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聚國內外31家畫廊 當代藝博會首度在川「試水」

2020-12-17 四川新聞網

當代藝博會吸引了眾多市民和美術愛好者前來觀看。

國際當代藝術博覽會名作甚多。

  本報記者 餘如波/文 衡昌輝/圖

  中西部地區首個國際當代藝術博覽會來了。4月25日,成都遠洋太古裡地鐵廣場熱鬧非凡,臨時搭建的寬敞展廳中,為期3天的首屆Art Chengdu國際當代藝術博覽會正式開幕。此次活動共吸引31家畫廊、藝術機構參展,其中三成為國外知名畫廊,展品包括安東尼·葛姆雷、安尼施·卡普爾、常玉、朱德群、周春芽等著名藝術家的作品。

  這也是繼去年底開幕的首屆安仁雙年展後,我省舉辦的又一項重量級當代藝術盛會。首屆Art Chengdu究竟呈現了哪些重磅的藝術作品?它又能為成都和四川的藝術生態帶來什麼?記者來到展廳現場打探。

  A 試水四川市場 參展作品接地氣

  首屆Art Chengdu參展方中,有來自歐洲、北美的畫廊、藝術機構,其參展作品十分貼近我省藝術特色。

  常青畫廊1990年成立於義大利,2004年在北京設立第二處空間,成為最早進駐中國的國外畫廊之一。常青畫廊北京空間負責人白飛德介紹,此次參展的雕塑家安東尼·葛姆雷、安尼施·卡普爾,近年來因多次在中國展出而被藝術愛好者熟知。「考慮到四川擁有龐大的版畫創作力量和市場,我們還挑選了國內外優秀藝術家的版畫作品。」

  佩斯畫廊已有近60年歷史,目前在紐約、香港、北京、首爾、倫敦等地擁有10個空間,其參展作品同樣主打版畫。「在過去半個世紀間,佩斯畫廊旗下的版畫品牌,已經與全球125位藝術家合作。近年來我們還成立了探索城市公共藝術和跨界藝術形態的品牌,希望可以陸續把它們介紹給成都的藝術受眾。」佩斯畫廊合伙人冷林說。

  縱觀此次藝博會,常玉、周春芽、何多苓等四川藝術家作品大量出現。北京墨齋畫廊甚至帶來當代水墨專場,集中展出戴光鬱、王川等成都藝術家的作品,呈現他們的創新。

  作為參加首屆Art Chengdu唯一的四川畫廊,成都千高原藝術空間推出的參展藝術家王川、楊述、龐茂琨、陳秋林、楊冕、熊宇等均來自川渝地區。「成都是中國當代文化藝術最活躍的城市之一,這裡聚集了許多優秀的藝術家,有必要通過一個高水準的藝博會向外推介。」千高原藝術空間藝術總監、創始人劉傑透露,本次藝博會期間,空間代理藝術家王川、楊述、陳秋林的個展也將在成都A4美術館等藝術機構舉行。

  B 搭建新的平臺 培養藝術品消費意識

  參加此次藝博會,讓不少參展畫廊、藝術機構首次走進四川。「我們還不熟悉成都的藝術生態,但我們聽說除了美食和茶,這座城市還有豐富而迷人的文化遺產。這裡有很多重要的博物館和文化機構,一些中國最著名的藝術家在成都設有工作室,我們十分期待在這座城市的初體驗。」來自倫敦的賽迪HQ畫廊創始人賽迪·科爾斯表示。

  「我們就是希望通過此次活動,為四川藝術發展搭建新的平臺。」Art Chengdu創始人之一、成都籍收藏家黃予透露,此次藝博會並未公開徵集參展機構,所有參展方均由主辦方邀請而來,以控制活動本身的規模和質量。「希望參展畫廊結識西南地區新的藏家,並與老藏家鞏固關係,也希望藏家能在家門口買到理想的藝術品。」

  首屆Art Chengdu期間,還將舉辦藝術品文創版權交易網上線、收藏家論壇、藝術講座等活動。此次藝博會的舉辦,也意味著繼此前的藍頂藝術節、安仁雙年展等之後,我省藝術活動形態的進一步豐富。「成都有很濃厚的收藏氛圍,很多人也出於裝飾需求購買藝術品。通過這樣的活動,我們能培養藝術品消費意識和渠道。」黃予說。

  具體效果,則有待進一步檢驗。成都收藏家謝晉宇觀展後表示,一些畫廊、藝術機構對於初創的Art Chengdu還比較謹慎,沒有拿出「壓箱底」的精品力作,展廳施工等細節也有待進一步提升。99藝術網編輯孫毅建議,Art Chengdu要在國內乃至全球藝博會中立足,就必須找準自身定位。「一些藝博會定位為古董博覽會,一些藝博會主打實驗與前衛藝術,一些把優秀的現當代藝術包攬其中。定位清晰更能有效鎖定購買人群,這對藝博會的長久發展至關重要。」

