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不知道的航班延誤「多米諾」

2021-02-18 民航資源網

  乘客知道航班延誤,但未必知道為什麼延誤。只是流量和天氣?似乎沒那麼簡單。

  據說在中國,飛機延誤不是新聞,飛機不延誤才是新聞。

  7月29日,因軍演和天氣原因,中國民用航空局(Civil Aviation Administration of China,簡稱「民航局」)發布大面積航班延誤紅色預警:上海、鄭州及周邊地區通航能力全面下降75%。

  這是民航局首次就航班延誤向社會發布預警,業內人士普遍認為這是航空業的一大進步,因為以前這類預警只在系統內發布,對社會只用「特殊活動」含糊其詞地表達。據飛機準點APP「飛常準」的數據,當天上海虹橋機場計劃進出港航班709架次,進出港延誤165架次,進出港取消112架次,準點率僅61%。上海浦東機場準點率僅58%。原因透明加上提前預警,使得7月29日當天,各大機場都沒有發生旅客聚集鬧事的情況,人們自覺配合改籤或退票,秩序井然。

  「乘客和航空公司因為延誤發生矛盾,通常都是因為溝通不暢。可是延誤的原因十分複雜,有時候說不清或不能說,而且也不一定是航空公司造成的。所以航空公司也很冤,有苦難言。」一位國有大型航空公司空乘人員告訴《中國經貿聚焦》記者。

  「天氣原因」和「流量控制」是飛機延誤時,旅客們通常被告知的兩大因素。本刊記者通過採訪飛行員、空管等多名業內人士,還原飛機從排時刻、起飛前、飛行中和落地前後的每一個環節,發現除了空域不夠這一「人人喊打」的大背景因素外,國家對航空安全保障的高標準、機場對航班的保障力落後,甚至部分旅客缺乏守時意識都是直接間接導致航班延誤的原因。

  「比如最初是天氣因素,結果第一次延誤導致後面跟著延誤。航空公司的調度應急這時也只能儘量跟上,如果這時再碰上機場保障不及時或者乘客鬧事,又會火上澆油,加劇延誤。這時,你還能說清某一起延誤到底是因為什麼嗎?」前述空乘人員說。按照民航局的規定,旅客被告知的是造成第一次延誤的那個原因,也就是天氣原因。

  實際上,民航局每年都會對航空公司有提高準點率方面的規定和要求,不僅統計準點率也會採取相應的措施,但真正要提高準點率,在空域資源尚無法放開的條件下,最需要的仍然是各相關航企之間的通力配合。

「今年比去年好」

  民航每年統計的準點率都在百分之七十幾,乘客感受到的似乎要更嚴重一些。民航局最新統計正常航班的標準是在計劃離港時間後5分鐘之內撤輪擋,且按航班運行正向進程起飛,不發生滑回、中斷起飛、返航、備降等特殊情況,或者不晚於計劃到港時間擋輪擋,只要滿足其一即可。

  陳勇(化名)2010年開始開飛機,目前效力於一家大型國有航空公司,算得上是一名年輕的飛機駕駛員。儘管駕齡還不算太長,但是對各種原因造成的延誤也已經毫不陌生。

  「去年,尤其是暑假還有歲末那會兒,飛機延誤非常嚴重。延誤一兩個小時都屬於正常。」陳勇說。當時眾多媒體都將輿論矛頭對準了民航局,要求官方對嚴重的飛機延誤作出合理的解釋。他記得最清楚的,是著名的《非誠勿擾》主持人孟非連續五天發微博質問民航局局長李家祥,要求李家祥深入群眾體會一下延誤的感受,甚至要求李家祥下課。李家祥也在微博回應稱:「我可想辭職了,如果我辭了就不延誤了,那我明天就辭。」孟非的抱怨代表了大多數旅客的心聲。民生證券今年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計算出,2013年航班延誤造成的經濟損失達千億元。

  陳勇認為可能因為輿論壓力,今年飛機延誤明顯改善。

  「我個人覺得和兩方面因素有關,」陳勇說,「一是空管將飛機升空間隔縮短了一兩分鐘。看上去好像很微不足道,但每架飛機之間的距離縮短了,天上飛機數量增加了,準點的飛機就能更多一些。」

  另一個原因是按照民航新規,從全國吞吐量前十位的機場飛北京的飛機,其飛行員必須具備二類盲降資質。所謂盲降就是飛行員在肉眼無法看清機場跑道的情況下,利用儀表著陸系統操控航班降落。通常情況下,飛行員並非完全看不見跑道,而是必須下降到很低的高度才剛剛能看見。一類盲降資質是應用於飛機降至距地面60米左右,飛行員才看到跑道的天氣情況。二類盲降資質是指降至30-45米左右。

