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鑑賞強化訓練
古詩鑑賞強化訓練
宿洞霄宮 林逋
秋山不可盡,秋思亦無垠。碧澗流紅葉,青林點白雲。
涼陰一鳥下,落日亂蟬分。此夜芭蕉雨。何人枕上聞?
【注】洞霄宮:在今浙江餘杭縣南大滌洞,一向是遊覽勝地,道家認為大滌洞是第七十二福地。唐代建有天柱觀,北宋改名為「洞霄宮」。
1.此詩頷聯寫景極有特點,請結合詩句從兩個方面作具體的賞析。(5分)
2.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哪些情感?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6分)
寄左省杜拾遺①
岑參
聯步趨丹陛,分曹限紫微②。曉隨天仗入,暮惹御香歸。
白髮悲花落,青雲羨鳥飛。聖朝無闕事,自覺諫書稀。
注:①杜甫任左拾遺,屬門下省即左省,與任右補闕(屬中書省即右省)的岑參同為諫官。②紫微,星官名,此指朝會時皇帝所居的宣政殿。
3.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 分)
A.首聯敘述作者與杜甫同朝為官,經常同行人朝,又分署辦公,分列殿廡兩側。
B.頷聯敘寫自己早出晚歸,「曉」「暮」二字突出詩人為國盡忠的勤勉與充實。
C.頸聯承前兩聯,一個「悲」字直抒胸臆,寫出詩人對朝官生活的感受和態度。
D.尾聯委婉抒寫詩人內心的情感,與杜甫感慨「袞職曾無一字補」有相通之處。
4.此詩尾聯是何含意,你認為是「頌語」還是「憤語」?請簡要分析。(6 分)
朝 直① 鄭谷
朝直叨居省閣間,由來疏退校安閒。落花夜靜宮中漏,微雨春寒廊下班。
自扣玄門齊寵辱,從他榮路用機關。孤峰未得深歸去,名畫偏求水墨山。
【注】①夜宿於朝值班。作者為晚唐詩人。
5.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首聯寫作者直書政務之閒,朝直只是循規守矩,例行公事而已。
B.頷聯以動襯靜,落花聲、漏聲、雨聲寫出夜的靜謐,詩人朝直長夜不眠。
C.頸聯表示自己雖看淡寵辱,但實際上仍隨波逐流,為仕途晉升而機關算盡。
D.詩歌融敘事、寫景、抒情為一體,緊扣詩題,思路清晰,章法嚴謹。
6.詩的尾聯有什麼含意?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6分)
翰林讀書言懷呈集賢諸學士(節選) 李白
晨趨紫禁中,夕待金門詔。觀書散遺帙,探古窮至妙。
青蠅易相點,白雪難同調。本是疏散人,屢貽褊促誚。
嚴光桐廬溪,謝客臨海嶠[注]。功成謝人間,從此一投釣。
[注]嚴光,字子陵,東漢初隱士。謝客,謝靈運,南朝劉宋時的山水詩人。
7.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開篇概言自己在宮禁中的生活狀態,「晨趨」「夕待」正是入官以來的形象寫照。
B.三、四句寫詩人博覽群書,深人鑽研其奧妙輕鬆自如,表達了詩人心情的愉悅。
C.詩人以青蠅比喻那些勢利的庸俗小人,而以「陽春白雪」比喻自己的志向情操。
D.這首詩一反李白所常有的奔放激情和奇特想像,語言平實卻蘊籍著複雜的情感。
8.這首詩的最後兩句有什麼含意?請簡要分析。(6分)
戲答元珍① 歐陽修
春風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見花。殘雪壓枝猶有橘,凍雷②驚筍欲抽芽。
夜聞歸雁生鄉思,病入新年感物華。曾是洛陽花下客③,野芳雖晚不須嗟。
