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善言辭的莫奈一生到底畫了多少幅睡蓮

2020-12-16 人民網

原標題:莫奈一生到底畫了多少幅睡蓮

  《睡蓮》 莫奈

  1883年,四十多歲的莫奈,經歷了妻子離世。他獨自乘坐火車,途經巴黎郊區的吉維尼小鎮,被這裡的寧靜所打動。

  回到巴黎後,他決定告別喧鬧的城市生活,搬到鄉下去生活。因為給妻子看病,莫奈幾乎耗去了所有的積蓄,手頭並不寬裕的他,先在吉維尼小鎮上租下了一間房。

  不善言辭的莫奈,在這個小鎮顯得格格不入。人們每天看著這位身形高大,留著絡腮鬍子的男子,叼著菸斗走過田埂,支起畫架,一坐就是一整天。在吉維尼村民眼中,這個行為古怪的「外來客」,有點不務正業。

  不過,莫奈毫不理會這些世俗的眼光,甚至懶得跟他們去解釋。比起畫畫,這一切都不重要。很快,畫畫讓他的生活有所好轉。七年之後,他從長期購買他作品的著名畫商保羅·杜朗魯耶那裡,得到了一筆錢,便迫不及待把在吉維尼租住的房子和庭院整個買下。

  隨後,他對這片園地,開始了「野心勃勃」的改造。事實證明,莫奈不僅是個色感極強的畫家,也是一名造園的高手。酷愛花草的他,從巴黎花商那裡,購買了從世界各地引進的奇花異草,把它們歸置到心愛的花園裡。打理花園,他也不按常理出牌,從不刻意修剪花木,喜歡看它們恣意生長的狀態,連房門上都布滿了玫瑰花。他並不追求那種幾何對稱、規整的人工美,即便那是當時法式園林的主流特點。

  莫奈幾乎傾注了半生心血在這個花園上,忙不過來的時候,他僱傭園丁幫忙打理。然而莫奈並不滿足於此,借著當時吉維尼附近的河水改道,他挖掘了人工池塘,設計了一座「水上花園」,並在池中築起了一座日本式小橋,種下了一池睡蓮。

  起初只是用於觀賞的睡蓮,慢慢地,讓莫奈有了創作的衝動——「池裡的精靈浮現在我眼前,我舉起了調色板」,直覺而又當下。從第一次拿起畫筆描繪睡蓮開始,睡蓮成了莫奈晚年繪畫的主題。即便1912年他患上白內障,雙目幾乎失明,也沒有停止作畫。

  談到為什麼會如此執著地愛著睡蓮?莫奈曾這樣向一位畫室訪客解釋:「我花了不少時間了解我的睡蓮,當初栽種的時候只是純粹為了樂趣,並沒有打算以它們入畫。然而我在頃刻間發現到意想不到的驚喜——原來我的池塘是多麼的美妙——隨後我便開展繪畫的歷程。自那一刻,我幾乎再沒有其他繪畫的題材了。」

  在莫奈看來,「重要的不是主題,而是畫家自己的觀察和感受」,此後的二十幾年中,他除了偶爾去英國、義大利進行短期旅遊創作,其餘的大部分時間,都待在自家的花園裡閉門作畫。

  那時,莫奈甚至經常凌晨3點就起床,一連幾個小時坐在睡蓮池畔。從清晨到落日,庭院池塘裡開放的睡蓮呈現不同的姿態、明滅不定的日光下,他總能捕捉到那個剎時的、稍縱即逝的光影美感。

  對於到底畫了多少幅睡蓮,有人曾做過精確的統計。多年研究印象派及現代藝術的專家、曾是佳士得亞洲區主席的葉正元曾梳理過,從1897年到1926年,莫奈總共畫過181幅明確題為《睡蓮》的作品,除此之外,還有一部分和「睡蓮」意象相關的畫,比如《睡蓮池塘》、《柳下的睡蓮》或《日本橋》等,加起來總共應該是242幅。