相關焦點

  • 首屆廣州當代藝博會圓滿落幕 參展畫廊暢談「初體驗」
    藝博會藏家群體呈現年輕化趨勢截至本屆當代藝博會結束,多家參展畫廊給出了高度評價。當代唐人藝術中心相關負責人趙軼表示,廣州當代藝博會從展牆搭建到燈光設計,沒有出現過任何紕漏,這讓我們感受到了主辦方的專業和用心。
  • 全球33家畫廊參展,廣州當代藝術博覽會開幕
    信息時報訊(記者 陳川)12月16日上午,首屆尚天河·廣州當代藝術博覽會(以下簡稱「藝博會」)在海心沙開幕。藝博會邀請到來自全球33家一線畫廊參展,讓優秀藝術作品打破邊界匯聚羊城。
  • 全球33家畫廊參展,廣州當代藝術博覽會今日開幕
    12月16日上午,首屆尚天河·廣州當代藝術博覽會(以下簡稱「藝博會」)在海心沙開幕。藝博會邀請到來自全球33家一線畫廊參展,讓優秀藝術作品打破邊界匯聚羊城。作為天河區重點打造的城市文化品牌——尚天河文化季的精品活動,本屆藝博會將設畫廊、公共藝術、影像和論壇四個單元,通過展現作品、分享意見全方位提升天河區的藝術氛圍。本次活動由中共廣州市委宣傳部指導,廣州市三三文化發展有限公司主辦,尚天河文化季組委會、廣州市城投文化旅遊發展有限公司聯合主辦。本次藝博會以「藝術共同體」為宗旨與理念,希望通過藝術的形式,闡述一個極其包容的態度。
  • 看好臺灣藝術市場:藝博會很尷尬,畫廊年輕卻成熟
    臺北藝博會總監王先生介紹道,藝博會產生銷售的稅率為5%,然而2013年前是不收稅的,並且古董等在臺灣可以自由交易,而大陸對1949年前物品的交易則規則嚴苛。臺灣藏家向來沉穩、熟練、靈活且投入,他們會對收藏投入很多時間。臺灣藏家較其它地區來講更為保守,在購買一件作品前願意花費長時間進行學習和了解。大部分藏家對新媒體和裝置藝術的興趣不高。
  • 北京當代2020「明天的藝博會」在京開幕 探索藝博會的未來標準
    此次開幕的「明天的藝博會」是北京當代2020的核心版塊。在798藝術中心舉辦的線下部分,共有36家藝術機構、藝術項目與潮流品牌參與,為期六天。對於這種把線下的直觀體驗與線上的便捷規範貫穿連接起來的方式,畫廊與藏家認為既有趣、新鮮,也有效、合理。在線下展覽現場,不少藏家特意選擇了線上購買或預定,充分展現了對藝術市場新模式的信任與熱情。
  • 2020第七屆西岸藝博會能否逆勢而上?20家畫廊主們這樣說
    2020,西岸藝博會進入第七屆。在全球各大藝博會都被按下暫停鍵的當下,對於這場即將於11月11日-15日在西岸藝術中心舉行的藝博會,挑戰與機遇並存。今年,由於全球的疫情,許多國際畫廊無法如期而至,畫廊單元的參展數量縮減了約一半,從往年的100多家減到近50家左右。
  • 第三屆臺北當代藝博會宣布延遲舉辦
    據悉,原定於2021年1月15日-17日在臺北南港展覽館舉辦的第三屆臺北當代藝博會宣布將推遲到5月21日-23日舉行。這也是繼墨爾本藝博會宣布2021年展會推遲到2022年之後,本月官宣明年繼續變動的第二個重要藝術博覽會。
  • 臺北當代全新數字計劃:要替代的不是一場藝博會
    原創 羅書銀 雅昌藝術網在過去短短三周的時間裡,臺北當代決定與藝術平臺Ocula合作,推出一項全新的數字計劃,為其今年參展的99家畫廊提供一場線上藝博會的服務。此次線上展覽對所有參展畫廊免費。由Ocula提供線上平臺技術支持。
  • 下半年17家藝博會行程的正確打開方式
    下半年藝博會的號角已經吹響,面對密密麻麻的行程,小編不由得感慨:又到了各家畫廊百花齊放、各位藏家豪擲千金、各位媒體同仁跑斷腿的節奏啦!  也納當代藝博會為奧地利最大型且是歐洲唯一連接東西歐的國際藝術博覽會,參展畫廊超過100家,參展國家大約25家,亞洲區僅有兩家獲選參展,其中一家為臺灣的尊彩藝術中心,據悉尊彩藝術中新將推出出生於1980年的藝術家陳依純個展。
  • 4天近4萬人次觀展 藝博會裡看金陵「藝術範兒」
    中國當代藝術的重要國際推手、瑞士收藏家烏裡希克在南京藝博會開幕式上表示,在全球疫情的大背景下,歐美很多畫廊大規模裁員,藝術機構面臨巨大的生存壓力。在這樣的環境下,南京組織舉辦如此大型的當代藝術活動,無疑是給藝術行業注入一劑「強心針」。此次南京國際藝博會上,上海BANK畫廊帶來了一件北歐藝術家創作的影像作品,作品通過實體街道場景與數碼圖形技術探討未來主義城市的呈現。
  • (夏雲)2020上海藝博會觀展見聞