  「秋冬北京霧霾嚴重,原先按照一類盲降資質,很多飛機都無法降落首都機場,不是在始發機場等待,就是去周圍城市天津、濟南等備降。」陳勇說,「到了備降城市又要給飛機加油,機場保障常常還跟不上,搞不好就拖五六個小時,後面的航段就不得不延誤了。」

  執行新規後,陳勇感到備降次數明顯減少。「有時候霧霾就限於一個高度,再稍稍向下一點高度就能看見跑道的。」陳勇說。

安全與效率之爭

  陳勇說的兩項「改善」實際上是民航局「忍痛」調整安全標準(確保安全的前提下)換來的效率提升。和世界上其他國家相比,中國對航空安全的標準和要求是最高的。所以中國是全世界飛機準點率最低的國家,但同時也是全世界空難發生率最低的國家。

  「發生一起空難,和經歷無數次延誤。我想很多人還是願意選後者吧。」陳勇說。

  一個有力的佐證即今年7月23日臺灣復興航空發生的空難事故。飛機當時因天氣不好延誤了1小時42分鐘後,擋不住乘客的要求決定起飛。最後降落時沒看清跑道,迫降失敗而發生空難。

  但是陳勇的觀點無法代表航空業內其他人士,本刊記者採訪到一位航空資深飛行、航務(運控)專業人士,他曾參與組建多家航空公司。此前一些媒體在總結飛機延誤原因時指出,空管指揮水平差效率低是一大因素,他很不認同。因為飛機間的飛行距離、起落間隔等等因素,都有國家規定的標準,空管員不得任意更改。該專業人士傾向於安全和效率應該一體化管理,相互兼顧,目前的標準他認為確實偏重安全多一些。《中國經貿聚焦》記者了解到,2004年民航改革,14家國有航空公司劃分進三個集團公司,就是今天的南航、國航和東航,同時吸引民營資本投入。吉祥航空就是在那個時候被批准建立起來的。執行這一改革後,原先安全、效益和服務一體化管理的模式被打破,安全歸於行政體系管理,而效益和服務則由漸漸市場化公司化的航空公司負責了。

  改革的好處當然是促進了民航業的大發展,而缺點則是早期航班還沒那麼密集時的安全準則,始終原地踏步,沒有適應大規模運輸量對效率的要求。

  另一位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甚至向本刊記者坦言:「中國國情是,一旦出了事故,機長要寫報告,所有相關的行政官員也免不了影響政績。可是延誤對他們沒有那麼大影響,至少不會處罰。」

  陳勇告訴記者,他在倫敦機場看到,一條跑道也能一起一降同時進行,但國內機場就不允許。同一跑道上起飛和降落的飛機必須相距5海裡以上,這就人為導致了飛機積壓,跑道頭很多飛機排隊。他認為這樣的安全規定有改變的餘地。但是,國外還有一些航空公司由於是私營的,飛機即使非常老舊還在使用,甚至帶「傷」上崗,他就認為不可取。「中國航空在設備維護上非常謹慎,生產商給出的最低設備清單,民航局會提高一級,航空公司會再提高一級。所有零部件也都有備份,可以隨時更替。」這也是中國航空業即便如此繁忙也能保證空難率極低的保障。

神秘的軍方空域

  航班延誤始終不得不提的一條根本原因,就是空域資源大多被軍方佔據,分配給民航的太少。而過去十幾二十年,民航發展速度極快,人們的航空運輸需求迅猛增長,國內航空公司的航班和飛機數每年都在以兩位數的增幅上升。相比民航建立之初,航班和飛機數早已翻了幾番,而空域相比當年卻鮮有增長。

  空域除了平面上(地區)的劃分,也有空間(高度)的劃分。隨著航空設備技術水平的提升,民航飛機目前可按照固定航線在5000米至12500米之間每300米一個高度層巡航,航線寬度則在中心線左右25公裡範圍內,飛機前後距離10-20公裡。軍隊則不固定航線,因為有很多作訓科目,需要在一個立體空間裡進行。

