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炎帝農耕文化研討會在山西晉城召開

2021-01-20 山西頻道
神農炎帝農耕文化研討會在山西晉城召開 來源:人民網-山西頻道    2016年05月14日21:29
胡傅強攝

人民網晉城5月14日電(李夢文) 14日下午,「問祖炎帝 尋根高平」海峽兩岸神農炎帝農耕文化研討會在山西晉城召開。新黨主席鬱慕明,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副主任龍明彪,山西省委副書記樓陽生,省委常委、宣傳部長胡蘇平出席會議,省政協副主席姜新文主持研討會。

樓陽生在致辭中表示,海峽兩岸有著共同的先祖、共同的根脈、共同的文化基因。舉辦這次神農炎帝民間拜祖和文化研討活動,就是要通過傳承、弘揚炎帝文化,增強兩岸同胞的文化認同、增強手足之間的血脈聯繫,攜手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作出共同努力。樓陽生強調,山西曆來高度重視晉臺之間的交流合作,這次活動使晉臺兩地加深了了解、增進了感情,為進一步加強合作、共同發展提供了新的重要平臺。山西將一如既往地為晉臺合作創造更加良好的環境和條件,歡迎更多的臺灣同胞來山西尋根謁祖、文化體驗、觀光旅遊、休閒養生、考察投資、尋找商機,以文化心連心、以經濟手牽手,促進海峽兩岸、晉臺兩地並肩發展,共圓「中國夢」。

鬱慕明指出,海峽兩岸同胞都是炎黃子孫,血脈相連,骨肉相親。每一名炎黃子孫都要認祖,認祖才會想到拜祖,拜祖才會想到尋根。舉辦此次活動就是要尋根問祖,傳承與弘揚神農炎帝文化,從文化的角度追求兩岸的和平與發展,給下一代帶來和平與和諧,帶來幸福快樂的生活。

龍明彪表示,神農炎帝文化是中華文化的瑰寶,是兩岸炎黃子孫共有的精神財富。此次研討會以高平炎帝故裡為依託,加強神農炎帝文化的學術研討,對傳承和保護神農炎帝文化,擴大晉臺各領域的交流,凝聚兩岸同胞的感情,都具有積極的意義。希望臺灣同胞能夠充分發揮各自影響,共同傳承神農炎帝精神,實現中華文化的薪火相傳。

臺灣三重市原市長、三重先嗇宮董事長李乾龍,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副會長、中國社科院歷史學部主任、學部委員劉慶柱,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副會長、中國社科院歷史研究所副所長、學部委員王震中和晉城市委書記張九萍分別作主旨演講,他們圍繞炎帝農耕文化,旁徵博引、各抒己見,從不同的角度,以生動的語言、嚴密的推理、獨到的見解,就高平炎帝文化厚實的資源、豐富的內涵、獨特的優勢進行了積極的交流與討論,揭示了博大精深的神農炎帝文化,帶來了一場精彩的文化盛宴。

與會者尋根溯源念祖德,仰祖懷宗話同根。他們一致認為,山西高平分布的炎帝古廟、碑記、石刻,無論數量規格還是密集程度,內容最為豐富完整,影響最為厚重深遠,在全國首屈一指,實屬罕見。研討會對推動兩岸炎帝文化交流,大力弘揚和傳承炎帝精神,實現中華民族的團結和融合,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臺胞代表、部分省市炎帝文化研究機構代表、兩岸炎帝文化專家學者和晉城市幹部群眾代表等參加了研討會。

(責編:趙芳、王建)

