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LIFE雜誌:去看窮人的面孔和驕傲者的姿態

2020-12-21 騰訊網

[摘要]去看生活,去看世界;去目擊偉大的歷史事件;去看窮人的面孔和驕傲者的姿態;去看不同尋常的事物;去看千裡之外的世界,去看隱藏在高牆和房間內的事物,以及難以接近的危險事件...

80年前,時代華納旗下著名雜誌品牌《LIFE》誕生,也就是為我們所熟知的《生活》周刊。作為一本攝影紀實類雜誌,它記錄了太多烙印在人類歷史上的偉大瞬間,更有很多人被其詩一樣的發刊詞所打動,它在創刊幾十年來三次停刊跌宕的命運更是讓人唏噓。

80歲了,印刷版早已停刊,只保留線上業務的LIFE活得還好嗎?在新傳播技術環境下,它將沉寂還是新生?

去看窮人的面孔和驕傲者的姿態

創刊與發刊詞

1936年11月,《時代》和《財富》兩大雜誌創辦人亨利·盧斯(Henry Robinson Luce,1898—1967)在紐約創辦了LIFE雜誌,以攝影紀實的定位發行了其第一期雜誌。

亨利·盧斯希望創建一本不只是談論時事新聞的雜誌,他更希望人們通過這些令人驚嘆的照片看見生活。在Life雜誌的創刊詞上,他與詩人阿奇博爾德·麥克利什一起以最完美的方式第一次向世界展示了這本畫報雜誌:

「去看生活,去看世界;去目擊偉大的歷史事件;去看窮人的面孔和驕傲者的姿態;去看不同尋常的事物——機器、軍隊、群眾、以及叢林中和月球上的陰影;去看人類的傑作——繪畫、建築和發明;去看千裡之外的世界,去看隱藏在高牆和房間內的事物,以及難以接近的危險事件;去看那些被男人所愛著的女人們還有孩子;去看並且享受愉悅;去看並被感動;去看並被教育…」

攝影、文學著作誕生地

紀實攝影定位

英國媒體報導稱,《生活》雜誌從實踐上開創了圖片新聞。《生活》經常使用高質量的紙張刊登一整頁一整頁的新聞照片。在《生活》雜誌的全盛時期,發行量超過1300萬冊,成為了美國乃至全世界最具影響力的聲音之一。

不少攝影大師都曾經是《生活》雜誌的攝影記者,其中包括羅伯特·卡帕、艾爾弗雷德·艾森斯塔特和女攝影師瑪格麗特·伯克-懷特。

羅伯特·卡帕被譽為歷史上「最偉大的戰地記者」,拍下了盟軍在諾曼第的登陸場面。

1945年8月27日,刊登在美國《生活》雜誌上的一幅水兵和護士擁抱相吻歡慶二戰勝利的新聞照片感動了世人,照片的拍攝者艾爾弗雷德·艾森斯塔特因而成為本世紀最傑出的攝影師之一。

伯克-懷特1946年初受《生活》雜誌派遣到了印度,在隨後的兩年中報導了這片土地上發生的大小事件。《齋日裡的甘地》就是她在這期間誕生的名作。

即使是以圖片新聞為主,《生活》還成功地吸引了像海明威這樣著名的作家為其撰稿。《老人與海》就是首發於《生活》。此外,《生活》還是第一個長篇連載英國前首相邱吉爾、美國前總統杜魯門等名人的回憶錄的出版物。

70多年曆程,幾番起伏

第3次停刊

2007年3月26日,美國著名雜誌《生活》宣布停刊。這是《生活》雜誌自1936年創刊以來的第三次停刊了。

1972年,由於電視的大規模普及導致《生活》的銷量每況愈下,時代集團宣布《生活》停刊。1978年復刊的《生活》改為每月出版,但是2000年再次停刊。

2007年3月16日美國時代集團發表聲明稱,將把《生活》雜誌搬到網絡上繼續發展,此外也將繼續經營《生活》品牌下的書籍出版等其他商業事務。

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這份雜誌一度輝煌,卻又歷程坎坷,在70多年曆程中幾番起伏,直至第三次關閉?

