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從莫奈畢卡索一直看到蘇拉熱

2020-12-24 澎湃新聞
由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主辦的展覽「從莫奈到蘇拉熱:西方現代繪畫之路(1805-1975)」5月6日在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開幕,將展出克勞德·莫奈(Claude Monet)、 居斯塔夫·庫爾貝(Gustave Courbet)、 亨利·馬蒂斯(Henri Matisse)、帕勃羅·畢卡索(Pablo Picasso)、讓·杜布菲(Jean Dubuffet)、皮埃爾·蘇拉熱(Pierre Soulages)等51件大師真跡。展品全部來自法國聖艾蒂安大都會現當代藝術博物館(Musée d'art moderne et contemporain de Saint-Étienne Métropole,簡稱 MAMC+)的館藏精品,涵蓋了19世紀經典繪畫、現代藝術大師作品和部分當代藝術作品。展期持續至8月31日。

居斯塔夫·庫爾貝,《田園景色》,約1840年,油畫

居斯塔夫·庫爾貝出生於法國弗朗什-孔泰的奧爾南,在將近一個世紀的時間裡進行創作,繆塞遺憾地稱其「完全沒有風格 」。新古典主義,浪漫主義,現實主義:當代寶貴的藝術作品總是飛快地被劃分類別。1839年,他在巴黎師從德拉克洛瓦的朋友Von Steuben,之後去往瑞士科學院深造。庫爾貝對與他的同時代的的畫家非常感興趣:德拉克洛瓦,熱裡科,也會模仿前輩的風格:委拉斯開茲,蘇巴朗,弗朗茲·哈爾斯,倫布蘭特等。1841年的《風景》見證了年輕的畫家風格演變的關鍵時期。庫爾貝的靈感很有可能來自於古代歷史主題。

由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主辦的「從莫奈到蘇拉熱:西方現代繪畫之路(1800-1980)」今天正式對公眾開放,此次展覽的51件展品均來自法國聖艾蒂安大都會現當代藝術博物館,該館是法國一家以收藏和展覽西方現當代藝術品而著稱的藝術博物館。

亨利·馬蒂斯《貝勒島的城堡》1896年

展覽按時間和風格分為六大主題單元:對風景的新感知,西方藝術中的人物與肖像,從立體主義革命到純粹主義,超現實主義、夢境與無意識,回歸物質,在具象與抽象之間,集中展現1800年至1980年這180年間湧現出來的代表性藝術家及其作品,如庫爾貝、莫奈、馬蒂斯、畢卡索、杜布菲、蘇拉熱、維克多·布羅納、阿爾貝託·馬涅利等。

讓·杜布菲《虛幻的風景》1963年

在所有的參展作品中,我們將看到莫奈創作於1907年的圓形《睡蓮》。從19世紀90年代起,莫奈的作品中開始出現「睡蓮」的主題。自此一直到1926年莫奈去世,在生命最後的30餘年,莫奈總共創作了250多幅《睡蓮》。

克勞德·莫奈,《睡蓮》,1907年,油畫,

印象派創始人莫奈憑藉其《睡蓮》系列畫作在20世紀繪畫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從開啟印象主義展覽(1874年至1886年)的寫生畫作《日出,印象》(1872年,巴黎馬蒙丹博物館)到杜樂麗國立橘園美術館的《睡蓮》系列,莫奈引領來自於傳統現實主義的風景畫走向一種裝飾抽象藝術。正是通過觀察自己家池塘中的睡蓮,《睡蓮》主題系列作品才得以在1893年問世,並通過對畫作表面的處理使得作品空間的描繪非常具有衝擊力,被稱為「如水的風景」。

1907年到1908年,莫奈面對維吉尼住所的水面,創作了4幅圓形《睡蓮》,這也是莫奈所有「睡蓮」主題的畫作中,僅有的4幅圓形《睡蓮》。如今,它們散落在世界各地,其中一幅現藏於法國聖艾蒂安大都會現當代藝術博物館,而這幅《睡蓮》將因此次展覽而首次來到中國,亮相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