相關焦點

  • 「炎帝故裡」山西晉城面向全球華人徵集歌頌炎帝詩詞
    山西高平羊頭山,位於山西省東南部晉城市境內,太行山南端。這裡是炎帝神農最早開闢農耕文明的重點地區,也是中華文明發祥的核心區域之一,素有「炎帝故裡」之稱。資料圖 李強 攝中新網太原11月18日電(楊傑英) 「炎帝故裡」山西晉城面向全球華人徵集歌頌炎帝詩詞。記者18日從山西省炎帝文化研究會獲得上述消息。
  • 海峽兩岸在山西高平拜祖中華始祖神農炎帝
    央廣網山西太原5月15日消息(記者 嶽旭輝晉城臺記者張曉東)「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泱泱丹水,莽莽太行。惟我始祖,神農炎帝;肇啟農耕,澤被八荒……」5月14日上午,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張希清在山西省高平市神農鎮修葺一新的炎帝陵廣場恭讀拜祖文,1000餘名臺灣同胞在紛紛細雨中與當地各界人士共襄盛典,一起拜謁中華始祖神農炎帝。
  • 高平炎帝陵:傳承炎帝文化精髓 打造兩岸交流聖地
    山西是農耕文明的發祥地,神農炎帝是農耕文明的始祖,炎帝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源頭,高平作為神農炎帝的故裡。2016年1月23日至24日,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山西省委宣傳部、晉城市委市政府、高平市委市政府共同在北京舉辦了山西高平神農炎帝文化學術研討會,會議對高平神農炎帝文化進行了高度總結和肯定。據統計,在高平炎帝陵為中心的周邊區域,現存有關祭祀祭拜炎帝的宇廟有35座,與炎帝文化有關的碑刻有110餘通。
  • ——第四屆海峽兩岸神農炎帝經貿文化旅遊招商系列活動綜述
    「問祖炎帝 尋根高平」第四屆海峽兩岸神農炎帝經貿文化旅遊招商系列活動,按照「民間性、國家級、全球化」的活動定位,自4月11日啟動以來,歷時30多天,完成了「3+6」活動任務,取得了較好成效,達到了預期目標。
  • 兩岸媒體人參訪山西高平炎帝陵 感受神農炎帝文化
    華夏經緯網9月4日訊:9月4日下午,「臺灣記者三晉行——兩岸媒體看山西」採訪團一行,來到山西省晉城市高平市炎帝陵,採訪山西省炎帝文化研究會負責人和專家,了解兩岸神農炎帝文化的交流情況;在羊頭山採訪高平炎帝文化研究會會長米東明,了解神農炎帝的典故和炎帝遺址的保護情況。
  • 海峽兩岸萬餘民眾同拜神農炎帝 中國國民黨前主席吳伯雄出席
    【解說】5月12日,第四屆「問祖炎帝尋根高平」海峽兩岸同胞神農炎帝故裡民間拜祖典禮在山西高平炎帝陵舉行,中國國民黨前主席吳伯雄出席。  當日上午9時50分,拜祖典禮正式開始。全體肅立,擊鼓九通,鐘鳴九響,恭啟聖門,拜祖人員先後向神農炎帝敬獻花籃。海峽兩岸萬餘民眾行施拜禮,向神農炎帝三鞠躬。  吳伯雄出席拜祖典禮,並向神農炎帝敬獻花籃。
  • 從高雄到高平:「炎帝文化」連接兩岸情
    李強 攝   中新網晉城9月5日電 題:從高雄到高平:「炎帝文化」連接兩岸情  作者 楊傑英 朱雅琦 張旻  從臺灣到山西,從高雄到高平,作為此行訪晉臺灣媒體團中的一員,臺灣高雄新聞網副社長黃富貴在「炎帝陵」前感受炎帝文化。  「這種兩岸共同信仰的炎帝文化,體現了兩岸一家親。」
  • 山西農耕文化:千年文明的守望與傳承
    回來後,在朋友圈裡分享了一大堆出遊體會,層窯疊院、祠堂、黃土嶺、石板路、吊橋院……學歷史專業的小餘出遊喜歡選擇遊覽名勝古蹟,她覺得古老文化從不同的側面反映了各個歷史時期人類的社會活動、社會關係和當時的生態環境,是人類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等特殊時期過去,我要遊遍山西的名勝古蹟。」小餘憧憬道。 五千年中國文明看山西。
  • 千餘名臺灣信眾參加山西高平神農炎帝民間拜祖典禮
    新華社太原5月12日電(記者呂夢琦、王飛航)己亥年海峽兩岸同胞神農炎帝民間拜祖典禮12日在山西高平炎帝陵舉行,8000餘名當地各界民眾與1000餘名臺灣同胞、26個國家和地區的近百名海外僑胞,同拜人文始祖。  12日是農曆四月初八,相傳這一天是炎帝的誕生之日。炎帝神農氏與黃帝軒轅氏被稱為中華「文明初祖」。
  • 走進「神農部落」——桐柏山麓將再現炎帝神農時代農耕文明盛景
    星象圖 羅毅/攝己亥年世界華人炎帝故裡尋根節即將來臨,記者沐浴著春日和煦的陽光,來到隨縣淮河鎮境內的桐柏山下,走進神農部落景區,探尋神農時代農耕文明的遺蹟。隨州是炎帝神農故裡,桐柏山巖畫群,為我們遠望神農時代,提供了一個難得的窗口。再現,神農時代的文明盛景如何保護好這些珍貴的歷史遺蹟?如何將古蹟保護與旅遊開發結合起來,讓炎帝神農的精神和始祖文化得到更好傳承?隨州神農部落旅遊開發公司應運而生。