[注]①元珍:丁寶臣,字元珍,常州晉陵(今江蘇常州市)人,時為峽州(治所在今湖北宜昌)軍事判官。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五月,歐陽修降職為峽州夷陵(今湖北宜昌)縣令,次年,朋友丁寶臣(元珍)寫了一首題為《花時久雨》的詩給他,歐陽修便寫了這首詩作答。②凍雷,初春時節的雷,因仍有雪,故稱。③歐陽修曾任西京(洛陽)留守推官,洛陽以牡丹花著稱,歐陽修寫過《洛陽牡丹記》。
9.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首聯「春風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見花」,既敘寫了作詩的時間、地點和山城早春的景色,又抒發了自己的山居寂寞。「春風」一句,既指山城偏遠春到晚,也暗指皇恩不到。
B.中間兩聯均為寫景:殘雪累累、寒雷隆隆中蘊孕著勃勃生機;歸雁的鳴叫喚起鄉思,久病逢春,自然景物如此美好。體現了詩人在時光變遷、萬物更迭中的的樂觀與豁達。
C.尾聯雖然是自我安慰,但卻透露出極為矛盾的心情。「不須嗟」實際上是大可嗟,故才有了這首借「未見花」的日常小事生發出人生乃至於政治感悟的詩。
D.題目冠以「戲」字,是聲明這首詩不過是遊戲之作。歐陽修秉承中國古典詩歌「怨而不怒」的風雅傳統,以「戲答」的方式表達他的怨刺,表現出詩人善處逆境的思想性格。
10.錢鍾書先生《談藝錄》云:「若夫理趣,則理寓物中,物包理內,物秉理成,理因物顯。」理趣的最高境界是將哲理和邏輯融於詩境。請結合全詩談談這首詩的理趣之美。
送韓將軍還邊 李 益
白馬羽林兒,揚鞭薄暮時。獨將輕騎出,暗與伏兵期。
雨雪移軍遠,旌旗上壟遲。聖心戎寄①重,未許讓恩私。
[注]①戎寄:指所交託的軍務。
1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本詩一反送別的傷感,既寫出皇帝委以重任,也暗含羨慕與激勵之意。
B.首聯點明時間,照應標題,以簡練之筆展現出羽林將士意氣風發之姿。
C.頷聯暗用典故,借李廣率少量騎兵智退匈奴的典故來刻畫韓將軍形象。
D.「旌旗上壟遲」運用比喻手法,寫出了還邊軍隊人數之多和行軍遲緩。
12.孫武認為,「將者,智信仁勇嚴也。」你認為詩人筆下的韓將軍具備「將者」的哪幾個特點?請結合詩句分析。(6分)
羌村三首(其一)(節選)① 杜甫
柴門鳥雀噪,歸客千裡至。妻孥怪我在,驚定還拭淚。
世亂遭飄蕩,生還偶然遂!
……
漁翁(節選) 柳宗元
漁翁夜傍西巖宿,曉汲清湘燃楚竹。煙銷日出不見人,欸乃②一聲山水綠。
【注釋】①本詩寫與安史之亂中,詩人歷盡艱險,終於返家之時。②欸乃:象聲詞,一說指槳聲,一說是人長呼之聲。
13.下面對這兩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杜詩描寫了在那個兵荒馬亂的年月,歸客不遠千裡趕回家,卻遭遇妻子責怪的微妙場景,用語直白而深情。
B.杜詩「世亂遭飄蕩,生還偶然遂。」這兩句是上兩句的說明,「偶然」二字含有極豐富的內容和無限的感慨。
C.柳詩的一二句描寫了從夜到拂曉的景象。漁翁是這兩句中最引人注目的形象,他夜宿山邊,晨起汲水燃竹。
D.柳詩就像一幅飄逸的風情畫,詩人以淡逸清和的筆墨構畫出一幅令人迷醉的山水晨景,境界奇妙動人。
14.蘇東坡說:「詩以奇趣為宗,反常合道為趣。」柳詩中「煙銷日出不見人,欸乃一聲山水綠」與杜詩中「妻孥怪我在,驚定還拭淚」都體現了「反常」,請比較分析二者的「反常」之處。(6分)
火山雲歌送別 岑參