巴勃羅•畢卡索(1881-1973),《靜物-水壺、玻璃杯和橙子》,1944年

伴隨著不斷更新的繪畫實踐,畢卡索的作品顯示出對矛盾永無止境的渴望。正如他作品中展示出來的那樣,他剛使用的構圖手法很快就產生了新的問題並因此產生新的答案。在《靜物-水壺、玻璃杯和橙子》一作中,畢卡索僅憑藉加重的黑色粗線條就簡單地將這三個物品分割在了矩形的畫布上。

展覽同時展出了畢卡索的油畫和版畫作品。在此次參展的四幅畢卡索的作品中,有兩幅作於1949年的《維納斯與愛神》,而這一標題下隱藏著一位畢卡索當時心中的「愛神」,她是吉納維芙·拉波特,一位女詩人和電影製作人,也是畢卡索1949年的情人。我們可以從畫中的維納斯看到拉波特的影子。

巴勃羅·畢卡索 《維納斯與愛神》(對克拉納赫的仿古作)

畢卡索在70歲時與24歲的拉波特有過兩年的秘密戀情。直到2005年,79歲的拉波特才曝光了自己50多年前和畢卡索這段不為人知的戀情,並拍賣了20幅畢卡索留給她的作品,這些畫作大多以她為主題進行創作。最終她用拍賣所得建立了一個基金會。

此外,我們還將看到皮埃爾·蘇拉熱的「黑畫」。作為法國抽象藝術的關鍵人物,蘇拉熱非常善於使用黑色,他的畫被譽為「將黑色從黑暗之中解放出來」。1979年,他徹底採用了黑色這個極端又利於表現光線的色彩,其實他從1953年起就開始在畫作的彩色背景上運用黑色。並用自己發明的小刀、鏝刀和刮刀在地面上的大尺寸畫板上創作。

皮埃爾·蘇拉熱《1979年6月19日的畫作》,油畫,1979年

蘇拉熱將其繪畫定義為「詩意的瞬間」,這也解釋了他為什麼會將創作日期作為標題。此次展覽中的《1979年6月19日畫作》,表面被分為三個同寬的水平部分,並通過角落留白的米色畫布進行節奏劃分。刮刀的劃痕打亂了水平條紋的規則紋路,露出疊加的分層,部分還帶著光亮。在這裡,每一個具體的部分都與光線有著不同的關係。

伊夫•唐吉(1900-1955),《手與手套》,1946年,油畫

在我們面前這幅作品中展現的巨大空間是唐吉作品的特徵,畫作中用來分割畫面的水平線與背景完美融合。《手與手套》展現了一條中間路徑,延展至天空,與先前有關海底景象的作品有所不同。20世紀30年代期間作品中的有機形式,如在水平線上布滿物品的讓位給凝結的實體和銳利的寫生畫,以描繪巨大歷史建築的廢墟的形式佇立在前景中。唐吉自1926年起並在1931年至1932年系統使用的陰影手法在此及眾多他的畫作中扮演著結構性的重要角色。作品使觀賞者的目光移動至右方,逐漸引導著參觀者走入更深的風景中,如同超越畫作而轉入幻想的世界,超現實主義畫家唐吉不斷試圖表達思想的真實運轉。

維克多·布羅納《客觀的主觀性》1952

本次展覽所呈現的西方藝術「現代之路」,始於19世紀初,延伸至20世紀下半葉。這100多年間西方藝術經歷了藝術風格的激變,如本次展覽所涉及的古典主義、寫實主義、印象主義、象徵主義、立體主義、超現實主義、抒情和幾何抽象主義等。這一系列風格流派的交替和發展,展現了這一時段西方現代藝術充滿矛盾和創新的崎嶇之路,及其社會文化精神和藝術風格、觀念的裂變。