美國媒介評論人Toni Fitzgerald的看法是,「廣告商並不認為真的需要多一份周末雜誌,對這本復刊的刊物能否吸引報紙讀者,他們並不樂觀。」《生活》2004年復刊時自我定位為增刊,這實際上是一次失敗的轉型。

美國市場上的增刊是一種契合消費者周末購買習慣的媒體,以雜誌形式作為報紙的一疊隨報免費售賣,內容廣泛,通常是時效性較差的話題為主。

《生活》進入(增刊)行業的時候宣稱他們不需要得到直效類和包裝食品類廣告代理商的支持,這兩個恰恰是增刊雜誌廣告收入中佔最大份額的客戶。《生活》覺得他們能更多倚賴高端的廣告客戶,比如做品牌廣告。而然,增刊的內容環境其實並不適合高端客戶投放品牌廣告,這使《生活》陷入一個兩難局面,一方面它自動放棄了投放增刊的一般性客戶,另一方面《生活》自我設定的高端產品廣告客戶。

這也讓讀者出乎意料——它從一本帶有文化品位的雜誌轉型成為一本周末增刊。《紐約時報》記者凱薩琳這樣描述作為增刊的《生活》:「這本雜誌一度以刊登世界級攝影家的作品為特色。但它現有的雜誌已經縮水成20頁的名人訪談和居家小貼士。」無論是從形式還是內容上來看,轉型後的《生活》都無法滿足新舊讀者對它的預期。

自成立以來就像是一面鏡子

涅槃與新生

然而印刷版停刊的LIFE並未就此停止其在內容生產、技術傳播領域的更多探索。

2016年5月,時代雜誌出版商表示,即將推出《LIFE》雜誌的VR版本,LIFE雜誌品牌將通過虛擬實境展現出全新視頻新聞平臺,內容涉及新聞、體育、娛樂、時尚、美食、旅行、財經等主流媒體頻道,為用戶提供沉浸式的故事體驗。

此時的LIFE,也是當前Pinterest上粉絲最多的媒體品牌之一(約一百萬),同時在Twitter上還有接近450萬的粉絲。

LIFE品牌的負責人兼《Time》的編輯NancyGibbs說道:「LIFE自成立以來就像是一面鏡子,能讓讀者更深入地了解這個世界。而此次技術上的革新讓我們的讀者不僅能夠觀察世界,還能親身體驗我們講述的故事。」

2016年9月,LIFE VR推出了《LUMEN》項目。《LUMEN》是一個旨在讓用戶放鬆的虛擬實境體驗,剛剛在LIFE VR中推出。這個體驗將會讓用戶去探索一個充滿生物螢光的森林,並能在數分鐘之內放鬆自己。

記錄歷史瞬間

10張偉大封面

1971年10月15日

佛羅裡達州的迪斯尼樂園,1500名迪斯尼員工在這個新開張的迪斯尼世界做好了迎接遊客的準備。

1964年8月28日

披頭四在2月份剛來到美國,就受到了紐約成千上萬粉絲們的熱烈歡迎。披頭四的出現標誌著英國音樂開始正式進入美國市場,同時搖滾音樂也開始進入變革時代。

1952年4月7日

瑪麗蓮·夢露。她讓這份1952年出版的周刊成為了最具收藏價值的周刊之一。

1965年4月30日

一個位於胎囊中(右胎盤)的18周大小的胎兒。通過特製的微距鏡頭設備,尼爾森發動一場關於子宮胎兒的攝影革命,讓人們史無前例的看到了「出生前的生命」。

1949年8月22日

這是倫納德·馬凱博拍攝的以在牧場上的Clarence Hailey Long照片來展示美國西部牛仔精神。

1954年11月1日

女星多蘿西·丹德裡奇(Dorothy Dandridge)是第一個登上Life雜誌封面的非洲裔婦女,同時她也是第一位被提名為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的非洲裔美國人。

1953年7月20日

時任參議員的約翰·甘迺迪和他的未婚妻傑奎琳·布維爾的求愛照片。

1966年2月11日

美聯社戰地攝影師前畫家亨利·休特被分配到越南戰場上,在那裡的一個戰壕裡遇到了一個受傷的陸軍軍醫託馬斯·科爾。

1969年7月25日

這是在尼爾·阿姆斯特朗離開前拍攝的,隨後他乘坐「阿波羅11號」飛向月球,並成為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踏上月球的人。

1963年2月1日

電影《群鳥》的海報。早在1942年,希區柯克就曾在Life雜誌上寫過一篇文章」Have You Heard?」,這篇由攝影師Eliot Elisofon拍攝配圖的文章申明了「他們有責任,也必須承擔那些因為戰爭帶來的謊言和傷害」。

轉自「新京報傳媒研究」微信公眾號(xjbcmyj),騰訊文化合作媒體,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焦點