火山②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雲厚。火雲滿山凝未開,飛鳥幹裡不敢來。
平明乍逐胡風斷,薄暮渾隨塞雨回。繚繞斜吞鐵關樹,氛氳半掩交河成。
迢迢徵路火山東,山上孤雲隨馬去。
[注]①本詩是詩人月間在交河(唐朝在西域的戍所,今新疆吐曹市西郊)送友人時所寫。②火山:稱火焰山,在今新疆吐魯番市東北部。
15.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首句寫火山,突出其高峻峭拔,為描寫火山雲設置了一個雄渾的背景,開篇自然,巧妙蓄勢。一句從側面烘託火山
B.「滿」「凝」二字從正面表現火山雲的廣闊密實,「飛鳥」一句從側面烘託火山雲的酷熱難近。
C.五、六句從時間角度落筆,描繪火山雲早晨阻斷大風、傍晚隨雨聚集,表現其非凡的力量和氣勢。
D.結尾兩句切合題目中的「送別」, 「孤雲」與王安石《登飛來峰》中的「浮雲」都有一語雙關之妙。
16.詩歌的第七、八兩句在表情達意上有何作用?請簡要分析。(6分)
題少府監李丞山池 李頎
能向府亭內,置茲山與林。他人驌驦①馬,而我薜蘿②心。
雨止禁門肅,鶯啼官柳深。長廊閟③軍器,積水背城陰。
窗外王孫草④,床頭中散⑤琴。清風多仰慕,吾亦爾知音。
[注]①驌驦(sù shuāng):駿馬名。②薜蘿:薜荔、女蘿,兩種植物。後借指隱士服飾或住處。③閟(bì):關閉。④「王孫草」出自漢《招隱士》:「王孫遊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⑤中散:指三國時期的嵇康。崇尚老莊。
17、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能向府亭內,置茲山與林」這兩句扣題並挈領下文,點出李丞山池所在位置,一個「能」字點出李丞富有才華。
B.「他人驌驦馬,而我薜蘿心」這兩句中,「驌驦馬」與「薜蘿心」形成鮮明對比,反映出與他人相異的情趣。
C.「雨止禁門肅,鶯啼官柳深」這兩句寫李丞山池周圍環境肅靜、清幽的特點,運用了動靜結合、以聲襯靜的手法。
D.「窗外王孫草,床頭中散琴」這兩句運用對仗與用典手法,寫友人李丞宅第的外部環境與內室陳設,可見主人的雅趣。
18、「清風多仰慕,吾亦爾知音」這兩句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請結合全詩,簡要分析。 (6分)
古詩鑑賞強化訓練參考答案
1、色彩對比鮮明。澗是碧色,卻流紅葉;樹是青的,卻映白雲。生動形象地描繪了鮮豔的生機活潑的秋山秋水。
動靜相生。紅葉隨水漂流,天上白雲點點。一動一靜,生動形象地表現了秋色的動人。
(第一點給3分;第二點2分。共5分。意思對即可)
2、(1)對美麗秋景的喜愛之情。秋山中林青雲碧,紅葉在碧澗中格外醒目,寫出了作者對一派秋日盛景的喜愛之情;
(2)無人共享秋夜雨趣的孤寂、落寞。夜深人靜,卻無人與作者共賞雨打芭蕉的美景,孤寂之情,油然而生。
(3)獨賞山中秋景的閒適。傍晚閒看鳥歸巢,蟬亂飛,襯託出作者內心的閒適。
3. B(3分)「曉」「暮」二字突出這種生活的庸俗無聊,日復一日,天天如此。這對於立志為國建功的詩人來說,不能不感到失望。
4.①尾聯意為:聖明的朝堂大概沒有錯事,自然覺得規諫皇帝的奏章日漸稀疏。②這是詩人的憤語,詩人故作反語,寓貶於褒,昏庸的統治者自詡聖明,自以為「無闕事」,才會使身任補闕(諫官)的詩人「自覺諫書稀」,③反映出詩人對文過飾非、諱疾忌醫的唐王朝的失望之情,抒發了內心憂憤。(共6分,每點2分,意思對即可。如有其它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
