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鑑賞強化訓練

2021-02-08 柳老師送乾貨

古詩鑑賞強化訓練

古詩鑑賞強化訓練

宿洞霄宮  林逋

秋山不可盡,秋思亦無垠。碧澗流紅葉,青林點白雲。

涼陰一鳥下,落日亂蟬分。此夜芭蕉雨。何人枕上聞?

【注】洞霄宮:在今浙江餘杭縣南大滌洞,一向是遊覽勝地,道家認為大滌洞是第七十二福地。唐代建有天柱觀,北宋改名為「洞霄宮」。

1.此詩頷聯寫景極有特點,請結合詩句從兩個方面作具體的賞析。(5分)

2.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哪些情感?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6分)

寄左省杜拾遺①

岑參

聯步趨丹陛,分曹限紫微②。曉隨天仗入,暮惹御香歸。

白髮悲花落,青雲羨鳥飛。聖朝無闕事,自覺諫書稀。

注:①杜甫任左拾遺,屬門下省即左省,與任右補闕(屬中書省即右省)的岑參同為諫官。②紫微,星官名,此指朝會時皇帝所居的宣政殿。

3.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 分)

A.首聯敘述作者與杜甫同朝為官,經常同行人朝,又分署辦公,分列殿廡兩側。

B.頷聯敘寫自己早出晚歸,「曉」「暮」二字突出詩人為國盡忠的勤勉與充實。

C.頸聯承前兩聯,一個「悲」字直抒胸臆,寫出詩人對朝官生活的感受和態度。

D.尾聯委婉抒寫詩人內心的情感,與杜甫感慨「袞職曾無一字補」有相通之處。

4.此詩尾聯是何含意,你認為是「頌語」還是「憤語」?請簡要分析。(6 分) 

朝 直①    鄭谷

朝直叨居省閣間,由來疏退校安閒。落花夜靜宮中漏,微雨春寒廊下班。

自扣玄門齊寵辱,從他榮路用機關。孤峰未得深歸去,名畫偏求水墨山。

    【注】①夜宿於朝值班。作者為晚唐詩人。

   5.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首聯寫作者直書政務之閒,朝直只是循規守矩,例行公事而已。

    B.頷聯以動襯靜,落花聲、漏聲、雨聲寫出夜的靜謐,詩人朝直長夜不眠。

    C.頸聯表示自己雖看淡寵辱,但實際上仍隨波逐流,為仕途晉升而機關算盡。

    D.詩歌融敘事、寫景、抒情為一體,緊扣詩題,思路清晰,章法嚴謹。

    6.詩的尾聯有什麼含意?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6分)

 

翰林讀書言懷呈集賢諸學士(節選)    李白

晨趨紫禁中,夕待金門詔。觀書散遺帙,探古窮至妙。

青蠅易相點,白雪難同調。本是疏散人,屢貽褊促誚。

嚴光桐廬溪,謝客臨海嶠[注]。功成謝人間,從此一投釣。

[注]嚴光,字子陵,東漢初隱士。謝客,謝靈運,南朝劉宋時的山水詩人。

7.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開篇概言自己在宮禁中的生活狀態,「晨趨」「夕待」正是入官以來的形象寫照。

B.三、四句寫詩人博覽群書,深人鑽研其奧妙輕鬆自如,表達了詩人心情的愉悅。

C.詩人以青蠅比喻那些勢利的庸俗小人,而以「陽春白雪」比喻自己的志向情操。

D.這首詩一反李白所常有的奔放激情和奇特想像,語言平實卻蘊籍著複雜的情感。

8.這首詩的最後兩句有什麼含意?請簡要分析。(6分)

 

戲答元珍①   歐陽修

春風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見花。殘雪壓枝猶有橘,凍雷②驚筍欲抽芽。

夜聞歸雁生鄉思,病入新年感物華。曾是洛陽花下客③,野芳雖晚不須嗟。

[注]①元珍:丁寶臣,字元珍,常州晉陵(今江蘇常州市)人,時為峽州(治所在今湖北宜昌)軍事判官。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五月,歐陽修降職為峽州夷陵(今湖北宜昌)縣令,次年,朋友丁寶臣(元珍)寫了一首題為《花時久雨》的詩給他,歐陽修便寫了這首詩作答。②凍雷,初春時節的雷,因仍有雪,故稱。③歐陽修曾任西京(洛陽)留守推官,洛陽以牡丹花著稱,歐陽修寫過《洛陽牡丹記》。

