樣的地質地貌,這裡還孕育著種類繁多的野生動植物。

香港位處華南沿岸,生態環境多樣化,而且處於東亞—澳大利西亞鳥類遷徙路線上,一到冬天不少遷徙鳥都會來到香港。這裡生活著全中國三分之一的鳥類物種,全年不同時間、地點均能欣賞到近500種千姿百態的鳥類。

白腹海雕

「見欲扁舟搖蕩去,倩君先作水雲媒」,地質公園中到處可見自由飛翔的白鷺,還可在布滿柱狀節理的荒島上找到多種燕鷗和香港最大型的雕類——白腹海雕,他們每年夏季都會到訪香港,在此繁衍生息。

燕鷗

除了鳥類外,蜻蜓和蝴蝶也是地質公園內常見的動物,它們在嬌豔的花叢中穿梭往來,絡繹不絕,在溼地和溪流中翩翩起舞,爭奇鬥豔,把這裡點綴得更加妖嬈、美麗。

裳鳳蝶(香港最大的蝴蝶品種)

藍額疏脈蜻

要說最具代表性的野生動物,那就要屬香港特有的盧氏小樹蛙了,它身體短小,成年個體體長只有1.5釐米,是中國最小的蛙,通常生活在水源附近,棲於地面或枯葉堆裡。

盧氏小樹蛙

香港的亞熱帶氣候及海洋環境適合熱帶及溫帶動物生長,所以有著豐富的海洋生物,已記錄魚類達1,000種。香港東面海域的水質良好,特別適合珊瑚生長,香港地質公園孕育出大面積的珊瑚群落,生長著香港所有的84種石珊瑚和23種軟珊瑚。

石珊瑚

軟珊瑚

走在香港地質公園,穿梭百年時空,翻閱歷史故事,探索融合在這自然遺產中的人文歷史,獨特的文化正在這裡孕育發展。

早在石器時代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鴨洲地區曾發現新石器時代(距今六千年)的石器和陶瓷。直至宋代以前,香港地區人口稀少,以傜、畲及越族為主,後來有逃避戰亂的中原人士南下,定居在香港西北部的平原。地質公園所覆蓋的新界東北和西貢地區因山嶺逶迤,位置偏僻,難以開墾,早期人口稀少,主要以逐海為生的漁民為主。

香港地質公園範圍內保留著不少始建於19世紀中期甚至15世紀的村落,主要有漁村和客家村兩類。這些村落因地處偏遠,而且大多位於保護區內,不受城市發展影響,村莊建築得以保存,大部分的村屋均以青磚及泥磚建造,部分保留有城市人難得一見的農具。至今吉澳常駐人口雖不足五十人,但村民仍努力維持傳統的生活與習俗,遺留下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

吉澳島(1960年代,吉澳島是的繁榮的小島,有漁民和客家居民約六千人。)

新界地區大部分客家村落聚居的後山林區,是香港保存最好的林區,這些客家原居民的祖先多在數百年前由華南各地遷入,他們深信山嶺是生機所在,因此大部分村落都依山而建。樹木以半月形環抱村落,形成「風水林」,村民們相信這片林木能保護村落及帶來好運。

風水林不僅能保護水土,防止泥石流,作為天然屏障能阻擋寒冷乾燥的東北季候風,又具有隔火功能,可以減慢山火蔓延,茂密的闊葉樹林還可以調節微氣候、改善居住環境。歷經三百多年的保護,具有重要的人文和生態價值。

荔枝窩村後的風水林

蜿蜒綿亙的地質景觀
雄偉壯麗的海岸地貌
茂密繁盛的森林植被
珍貴豐富的野生動物
獨具特色的歷史文化
在這裡融合碰撞
形成了獨特的香港世界地質公園
也見證了香港地質歷史億萬年的滄桑巨變

