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17課《古詩三首》考點精析,提高古詩鑑賞能力,只需三步

2020-12-09 騰訊網

提高古詩鑑賞能力是中小學生必備能力之一,也是教學難點之一。隨著教育改革對古典文學的重視,古詩詞的考查力度逐年遞增,因此提高古詩鑑賞能力也就成了當務之急,需要教師從小學起就有意培養孩子們鑑賞古詩的能力。

那麼,學習一首古詩要從哪些方面入手,才能提高孩子們的古詩鑑賞能力呢?今天小徐老師應廣大家長的要求以三年級語文上冊第17課為例,既講如何引導三年級孩子鑑賞一首古詩,又幫孩子們理清本課的考點。

一、了解詩人寫作特點,了解詩人創作背景。

要想快速提高古詩鑑賞水平,那麼離不開對詩人寫作特點及創作背景的理解。

《望天門山》作者是詩人李白,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字太白,號青蓮居士,他一生寫了大量歌頌祖國河山,揭露社會黑暗和蔑視權貴的詩歌,他的詩以磅礴雄偉的氣勢、熾烈奔放的情感、瑰麗奇麗的想像、大膽驚人的想像、誇張、清新自然的語言等特點,創造出了瑰麗多彩的藝術形象,達到了「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的藝術效果,被稱為「詩仙」。

《望天門山》創作於唐玄宗開元13年,25歲的李白第一次離開家鄉,懷著濟世安民的雄心壯志,又帶著對未來前途的忐忑之心,當他乘舟順江而東下,途經天門山,天門山就像大門一樣敞開,讓他的眼前豁然開朗。於是,他揮毫寫下了這首《望天門山》。而這首詩也正體現了李白曠達的胸襟。

《飲湖上初晴後雨》作者是詩人蘇軾,北宋著名文學家、詩人、書畫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瞻,號「東坡居士」。他的詩意境優美,詩意盎然,如行雲流水,而且蘇軾善於將一些哲理性的感受融入詩中,將說理和景趣融合在一起,顯得妙趣橫生。如第4 課所學的《贈劉景文》,還有今天要學的《飲湖上初晴後雨》均以平淡的語言,深入淺出的引發讀者哲理性的思考。同時也體現了詩人曠達的胸襟和獨到的見解。

《望洞庭》作者唐代詩人劉禹錫,字夢得,被白居易稱作「詩豪」。他的許多作品,立意新穎,思想深刻,特別是七言絕句受到民歌的啟發,寫得明快清新,富有生活氣息和地方色彩。

《望洞庭》這首詩的妙處,在於詩人運用幾個生動的比喻,將浩瀚無邊的洞庭湖比作一面銅鏡,一具銀盤,而湖中的君山則比作一隻小小的青螺,視角獨特,比喻新奇,視大為小,舉重若輕,既描繪出一副優美靜謐的洞庭秋月圖,又體現了詩人豪邁不凡的氣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二、整體感知詩意,體會詩人要表達的情感。

《望天門山》全詩以「望」字統領全詩,描繪了天門山夾江對峙,長江波瀾壯闊的景色。

《飲湖上初晴後雨》詩人描繪了西湖在不同天氣下呈現出的不同風姿。

《望洞庭》同樣以「望」字統領全詩,以輕快的筆觸,勾勒出一幅優美的洞庭秋月圖。

三首詩都是寫景詩,都表達了詩人對祖國大好河山的喜愛之情。

三、詩意賞析1、《望天門山》

重點字詞釋義:

楚江:長江中下遊部分河段在古代流經楚地,所以叫楚江。

斷:中斷

開:斷開

至:到

回:迴旋

孤:單獨

帆:船

詩意:高高的天門山被長江水從中間斷開,碧綠的江水滾滾東流,到這兒突然迴旋、徘徊。兩岸的青山相互對峙,一隻小船從太陽升起的地方悠悠駛來。

全詩用描繪了」斷、開、至、回、出、來「六個動詞寫出了天門山夾江對峙,長江波瀾壯闊的動態美。

2、《飲湖上初晴後雨》

飲:飲酒

湖:西湖

瀲灩:波光閃動的樣子。

方:正

空濛:迷茫縹緲的樣子。

亦:也

西子:春秋時代越國美女西施。

詩意:西湖水面波光閃動的晴天景色多麼美好,山色迷茫縹緲的雨天景色也很奇妙。若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淡雅的妝飾和濃豔的打扮都是那麼合適。

本詩作者通過大膽的想像,把西湖比喻美女西施,比喻新奇動人,增添了西湖的美麗和奇妙,後人因此將西湖叫作」西子湖「,可見蘇軾此詩比喻的為深得人心。

3、《望洞庭》

相:相互

和:和諧,這裡指水色和月色融為一體。

鏡未磨:沒有經過打磨的銅鏡。

詩意:湖光秋月相互輝映,顯得那麼和諧,無風時平靜的湖面就像一面沒有經過打磨的銅鏡。遠遠望去,那月下的洞庭湖裡蒼翠的君山,就好像白銀盤裡盛放著的一枚青螺。

本詩中用了三個新奇的比喻,將沒有一絲風吹過,靜靜的湖面比作沒有經過打磨的銅鏡;將洞庭湖比作白銀盤;將蒼翠的君山比作一枚青螺,這種以大喻小的比喻新奇獨特,令人拍案叫絕。

總之,三年級學生理解詩意並不難,難的是擁有體會詩詞意境,感受詩人獨到的修辭手法以及準確用詞的功力,並藉此理解詩人所要表達的情懷的鑑賞能力。而該能力的提高靠的是以上三步精析法——從了解詩人,了解詩詞寫作背景,到整體感知詩意,體會詩人情感,再到逐詞逐句體會詩人用詞的精妙所在,在多誦讀、多分析、多積累、多賞析、多總結的基礎上方能不斷提高自己鑑賞古詩詞的能力。同學們,你們學會了嗎?