9.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首聯「春風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見花」,既敘寫了作詩的時間、地點和山城早春的景色,又抒發了自己的山居寂寞。「春風」一句,既指山城偏遠春到晚,也暗指皇恩不到。

B.中間兩聯均為寫景:殘雪累累、寒雷隆隆中蘊孕著勃勃生機;歸雁的鳴叫喚起鄉思,久病逢春,自然景物如此美好。體現了詩人在時光變遷、萬物更迭中的的樂觀與豁達。

C.尾聯雖然是自我安慰,但卻透露出極為矛盾的心情。「不須嗟」實際上是大可嗟,故才有了這首借「未見花」的日常小事生發出人生乃至於政治感悟的詩。

D.題目冠以「戲」字,是聲明這首詩不過是遊戲之作。歐陽修秉承中國古典詩歌「怨而不怒」的風雅傳統,以「戲答」的方式表達他的怨刺,表現出詩人善處逆境的思想性格。

10.錢鍾書先生《談藝錄》云:「若夫理趣,則理寓物中,物包理內,物秉理成,理因物顯。」理趣的最高境界是將哲理和邏輯融於詩境。請結合全詩談談這首詩的理趣之美。

送韓將軍還邊     李 益

白馬羽林兒,揚鞭薄暮時。獨將輕騎出,暗與伏兵期。

雨雪移軍遠,旌旗上壟遲。聖心戎寄①重,未許讓恩私。

[注]①戎寄:指所交託的軍務。

1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本詩一反送別的傷感,既寫出皇帝委以重任,也暗含羨慕與激勵之意。

B.首聯點明時間,照應標題,以簡練之筆展現出羽林將士意氣風發之姿。

C.頷聯暗用典故,借李廣率少量騎兵智退匈奴的典故來刻畫韓將軍形象。

D.「旌旗上壟遲」運用比喻手法,寫出了還邊軍隊人數之多和行軍遲緩。

12.孫武認為,「將者,智信仁勇嚴也。」你認為詩人筆下的韓將軍具備「將者」的哪幾個特點?請結合詩句分析。(6分)

羌村三首(其一)(節選)①   杜甫

柴門鳥雀噪,歸客千裡至。妻孥怪我在,驚定還拭淚。

世亂遭飄蕩,生還偶然遂!

……

漁翁(節選)    柳宗元

漁翁夜傍西巖宿,曉汲清湘燃楚竹。煙銷日出不見人,欸乃②一聲山水綠。

【注釋】①本詩寫與安史之亂中,詩人歷盡艱險,終於返家之時。②欸乃:象聲詞,一說指槳聲,一說是人長呼之聲。

13.下面對這兩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杜詩描寫了在那個兵荒馬亂的年月,歸客不遠千裡趕回家,卻遭遇妻子責怪的微妙場景,用語直白而深情。

B.杜詩「世亂遭飄蕩,生還偶然遂。」這兩句是上兩句的說明,「偶然」二字含有極豐富的內容和無限的感慨。

C.柳詩的一二句描寫了從夜到拂曉的景象。漁翁是這兩句中最引人注目的形象,他夜宿山邊,晨起汲水燃竹。

D.柳詩就像一幅飄逸的風情畫,詩人以淡逸清和的筆墨構畫出一幅令人迷醉的山水晨景,境界奇妙動人。

14.蘇東坡說:「詩以奇趣為宗,反常合道為趣。」柳詩中「煙銷日出不見人,欸乃一聲山水綠」與杜詩中「妻孥怪我在,驚定還拭淚」都體現了「反常」,請比較分析二者的「反常」之處。(6分)

火山雲歌送別     岑參

火山②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雲厚。火雲滿山凝未開,飛鳥幹裡不敢來。

平明乍逐胡風斷,薄暮渾隨塞雨回。繚繞斜吞鐵關樹,氛氳半掩交河成。

迢迢徵路火山東,山上孤雲隨馬去。

[注]①本詩是詩人月間在交河(唐朝在西域的戍所,今新疆吐曹市西郊)送友人時所寫。②火山:稱火焰山,在今新疆吐魯番市東北部。

15.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首句寫火山,突出其高峻峭拔,為描寫火山雲設置了一個雄渾的背景,開篇自然,巧妙蓄勢。一句從側面烘託火山