《繪畫G.G.(石塊)》 阿爾貝託·馬涅利 1935

法國聖艾蒂安大都會現當代藝術博物館位於以設計及文化創意產業而聞名的聖艾蒂安市(Saint-Étienne),自1987年起對公眾開放,至今已經運營了30年。美術館收藏了超過1.9萬件從古代到當代的藝術收藏,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它是全法國最大的20世紀及21世紀藝術、攝影及工業設計收藏機構之一。

聖艾蒂安大都會現當代藝術博物館,圖片來源:lightzoomlumiere.fr

據此次展覽的策展人、聖艾蒂安大都會現當代藝術博物館執行館長馬蒂娜·穆赫-丹瑟(Martine Mourès-Dancer)介紹,此次與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的合作之所以選擇以現代藝術為主的策展方向,主要是考慮到歐洲尤其是廣大中國觀眾對法國現代藝術大師的作品更為熟悉,而對現代藝術的了解是接近當代藝術必不可少的過程。

展覽並非以時間為線索進行粗略地呈現,而是在相似命題下不同作品的對比中彰顯歷史的發展。以「19世紀至20世紀初的風景」為例,對後世影響深遠的寫實主義大師居斯塔夫·庫爾貝創作於約1840年的油畫《古典田園》(Pastorale ou Paysage à l'Antique)延續了自文藝復興以來對「風景」這一母題的關注,其觀看視角和表現手法卻透露出現代繪畫的端倪,而印象派繪畫代表人物克勞德·莫奈筆下光影變換的池塘園林則讓人直觀感受到,20世紀初的藝術家對「風景」的認識和詮釋已經飛躍至藝術的新階段。

 奧古斯特·赫爾本《星期四》 1950

「我們希望令中國觀眾意識到除了莫奈、畢卡索等聲名在外的藝術家,還有許多不那麼廣為人知的藝術家也影響了這些藝術流派的興起和發展。」穆赫-丹瑟表示。

塞薩•多米拉,《新塑料組合5-1號》,1926年,油畫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館長馮遠表示,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法國藝術在中國曾引起巨大反響,這些年來中法深度藝術交流對兩國青年藝術家產生了積極影響。此次展出的51件精品可以讓中國觀眾重溫現代藝術之路,也讓中國與法國藝術展開進一步交流。