  也許有人會質疑,藝術家如果總是重複繪畫題材,不會感覺到厭倦麼?對於莫奈來說,答案當然是不。對於這片池塘,莫奈從未失去過新鮮感,因為光影之下,每一刻都有驚喜。

  這也是為什麼,莫奈在畫畫的時候特別討厭被打擾:「我畫畫時如果被人打斷,就像割斷了我的腿一樣啊。我失去了機會,因為我正在追捕色彩,光變了,色也就變了。它只能持續幾分鐘,一旦錯過機會,我就只好停止作畫了。」

  正如詩人雪萊曾形容,「他清澈而優雅的眼神,在眺望蔚藍的天空時,會把它當成是和我們生命同等的色彩去觀察。」

  《睡蓮》組畫成為了莫奈晚年作品的一個成熟系列,也進一步成就了他印象派大師的稱號。這些作品如今都散落在世界各大美術館、博物館,流到市場上的作品,也被收藏家們爭相收購。

  其中,在1907年到1908年兩年間,面對吉維尼住所的水面,莫奈別出心裁地創作了4幅圓形《睡蓮》,這也是莫奈所有「睡蓮」主題的畫作中,僅有的4幅圓形《睡蓮》。其中的一幅,被收藏於法國聖艾蒂安大都會現當代藝術博物館。

  這幅作品其實幾經輾轉,其中還有一段故事。1914年,皮埃爾·戈蒂埃·杜蒙先生向法國聖艾蒂安養老院遺贈了一棟建築,並在遺囑中聲明,在之後的60年內,養老院每年需從因此獲得的收入中,拿出5000法郎繳納給聖艾蒂安市政府,用於市立博物館購入畫作或藝術品。此幅《睡蓮》,便是用1918至1920年這三年的款項所購。

  而這幅難得的作品,最近漂洋過海,來到中國,出現在了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從莫奈到蘇拉熱:西方現代繪畫之路(1800-1980)」的展覽上。這個大師雲集的展覽,共展出51件風格各異的西方現代藝術作品,在這裡你還能偶遇庫爾貝、馬蒂斯、畢卡索、杜布菲、蘇拉熱等西方藝術大師的作品。

(責編:王鶴瑾、潘佳佳)