B.「滿」「凝」二字從正面表現火山雲的廣闊密實,「飛鳥」一句從側面烘託火山雲的酷熱難近。

C.五、六句從時間角度落筆,描繪火山雲早晨阻斷大風、傍晚隨雨聚集,表現其非凡的力量和氣勢。

D.結尾兩句切合題目中的「送別」, 「孤雲」與王安石《登飛來峰》中的「浮雲」都有一語雙關之妙。

16.詩歌的第七、八兩句在表情達意上有何作用?請簡要分析。(6分)

題少府監李丞山池    李頎

能向府亭內,置茲山與林。他人驌驦①馬,而我薜蘿②心。

雨止禁門肅,鶯啼官柳深。長廊閟③軍器,積水背城陰。

窗外王孫草④,床頭中散⑤琴。清風多仰慕,吾亦爾知音。

[注]①驌驦(sù shuāng):駿馬名。②薜蘿:薜荔、女蘿,兩種植物。後借指隱士服飾或住處。③閟(bì):關閉。④「王孫草」出自漢《招隱士》:「王孫遊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⑤中散:指三國時期的嵇康。崇尚老莊。

17、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能向府亭內,置茲山與林」這兩句扣題並挈領下文,點出李丞山池所在位置,一個「能」字點出李丞富有才華。

B.「他人驌驦馬,而我薜蘿心」這兩句中,「驌驦馬」與「薜蘿心」形成鮮明對比,反映出與他人相異的情趣。

C.「雨止禁門肅,鶯啼官柳深」這兩句寫李丞山池周圍環境肅靜、清幽的特點,運用了動靜結合、以聲襯靜的手法。

D.「窗外王孫草,床頭中散琴」這兩句運用對仗與用典手法,寫友人李丞宅第的外部環境與內室陳設,可見主人的雅趣。

18、「清風多仰慕,吾亦爾知音」這兩句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請結合全詩,簡要分析。 (6分) 

古詩鑑賞強化訓練參考答案

 

1、色彩對比鮮明。澗是碧色,卻流紅葉;樹是青的,卻映白雲。生動形象地描繪了鮮豔的生機活潑的秋山秋水。

動靜相生。紅葉隨水漂流,天上白雲點點。一動一靜,生動形象地表現了秋色的動人。

(第一點給3分;第二點2分。共5分。意思對即可)

 

2、(1)對美麗秋景的喜愛之情。秋山中林青雲碧,紅葉在碧澗中格外醒目,寫出了作者對一派秋日盛景的喜愛之情;

(2)無人共享秋夜雨趣的孤寂、落寞。夜深人靜,卻無人與作者共賞雨打芭蕉的美景,孤寂之情,油然而生。

(3)獨賞山中秋景的閒適。傍晚閒看鳥歸巢,蟬亂飛,襯託出作者內心的閒適。

3. B(3分)「曉」「暮」二字突出這種生活的庸俗無聊,日復一日,天天如此。這對於立志為國建功的詩人來說,不能不感到失望。

4.①尾聯意為:聖明的朝堂大概沒有錯事,自然覺得規諫皇帝的奏章日漸稀疏。②這是詩人的憤語,詩人故作反語,寓貶於褒,昏庸的統治者自詡聖明,自以為「無闕事」,才會使身任補闕(諫官)的詩人「自覺諫書稀」,③反映出詩人對文過飾非、諱疾忌醫的唐王朝的失望之情,抒發了內心憂憤。(共6分,每點2分,意思對即可。如有其它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

5.答案 C

C項理解錯誤,應該是作者主動從道家尋找慰藉,已達到寵辱不驚的境界。

6.  第一問:還沒有找到能夠使自己棲身的歸隱之所,只能在所搜求的水墨名畫中找到一種歸隱的慰藉。(2分)

第二問:①強烈的歸隱之志;②對唐王朝時局的深深失望。(4分)(意思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給分)