  陳勇這樣描述他執飛過程中遇到軍方空域的情形:「比如前面有個靶場,飛機就必須繞道。原本可以直接過去的,七繞八繞, 1小時45分鐘的直線距離,現在可能要2個半小時。」飛行員對軍方分配空域的強勢態度頗有怨言。「提前一天通知都還算好的,有時候就飛在天上突然接到指令,說前方有片軍事基地正在演習,只能繞行。」

  此前的媒體報導中一直有一種說法,中國軍用和民航之間的空域分配比例大約為8比2,而美國這一比例大約為2比8。這種說法遭到了民航局華北空管局總工程師顏曉東的駁斥。「實際情況不是這樣的。」顏曉東告訴《中國經貿聚焦》記者,「空域的分配實際上是一個動態使用的量,並不能很準確地按比例劃分,雖然在中國這種動態使用的機制相對弱一些。」一種說法是,從呼和浩特、西安、成都、昆明往東的中國中東部地區,空域資源分配軍方民航基本是對半分的,其中民航佔有相對少於五成。西部絕大部分空域則是閒置的,駐軍和民航班機都少。

  1996年前後曾進行過一次空域調整,原來劃歸空軍軍事訓練的部分空域移交給了民航。2011年6月,有軍方背景的中國國家空域技術重點實驗室發布報告稱,中國民航日常使用空域面積佔32%;軍航日常使用空域佔23.51%,臨時航線佔用面積約佔5.51%。2013年7月,有關部門又通過媒體對外表示,中國所有空域軍、民航都可以使用,相對固定由民航使用的約為34%,相對固定由軍方使用的約為25%,另有41%的空域,軍方和民航基本都沒有飛行活動。

  沒有飛行活動的這部分空域如果有效利用起來,無疑能大大減輕民航空域不足的困境。在歐美國家,通常由一個統一的中立機構來協調雙方的使用需求,實現實時空域調度。在美國這個機構叫做聯邦航空局。而中國空域管理由軍隊掌握,民航空管部門只能向軍方申請空域使用權。近年來,軍隊也越來越體諒民航的發展,常常向民航開出所謂「臨時航線」以解空域之渴,但是這種臨時航線,不僅量少,而且通常只提前一天通知,對解決民航的空域緊張杯水車薪。

  「這就涉及到中國空域管理體制改革的問題,中國還在研究探索,」顏曉東表示,「軍隊和民航都是重要的空域用戶,應該有一個部門超越這兩方利益,站在國家利益層面去協調、管理中國空域資源。」他認為,也不能因為老百姓出行受到影響就將空軍說得一無是處,中國空軍還非常弱。這一觀點也得到了前述飛行、航務專業人士的認同。

乘客反被乘客誤

  7月29日這次因軍演而發布的延誤預警,在業內看來是軍方和民航之間協同的一大進步。「提前了至少一周以上向社會公布,同時對在演習期間民航空域通行能力降低(會影響多少航班)有一個具體量化的評估,也建議航空公司削減航班。這些措施是過去從未有過的。」顏曉東說。

  為加強空域協調,民航局大約在五年前開始分別在華北、華東、中南、西南等區域試點開發和運行CDM系統(協同決策系統),該系統最早由美國發明。民航局運輸司匯集機場、空管方面的保障能力數據做一個評估,再根據各航空公司的申請排定航班時刻。在出現航班大面積延誤時,空管就使用CDM系統來協調各機場間的起降排隊。這個系統目前也將部分軍方對空域的使用納入進來,綜合計算。

  「CDM的好處是,原先不知道會延誤多久,現在基本上都能提前告知一個確切的時間,而且誤差不大,這樣我們等得也不心焦,對乘客也有個交代。」陳勇說。

  在實際工作中,陳勇感到延誤發生後,航空公司能否緊急調到備用飛機,這考驗航空公司的調度能力。對於一些小航空公司來說,這一點尤難做到,因為飛機的周轉利用率決定了航空公司的盈利水平,白白趴一架飛機備用會造成巨大的資源浪費。至於其他延誤原因,則通常不是航空公司能解決的。

  「除了天氣,機場保障、乘客配合都有關係。」陳勇說。

  天氣原因自不待說。機場保障則包括廊橋或者擺渡車是否提前半小時準備好,航餐和水能否及時到位,還有加油車、行李車是否能迅速銜接。這麼多環節,只要有一個「延誤」,飛機就不得不跟著延誤。陳勇說,每個環節導致的延誤,他都經歷過。而乘客通常都不會知道這些延誤的真正細節,而把矛頭一股腦指向航空公司。