  • 炎帝神農故裡
    在中國,炎帝神農故裡有好幾處:陝西寶雞、湖北隨州、湖南會同、山西高平、河南柘城炎帝大殿在隨縣,原來是厲山鎮,現在建縣了,距隨州城區僅十幾公裡,挺近的,可是我還是十多年進去過,平時經常路過,遠遠地能看到幾十米高的炎帝神農巨型石雕像,卻從沒有進去拜謁祖宗,唉,想來覺得真的是挺不孝的。
  • 第五屆海峽兩岸神農炎帝民間拜祖活動啟動 線上尋根問祖
    中新網太原4月30日電 (楊傑英)30日,「問祖炎帝 尋根高平」第五屆海峽兩岸神農炎帝民間拜祖活動在「炎帝故裡」山西高平羊頭山炎帝廣場啟動。與往屆不同的是,今年的拜祖活動將通過「雲拜祖」「線下+線上」「現場+直播」等形式進行。   「炎帝故裡」山西高平,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濃厚。
  • 山西發現仰韶文化遺址 專家稱或為神農城遺址
    中新社太原12月8日電(胡健)記者8日從山西省晉城高平市文物旅遊局獲悉,考古人員在當地羊頭山發現一處仰韶文化遺址,經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考古專家推測,該遺址可能是歷史上的神農城遺址,距今有5000年左右歷史。
  • 傳承農耕文化 發揚北大荒精神 香坊農場舉行「神農」炎帝祭祀儀式
    &nbsp&nbsp&nbsp&nbsp東北網6月9日訊(韓秀麗 王宜豐 記者 平靜 許兼暢 田彥飛) 9日上午,北大荒現代農業園內文化搭臺、旅遊唱戲,在園區神農廣場上,舉行了一場盛大的「神農」炎帝祭祀儀式。
  • 中華農耕文明鼻祖——炎帝故裡隨州厲山鎮
    一個難得的五一長假,驅車帶著家人來到了慕名已久的中華農耕文明鼻祖——炎帝神農故裡隨州厲山鎮。剛一下車,雕刻在橫臥在景區門口的「神農炎帝故裡」幾個紅色大字便映入眼帘。迎著雋塑在紅色花牆上的「炎帝故裡歡迎你」幾個金色大字,帶你步入景區的是神秘的雕刻在大理石磚塊構成的斜牆上的抽象浮雕,給你帶來的是遠古萌懂的文化氣息。
  • 晉城亮相2018臺北兩岸觀光博覽會,推介全新晉城旅遊品牌!
    博覽會上,晉城市重點向臺灣遊客推介了晉城旅遊。據了解,入境旅遊作為三大旅遊市場之一,臺灣同胞入境客源市場是山西省入境旅遊的基礎市場,臺北兩岸觀光博覽會成為了向臺灣地區推介旅遊資源和產品的重要平臺,我市藉助此次平臺,重點推介我市皇城相府、炎帝陵等太行康養旅遊系列產品,我市致力於開發全生命周期且富有晉城特色的康養旅遊產品,打造康養晉城、夏養晉城品牌。
  • 【關注炎帝文化】從谷歌地圖看中華歷史——用現代技術 挖掘炎帝故裡
    「泰安島」附近的北辛文化發展成了大汶口文化以及後來覆蓋面最廣的龍山文化,原來的海水覆蓋區出現了石家河文化、薛家崗文化、湯家崗文化、良渚文化、造律臺文化、後崗等文化,而身在黃河中下遊的山西晉南、陝北、豫西北一代,因為沒有受到海水入侵的太大影響,史前文明相對穩定的薪火相傳,氣候適宜,農耕技術的不斷改進,出現了同時期比較領先的廟底溝文化、棗園文化、陶寺方國文化,此時正處於古史上的堯舜時代,所以在晉南逐漸確立了當時諸方國中的中心地位
  • 中華炎帝神農文化創新創意大賽落幕 共徵集作品5286件
    中華炎帝神農文化創新創意大賽頒獎典禮。湖南臺辦提供中新網長沙12月19日電 (付敬懿)以「崇敬中華始祖,弘揚炎帝文化」為主題的中華炎帝神農文化創新創意大賽19日舉行頒獎典禮,大賽歷時近六個月,面向全球華人共徵集到LOGO類、IP形象傳播設計類、產品設計類文化創意作品5286件,最終評選出金獎、銀獎、銅獎及優勝獎共34名。祭典Logo類最佳設計獎頒獎。
  • 盤點祖脈文化的現狀
    包括「尋根謁祖朝聖區",「聖跡觀光體驗區",「農耕文化展覽區"和「自自然生態景觀區」景區門口的文化雕塑壁,位於景區入口,為展現人類在蒙昧時的混沌文化牆的石板上雕塑了眾多的抽象幾何圖案的浮雕。其中的照壁正面,書寫著原中國書法協會的主席沈鵬先生寫的「炎帝神農故裡"
  • 第三十七講:炎帝故裡(二)
    湖北隨州的炎帝神農故裡位於隨縣厲山鎮,總佔地面積約171.3公頃,投資約4.4億元,為國家4A級風景區,主要包括「尋根謁祖朝聖區」、「聖跡觀光體驗區」、「農耕文化展覽區」、和「自然生態景觀區」。2009年起,以炎黃子孫尋根謁祖為核心,以體驗炎帝神農的農耕文化、醫藥文化、貿易文化、原始藝術文化為根本的「世界華人炎帝故裡尋根節」活動在此舉行,受到國家、省市領導的高度重視和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