7.B [解析]詩人表面上是寫讀書的閒情逸緻,實際上暗示這快意的讀書恰是失意的寄託,反襯出他在翰林院供職時無聊煩悶的心情。

8.這首詩的最後兩句是說,建功立業之後,就要辭別官場塵世,去水邊垂釣(3分)。表達了詩人希望自己能夠建功立業,並且在功成名就之後,就去隱居山林的理想(3分)。

(每點3分,共6分。意思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給分。)

9.【答案】B【解析】此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理解鑑賞能力。這是一道綜合考核詩歌的形象、語言、表達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題目,每個選項一個考點,幾乎涵蓋詩歌的所有內容,注意結合全詩進行分析,主要的錯誤是意象的含義不對,手法不準確,手法的解說和藝術效果的分析不對,語言方面主要是風格不正確,內容一般為曲解詩意,答題時注意仔細辨析。B項「中間兩聯均為寫景」表達不正確。「殘雪壓枝猶有橘,凍雷驚筍欲抽芽」是寫景,「夜聞歸雁生鄉思,病入新年感物華」則是抒情,抒發了詩人多病之身在時光變遷、萬物更迭中產生的客子之悲,「體現了詩人在時光變遷、萬物更迭中的的樂觀與豁達」表述錯誤。

10.【答案】詩人將自己的人生體驗和哲思融於詩境:首聯一果一因,語氣連貫,因 「未見花」而「疑「春風不到,寫出山城荒僻冷落,寓含著詩人在受貶謫時期待和失望的心情;(1分)頷聯寫出殘雪累累、寒雷殷殷中蘊孕的生機一片,既狀難寫之景,也抒不盡之意。(1分)頸聯寫作者多病之身在時光變遷、萬物更迭中產生的客子之悲;(1分)尾聯寫見過冠絕天下的洛陽牡丹,就不須嗟嘆山城野花晚開了。(1分)全詩結構巧妙,脈絡清晰,由感傷而自我開解,並最終達到理性的認識,以樂觀曠達收結。(1分)含失意之情卻不一味消沉,表達了詩人對人生逆境的哲理性的思考。體現了宋詩的理趣之美。(1分)(一聯一析,各1分,能概括出詩人的感情變化,體現對人生的哲理思考的,意思對即可得分)

【析】以淺近自然的語言寫景抒情,但琢磨很細,意脈完足,有一種親切流暢的風格。首二句是歐陽修很得意的。據《苕溪漁隱叢話》引《西清詩話》,他曾對人說:「若無下句,則上句不見佳處,並讀之,便覺精神頓出。」後人也說它「起得超妙」。這兩句一果一因,語氣連貫;次序上先以「疑」領起,引出對於「疑」的解釋,因此顯得有波折而不平板;另外,它還寓含著詩人在受貶謫時期待和失望的心情。所以,雖說是有如口語的句子,其實寫得很講究。全詩的關係,也是一聯緊接一聯,意脈含蓄而綿細。唐人律詩多用平列的意象、斷續或跳躍的銜接,歐陽修則力圖將八句詩構成流動而連貫的節奏,這無疑是唐詩之後的一條新路。

 

這首《戲答元珍》是歐陽修的律詩名作,此詩作於宋仁宗景佑三年(1036年)。此年歐陽修因事左遷峽州夷陵(今湖北宜昌)縣令,與峽州軍事判官丁寶臣(字元珍)交好。丁曾有詩贈歐陽修,歐陽修乃於此年作詩以答。此詩首聯寫山城荒僻冷落;頷聯承前細寫山城荒涼之景,寫出殘雪累累、寒雷殷殷中蘊孕的生機一片。後兩聯抒情。頸聯寫作者多病之身在時光變遷、萬物更迭中產生的客子之悲;尾聯寫自己早年作客洛陽,稔熟洛陽牡丹,今日山城野花雖晚,但自己全不在意。歐陽修在這樣一首普通的詩中表達了決不屈服的昂揚之志,道出了作者哲理性的人生思考。正是在這一點上,歐陽修的這首詩體現了宋詩注重理趣的革新特徵。

 

11.(3分)D

12.(6分)①將者之勇,勇敢堅毅,膽識過人。②將者之智,心思縝密,謀略出眾。③ 將者之信,深受信任,忠心報國。

(每答出一點2分,意思答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

13.A(並不是「責怪」,而是對我的歸米感到「奇怪」)

