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老小區由於供水不足,到井邊打水的人越來越多 孫兵/圖
因為乾旱,城中村的水井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孫兵/攝
地下水危機
如果時光倒流十年,麻園村也算「時尚感」十足,除了房子配套設施較齊全,源源不斷從井裡冒出的地下水更是讓他們引以為豪,甚至多年後,回想起往事,老水井依然是村裡的老人們嘮叨不完的話題。不過,當年麻園村幾乎每家一口的水井如今只剩下了寥寥幾眼,地下水的質量也早已大不如當年。不過,這也是昆明十年來,地下水變化的縮影。在很多外地人眼中,作為全國水資源最豐富的省份,水在雲南似乎從來就不是稀罕物,而有著春城名號的昆明更不會因水發愁。不過讓人想不到的是,如今的昆明,已經是全國14個嚴重缺水的城市之一。連續三年的大旱,更是使這裡的水資源匱乏問題日漸凸顯,對地下水的亂開採也進一步加劇了水資源危機。三年前,被逼無奈的昆明市終於展開了一場地下水保衛戰,全城範圍內,多個「黑水井」被強制關閉,但隨著乾旱的加劇,地下水再次成為了市民的救命稻草……
生活用水 老小區「井水不用白不用」
在2009年的昆明市法制辦與昆明市水利局舉行的《昆明市地下水保護條例(草案)》立法聽證會上,當時的昆明市政協城鄉建設環境保護委員會主任嶽衛平說:「最近的資料顯示,昆明滇池流域目前的水資源人均佔有量僅為188立方米,甚至比不上中東一些沙漠國家的水資源人均佔有量。」三年後的今天,飽受大旱折磨的滇池流域水資源人均佔有量越發微乎其微。雖然相關部門明文規定禁止非法開採地下水,但市民們總不得不用水,在很多市民看來,「昆明的地下水免費,而且永遠用不完。」
「這水井自古就有,打了就又出來了,一天都有水的,用也用不完。」虹山腳下的麻園村是一個典型的昆明老小區,在城中村拆遷的步伐日趨加快的時候,這座老小區顯得越發「蒼老」。隨著小區一起老去的,除了房子,還有曾經幾乎每戶一眼的水井。三年前,昆明市封停城區水井,曾經擁有著眾多水井的麻園村自然首當其衝。不過,據村民統計,目前,整個麻園村裡躲過封停浪潮保存下來的水井仍有十餘眼,雖然乾旱嚴重,但是大部分水井一年四季仍在出水。在村民們的觀念裡,這些水井的水打掉也能流出來的,「打幹井裡的水也是不可能的事情。」
「有些水井依然可以飲用,有些只能用來洗洗衣服、拖拖地。」自從村裡通了自來水後,以前麻園村幾乎每家一眼水井的情況雖然已不復存在,但除了幾口公用水井外,部分居民自家庭院裡依然還留有自用水井,這多少算個稀罕物。而且在當前嚴重乾旱的大環境下,這些水井更是顯得彌足珍貴。
「前兩年好像封掉了一些,但這些水井一直是沒有人來管的,不過,不管也好。」 一位村民表示。麻園村近年來變化很大,尤其是這裡居住的人。村子裡大量的房子都出租給了別人,而這帶來的直接影響就是,「日常生活用水給麻園村帶來了沉重的負擔。」而洗衣服尤其浪費水,不過這倒是讓村裡的一部分人借著地理優勢做起了生意。家住水井旁邊的王婷就順勢開了一家洗衣店,但王婷稱洗衣店使用的大部分是自來水,井水只用來煮飯和飲用,「洗衣店用水量太大了,估計抽井水不夠用,而且這水是從虹山流下來的,水質好得很,比自來水好喝。」王婷稱,由於外來租房人員的增加,洗衣店的生意基本可以維持,但是洗衣店用水量相當大,雖然家門口的井水不用出錢,但他們家並不捨得用井水洗衣服。
洗衣店洗衣服固然方便,王婷家的生意卻並不紅火。
即便工作繁忙,村子裡的很多人卻並不把衣服拿到洗衣店裡洗,而是從王婷家門口的水井打水上來自己洗,這件事一直讓王婷為難。「這樣好的井水拿來洗衣服確實是可惜了,但水井是公用的,誰也不好說誰什麼。」王婷說,即便村子不大,但是每天到家門口的水井前取水洗衣服的人數卻多得數不清,「還有人會提水回家拖地板、衝廁所,平日裡大家就搶著用這口水井裡面的水,而一到停水的時候,更是裡三層外三層地圍著水井打水。」王婷稱,「這口水井地勢相對較高,村民生活汙水影響不到它,水質好,而且又是免費的,大家肯定更喜歡。」
家家戶戶都通了自來水,但還在用井水的情況在昆明市不僅僅是麻園村一個地方,小普吉、馬街、楊方凹等地都有類似情況。為了減少家庭水費開支,只要附近有水井,村民都會想方設法利用好這免費的水資源。
吃了幾十年的水井都臭了
和王婷家門前水質較好的水井不同,麻園村如今剩下的水井雖然都能出水,但是許多水井內冒出的水質早已不如當年了。
50年前,楊秀琴一家住到麻園村時,村裡已經有很多眼水井,麻園村口的這一眼就已經有60餘年的歷史。在她的記憶中,麻園村水井的水質一直非常好,幾十年來一直如此。不過現在,麻園村口的水井「別說做飯,用來拖地都有些怪味」。
天氣晴朗的時候,年過六旬的楊秀琴和老伴大清早便到麻園村口的水井旁洗衣服,這是他們多年的習慣。在前些年,這裡也是她洗菜的場所,不過「現在想在這裡洗菜都不行了,誰會用發臭的水洗菜。」楊秀琴稱,他們一家人四五十年前就住在這口水井旁,這口水井養育了家裡好幾代人。「近幾年根本喝不成了,只能拿來洗洗衣服、拖拖地,哪還像前些年,可以當礦泉水喝。」楊秀琴把剛洗過衣服的手抬得老高,一股汙水的惡臭氣味頓時就撲鼻而來。
因為年久失修,麻園村口的水井內壁已經破敗不堪,楊秀琴使勁地搓著衣服,老伴則一桶接一桶地打水上來。洗完衣服後,水直接就倒在水井旁邊的一個下水洞裡,進而流入汙水溝,或者滲入地下,而水井外面兩條生活汙水溝離水井不到半米。
「這些汙水一下子就滲到井裡了,不要說人吃,洗臉都洗不成,洗洗衣服、拖拖地還覺得有臭味。」楊秀琴說,家裡的自來水早已接通,平時生活用水都用自來水,洗衣服、拖地的水老兩口就經常用井水裡的水,「家裡有自來水,但我想著這井裡的水不用出錢,就還是會到這裡取水用。」
雖然大家都知道這口水井已經被汙染了,而且整個麻園村都已經通了自來水,但村民們似乎都有一種「至少還可以洗洗衣服、拖拖地板」的心態,和楊秀琴一樣把衣服拿到水井旁邊洗的人絡繹不絕,還有很多人提水回去拖地板。井水受汙染了,村民們首先想到的不是修補水井,而是任汙水肆意回流,和井水混在一起,並反反覆覆地利用,想著的是能用一天是一天,真用不成了,再用自來水就可以了。
據了解,楊秀琴家門口的這口水井,原本和王婷家門口的水井是同源,但由於這裡地勢低,四周又是密密麻麻的生活汙水溝,「汙水又重新滲入地下,進入井裡,水不臭才怪。」一位村民將頭湊到井口,立刻被臭氣燻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