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票降價倒逼「門票經濟」向產業經濟、小眾旅遊向大眾旅遊、景點旅遊向全域旅遊轉型升級。
據報導,國慶長假到來,國內多家重點景區的降價政策在10月1日前發布落地。國家發改委最新數據顯示,截至9月29日,各地已出臺實施或發文向社會公布了981個景區免費開放或降價措施,其中5A、4A級景區佔比超過7成。新京報記者統計發現,已有28個省份實行了重點景區門票降價。
景區門票價格太高,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這些年,門票價格似乎一直處在上漲通道之中——「漲」就一個字,隔年用一次。根據之前的相關統計,所有5A級景區,近一半門票價格在100-200元之間,近10%票價在200元以上,僅12家免費對公眾開放。
反映到消費數據上,國內遊客的門票開支,佔旅遊消費比例高達21.92%,遠高於世界旅遊組織公布的全球門票支出佔旅遊消費總支出7%的均值。若拿人均GDP相比,中國門票平均水平佔人均GDP的比例接近1%,更是其他國家的10倍以上,堪稱世界第一。
降低重點國有景區門票價格,是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明確要求。6月底,國家發改委公布的指導意見,劃定了「今年9月底前降低偏高的重點國有景區門票價格取得明顯成效」的時間表。如今時間已到,28個省份出臺了降價政策,其中74個景區宣布免費開放,907個景區宣布降價,降幅超過20%的要佔54.3%。
應該說,除去少數景區只降三塊五塊,或者拆解門票明降實未降,大多數地方的景區,降價政策都是實實在在的。在政策幹預下,景區門票價格正在回歸合理區間,這可以減輕消費者負擔。它也向市場釋放了明確的信號:門票主旋律是降價,應該想辦法降,而不是鑽空子漲。
事實上,門票降價不僅對遊客是好事,對地方旅遊業發展同樣是好事。「門票經濟」總有天花板,而旅遊產業發展是無可限量的。嚴重依賴門票收入的「門票經濟」,旅遊服務不僅難以提高,旅遊產業更是難以延伸。
旅遊是一個完整的產業鏈,門票價格過高,會讓其他旅遊相關要素以及延伸產品,得不到良性發展。門票降價因此是一種必要的倒逼,有助於地方擺脫「門票經濟」,推動旅遊業由「門票經濟」向產業經濟、小眾旅遊向大眾旅遊、景點旅遊向全域旅遊轉型升級。
地方發展旅遊,老天爺賞飯吃的景點景區,不應挾「天賦」以自持。把門票價格降一點,讓想來的人都可以來,都能買得起票,只有以「吃、住、行、娛、購」等配套產業集群作為「利潤品」,才可能實現良性的可持續發展。□舒聖祥(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