14.①柳詩寫景反常:清晨煙銷日出,卻「不見人」,漁翁「欸乃一聲」,山水竟然變綠了,造景反常,富有情趣,營造出悠遠飄逸的意境。

②杜詩寫入反常:抓住「怪」這一心理細節,描寫妻子看見詩人回到家,不是喜悅,而是感到奇怪,待驚魂既定,才悲喜交集,不覺流下淚來,突出世道動蕩。(每點3分,共6分)

 

15.【分析鑑賞】(3分)C(「火山雲早晨阻斷大風」「非凡的力量和氣勢」不當。五、六句是說火山雲早晨剛被風吹散,傍晚又隨雨重新聚集起來,從動態的角度表現了火山雲在一天中的變化和不可驅散的特點)

16.【鑑賞評價】(6分)①寫出了熾熱的火山雲瀰漫籠罩鐵關、交河一帶的情形,  (1分)展現了戍邊將士所處的惡劣環境,  (1分)從側面烘託了他們不畏艱辛、保家衛國的英雄精神(或「形象」)。 (2分)

②承接五、六兩句從時間角度的具體描繪,轉而從空間角度描繪火山雲,承接自然,豐富了描寫角度。

⑧自然引出結尾迢迢徵路向東延伸、孤雲隨馬而去的場景,從而將送別的主旨(或「送別之情」)寄寓其中。(答「為結尾寫……作鋪墊」也可以)(共6分。第①點4分,必答;第②⑧點各2分,任答其一即可)

 

17、A.【解析】本題考查鑑賞古詩的表達技巧、語言和評價古詩觀點態度的能力。「一個『能』字點出李丞富有才華」錯。「能」在句中用作能願動詞,意為「能夠」,聯繫「能向府亭內,置茲山與林」這一首聯的意思看,詩人說少府監李丞能夠在有限的府亭空間內。布置這些山林風景,以寄託自己的山林隱逸之思。這樣一種生活狀態與他人的汲汲於榮利,是不一樣的。這種情懷或說精神懷抱,在詩人看來,是一種「清風」。從詩篇整體結構看,「能」字居於首句句首,有「警策」全篇,奠定感情基調之意味,所謂「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這個「能」字伏筆下文的「而我薜蘿心」,以及末尾的「清風」。

 

18、①表達了對友人李丞淡泊榮華富貴之高潔情懷的仰慕之情。②抒發了詩人與友人惺惺相惜、互為知音的欣悅之情。③表達了詩人對隱逸山林、無世俗紛擾的生活的嚮往之情。

 

【解析】本題考查鑑賞評價古詩的思想內容的能力。本詩的最後兩句是全詩的歸結,要讀懂其思想感情,要聯繫全詩。「清風多仰慕」一句,「清風」是詩人的化身,也暗含高潔之意,聯繫前面對李丞居住環境和情趣的描寫,據此可以得出第①點。「吾亦爾知音」一句直抒胸臆.但含意豐富,可以從友情方面進行解讀,據此可以得出第②點。另外,「仰慕」和「知音」還有另外一層含意,聯繫前面詩句「而我薜蘿心」「長廊閟軍器」,以及引用《招隱上》和崇尚老莊的嵇康的典故,可以得出第③點。需要指出的是,「王孫草」後常指牽人離愁的景色,但從本詩整體語境看,詩中的「王孫草」無此含意。

 