亞歷山大·賽昂 《小紅巖海》,約1903年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從莫奈到蘇拉熱:西方現代繪畫之路
    5月6日,「從莫奈到蘇拉熱:西方現代繪畫之路(1800-1980)」 暨中法文化之春開幕式在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一層大廳舉行。馮遠館長致辭    「今年『中法文化之春』活動在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舉辦『從莫奈到蘇拉熱:西方現代繪畫之路』,讓我們有機會在無數個法國來華的展覽中,重溫法國的繪畫藝術
  • 畢卡索 莫奈 梵谷…他們是怎麼進的芝加哥藝術博物館
    館內收藏了上下五千年、縱橫五大洲的藝術珍品,簡直可以稱為是萬國博物館。尤其是法國印象派畫家的代表作享譽世界,雷諾瓦、畢卡索、梵谷等一代宗師的巨作價值連城,就連盤踞於大門兩側的青銅獅子塑像也成了芝城的標誌。 博物館正門入口處面臨密西根南大街,外觀呈維多利亞風格。整個博物館共分10個展館,收藏了30萬件以上的展品。
  • CNT雲旅行|阿爾貝蒂娜博物館:莫奈到畢卡索
    漫步在阿爾貝蒂娜博物館(Die Albertina)就像是一場穿越藝術時光隧道的旅行,那些價值連城的藝術作品是那麼觸手可及,而流連欣賞也是那麼振奮人心。 Albertina, Wien線上遊覽die ALBERTINA阿爾貝蒂娜博物館裡收藏有大約一百萬件藝術作品,這些作品可以說是對15世紀至21世紀藝術史的全面概述。
  • 不善言辭的莫奈一生到底畫了多少幅睡蓮
    在莫奈看來,「重要的不是主題,而是畫家自己的觀察和感受」,此後的二十幾年中,他除了偶爾去英國、義大利進行短期旅遊創作,其餘的大部分時間,都待在自家的花園裡閉門作畫。   那時,莫奈甚至經常凌晨3點就起床,一連幾個小時坐在睡蓮池畔。從清晨到落日,庭院池塘裡開放的睡蓮呈現不同的姿態、明滅不定的日光下,他總能捕捉到那個剎時的、稍縱即逝的光影美感。
  • 為什麼畢卡索是個壞人,而莫奈是個好人?
    「浪漫」和「才華橫溢」一直是完美的搭配。而一旦你進入藝術的海洋,你將成為一個過客。當我們談論藝術時,藝術家作為各個領域的大師,是我們極力推薦的。但當好奇心引導我們關注他們的私生活時,一些不光彩的缺陷就會暴露出來。如果普通人做了這些事,他們就會成為街頭老鼠。
  • 《鐵達尼號》彩蛋:莫奈和畢卡索的名畫也在船上,難道也沉了?
    而且全部都是19世紀最牛的畫家,比如莫奈、德加、畢卡索。在劇中,露絲家是上流社會人士,上船的時候帶了幾幅名畫。其實,那個時候的藝術本來就服務於貴族,藝術品也是彰顯身份地位的必需品,影片也是借其言明。其中,在一個經典片段:傑克和露絲約會,傑克給露絲畫像的時候,我們在露絲的臥室可以看到2幅經典名作。
  • 成都博物館新館斬獲多項建築大獎
    上海博物館的新任館長曾來成都博物館參觀,給他印象最深的就是,成博新館功能布局的科學合理,觀眾參觀線路、工作人員的通勤線路互相分隔,物料運送、文物進出,各有獨立交通線路。文化內涵李明斌提到,成博新館的建築造型是有深厚文化含義的。
  •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2019年精彩展覽集萃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2019年精彩展覽集萃來源:「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公眾號玉犬辭歲,群山峻岭欣躍越金豬報春,藝博殿堂樂悠遊春節的腳步一天天臨近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恭祝您花開富貴重重喜劉紹薈自20世紀60年代初在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求學,一直秉承「大美術」理念,他早期的藝術創作雖多從實用美術出發,但其作品充分體現出當年全能型的藝術培養模式。
  •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穿越500年 感受「一部濃縮西方藝術史」
    貝利尼、安格爾、德拉克洛瓦、透納、庫爾貝、馬奈、莫奈、雷諾瓦、梵谷、畢卡索、馬格利特、莫蘭迪、莫迪利亞尼、夏加爾……看著藍灰背景板上這一個個在西方藝術史上振聾發聵的名字,我幾乎不敢相信,如此意外卻又驚喜地與他們的作品邂逅。
  • 巴黎畢卡索博物館 探訪深巷中的藝術殿堂