致謝:資料和照片由香港漁農自然護理署提供。

本文首發於《地球》2020年第6期,有刪節修訂
圖片來源:香港漁農自然護理署

地球雜誌

自然資源文化與地球科學傳播融媒體

此為地球雜誌官方微信公眾號

所有原創文章皆由「地球雜誌」編輯推送

歡迎轉發在看,轉載請聯繫後臺。


相關焦點

  • 香港中環與灣仔的市井一面 (1/10)
    香港中環與灣仔的市井一面/10) "← →"翻頁 中環是香港的政經中心及商業區
  • 旅港一年:長洲,香港慢節奏的一面
    圖為中環街景聽說,長洲島是麥兜的故鄉。許多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霓虹燈和招牌上的北魏體繁體字,會讓你猛然覺得來到了香港電影的場景之中。吃完飯,沿著島上的小巷子走走,感覺穿越到了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香港。圖為懷舊歌廊那段時間的香港酒店價格很良心,我們就跑去「薅羊毛」了。酒店在廟街附近,要我來形容,我會覺得這裡很像電影裡的香港。
  • 香港中環與灣仔的市井一面 (1/10)
    香港中環與灣仔的市井一面/10) "← →"翻頁 中環是香港的政經中心及商業區
  • 世界「水深火熱」的城市,一面海洋一面沙漠,其中1/4是中國血統
    在這世界上有很多國家都有海濱城市印象,海濱城市的景色十分的漂亮,而且也是旅遊觀光城市在這個世界上竟然有這樣一個非常奇特的城市,也被人們稱之為是「水深火熱」的城市,因為獨特的地形,所以一面是海洋,一面是沙漠,當整個城市形成了非常獨特的景觀,這座城市是哪個?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 住在紅磡老街上,解鎖香港神秘的一面
    >一直以來,香港展示給世人的一面,都是極盡繁華的一面。,它是未曾向眾多人展露的神秘一面。樓下紅磡碼頭,開往香港北角的渡輪依舊繁忙,不遠處的中環,城市的高速運轉在繼續著……轉身另一邊,紅磡城區的市井生活也在熱鬧上映,再望出去能看到有很多故事的黃埔花園。
  • 【生態文明】一面內斂 一面開放
    良好的生態和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雅安人獨特的性格——一面內斂一面開放。 在這內斂與開放中,從川藏茶馬古道到正在建設的雅康等高速公路,從漢代文化到生態文明,從長徵精神到重建精神……數千年來,雅安人以不屈的意志、獨有的智慧,在雅安的崇山峻岭間,創造了送川茶入藏、幫助紅軍爬雪山和強渡大渡河、歷經兩次大地震不倒等諸多輝煌與傳奇。
  • 一面遊樂,一面飛翔
    炎炎夏日,霧都重慶作為資深火爐,城市和這個城市的人都熱情似火。越熱越吃火鍋是這個城市人民獨特的習慣。 到重慶第一站和離開重慶最後一站我都選擇了離機場不遠的重慶聖名國際大酒店。酒店背靠聖名遊樂城,各種刺激項目琳琅滿目,發自肺腑的尖叫時時從遠方拂來,讓我們一起感受他們不平的心跳。遊樂就要盡情放縱,卸掉一身的沉重。
  • 世界三大夜景之一的港口,這才是這座「破敗不堪」城市的最美一面
    自從二戰以後,香港的經濟和文化都有了飛速發展,一下躋身成了"亞洲"四小龍之一,也成了全球最富裕,經濟最大達的城市之一。小時候看港劇,一直覺得香港很繁華,也一直想去香港這座大城市,但是真的去了這裡才發現這座如森林般高樓林立的城市,很多地方有些「破敗」,街道擁擠綠化不足。
  • 香港中環與灣仔的市井一面 (9/10)
    香港中環與灣仔的市井一面/10) "← →"翻頁 1月8日,香港灣仔活道一家單車店
  • 香港中環與灣仔的市井一面 (9/10)