  • 美國life雜誌上的老北京影集之1946年的紫禁城
    美國LIFE雜誌曾經在他的書中說:去看生活,去看世界;去目擊偉大的歷史事件;去看窮人的面孔和驕傲者的姿態;去看不同尋常的事物-機器、軍隊、群眾、以及叢林中和月球上的陰影;去看人類的傑作-繪畫、建築和發現;去看千裡之外的世界,去看隱藏在高牆和房間內的事物,以及難以接近的危險事件;去看那些被男人所愛著的女人們還有孩子
  • 重溫經典 liFE雜誌最偉大的11張封面
    Henry Robinson Luce,1898—1967)在紐約創辦了life雜誌。「去看生活,去看世界;去目擊偉大的歷史事件;去看窮人的面孔和驕傲者的姿態;去看不同尋常的事物——機器、軍隊、群眾、以及叢林中和月球上的陰影;去看人類的傑作——繪畫、建築和發明;去看千裡之外的世界,去看隱藏在高牆和房間內的事物
  • Life雜誌歷史上最偉大的11張封面
    76年前的這一周,Life雜誌,這個前身是在大蕭條時期就存在的幽默周刊,以攝影紀實的定位發行了其第一期雜誌。出版商亨利·盧斯(也是時代雜誌的總編輯)希望創建一本不只是談論時事新聞的雜誌,他更希望人們通過這些令人驚嘆的照片看見生活。
  • Life雜誌歷史上最偉大的11張封面
    76年前的這一周,Life雜誌,這個前身是在大蕭條時期就存在的幽默周刊,以攝影紀實的定位發行了其第一期雜誌。出版商亨利·盧斯(也是時代雜誌的總編輯)希望創建一本不只是談論時事新聞的雜誌,他更希望人們通過這些令人驚嘆的照片看見生活。
  • 看見生活 ——《LIFE》雜誌十二個被看見的瞬間 圖集
    以一段《LIFE》雜誌的創刊詞用作這篇文章的開始吧:「去看生活,去看世界;去目擊偉大的歷史事件
  • 更大的溫柔和勇敢的心——一本雜誌的教育理想
    《時代》和《財富》雜誌,創辦人亨利·盧斯,又創辦了以攝影紀實為特徵的《LIFE》雜誌。創刊詞一時全球風行:「去看生活,去看世界;去目擊偉大的歷史事件;去看窮人的面孔和驕傲者的姿態;去看不同尋常的事物;去看人類的傑作;去看千裡之外的世界;去看那些被男人所愛著的女人們還有孩子;去看並且享受愉悅;去看並被感動;去看並被教育。」
  • 旅遊景區,婺源是去過最對得起它名聲的地方,古樸典雅的民居
    旅遊景區去觀察生活;去觀察世界;去目擊偉大事件;去看窮人的面孔與驕傲者的姿態;去看奇異的東西一機器、軍隊、群眾、叢林和月球上的影子;去看人的工作他的繪畫、高層建築和發明創造;去看數千裡外的世界,藏在牆後與房間裡的人和事物、難以接近的危險情景;男人所愛的女人和孩子們;觀察並從中獲得樂趣;觀察並領略驚異;觀察並受到教導。秋天的塔川,是最美的季節。
  • 黃碩:美國果真是窮人的天堂嗎
    美國是世界首富,2012年國內生產總值(GDP)15萬6千多億美元,人均GDP是4萬6千多美元。有人說,美國富得流油,就是窮人,也過著美滿「幸福」的生活。更有甚者,說什麼「美國是窮人的天堂」。美國窮人生活得到底怎樣?請看事實:據美國《世界日報》報導,世界首富美國,有3700萬窮人。貧窮的存在是美國的恥辱,如果窮人不能通過「自救」脫貧,美國永遠沒法解貧窮問題。
  • 在美國做窮人是一種什麼體驗,一個美國底層白人女人的親身經歷
    2020年的美國,似乎非常的魔幻。人們很難理解美國怎麼會連幾個月的隔離都堅持不住,底層白人的生活如此會如此窘迫。也許看了《女傭的故事》這本書,就能理解美國每年福利支出高達5000億的情況下,底層窮人的生活為何還是這麼掙扎。為什麼一個努力的人無法憑勤勞的雙手脫貧致富。
  • 《白日夢想家》:你曾經訂閱的雜誌還在發行嗎?
    ,竊以為愧得生活之真諦,願為中期雜誌之高而貼心的西安,還送了歐陽一個真皮錢包作為禮物。好在副總經理在一張照片上發現,了一艘船,船名叫當然,我依然愛你,然而西安和這艘船都在格林蘭,一直以來,他總是看著西安的照片,幻想著旅行,看著心愛的姑娘幻想著愛情,她在生活雜誌上班,他還記得印在雜誌上的那段話,網站去看生活去看世界,去目擊偉大的歷史世界,去看窮人的面孔和驕傲者的姿態,去看不同尋常的事物,機器軍隊群眾以及叢林中和月球,上的陰影,去看人類的傑作,繪畫建築和發明
  • 楊超越登人物雜誌,同框眾大佬當選年度面孔!
