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藝博會吸引了眾多市民和美術愛好者前來觀看。
國際當代藝術博覽會名作甚多。
本報記者 餘如波/文 衡昌輝/圖
中西部地區首個國際當代藝術博覽會來了。4月25日,成都遠洋太古裡地鐵廣場熱鬧非凡,臨時搭建的寬敞展廳中,為期3天的首屆Art Chengdu國際當代藝術博覽會正式開幕。此次活動共吸引31家畫廊、藝術機構參展,其中三成為國外知名畫廊,展品包括安東尼·葛姆雷、安尼施·卡普爾、常玉、朱德群、周春芽等著名藝術家的作品。
這也是繼去年底開幕的首屆安仁雙年展後,我省舉辦的又一項重量級當代藝術盛會。首屆Art Chengdu究竟呈現了哪些重磅的藝術作品?它又能為成都和四川的藝術生態帶來什麼?記者來到展廳現場打探。
A 試水四川市場 參展作品接地氣
首屆Art Chengdu參展方中,有來自歐洲、北美的畫廊、藝術機構,其參展作品十分貼近我省藝術特色。
常青畫廊1990年成立於義大利,2004年在北京設立第二處空間,成為最早進駐中國的國外畫廊之一。常青畫廊北京空間負責人白飛德介紹,此次參展的雕塑家安東尼·葛姆雷、安尼施·卡普爾,近年來因多次在中國展出而被藝術愛好者熟知。「考慮到四川擁有龐大的版畫創作力量和市場,我們還挑選了國內外優秀藝術家的版畫作品。」
佩斯畫廊已有近60年歷史,目前在紐約、香港、北京、首爾、倫敦等地擁有10個空間,其參展作品同樣主打版畫。「在過去半個世紀間,佩斯畫廊旗下的版畫品牌,已經與全球125位藝術家合作。近年來我們還成立了探索城市公共藝術和跨界藝術形態的品牌,希望可以陸續把它們介紹給成都的藝術受眾。」佩斯畫廊合伙人冷林說。
縱觀此次藝博會,常玉、周春芽、何多苓等四川藝術家作品大量出現。北京墨齋畫廊甚至帶來當代水墨專場,集中展出戴光鬱、王川等成都藝術家的作品,呈現他們的創新。
作為參加首屆Art Chengdu唯一的四川畫廊,成都千高原藝術空間推出的參展藝術家王川、楊述、龐茂琨、陳秋林、楊冕、熊宇等均來自川渝地區。「成都是中國當代文化藝術最活躍的城市之一,這裡聚集了許多優秀的藝術家,有必要通過一個高水準的藝博會向外推介。」千高原藝術空間藝術總監、創始人劉傑透露,本次藝博會期間,空間代理藝術家王川、楊述、陳秋林的個展也將在成都A4美術館等藝術機構舉行。
B 搭建新的平臺 培養藝術品消費意識
參加此次藝博會,讓不少參展畫廊、藝術機構首次走進四川。「我們還不熟悉成都的藝術生態,但我們聽說除了美食和茶,這座城市還有豐富而迷人的文化遺產。這裡有很多重要的博物館和文化機構,一些中國最著名的藝術家在成都設有工作室,我們十分期待在這座城市的初體驗。」來自倫敦的賽迪HQ畫廊創始人賽迪·科爾斯表示。
「我們就是希望通過此次活動,為四川藝術發展搭建新的平臺。」Art Chengdu創始人之一、成都籍收藏家黃予透露,此次藝博會並未公開徵集參展機構,所有參展方均由主辦方邀請而來,以控制活動本身的規模和質量。「希望參展畫廊結識西南地區新的藏家,並與老藏家鞏固關係,也希望藏家能在家門口買到理想的藝術品。」
首屆Art Chengdu期間,還將舉辦藝術品文創版權交易網上線、收藏家論壇、藝術講座等活動。此次藝博會的舉辦,也意味著繼此前的藍頂藝術節、安仁雙年展等之後,我省藝術活動形態的進一步豐富。「成都有很濃厚的收藏氛圍,很多人也出於裝飾需求購買藝術品。通過這樣的活動,我們能培養藝術品消費意識和渠道。」黃予說。
具體效果,則有待進一步檢驗。成都收藏家謝晉宇觀展後表示,一些畫廊、藝術機構對於初創的Art Chengdu還比較謹慎,沒有拿出「壓箱底」的精品力作,展廳施工等細節也有待進一步提升。99藝術網編輯孫毅建議,Art Chengdu要在國內乃至全球藝博會中立足,就必須找準自身定位。「一些藝博會定位為古董博覽會,一些藝博會主打實驗與前衛藝術,一些把優秀的現當代藝術包攬其中。定位清晰更能有效鎖定購買人群,這對藝博會的長久發展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