相關焦點

  • 三年級上冊第4課《古詩三首》考點梳理,難點分析
    接下來就是預習第二天內容,對於不懂得知識用紅筆標記,第二天老師上課的時候注意聽老師如何講解,還是不明白的知識,下課後及時向老師請教,長期堅持這樣的學習方法,成績一定能夠急速提高。今天於老師總結了三年級語文上冊第四課《古詩三首》考點梳理,難點分析知識,孩子們可以在完成當日作業後進行複習。
  • 「空中課堂」三年級下冊第一課《古詩三首》(第二課時)
    第一課 古詩三首(第二課時)南寧市民樂路小學 曹軼嵐一、複習導入1.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兩首描寫春天的古詩,今天,我們一邊欣賞圖畫,一邊把它們背一背吧!2.接下來就請小朋友自己讀一讀這首詩,注意藉助拼音,把生字讀正確!開始吧!3.這首詩中有一些前鼻音的字和後鼻音的字不容易讀好,讀完的小朋友請找一找,哪些字是前鼻音,哪些字是後鼻音。有好幾個是吧?老師把最難讀的給大家提個醒,先注意兩個前鼻音的字,跟老師讀:盡、陰;接下來是三個後鼻音的字:晴、行、聲。
  • 部編版六年級語文上冊17課《古詩三首》之《浪淘沙》(其一)簡介
    《浪淘沙》(其一)是部編版六年級語文上冊17課《古詩三首》中的第一首,該詩作者是唐代詩人劉禹錫。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洛陽(今屬河南)人。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劉禹錫性格剛毅,有豪猛之氣。《浪淘沙》(其一)這首詩的大概意思是:九曲黃河夾帶著綿延萬裡的黃沙,從遙遠的天邊蜿蜒奔騰而來,如今我要直向它的源頭——銀河衝去,和傳說中的古人一起去到天上的牽牛織女家。前兩句歌詠黃河,起筆極具氣魄,既寫出了黃河九曲的姿態,又寫出了其裹挾黃沙、奔騰而來的氣勢。
  • 三年級下冊第一課《古詩三首》預習,提前感受春天的溫暖
    鑑於部分地區放假過早,時老師在這裡為大家準備三年級下冊語文的預習解說。天氣寒冷,也要記得努力學習哦!二.學習古詩1.《絕句》絕句:詩歌體裁,多以五言、七言為主,對仗工整。杜甫:字子美,唐代詩人,被後人稱為「詩聖」,他的詩被稱為「詩史」。與李白並稱為「大李杜」。《絕句》主要描繪了初春時節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表達了詩人對春天的喜愛、讚美之情。譯文:沐浴在春光中的江山格外秀麗,春風送來陣陣花草的清香。
  • 三年級語文《古詩三首》,老師整理精華筆記,幫助孩子學習!
    橙子老師在這裡講本節課的重難點部分梳理出來了,幫助孩子們預習或者查漏補缺。一、三首古詩學法簡單導讀學習時,可以藉助注釋、插圖理解有難度的字詞,再找出詩中描寫了哪些景物,將主要景物串聯起來,理解詩句的意思。
  • 部編人教三年級語文下冊第1課 古詩三首《三衢道中》知識教學
    第1課 古詩三首《三衢道中》年【宋】曾幾梅子黃時日日晴,小溪泛盡卻山行。
  • 停課不停學,三年級語文下冊《古詩三首-三衢道中》學習指導
    《古詩三首-惠崇春江晚景》由於新型肺炎的影響,全國許多地區開學日期推遲,孩子們迎來了「加長版」寒假。只要孩子們利用「加長版」寒假做好預習,家長們根本不用擔心他們的學習!今天,武天老師為小朋友們準備了部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第1課《古詩三首-三衢道中》的學習資料,學習起來吧!學習目標1.會認、會寫本課生字,理解詞語意思。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 社戲、古詩三首……上海中小學在線首課都是語文,有學過的嗎
    小學五年級第一節語文課是《古詩三首》,華東師範大學附屬小學五(1)班劉敘廷表示:「這節課我提前做了預習,加上老師專業的講解,很快就掌握了課堂重點知識。」劉敘廷流利地說出了他理解中的三首古詩,第一首《四時田園雜興》描寫了鄉村農人耕織以及兒童學著大人的樣子種瓜的情景,展現了農家夏忙時熱鬧的勞動場面,塑造了農村兒童天真、勤勞、可愛的形象,流露出作者對農人的敬重和對熱愛勞動的農村兒童的讚美。第二首《稚子弄冰》寫冬天時孩子們把冰當作樂器玩的一場遊戲,體現了兒童的調皮與可愛,表達了作者對兒童的喜愛之情。
  • 三上語文15課《古詩三首》知識點教學(複習重點)
    三年級上冊語文(五四制部編教材)15、古詩三首★知識點教學(複習重點)一、>三首古詩的背誦和默寫。三、掌握兩個多音字。(重點)1、 抹:mā(抹布) mǒ(塗抹)2、 磨:mó(磨麵)mò(磨坊) 四、填空(重點)《望洞庭》這首詩的作者是(唐)代詩人(劉禹錫
  • 2020春部編三年級語文下第1課古詩三首課時作業含答案