    香港中環與灣仔的市井一面 (9/10) "← →"翻頁
  • 香港中環與灣仔的市井一面 (10/10)
    香港中環與灣仔的市井一面/10) "← →"翻頁 1月8日,香港灣仔和昌大押外景
  • 香港中環與灣仔的市井一面 (4/10)
    香港中環與灣仔的市井一面中新社記者 洪少葵 攝 發布時間:2019-01-08 17:13:10 【編輯:楊彥宇】 香港中環與灣仔的市井一面
  • 香港中環與灣仔的市井一面 (10/10)
    香港中環與灣仔的市井一面 (10/10) "← →"翻頁
  • 香港籠屋,繁華背後的一面
    結束了一天的奔波勞累,回到了這樣的【家】在香港,大約有20萬人生活在這種籠房裡。「香港的房子太貴了,普通人終其一生也買不起一套房子,籠屋從當初的5~6港元到今日的1200港元,再高下去只能睡公園了」一個籠屋居民說。
  • 法國「蜘蛛俠」在香港掛出這樣一面旗!
    法國籍「蜘蛛俠」16日在香港中環的長江集團中心掛上一面印有中國國旗及香港特別行政區區旗圖案的旗幟。據香港東網16日報導,一名身手敏捷的法籍「蜘蛛俠」,今早(16日)8時14分,被發現在位於香港中環的長江集團中心沿外牆攀爬,並且在低層位置掛上一面印有中國國旗及香港特別行政區區旗圖案的旗幟,旗幟下方有兩隻手互握的圖案。↓圖片來源:東網警方及消防人員到場後,在地面放置救生氣墊,而法籍男子則沿外牆爬上頂樓,最後由警員帶走調查。
  • 一面天堂一面地獄,燈紅酒綠的城市下水道裡,住著6000多孤兒!
    一面天堂一面地獄,燈紅酒綠的城市下水道裡,住著6000多孤兒!大家好,大千世界無奇不有。大家有聽過地下城嗎?正是應了那句話,一面天堂一面地獄,上面是燈紅酒綠的布加勒斯特,下面是一群住在下水道的人,可能很多人會問,下水道那是人住的地方嗎?為什麼現在還有人住在下水道裡面。
  • 山脊線勾勒香港城市肌理,在煙火氣的另一面呼吸山林海域清新香氣
    摩登繁華、市井嘈雜、文藝清新、原始安靜,人們很難用單一的感受去形容香港。沉默寡言地穿梭於地鐵站,在喧鬧街市口看匆匆而過的人群,隨處可見的茶餐廳拂來TVB與香港電影記憶。三面環山一面環海,跳出這活色生香的煙火之地,買一張船票去看被山林和海域所覆蓋更廣闊的區域,呼吸海水與樹葉間特有清新香氣。這就是即將在2021年揚州世園會上呈現的香港展園。
  • 世界三大夜景之一的港口,這才是這座「破敗不堪」城市的最美一面
    自從二戰以後,香港的經濟和文化都有了飛速發展,一下躋身成了"亞洲"四小龍之一,也成了全球最富裕,經濟最大達的城市之一。小時候看港劇,一直覺得香港很繁華,也一直想去香港這座大城市,但是真的去了這裡才發現這座如森林般高樓林立的城市,很多地方有些「破敗」,街道擁擠綠化不足。
  • 香港電影的超級影迷昆汀:一面是「無恥混蛋」,一面是電影大師
    提到香港電影的影迷,我們不得不提到這位--昆汀·塔倫蒂諾。他是好萊塢的鬼才導演,曾獲得過坎城電影節的金棕櫚獎和奧斯卡最佳編劇獎,代表作有《落水狗》 、《低俗小說》 、《殺死比爾》、《無恥混蛋》等。他曾說:"如果我的生命有兩面,那麼一面就是70年代的邵氏功夫片,另一面則是義大利西部片"。
  • 見證香港最真實一面:最底層平民原來是這樣生活的
    前幾次去香港,因為是自費旅遊,又有朋友幫忙,所以都住在中環或者灣仔。白天通常直接去旅遊景點,晚上偶爾出去逛逛商場也主要在酒店附近或者金鐘和中環,加上換乘都在中環地鐵站或者碼頭,吃飯也在附近,所以對香港的印象非常不錯。商店美輪美奐,美食名不虛傳,覺得國際化的香港就應該是這個樣子。  可這次到香港,把我以前的印象完全顛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