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從默默無聞之地到國內外賓客高朋滿座,從奮起直追到引領三亞旅遊消費創新標杆……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三亞海棠區緊跟時代步伐砥礪前行,抓住「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國際旅遊島建設」「海南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和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等重大歷史機遇,實現華麗轉身,形成三亞改革創新的開放高地。
未來的海棠區,正朝著更高起點、更高層次、更高目標推進「改革開放標杆區 、產業轉型升級先行區、城鄉融合引領區、生態環保示範區、民生幸福實惠區」五大標杆建設,打造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國際化創新城區。
1927年11月21日,隨著藤橋鎮軍田村一聲槍響,崖縣(今三亞市)第一個革命策源地誕生。隨後,瓊崖南部境內最早的縣級基層黨組織誕生於藤橋鎮,1928年1月「中國共產黨第一屆崖縣(今三亞市)委員會」成立;藤橋鎮仲田嶺承載了三亞市最早期的革命記憶,見證著「23年紅旗不倒」的傳奇。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新中國成立以來,三亞人民砥礪奮進,寫就了動人的「鹿城傳奇」,實現了從邊陲小鎮到國際知名旅遊城市的美麗「蝶變」。2001年6月,林旺鎮、藤橋鎮合併成立海棠灣鎮。2015年撤鎮設區後,海棠灣鎮成為如今的海棠區。昔日紅色熱土,變成了今日的國家海岸。骨子裡傳承著紅色基因的海棠區人民,繼承了革命先烈們砥礪前行的進取精神,正以奮發、昂揚之姿續寫紅色熱土的新篇章。
蝶變海棠
從小漁村到國家海岸
70年前,生活在海棠灣片區的人,一定無法想像,如今的海棠區,會發生如此翻天覆地的變化。
「我小時候村子裡只有十幾戶人家,大家就靠著種點水稻生活,雖然村子裡環境很好,但是大家的日子還是比較清苦。」回想起當年的場景,和新中國「同歲」的三亞市海棠區龍江村委會老支書高方奇記憶猶新:住的是茅草房,走的是沙土路,吃的是蘿蔔白菜,睡的是硬木板……那時候家裡有間瓦房就算條件好了。
那時候的三亞,還叫崖縣;那時候的海棠區,還是林旺、藤橋鎮。
高方奇至今還清晰地記得自己16歲時第一次「進城」的經歷:他和爺爺走了大約一個小時的沙土路來到林旺鎮,然後經過漫長地等待,坐上了開往三亞的班車,又搖搖晃晃一個多小時,才到達當時的崖縣縣城。「那次還是因為有親戚結婚,要不然我還不知道啥時候才有機會『進城』。」他笑著說。
2005年,海棠灣被定位為「國家海岸—國際休閒度假區」。 2008年,海棠灣以「一張藍圖繪到底」開發模式迎來了實質性開發建設。得益於自然、旅遊等資源優勢,短短數年間,以旅遊業為龍頭的現代服務業得以加速發展。「國家海岸」迅速成為海南一個新興的高端旅遊度假區。
綿延22公裡的國家海岸海棠灣,吸引了威斯汀、喜來登、希爾頓等國際品牌酒店爭相進駐,孕育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三亞國際電音節等時尚潮流,三亞國際免稅城、三亞亞特蘭蒂斯、蜈支洲島、海昌夢幻不夜城等旅遊創新業態正在引領的奮鬥新時代,海棠區已形成一個以旅遊度假、免稅購物、醫療健康等主導產業的國家海岸休閒園區。
同樣擔任過龍江村委會黨支部書記的黎伯牛,如今住在寬敞明亮的安置區。他是海棠區快速發展的見證者之一,「現在的生活哪是以前能想像的!你看這些房子現在多漂亮。」他說。