  「有些時候是因為機場小,保障不過來。但也有些時候是這些保障環節的操作工人嫌收入低,故意怠工。原因很多。」陳勇說。

  不過,最讓他生氣的是乘客自身的守時意識差造成延誤。比如距離起飛還有半小時,櫃檯已經停止值機了,乘客央求「幫幫忙」。「這時候是可答應可不答應,考慮到機票損失,會讓這樣的乘客上。」在乘客看來,值個機過個安檢似乎很快,但實際上擺渡車、行李車都要單為這個人再調來開一遍,航空公司要額外再支付費用不說,時間耽誤也是必定的。

  「如果本來已經跟空管申請好起飛,排隊終於排到可以飛了,很可能因為這麼個人錯過起飛時間。空管只能把你放到隊末重新再排隊。」

  再比如有些旅客辦完了登機牌,行李已經登機了,人卻不見了。或者飛機中轉時去逛機場免稅店忘了時間,行李都在飛機上,這時飛機也是不能走的,必須等到這個乘客。「你經常能在候機大廳聽到,』乘坐某某航班的某某旅客,您的飛機就要起飛了,請您儘快登機。』就是這種情況。」陳勇說,這類情況絕不在少數。所以抱怨飛機晚點的乘客有時本身也是延誤的製造者。

  能不能飛機先飛,讓誤點的乘客坐下一班呢?陳勇說曾發生過乘客不見了行李在,最後行李爆炸的事。「這馬虎不得。」

  8月13日,全球航班數據服務商飛友科技(Variflight)公布了全球167個世界主要機場的7月準點率排名。中國所有機場都排在了名單最末幾位,最尾的南京祿口機場,準點率竟只有25.93%。

  顏曉東指出,考察國內航班延誤,不可忽視的一個前提是國內機場運輸量也已達到國際前列。北京首都機場2013年的旅客吞吐量已達到8400萬人次,僅次於美國亞特蘭大機場9400萬人次位列世界第二。去年首都機場飛行量56.4萬架次,世界排名第六。

  「空域資源肯定是較大的短板。但中國航班延誤的關鍵還在於航運業務的快速增長和空域資源不匹配,而不能單純說空域不夠。」

  「不要說空域不夠,機場的時刻表也已排得很滿。所以延誤通常有多米諾連鎖反應。」顏曉東說。

  空域分配緊缺也許不是馬上能解決的,但是前期宏觀管理加上各方協調配合得好,依然能對延誤有所改善。

  (CBF記者董曉寒對本文亦有貢獻)