5.答案 C
C項理解錯誤,應該是作者主動從道家尋找慰藉,已達到寵辱不驚的境界。
6. 第一問:還沒有找到能夠使自己棲身的歸隱之所,只能在所搜求的水墨名畫中找到一種歸隱的慰藉。(2分)
第二問:①強烈的歸隱之志;②對唐王朝時局的深深失望。(4分)(意思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給分)
7.B [解析]詩人表面上是寫讀書的閒情逸緻,實際上暗示這快意的讀書恰是失意的寄託,反襯出他在翰林院供職時無聊煩悶的心情。
8.這首詩的最後兩句是說,建功立業之後,就要辭別官場塵世,去水邊垂釣(3分)。表達了詩人希望自己能夠建功立業,並且在功成名就之後,就去隱居山林的理想(3分)。
(每點3分,共6分。意思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給分。)
9.【答案】B【解析】此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理解鑑賞能力。這是一道綜合考核詩歌的形象、語言、表達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題目,每個選項一個考點,幾乎涵蓋詩歌的所有內容,注意結合全詩進行分析,主要的錯誤是意象的含義不對,手法不準確,手法的解說和藝術效果的分析不對,語言方面主要是風格不正確,內容一般為曲解詩意,答題時注意仔細辨析。B項「中間兩聯均為寫景」表達不正確。「殘雪壓枝猶有橘,凍雷驚筍欲抽芽」是寫景,「夜聞歸雁生鄉思,病入新年感物華」則是抒情,抒發了詩人多病之身在時光變遷、萬物更迭中產生的客子之悲,「體現了詩人在時光變遷、萬物更迭中的的樂觀與豁達」表述錯誤。
10.【答案】詩人將自己的人生體驗和哲思融於詩境:首聯一果一因,語氣連貫,因 「未見花」而「疑「春風不到,寫出山城荒僻冷落,寓含著詩人在受貶謫時期待和失望的心情;(1分)頷聯寫出殘雪累累、寒雷殷殷中蘊孕的生機一片,既狀難寫之景,也抒不盡之意。(1分)頸聯寫作者多病之身在時光變遷、萬物更迭中產生的客子之悲;(1分)尾聯寫見過冠絕天下的洛陽牡丹,就不須嗟嘆山城野花晚開了。(1分)全詩結構巧妙,脈絡清晰,由感傷而自我開解,並最終達到理性的認識,以樂觀曠達收結。(1分)含失意之情卻不一味消沉,表達了詩人對人生逆境的哲理性的思考。體現了宋詩的理趣之美。(1分)(一聯一析,各1分,能概括出詩人的感情變化,體現對人生的哲理思考的,意思對即可得分)
【析】以淺近自然的語言寫景抒情,但琢磨很細,意脈完足,有一種親切流暢的風格。首二句是歐陽修很得意的。據《苕溪漁隱叢話》引《西清詩話》,他曾對人說:「若無下句,則上句不見佳處,並讀之,便覺精神頓出。」後人也說它「起得超妙」。這兩句一果一因,語氣連貫;次序上先以「疑」領起,引出對於「疑」的解釋,因此顯得有波折而不平板;另外,它還寓含著詩人在受貶謫時期待和失望的心情。所以,雖說是有如口語的句子,其實寫得很講究。全詩的關係,也是一聯緊接一聯,意脈含蓄而綿細。唐人律詩多用平列的意象、斷續或跳躍的銜接,歐陽修則力圖將八句詩構成流動而連貫的節奏,這無疑是唐詩之後的一條新路。