【評分細則:每點2分;意思對即可】



相關焦點

  • 古詩鑑賞強化訓練
    古詩鑑賞強化訓練 古詩鑑賞強化訓練 宿洞霄宮林逋 秋山不可盡,秋思亦無垠。碧澗流紅葉,青林點白雲。(6分) 古詩鑑賞強化訓練參考答案 1、色彩對比鮮明。澗是碧色,卻流紅葉;樹是青的,卻映白雲。生動形象地描繪了鮮豔的生機活潑的秋山秋水。 動靜相生。紅葉隨水漂流,天上白雲點點。一動一靜,生動形象地表現了秋色的動人。
  • 高中語文古詩文名句默寫強化訓練
    高中語文古詩文名句默寫強化訓練高中語文裡古詩文填空是屬於考試中的送分題,所以大家一定要全都拿到。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高中語文古詩文名句默寫強化訓練,具體內容如下。高中語文古詩文名句默寫強化訓練(1)寄蜉蝣於天地,__________。哀吾生之須臾,____________。
  • 古詩鑑賞《竹裡館》
    原標題:古詩鑑賞《竹裡館》 一首詩,就是一篇文章,甚至一本書,古詩散發出一種難以抗拒的魅力。今日小編帶你一起來鑑賞古詩《竹裡館》。 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譯文:獨自閒坐幽靜竹林,時而彈琴時而長嘯。密林之中何人知曉我在這裡?只有一輪明月靜靜與我相伴。
  • 三年級17課《古詩三首》考點精析,提高古詩鑑賞能力,只需三步
    提高古詩鑑賞能力是中小學生必備能力之一,也是教學難點之一。隨著教育改革對古典文學的重視,古詩詞的考查力度逐年遞增,因此提高古詩鑑賞能力也就成了當務之急,需要教師從小學起就有意培養孩子們鑑賞古詩的能力。 那麼,學習一首古詩要從哪些方面入手,才能提高孩子們的古詩鑑賞能力呢?
  • 高考語文專題訓練:古詩鑑賞14
    詩作總體難度適中,比較適合考查學生的古詩鑑賞能力。第 14 題【參考答案】A【命題立意】本題考查學生鑑賞文學作品時理解詩句內容,把握形象、鑑賞詩歌語言和表達技巧,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以及評價詩歌的風格特點。
  • 古詩鑑賞《竹裡館》
    原標題:古詩鑑賞《竹裡館》 一首詩,就是一篇文章,甚至一本書,古詩散發出一種難以抗拒的魅力。今日小編帶你一起來鑑賞古詩《竹裡館》。 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譯文:獨自閒坐幽靜竹林,時而彈琴時而長嘯。密林之中何人知曉我在這裡?只有一輪明月靜靜與我相伴。
  • 古詩鑑賞答題技巧之比興手法詳解
    2020年中考語文考點之比興類古詩鑑賞答題技巧本次課程咱們來為大家講2一下比興類的古詩鑑賞技巧,教你輕鬆應對2020年的中考,歡迎大家加入尖子生數理化教育跟我們一起學習文化知識哦。
  • 董卿力薦:1-6年級古詩鑑賞全集,列印貼牆上背熟,6年都遙遙領先
    2020-12-23 15:51:49 來源: 滿分秘籍 舉報   古詩是中國獨特的文化藝術
  • 小小孩子背誦古詩文,多是機械記憶反覆強化的結果,有益嗎?
    於是孩子還小就需要背誦大量古詩文的問題就引起了很多家長們的關注,他們覺得孩子的理解能力不足,孩子們能夠記住那麼多的內容,其實很多是機械記憶反覆強化的結果,八九成不解其義。這樣的做法對於孩子來說有益嗎?可行嗎?
  • 高考語文古詩鑑賞之語言抓手
    高考語文古詩鑑賞之語言抓手重慶市江北區教師進修學院 陳 躍詩歌是語言的藝術,任何一首詩都是通過語言及其技巧來傳達詩人的思想情感的。鑑賞古詩,關鍵就是對古詩語言進行品讀,古詩語言具有形象性、抒情性、含蓄性、凝練性、跳躍性等特點,因此,鑑賞者一定要真正深入到詩歌的字裡行間,一個字一個字地品讀,邊讀邊想其意,力求還原詩歌畫面,馳騁聯想、想像去理解詩歌語言的言外之意和弦外之音,這樣才能真切把握好詩人含蓄、複雜、變化的思想感情,筆者根據自己課堂教學實踐探究出品讀詩歌語言的以下抓手。