    位於巴黎瑪萊區深巷中的法國巴黎畢卡索博物館成立於1985年,因豐富多樣的館藏而聞名世界。對於畢卡索愛好者而言,這裡是獨一無二的去處。中國網 楊佳 攝影博物館收集了許多畢卡索的畫作及雕刻作品,館中藏有畢卡索的3500多幅作品,從油畫到素描、版畫、陶塑,種類繁多。
  • 漫遊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感受現代藝術的輝煌
    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的藏品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都在世界同類博物館中名列前茅,或許也就巴黎的奧塞博物館(Orsay)能與之比肩。旅遊來到這裡,真應該好好利用這一優勢,是必須要去的。 他認為藝術是一種淨化,只有用抽象的形式,才能獲得人類共同的精神表現。蒙德裡安一度絕對到反對使用斜線,並因這一堅持而退出了風格派。
  • 擁有驚人的畢卡索作品收藏的「畢卡索博物館」!
    沒有見過其他的畢卡索博物館,所以我也沒法和世界其他畢卡索博物館做比較。可以說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博物館,詳細的收集了畢卡索各個時期的藝術作品。藝術展覽組織的非常好。有著令人印象深刻的建築,還提供聲音翻譯。推薦預定。如果來遊玩巴薩羅那卻錯過了這個畢卡索博物館會非常遺憾的。
  •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入選國家一級博物館
    1月10日拍攝的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外景。中國博物館協會近日公布了第四批國家一、二、三級博物館名單,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等74家博物館入選國家一級博物館。中國博物館協會近日公布了第四批國家一、二、三級博物館名單,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等74家博物館入選國家一級博物館。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總建築面積3萬平方米,於2016年9月正式對公眾開放。新華社記者 尹棟遜 攝
  • 現代藝術難懂?了解畢卡索稱為吾人之父的塞尚,就懂一半了
    可是當我們面對畢卡索作品的時候,比如《亞維農的少女》這部被稱為現代藝術轉折點的作品時,雖然不會像看康定斯基那麼手足無措,但也會心生疑竇——這也能叫藝術? 莫奈一直堅持著對於光影的追逐,堅守著他的印象派的發展,但卻困在其中,喪失了藝術的創新活力。
  • 畢卡索、莫奈等著名藝術家的最後一幅作品
    、莫奈、梵谷...莫奈:睡蓮壁畫莫奈的這幅睡蓮壁畫畫於1920到1926年,這是一幅包括莫奈最後作品的集合。當時莫奈的身體已經不再健康。因為白內障視線嚴重惡化,他無法區分各種顏色,而這也導致他的作品從鮮豔變得越來越昏暗。
  • 畢卡索名畫被撕,藝術得靠被毀才能上熱搜?
    被撕毀的畢卡索名畫《女子半身像》,由畢卡索在1944年創作。藝術新聞終於又上了一次熱搜。據英國媒體報導,在倫敦的泰特現代美術館,一名20歲男子把一幅價值約2千萬英鎊、約合人民幣1.8億的畫作撕毀。被毀畫作名為《女子半身像》,由畢卡索在1944年創作,原型是畢卡索的情人朵拉·瑪爾。
  • 實拍芝加哥藝術博物館一幅莫奈名畫,體會其匠心精神與藝術嚴謹
    芝加哥藝術博物館的印象派畫館在全球非常著名,也在印象派收藏歷史上獨具地位。其中有多幅莫奈作品均為全世界矚目的精品。例如以下介紹的《在普威爾懸崖邊的漫步》便是典型的一例。實拍芝加哥藝術博物館莫奈名畫莫奈於1882年在普威爾完成了他的名作《在普威爾懸崖邊的漫步》。創作此幅作品時,莫奈正造訪諾曼第地區以減輕他當時在人生及人際關係上的壓力。
  • 那些中國富豪收藏的梵谷、畢卡索等世界名畫
    此畫是以畢卡索的一雙兒女為模特所創作的立體派作品。這幅畫是畢卡索風格成熟期典型的代表作。《兩個小孩》從完成到畢卡索去世,一直懸掛在畢卡索工作室的顯要位置,是畢卡索本人非常心愛的作品。2013年10月4日,該名畫被萬達集團在紐約以1.72億元買下。
  • 巴黎現代藝術博物館畢卡索油畫等5幅畫失竊
    新華社巴黎5月20日電(記者尚 栩)據法國媒體20日報導,當地時間19日夜間至20日凌晨,巴黎現代藝術博物館的5幅分別出自畢卡索、馬蒂斯、布拉克、萊熱以及莫迪利亞尼之手的畫作失竊。據警方說,失竊畫作總估價高達5億歐元。  據媒體報導,失竊的5幅畫作中有馬蒂斯的《田園曲》、莫迪利亞尼的《持扇的女人》和畢卡索的《鴿子與豌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