「那時候我們村的徵地工作我都有參與,一開始個別村民還不太理解,我們黨員幹部帶頭做了大量的工作,實踐證明我們是對的。」黎伯牛說,現在整個海棠區無論從基礎設施還是生活質量,都比開發以前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村子裡有些村民已經住進寬敞整潔的安置區,我們估計也快搬進去了。」高方奇說,現在村民的幸福感、獲得感和安全感不輸「城裡人」。
創新海棠
引領三亞旅遊消費新標杆
三亞亞特蘭蒂斯被譽為國內旅遊項目的新標杆,來自天津的遊客趙帆帶著家人盡情地享受刺激的水上項目後感嘆道,在這裡,足不出戶就可以玩三四天。
亞特蘭蒂斯附近,三亞國際免稅城也是引領新業態的代表之一。這裡每天都人潮湧動,2019年春節期間,一天的營業額超過一個億是他給海南旅遊發展交出的亮眼成績單。
蜈支洲島、海昌不夜城……在海棠區,最能感受到海南旅遊發展的最新方向。目前,海棠區已經形成了一個以旅遊度假、免稅購物、醫療健康等主導產業的國家海岸休閒園區,已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約1352億元,實現GDP約366億元、稅收約130億元,各類入園企業超600家,備受關注的Hello Kitty主題樂園已於2019年正式落戶。
「以前海棠灣沒有開發,大家都不知道,現在可是大名鼎鼎的國家海岸。」三亞市海棠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從奮起直追到引領三亞旅遊消費創新標杆,如今的海棠區已令人刮目相看。
大跨步向國際旅遊消費中心邁進的海棠區吸引的不僅僅是遊客,更有不少大企業和大項目,他們紛紛選擇海棠區作為自己總部經濟在海南的落腳地。
依託大企業、大項目的「領頭羊」效應,保利國際會展中心、中國電子海棠灣信息安全產業園(一期)、中國人壽國家海岸健康公園等項目紛紛進駐海棠區,促進產業向旅遊業、醫療健康、會議會展、熱帶高效農業、商貿物流以及高新科技等多樣化產業的發展。
海棠區已先後有太平金服、復興文旅集團南方總部、酷怡國旅、太平投資、中交海投、小牛資本、國美集團、世茂集團、騰邦文旅、國網(海南)等12家企業在海棠區成功註冊,並實現了海南省首家中外合資旅行社——酷怡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落戶海棠,謀劃著新時代的新起點、新使命、新藍圖。
而這些總部經濟落戶海棠區,也成為國家海岸快速崛起的推進器。
三亞海棠灣河心島項目
生態海棠
多措並舉提亮綠水青山「底色」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在海棠區,更是如此。
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三亞鐵爐港養殖漁排最早始建於1987年,近年來由於經營活動過於頻繁,各類生活垃圾、汙水和餐飲廢棄物直接傾倒、排放入海,一度導致該區域海水出現不同程度汙染和水質下降。
經實地測量並經審計部門審定,鐵爐港內有漁排共計151家,其中養殖漁排114家,總面積81290.5平方米;海鮮漁排37家,總面積25553.26平方米。
這些漁排背後,都是一個個祖祖輩輩在這裡靠海生活的家庭。如何處理好環境保護和群眾生機的關係,成為擺在海棠區面前的一道考題。
經過認真謀劃,海棠區從摸底調查到制定切合實際的退出補償機制,從助推漁民轉產轉業到籌劃極具地方特色的「休閒漁業」,相關部門工作人員做了大量工作。至2018年底,這些漁排全部被拆除。
如今的鐵爐港,海水清澈、通航便利。曾經依靠漁排特色闖出品牌的海鮮餐飲行業,正在政府的引導下轉產轉業。
三亞市鐵爐港紅樹林自然保護區於1999年經市政府批准建立,規劃總面積4380畝(含水域面積)。該保護區原有自然生長的紅樹林45畝,其突出特徵是古樹特別多,國內欖李、紅欖李、木果楝、海蓮、木欖最大個體均分布在這塊灘涂內,可以說是國內最古老的紅樹林。