    由上海文化發展基金會主辦、上海藝博會國際展覽有限公司承辦的2020上海藝術博覽會於昨天起在上海世貿商城舉辦。高小雲油畫年年去藝博會觀展,受疫情的影響,今年藝博會規模比往年有所減少,參展的國外畫廊也少了很多,但這並不影響上海藝博會的對外影響力。本次藝博會共分現當代藝術、經典永恆、公共藝術、國粹藝精、藝術生活美學五大板塊,通過繪畫、雕塑、裝置、影像、新媒體等各種藝術門類集體呈現各種藝術精品。
  • 第二十三屆上海藝術博覽會開幕 18家臺灣畫廊「抱團」參展
    這是藝博會歷史上首次實現雙館展出,110家畫廊藝術機構雲集申城,包括來自日本、韓國、俄羅斯、法國、德國等15個國家和地區的50餘家海外機構,參展佔比為歷史之最。第二十三屆上海藝術博覽會。 夏俊龍 攝雙館齊開,定位不同。
  • 西岸藝博會開幕,除了村上隆、草間彌生,還有這些「隱形大咖」
    步入第五年,今年的西岸藝博會首次以「雙館」形式亮相,在兩萬多平方米空間內匯聚了來自亞洲、歐洲、北美洲和南美洲43個城市的115家國際重要畫廊。進行至第三年的「ArtReview Asia Xiàn Chǎng西岸現場」單元也從展館內拓展到上海的城市公共空間,展示世界不同地區藝術家最具代表性的裝置作品。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今天提前探營,帶大家看看今年這場年度藝術盛宴有哪些「新鮮大餐」。
  • 上海藝博會最大規模臺灣畫廊群體來了:18家藝術機構將登陸
    上海藝博會最大規模臺灣畫廊群體來了:18家藝術機構將登陸 2019年09月09日 09:06:00來源:華廣網    華廣網9月7日上海訊(特約記者玉龍)記者了解到,2019年中秋節期間舉辦的第23屆上海藝術博覽會上,將迎來史上最大規模的中國臺灣地區畫廊群體,來自中國臺灣的18家畫廊集體亮相。
  • 金秋9月2場藝博會與N場精彩畫廊展覽即將上演
    即將有一大波畫廊展覽迎來開幕。據不完全統計,進8月底,9月末,在全國各地就有至少20家畫廊將迎來開幕展。其中有迎來開幕首展的實驗性德國戶爾畫廊;也有畫廊推出新媒體的大型群展,另外,抽象類展覽,年輕藝術家個展等也都會陸續在9月份的各大畫廊上演,值得期待。
  • 2019藝術深圳 54家當代藝術畫廊齊聚鵬城
    一年一度之2019「藝術深圳」將由54家知名畫廊組成全新陣容,將於9月12日至15日(展期四天)在深圳會展中心6號館正式亮相。今年的藝術深圳博覽會由主畫廊單元、公共藝術單元、藝術衍生空間、非營利性機構與獨立策展單元5個版塊組成,集中呈現形式多樣、內涵豐富的當代藝術作品,同期也將舉辦相關專業講座、論壇等一系列配套活動。
  • 海峽兩岸藝術作品首次亮相北京藝博會(圖)
    海峽兩岸藝術作品首次亮相北京藝博會(圖) 2012年08月16日 18:53 來源:中國臺灣網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東京藝博會宣布取消2020年展會,原定3月20日開幕
    今年藝博會的主題是「與藝術同在」,原計劃來自日本近30個城市的146家參展商以及全球藝術品將亮相。日本排名第一的英文雜誌《Metropolis》剛剛將其列為「三月東京必打卡的15件文化活動」之一。該活動由東京藝術協會主辦,每年都會將數量眾多畫廊整合在一起,展出包括古董和手工藝品,當代藝術和現代藝術。
  • 首屆「廣州當代」上線,能否改寫廣州當代藝術生態?
    參展的畫廊並不多,包括當代唐人藝術中心、常青畫廊、東京畫廊+BTAP、亞洲藝術中心、魔金石空間等33家畫廊,展覽規模並不大,但卻覆蓋了現當代繪畫、雕塑、影像、裝置及多媒體藝術作品。從挑選作品和參展畫廊,還有現場的策展,都可以看出主辦方這個「組局者」並不好大喜功,而是穩紮穩打,走「小而精」的路線定位,同時也可看出他們對廣州當代藝術市場小心翼翼的探索。
  • 全球藝場與上海時間|西岸藝博會觀察:復甦與輻射
    A館和B館舉行,共包括5個特別展覽、7大板塊、9 家設計品牌、 16場專業論壇、23件公共藝術作品、40部影像作品,97家國內外知名畫廊與機構與逾700位藝術家集結亮相,結合從11月2日-15日的線上畫廊單元,帶來線上線下的全方位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