    統編三年級語文下冊第1課古詩三首課時作業含參考答案第一課時、【課堂作業新設計】(用「√」標出)融化(rónɡ róu) 燕子(yān yàn) 鴛(yuān yān)鴦(yānɡ iānɡ )2.默寫古詩《絕句》。3.結合詩句的意思,想像畫面,說說《絕句》寫了怎樣的畫面。
  • 三年級語文上冊第4課《古詩兩首》字詞全解,全面,建議收藏
    今天我們要學習三首詩,分別是《山行》、《贈劉景文》、《夜書所見》,我們先來學習一下這三首詩需要孩子們掌握的字詞部分,明天於老師將帶著大家共同學習這幾首詩的具體內容。三年級語文上冊第4課《古詩三首》字詞全解,全面,建議收藏1、寒拼音:hán結構:上下結構筆畫:共12
  • 三年級上冊第四課《古詩三首》預習,感受古人眼裡的秋天
    今天,我們首先來學習描寫秋天的三首古詩,感受古人眼裡不一樣的秋景。一.學習生字詞寒下面部分的三橫要寫得緊湊、等距,最後一橫略長,撇、捺要舒展,注意下面的兩點寫在豎中線上;徑作為名詞多指小路、方法,本詩指小路;斜右邊的鬥中的梗是斜橫;
  • 第18課《古詩二首》二年級語文上冊古詩《夜宿山寺》和《敕勒歌》
    《古詩二首》二年級語文上冊《夜宿山寺《古詩二首》二年級語文上冊《古詩二首》字詞梳理在《古詩二首》一共有會寫的字8個,會認的字12個,部分字重複。第16課《朱德的扁擔》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預習和複習都用得上
  • 2019年蘇教版語文五下——23 古詩兩首練習卷,笨鳥先飛早入林
    以下是2019年蘇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第23課古詩兩首的練習,練習是提高成績,形成方法和技能的鑰匙,而提前學習更能讓自己在開學之後跟上甚至超過大多數同學,成為尖子生。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2019年蘇教版語文五下23 古詩兩首練習卷選擇題1.
  • 部編版三年級語文下冊1《古詩三首》課後習題答案講解
    課文解析《古詩三首》是統編教材三年級下冊第一單元「大自然的朋友」的第一篇課文。《古詩三首》分別是杜甫的《絕句》,蘇軾的《惠崇春江晚景》和曾幾的《三衢道中》,向我們展示了詩人眼中的春天,描繪了春天的景物。
  • 三年級下語文第1課 《古詩三首》一課一練
    1古詩三首一、用 「√」 給加粗的字選擇正確讀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古詩閱讀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 五年級語文複習古詩,區分褒義詞、貶義詞
    學習日期:2020年3月31日複習內容:複習古詩,區分褒義詞、貶義詞學習連結:五年級語文科上冊課本>活動一:複習課文《古詩三首》《少年中國說》第一步:打開上冊語文書第12課,朗讀三首古詩,遇到不流暢的地方多讀幾遍再背誦默寫三首古詩。
  • 部編版三年級上冊課內必備古詩梳理
    關注新聞的朋友都知道,從2017年9月學期開始,中小學語文教材就大換血,小學語文教材增加了55篇古詩文,增加高達80%。從中可以看出教育改革重視閱讀外也越來越重視學生對古詩詞的素養培養。在整理了部編版三年級上冊必備古詩時,發現教材所增加的古詩比舊版的增加了很多,甚至很多古詩舊版是放在三年級下冊或者更高年級的,如今都提前讓學生學習了。就趁著暑假,讓孩子提前背誦吧!所見【清】袁枚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 新部編三年級語文上冊,《山行》等古詩三首,預習及課後練習題
    又到了小學生比較頭疼的古詩學習階段了。古詩比較難學的原因,是因為初學不懂詩句的含義,由於並非白話文,許多字詞的意思與現代漢語有所區別,比如「停車坐愛楓林晚」中的「坐」,現代漢語中用途最多的是兩種,一是指臀部放在椅子、凳子或者其他物體上,用來支撐身體,在此處作為動詞使用。二是搭乘的意思,比如坐火車,坐輪船等等。當然還有許多其他的含義,都是現代人可以理解的。
  • 第18課《富饒的西沙群島》三年級語文這樣預習和複習效果更好
    圖片來自網絡《富饒的西沙群島》是部編版教科書三年級上冊第第17課《古詩三首》三年級上冊古詩這樣預習和複習第16課《金色的草地》,部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預習複習專用第15課《搭船的鳥》,部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預習複習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