相關焦點

  • 航班延誤 服務不延誤
    2020年12月22日,由廣州飛來的HU7775因機械故障原因延誤不能按時到達三明機場,導致由三明出發至鄭州和廣州的航班雙雙延誤,HU7776起飛時間延誤至次日凌晨。當日,三明機場起飛前往鄭州、廣州的旅客中有老人、嬰兒以及孕婦旅客,針對航班延誤情況,機場地勤服務部立即啟動《航班延誤處置預案》,積極響應民航局「真情服務」要求,做到「航班延誤,服務不延誤」,全力做好航班延誤後的旅客後續服務保障工作。
  • 你知道飛機為什麼總是延誤嗎?你坐過最長延誤航班是多久?
    你遇到過自己在去度假的時候遇到飛機延誤,影響了心情。因為商務會議需要搭乘飛機在預定時間內到達,但是飛機延誤你趕不上會議,從而惱怒。相信遇到過的人不在少數,雖然飛機飛行速度快,但是準點率貌似都保持低點。你知道為什麼飛機總是延誤嗎?
  • 為什麼航班延誤越來越常見?遇到航班延誤怎麼辦?
    你正準備踏上了一場期待已久的旅途but「本次航班因天氣情況導致航班延誤」「由此帶來的不變我們深感抱歉」如果你各種鬧第二,對於相同的機型,各個航空公司的安全標準也不一樣。第三,國際航班有優先起飛權,這是一個世界範圍內都通行的不成文準則。疑問02窗外晴空萬裡,你居然說「天氣原因」不能飛!
  • 航班延誤險騙保300萬?薅航班延誤險的羊毛到底有沒有問題?
    首先,我們要知道航班延誤險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保險品種,其實我們看到所謂的航班延誤險,更多的是一種具有某種意義上對賭特性的保險,就是你在坐飛機的時候,如果出現了比較長時間的航班延誤,那麼你就可以通過購買航班延誤險的方式來對衝這種時間的損失。所以我們看到各大保險公司,包括各家商業銀行的信用卡中心都推出了各式各樣的航班延誤險。
  • 航班延誤怎麼辦?這些關於航班延誤的問題你都清楚嗎?
    ­  最近這段時間,受天氣等原因影響,全國多數機場的航班都不太準點,石家莊也不例外。為啥會頻頻出現航班延誤?航班延誤後,旅客到底該怎麼辦?食宿誰負責?這些廣大旅客最關心的問題,今天就一股腦兒給您講清楚。­  航班延誤是怎麼回事?­  航班延誤有很多種原因,其中最常見的原因是天氣原因和流量控制。
  • 航班延誤險理賠 想說愛你不容易
    南都此前報導,焦軍平表示,根據保單上所載明的「航班到達延誤3小時(含)以上賠付300元」及保險條款中的釋義條款,「延誤時間」的確定有兩種方式,一是自飛機原定出發時間起至飛機實際起飛時間,或至航空公司安排的替代性交通工具的出發時間為止;二是自飛機原計劃到達目的地時間起至飛機實際到達目的地時間,或至航空公司安排的替代性交通工具到達目的地時間為止。
  • 誰的天空:流量控制成航班惡性延誤變壓器
    民航旅客運量穩步增長,2006年至2012年中國民航全年完成旅客運輸量及同比增速誰的天空在中國的機場,有一個飛機上的旅客們耳熟能詳、頗具中國特色的詞經常與航班延誤聯繫在一起,即「流量控制」。當這個詞頻繁出現,民航業內人士都知道,空路又嚴重堵塞了。如同治理地面的交通堵塞一樣,要解決空中大堵塞,要麼限流,要麼擴路。擴路在中國如行蜀道,民航管理部門唯有限流一途。根據中國民航統計年報,從2010年到現在的四年間,每年都有25%至28%的航班因流量控制發生延誤。實際上,在民航業內人士看來,這還遠遠沒有充分反映因空域緊張而引發的航班延誤情況。
  • 十一長假 航班延誤險、酒店取消險要不要買?
    一浪起來,坐飛機和住酒店也是少不了的。那麼,在訂酒店和交通出行我們最擔心的一件事,就是:誤期。飛機一延誤,哦豁,酒店也住不了,事情耽擱,錢拿不回來,心情也糟,多米諾骨牌連鎖反應開啟。去N兒某航班延誤險示例通常延誤險的保障責任要注意以下5個基本要素:1) 延誤時間的判定是哪一種:(到達)以原定達到時間直至航班抵達目的地時間;(起飛)以原定起飛時間直至實際起飛時間為準
  • 航班延誤可以得到賠償?教你如何拿到航空延誤險
    樂樂我憑藉十幾年頻繁出差的經驗,找到了一種可以讓我心理稍稍平衡的妙物——航空延誤險!延誤險就是你在乘機前買一份保險,當你的航班延誤滿足了賠付條件,你就可以獲得相應金額的賠付。這份保險其實未必能用上,但可以做到有備無患。聽說有的朋友玩轉了延誤險,可能會把一趟旅行變成了免費的呢,延誤時間長的情況下還能小賺一筆。是不是好生羨慕啊?
  • 航班延誤怎麼辦