  • 古詩文:學在課內,考在課外,讓我情何以堪?
    且聽我道來古詩文是高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在全國卷中,古詩文分值有28分(文言文19分,三道選擇題兩個翻譯題;詩歌鑑賞9分,一道選擇題一道主觀題)。28分佔全卷總分150分的18.6%,不可謂不重要。
  • 中考關注:課內、課外古詩文閱讀理解得分技巧及複習建議!
    前言:文言文和古詩文的閱讀理解一直是不少基礎一般的同學比較頭痛的考試內容之一。課內的古詩文閱讀理解對於一些考生來說還比較好應付,考生可以通過背誦的方式來達到複習的目的。那麼,課外的閱讀理解怎麼辦?考生古詩文閱讀理解複習方式:在複習時要講求古詩文複習的方法和效率。
  • 2020年中考語文感官變化類的古詩鑑賞習題練習
    2020年中考語文古詩鑑賞類習題練習本次課程我們來帶著大家練習一下古詩詞鑑賞中的感官類的詩詞鑑賞,教你輕鬆答題。
  • 古詩文光會背還不夠,這些學習更重要!
    在《中華詩詞大賽》的特別節目「中秋詩會」上,6歲的小男孩王恆屹奪得冠軍,而且小小年紀的他已經能夠背誦800多首古詩! 他的成功並不只是因為會背的多,更重要的是在不斷積累的過程中,對古詩文的深究,理解字詞含義、了解文章情感。
  • 細節描寫類古詩鑑賞習題練習
    2020年中考語文古詩鑑賞細節描寫類習題練習,看看您能否全部拿下?上次課程我們對細節描寫鑑賞類的古詩給出了詳細的答題技巧和方法,這次課程我們結合中考真題給出相關的習題練習,希望大家能夠認真練習,如您沒有學習上次課程,請先學習上次課程再進行本次課程相關的練習。這個寒假不容易,一定不要出門,在家自己學習哦,學習千萬不能給落下哦。歡迎加入尖子生數理化教育獲取更多相關的知識哦,我們在這裡等你,不見不散!
  • 古詩講解——江畔獨步尋花
    古詩鑑賞是中考和高考語文科目的必考題型,古詩鑑賞主要理解古詩的寫作背景,作者要表達的中心,是愛國還是豁達情懷,是安閒自適還是悲苦悽涼。這些中心一旦把我錯了,那麼詩歌鑑賞的題目基本沒戲了。古詩的意思:黃四娘家花兒茂盛把小路遮蔽,萬千花朵壓彎枝條離地低又低。眷戀芬芳花間彩蝶時時在飛舞,自由自在嬌軟黃鶯恰恰歡聲啼。
  • 古詩誦讀訓練營第四天:感受詩文背後的文化底蘊
    古詩誦讀訓練營第一期 跟著國寶級大師學古詩,既美育心田又提升孩子語文素養! 每天一首傳統節日主題古詩,從「詩歌朗誦」、「詩文今說」、「詩詞故事」、「詩詞趣味運用」四大板塊,讓小朋友全方位理解詩歌,遠離死記硬背! 每一個傳統節日都有著深厚的淵源,寄託著我們中國人民的精神追求。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表達愛國主義精神的古詩—《和端午》。
  • 古詩鑑賞之細節描寫類答題技巧
    2020年中考語文考點之古詩鑑賞之細節刻畫類答題技巧【筆記】 一、 細節刻畫 含義:通過具體描述某些典型的細節,來刻畫出作者想要表現的形象 。
  • 古詩誦讀訓練營第二天:「老」詩也能學出「新」花樣!
    古詩誦讀訓練營第一期 跟著國寶級大師學古詩,既美育心田又提升孩子語文素養! 每天一首傳統節日主題古詩,從「詩歌朗誦」、「詩文今說」、「詩詞故事」、「詩詞趣味運用」四大板塊,讓小朋友全方位理解詩歌,遠離死記硬背! 今天我們一起來誦讀一首耳熟能詳的《元日》,學習屬於我們漢族獨特的文學形式—春聯。
  • 對比襯託類古詩鑑賞答題技巧
    2020年中考語文必考考點之對比襯託類古詩鑑賞答題技巧【筆記】 一、 對比1. 含義: 對照著比較 。如,貓和老虎。答案 : 用松「立」和葉「落」構成鮮明對比,表達作者對松樹不凋的讚嘆,也強化了對落葉飄零的感慨。 分析 : 這首詩的題目叫《落葉》,尾聯卻寫了松樹,很明顯是對比或者襯託的手法,具體是對比還是襯託,我們只需要判斷作者寫松樹是純粹為落葉做陪襯,還是也表達了對松樹本身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