為了保護好這塊寶地,海棠區計劃於2019年完成清退約2000畝蝦塘、魚塘,並將由相關部門組織開展生態修復工作,其中,修復造林佔比70%,修復溼地佔比30%。
同時,海棠區正在建設海棠灣水系工程作為一項集防洪、排澇為一體的市政基礎設施,三亞海棠灣水系工程南起鐵爐港,經大小龍江塘,北至椰子洲島,出海口接近土福灣。水系工程完工後,將串聯起鐵爐港潟湖、藤橋南北河、大小龍江塘、指狀溼地、椰子洲溼地等海棠灣豐富的自然地貌景觀,還將開闢一條水上內河遊覽廊道,為遊艇遊船通航創造條件。
「海棠區將以最嚴格的的保護措施,在海南建設自貿區自貿港過程中保護好綠水青山,保護好我們的海岸線,全力打造生態環保示範區,實現保護與發展雙贏。」海棠區委書記吳清江說。
幸福海棠
打造民生幸福實惠區
9月的三亞依舊熱情如火,在三亞海棠區蜈支洲島景區,湯國慶正駕駛動感飛艇,帶著遊客感受大海的魅力,享受遊客發出的尖叫聲。和眾多海棠灣本地人一樣,湯國慶在自己門口吃上了「旅遊飯」。
乘著新時代的東風,海棠區農民紛紛「洗腳上田」,海棠區漁民「收網上岸」,換上了酒店景區服務員、救生員、潛水員或創業者等全新身份……
對於湯國慶和他的家人來說,改變的不僅僅是工作方式,更是對生活的態度。因為他們,生活在海棠區很幸福。
已經而立之年的湯國慶還在籌劃一件大事,那就是結婚。「女朋友也是村裡的,準備明年就結婚了。」湯國慶笑著說,以後孩子就在村裡的小學讀書。「我們以前讀書的時候教室都破破爛爛的,你看現在那學校修得多好啊。」
距離湯國慶他們家不到四公裡的地方,就是解放軍總醫院海南醫院。「我們現在身體有什麼毛病,都不用到三亞市區的醫院去,在海棠區就能搞定。」
醫療方面,解放軍醫院海南分院與海棠區社區衛生院合作建設醫聯體,以全科醫生制度模式推進家庭醫生籤約服務,實現海棠區常住人口籤約35152人。
教育方面,海棠區不斷改善義務教育學校校園校舍等軟硬體設施,引進優秀校長優秀教師等,在省級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評估中排名全省第一,全區32所學校中,有1所學校被認定為「省級規範化學校」,18所學校被認定為「市級規範化學校」,人大附中三亞學校成功落戶海棠區並於2019年9月3日開學迎新。
從「有學上」到「上好學」,從「有房住」到「住好房」,從「小診所」到「醫聯體」……近年來,站在新時代全新起點上的海棠區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持續關注並解決海棠群眾最急需、最期待、反映最熱烈的民生問題,撤鎮設區五年來持續投入15.85億元,落實教育、醫療衛生、菜籃子工程、環境保護、文化體育、農村發展等十大民生事項,致力於不斷提高海棠區人民群眾的幸福生活指數。
海棠區委書記吳清江在林旺農貿市場調研「菜籃子」工程。
「健康海棠」「平安海棠」「幸福海棠」等美好願景已轉化為海棠區一個又一個「滿足人民美好生活嚮往」的生動案例。
70年風雨兼程,70年砥礪前行,70年滄海桑田。 擁有著「國家海岸」「國際旅遊島」「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和「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諸多優秀基因的海棠區正面對著新時代的新使命、新要求。同時,海棠區面對的也是新希望和新的可能性。
如今,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埋頭苦幹的海棠人正以更加包容、開放的姿態提升開放型經濟水平,創新驅動再出發,扛起建設世界級濱海旅遊城市的海棠擔當。(以上圖片均由中共三亞市海棠區委宣傳部供圖)
(責編:蔣成柳、陳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