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一輩的科學家,利用他們的才學智慧將所有的精力奉獻給了祖國,為祖國的繁榮昌盛創造了寶貴的財富,他們的成就舉世聞名。這些成就讓中國人在國際上揚眉吐氣,這樣的英雄值得被永遠銘記。
今天來說一說屠守鍔。屠守鍔,浙江省湖州市人,「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 是中國航天事業開拓者和奠基人之一。如今中國的航空技術在世界上能夠稱之為佼佼者,屠守鍔功不可沒。這樣一位為祖國作出巨大貢獻的英雄,不能被遺忘。宣揚屠守鍔的光榮事跡是我們年輕一代的使命。讓每一個中國人都能了解到這位」東風快遞,使命必達」的愛國科學家是我們年輕一輩的義務。
懷抱理想
屠守鍔的年少時期,中國內憂外患,上海此時發生了「一·二八」事變。看著同胞們在炸彈面前毫無掙扎地死去,他清醒地意識到,必須奮發讀書,壯大祖國的航空事業,這樣才能趕走侵略者,振興中華。此後,無論是考取國內名校還是去國外攻讀研究生,他都義無反顧地選擇航空系。
學成而歸,屠守鍔看透世事,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正式投身航天事業。屠守鍔資歷優秀,成了航空院十大研究室主任之一,他負責飛彈與火箭的結構強度和環境條件的研究。錢學森當時一直擔任中國火箭軍、飛彈和衛星研製的技術領導職務,屠守鍔作為錢學森的助手,耳濡目染,自然而然學到了很多的航天知識。
因為當時的技術不夠先進,也沒有足夠多的資料借鑑,就像是瞎子找路—一路黑。屠守鍔和其他專家們在艱苦的研究條件之下,創新方案、熬夜研究。因為只有多做試驗,才能找到規律,製作出成功的方案。雖然失敗的次數數不勝數,但是每次失敗都有新的收穫。
科研成果
旨在向蘇聯引進飛彈技術,屠守鍔在聶榮臻元帥的率領之下,作為中國代表,前往蘇聯談判。結果令人欣慰,這次談判成功促成了中國唯一一次飛彈技術的引進。在此之後,屠守鍔和同事們開始了中國第一枚飛彈的仿製工作。本以為以後的飛彈研究有了可以借鑑的資料和經驗。沒成想後來,蘇聯單方面終止了兩國的協議,讓本不良好的飛彈研究工作雪上加霜。
隨著「八年四彈」的規劃被提出來,屠守鍔和同事們開始更加潛心研究,不顧勞累。在無數次失敗的經歷之後,我國第一顆近程地地飛彈「東風一號」歷時30個月終於試射成功。但一次的成功遠遠不夠,完美無誤的方案需要不斷的改進才能分析得出,所以,屠守鍔和同事們深入分析之前失敗的原因。1964年6月29日,中國成功發射了自主設計的中近程飛彈「東風二號」。
兩次的勝利和科研人員日日夜夜潛心地研究,讓屠守鍔和同事們做起方案越來越得心應手。可以驕傲地說,中國已經徹底掌握近中程飛彈技術,因為之後連續8次的飛彈發射均為成功。好消息不止,1964年10月16日在新疆羅布泊,中國第一顆原子彈成功爆炸,「兩彈結合」試驗的圓滿成功。
努力之人終會有回報。所以說,人不能害怕失敗,越挫越勇才能守得勝利。
不忘初心
研究永無止境,屠守鍔從未忘記自己的理想抱負。作為一名航空科研人員,一定要將祖國的航空事業發揮得更強,我國的航空事業必須走在國際航空科研的前沿。屠守鍔帶著團隊開始準備洲際飛彈的全程試驗,這個試驗當時全世界也就只有美蘇兩個國家做到了。但是屠守鍔不怕,他認為只要中國人想做,就一定能做成。
這項研究花費了近十年。都說成功的人必然是能經受得住寂寞的。是的,十年的日日夜夜,屠守鍔早把所有的環節爛熟於心後,他滿心歡喜地期待著有一天,他可以聽到那句:「開始發射」。已過花甲之年的屠守鍔,依然將飛彈事業放在第一位,依然將祖國航空事業的發展放在首位,不辭辛苦,意氣風發。
終於,十年磨練,苦盡甘來。成功了!從此以後,中國成為世界上繼美蘇之後第三個掌握洲際飛彈技術的國家,中國厲害!
結語
屠守鍔年少時懷抱理想,為發展祖國航空事業奮鬥了終身。多少次的研究失敗,多麼大的研究阻礙,多麼難的研究條件,這些在強大的素質和愛國主義情懷前,顯得無足輕重。屠守鍔的一顆赤子之心讓前路的荊棘不再尖利,心中無畏,方得始終。如今在和平美好中生活的青年們,我們有什麼理由不利用青春年華為祖國多奉獻一份力呢?世界之所以歲月靜好安然無憂,是因為有人替你披荊斬棘前路通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