這首《戲答元珍》是歐陽修的律詩名作,此詩作於宋仁宗景佑三年(1036年)。此年歐陽修因事左遷峽州夷陵(今湖北宜昌)縣令,與峽州軍事判官丁寶臣(字元珍)交好。丁曾有詩贈歐陽修,歐陽修乃於此年作詩以答。此詩首聯寫山城荒僻冷落;頷聯承前細寫山城荒涼之景,寫出殘雪累累、寒雷殷殷中蘊孕的生機一片。後兩聯抒情。頸聯寫作者多病之身在時光變遷、萬物更迭中產生的客子之悲;尾聯寫自己早年作客洛陽,稔熟洛陽牡丹,今日山城野花雖晚,但自己全不在意。歐陽修在這樣一首普通的詩中表達了決不屈服的昂揚之志,道出了作者哲理性的人生思考。正是在這一點上,歐陽修的這首詩體現了宋詩注重理趣的革新特徵。
11.(3分)D
12.(6分)①將者之勇,勇敢堅毅,膽識過人。②將者之智,心思縝密,謀略出眾。③ 將者之信,深受信任,忠心報國。
(每答出一點2分,意思答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
13.A(並不是「責怪」,而是對我的歸米感到「奇怪」)
14.①柳詩寫景反常:清晨煙銷日出,卻「不見人」,漁翁「欸乃一聲」,山水竟然變綠了,造景反常,富有情趣,營造出悠遠飄逸的意境。
②杜詩寫入反常:抓住「怪」這一心理細節,描寫妻子看見詩人回到家,不是喜悅,而是感到奇怪,待驚魂既定,才悲喜交集,不覺流下淚來,突出世道動蕩。(每點3分,共6分)
15.【分析鑑賞】(3分)C(「火山雲早晨阻斷大風」「非凡的力量和氣勢」不當。五、六句是說火山雲早晨剛被風吹散,傍晚又隨雨重新聚集起來,從動態的角度表現了火山雲在一天中的變化和不可驅散的特點)
16.【鑑賞評價】(6分)①寫出了熾熱的火山雲瀰漫籠罩鐵關、交河一帶的情形, (1分)展現了戍邊將士所處的惡劣環境, (1分)從側面烘託了他們不畏艱辛、保家衛國的英雄精神(或「形象」)。 (2分)
②承接五、六兩句從時間角度的具體描繪,轉而從空間角度描繪火山雲,承接自然,豐富了描寫角度。
⑧自然引出結尾迢迢徵路向東延伸、孤雲隨馬而去的場景,從而將送別的主旨(或「送別之情」)寄寓其中。(答「為結尾寫……作鋪墊」也可以)(共6分。第①點4分,必答;第②⑧點各2分,任答其一即可)
17、A.【解析】本題考查鑑賞古詩的表達技巧、語言和評價古詩觀點態度的能力。「一個『能』字點出李丞富有才華」錯。「能」在句中用作能願動詞,意為「能夠」,聯繫「能向府亭內,置茲山與林」這一首聯的意思看,詩人說少府監李丞能夠在有限的府亭空間內。布置這些山林風景,以寄託自己的山林隱逸之思。這樣一種生活狀態與他人的汲汲於榮利,是不一樣的。這種情懷或說精神懷抱,在詩人看來,是一種「清風」。從詩篇整體結構看,「能」字居於首句句首,有「警策」全篇,奠定感情基調之意味,所謂「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這個「能」字伏筆下文的「而我薜蘿心」,以及末尾的「清風」。
18、①表達了對友人李丞淡泊榮華富貴之高潔情懷的仰慕之情。②抒發了詩人與友人惺惺相惜、互為知音的欣悅之情。③表達了詩人對隱逸山林、無世俗紛擾的生活的嚮往之情。
【解析】本題考查鑑賞評價古詩的思想內容的能力。本詩的最後兩句是全詩的歸結,要讀懂其思想感情,要聯繫全詩。「清風多仰慕」一句,「清風」是詩人的化身,也暗含高潔之意,聯繫前面對李丞居住環境和情趣的描寫,據此可以得出第①點。「吾亦爾知音」一句直抒胸臆.但含意豐富,可以從友情方面進行解讀,據此可以得出第②點。另外,「仰慕」和「知音」還有另外一層含意,聯繫前面詩句「而我薜蘿心」「長廊閟軍器」,以及引用《招隱上》和崇尚老莊的嵇康的典故,可以得出第③點。需要指出的是,「王孫草」後常指牽人離愁的景色,但從本詩整體語境看,詩中的「王孫草」無此含意。
【評分細則:每點2分;意思對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