    最新消息,錦鯉楊超越又上雜誌了,繼登上重量級雜誌《中國新聞周刊》封面後,再度亮相於《人物》這一分量十足的雜誌群封中。同時,這也是國家級權威雜誌《人物》首次全部選用女性作為封面人物,和楊超越一起入選2018年度面孔的還有蔣方舟、姚晨、朱婷、黃瀾、何穗、韓雪等人。
  • LIFE雜誌最偉大的11張封面
    披頭四的出現標誌著英國音樂開始正式進入美國市場,同時搖滾音樂也開始進入變革時代。 早在1942年,希區柯克就曾在Life雜誌上寫過一篇文章\"Have You Heard?」,這篇由攝影師Eliot Elisofon拍攝配圖的文章申明了「他們有責任,也必須承擔那些因為戰爭帶來的謊言和傷害」。
  • 國際超模賈晨宇,登上美國的時尚雜誌,被網友調侃:是林永健女兒
    說起賈晨宇估計很多人對這個名字還是很陌生,這位極具東方特色面孔的她,雖然年齡小,但憑藉一張過目不忘的個性面孔,讓她頻繁亮相T臺和時尚雜誌,因為她有這一張過目不忘的個性面孔,可以造型百變,深受外國人的喜愛。賈晨宇,模特,安徽人。
  • 城市面孔 | 蟲蟲 X 塞蒙波的 Easy Life
    ©黑眼睛攝影師蟲蟲有一位美國人,埃恩•斯文森,在長達一年半的時間裡,就這樣不時將鏡頭對準對面的公寓,最終集合成一部名為《鄰居》的作品集。照片中的人物吃飯、睡覺、說話、呆坐、或笑、或哭...  這些謎一樣的畫面,正是斯文森所期待的。他說:「沒有事先經過排練的動作,最能體現人的個性和靈魂」。
  • 最底層的美國窮人,比歐洲中產還富?美國社會福利究竟有多逆天?
    在我們的潛意識裡,真正的窮人,是吃不飽穿不暖每日都在為下一頓而煩惱的人,可是在美國,就算是最底層的窮人,消費能力也是不容小覷的。美國人領到手軟的社會福利,看完太酸了。在美國生活,政府為各個階段的人都會給予充足的補貼,保障人們的正常生活,光是醫療保健方面、營養補給方面和住房等非現金福利,就足以保障美國窮人階級的正常生活,在消費方面更加體現了他們的生活質量,在美國就算是窮人,也能夠買香菸與飲料等非日常必需品。
  • 別學美國,嚴管公辦學校學生,美國窮人除體育和藝術,沒出頭之日
    美國有一批爛公辦學校美國和中國有一點差不多,都有學區房的概念。也就是你的住宅對應著你的學校。但是美國有一點和中國不一樣。就是美國的公辦學校是打分的,最高十分,最低一分。十分的學校當然是很好的學校,7、8、9分也還不錯。
  • 知識鴻溝:為什麼富人和窮人差距越來越大?
    美國經過26年的社會調查和統計發現了一個現象:隨著大眾傳媒越來越發達,例如報紙、雜誌、書籍印刷出版越來越普遍,知識越來越普遍,教育也越來越普遍,但是社會階層不同的人差距卻拉大了。 按理說,知識的普及便於人們學習,社會的階層也應該縮小,但是卻因為如此,社會的階層差距卻越來越大。
  • 觸目驚心:美國窮人生存狀況揭露!這到底是天堂還是地獄?
    美國自稱世界天堂,全球燈塔,按理說老百姓生活應該豐衣足食才對,但事實情況是,有些美國人尤其是窮人的生活狀況,遠不如第三世界國家的人們。美國的醫保是每個月交一次保費,個人大概支付400多美金一個月,公司再幫你支付800美金,一份普通的醫保每個月需要支付1300美金。窮人沒有醫保的話,那鐵定不能生病。因為你去醫院看病,哪怕只是個普通感冒,沒有三四千美元,你休想全身而退。
  • 《LIFE》雜誌60年來的精彩照片
    《LIFE》是美國著名的圖畫雜誌,在1936年由盧斯(Henry Robinson Luce,1898—1967 )創辦於紐約。內容以專題照片、特寫為主,題材廣泛。 從第二次世界大戰至今,《生活》雜誌攝影師締造了世界新聞攝影的開端,也創造了世界新聞攝影的輝煌,為我們留下了這個時代難忘的歷史剪影。
  • 露營之後,年輕人盯上了Vanlife
    商業的敏銳嗅覺,正暗示著——2021年Glamping野奢露營的旅行風潮過後,一陣全新的Vanlife浪潮,正蓄勢待發。插圖丨©小紅書用戶 Eric ALFA Campervan過去一年來,越來越多關於生活方式的雜誌、媒體開始反覆提及野奢、露營,更有人將2021年稱為國內精緻露營元年,各種人群都在用自己的理解去演繹Glamping(野奢露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