    戳藍字  可查詢航班動態、機場大巴時刻表溫馨提示:進入【航班查詢動態查詢】公眾號,回復機場所在城市,即可查詢機場大巴時刻表,還可查詢航班實時動態,獲取最新出行資訊退票或改籤, 到達機場後及時了解航班動態,最好能夠了解飛機在哪裡,從而推斷出大約的起飛時間,如果延誤的時間你還可以接受,那麼就耐心地等待通知。當然,需要我們不定時的查看航班信息避免出現誤機的情況。如延誤的時間過長,那麼購買全價票的乘客可以儘快查詢一下其他航空公司相同目的地的航班,儘快籤轉(全票是可以任意籤轉一次的)。
  • 航班延誤險 調整了!
    保險行業業內人士蓋雪瑩:原來你只要能提供機票,現在,你需要提供機票、登機牌之後,我們才能夠給你理賠。我們測算過,延誤半小時大概發生率在9%左右,然後會不斷衰減,到了4小時的時候,航班延誤大概是在0.6%的發生率。此外,記者注意到,不少航延險產品都增加了一條免責條款。
  • 三招教你如何應對航班延誤
    坐飛機的人,都遇到過航班延誤的情況,尤其是在「天氣」越來越不好的今天。看著機場大廳內熙熙攘攘等候航班的人群,「航班延誤」似乎已經變得越來越正常。難道我們只能任其擾亂自己的行程嗎?退票或轉籤到達機場後及時了解航班動態,最好能夠了解飛機在哪裡,從而推斷出大約的起飛時間,如果延誤的時間你還可以忍受,那麼就耐心地等待一會兒。當然,別忘記不定時的去看看有沒有進一步的情況。要是誤機了可就虧了。 如果延誤的時間比較長,那麼拿著全價票的乘客最好儘快查詢一下其他航空公司相同目的地的航班,儘快籤轉(全票是可以任意籤轉一次的)。
  • 航班延誤了怎麼辦?
    航班延誤後應當如何處理?很多人在乘機的時候,常常會碰到航班延誤,下面我就來告訴大家航班延誤後的處理方法。1.延誤原因航班延誤的原因有很多,如果是遇到不可抗拒力,比如天氣原因導致航班延誤後,航空公司沒有取消航班,旅客只能等待。
  • 造成航班延誤的原因有哪些?遇到航班延誤情況該怎麼辦?
    航班延誤或取消的情況,估計很多坐飛機的人都有遇到過。在這種時候,真的什麼辦法都沒有,只能在機場上干著急。造成航班延誤的常見原因都有哪些?遇到航班延誤情況該怎麼辦?今天小巴就來給大家科普一下。類似於小長假的堵車,雖然你著急但也沒辦法,只能安心等待。1、立即給保險公司打電話假若你是有買保險的話,無論是取消還是延誤,都應該是第一時間致電給保險公司,並保留因航班取消/延誤而花費的票據、航空公司的航班延誤/取消證明,事後帶著所有收據以及資料向保險公司提出申請,對航班延誤/取消進行賠付。
  • 乾貨 遇到航班延誤還能賺錢?
    延誤越久,賺的越多。車老師曾經靠延誤險把整個旅行的食宿交通花費都給賺回來了。像我這種對建設社會主義無甚貢獻的人,耽誤幾個小時就能把出行成本 cover 掉還是很划算的。你能想像延誤賠償比你的機票錢還多嗎?比你的旅行花費還多嗎?比你去見客戶談的生意還多嗎?(吹得有點大了……是啦,今天車老師要講的就是延誤險。不考,略。
  • 航班延誤咋回事?
    (記者 翟開礦 通訊員張毓)最近這段時間,受天氣等原因影響,全國多數機場的航班都不太準點,石家莊也不例外。為啥會頻頻出現航班延誤?航班延誤後,旅客到底該怎麼辦?食宿誰負責?這些廣大旅客最關心的問題,今天就一股腦兒給您講清楚。航班延誤是怎麼回事?
  • 關於航班延誤或取消,這五點常識你需知道!
    就像人會遲到、火車會晚點一樣,飛機也會存在航班延誤甚至取消的情況,關於航班延誤或取消,有這些事情,您需要了解。航班延誤或取消是什麼?航班延誤:航班降落時間比計劃降落時間延遲15分鐘以上,均可視為航班延誤。航班取消:先前計劃執行飛行任務的航班停止飛行,並且該航班至少有一個座位被預定。航班延誤或取消的原因是什麼?
  • 航班延誤 乘客可買延誤險
    近日,國內三天兩起乘客攔機事件,讓偶爾出遊的長春市民李先生感觸頗深:「航班晚不晚點,乘客只能聽天由命,我們怎樣才能減少損失,防範風險?」  航班延誤保險公司可賠付  在李先生的眼中,航班延誤並不罕見,今年春節去廣州遊玩,自己就遇上一回。
  • 天巡 | 航班延誤?一篇教你如何退改籤和辦理延誤證明?
    通過官網是在預訂管理下面,有不正常航班自助改期和不正常航班延誤證明。目前,國內航空公司的規定,由於天氣原因導致的延誤和取消,航空公司是不負責賠償的,只有航空公司自身原因,如機務維護、航班調配、機組等原因造成航班延誤,才會觸發航司的賠償,通常是延誤4小時(含)以上不超過8小時,每位旅客補償人民幣
  • 機場準點率全球墊底 關於航班延誤你不知道的事
    (圖二)網上不時有航班延誤旅客毆打工作人員、拒絕登機等新聞流出,航空業的準點率是航空運輸的競爭來源,航班延誤不斷侵蝕航空業經濟價值,可究竟為何我國航空延誤情況如此嚴重?上圖中列舉了年吞吐量相近的世界兩大機場,北京首都機場和東京國際機場航班延誤原因分析(數據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