相關焦點

  • 三十而已裡的莫奈睡蓮這幅畫值多少錢 值好幾個億?
    三十而已莫奈睡蓮《三十而已》中顧佳和王太太之間的對手戲實在是太有看點了,一個小細節都很有意思。劇中還出現了莫奈的畫作《睡蓮》,很多人不知道這幅畫值多少錢。顧佳之所以表現的那麼驚訝,主要因為這幅畫值好幾個億。
  • 莫奈的《睡蓮》賞析
    這幅畫開始創作時莫奈已經74歲高齡,持續12年直到莫奈86歲去世為止。這是一部宏偉史詩,是莫奈一生中最輝煌燦爛的「第九交響樂」。這幅畫作於1906年,藏于波士頓美術館  莫奈一生都愛花。「我會成為畫家,也許是拜花所賜」,從中可以讀出花卉在他生活中的意義。在那些貧困的日子裡,他的居所也沒有缺少花的環繞。
  • 把莫奈《睡蓮》買回家卻說是梵谷畫的,有錢人鬧出笑話卻不自知
    《三十而已》熱播,劇中王太太的一句「梵谷的睡蓮」引發了網友的群嘲。《睡蓮》是莫奈的代表作。你知道法國印象派代表人物莫奈,到底有多愛睡蓮麼?這一切要從莫奈搬到巴黎周邊的吉維尼小鎮說起。1883年,莫奈搬去吉維尼並在這裡建了自己的一個專屬花園。
  • [ 莫奈展的觀展須知 ] 10幅畫讀懂莫奈一生最愛的女人
    用十幅畫來了解莫奈一生最愛的女人。事實上,名人也如我們一樣,有著一個高低起伏的人生,只是因為成名,而被賦予了更多的神秘色彩。刨除這些,他們也是如我們一般有血有肉,會哭會笑的普通人。所以才有了接下來這一個,獨家原創的「那個『平凡人』——莫奈」的系列專題,共有四篇專稿文章,會在本周陸續推出。
  • 莫奈:一生只畫第一任妻子
    提到印象派,不得不提有「印象派的領導者」之稱的大師克勞德·莫奈。他的《日出·印象》、《草垛》等作品更是印象派的代表作之一,而中國人對他的《睡蓮》更加熟悉。最近,在成都博物館的臨展中,就有一副莫奈的《睡蓮》。這幅畫呈圓形畫面,在世界上只有4副這樣形狀的作品。實際上,從19世紀90年代起,莫奈的作品中就屢屢出現「睡蓮」。
  • 莫奈和他痴迷的「睡蓮」
    《睡蓮》系列創作於十九世紀七八十年代印象派的鼎盛時期。印象派主張去戶外的陽光下描繪景物,講究對光影的細緻把握,而莫奈正是在他戶外的畫室——自家的池塘邊創作的《睡蓮》系列,以至於評論家瓦多伊說:「他早期的那些畫沒有一幅能與這些難以置信的水上風景相提並論的,因為這些畫把握了春天,把它留在人間。」後期莫奈的風格越發的簡潔、抽象,有時甚至分不清哪裡是水面、哪裡是睡蓮。
  • 莫奈的睡蓮,你真的看懂了嗎?
    莫奈這一生,畫了近250幅'睡蓮',所以你走哪都能撞見,
  • 莫奈,印象派的領袖,莫奈花園不僅有睡蓮還有他的作品和愛情
    莫奈,印象派的領袖,莫奈花園不僅有睡蓮還有他的作品和愛情作者/飄雪莫奈大師的睡蓮打動了無數人的心,靜謐的水中倒影,層次感的睡蓮還有岸上的垂柳,光與影的完美組合都讓這幅畫成為他的成名作和代表作。莫奈花園分為花園和水園,莫奈喜歡花草用一生打造了花園裡的花草,另外又在花園的前面建了一個水園,裡面種滿了睡蓮,低垂的楊柳,綠色的小橋,蜿蜒的小徑通幽和開在水園四周的花卉讓這裡色彩斑斕靜謐優雅也成就了莫奈,讓他一畫成名。
  • 莫奈一生畫過的兩幅自畫像
    莫奈的其中一幅自畫像 莫奈的另外一幅自畫像 莫奈一生中只畫過兩幅自畫像,一件自畫像收藏於日本東京的Bridgestone藝術博物館,而另外一件則是去年在蘇富比拍賣上亮相的《手持調色盤的自畫像》。這兩件自畫像曾經在莫奈的幾次重要回顧展上出現過,比如1983年在巴黎大皇宮和美國大都會美術館舉辦的莫奈回顧展上。在《手持調色盤的自畫像》的畫面裡,藝術家右手拿著畫板,左手拿著畫筆,身著考究的薑黃色夾克....莫奈饒有興致的把自己畫成了一個時髦的紳士。
  • 印象派大師莫奈,他的光影遊戲與朦朧睡蓮
    莫奈從一張白布開始,用大筆觸表達密集的樹葉,在樹葉的縫隙間點綴光影的色彩。比如看莫奈的《睡蓮》時,近看似乎什麼都不是,遠看卻被畫裡的光影所震撼。早期介紹過印象派,可以查看相關內容延展:印象派:繁華喧鬧的巴黎大都市,誰來捕捉那流失的瞬間?
  • 莫奈丨一生很短 只夠愛一個人,畫一個人
    在畫中,光與影完美融合,冷暖色調互襯顯得十分動人。而莫奈對於人物畫像的創作也是近乎偏執的,他很少為別人畫像,卻痴迷的描繪著他的第一任妻子卡米爾少女時期的卡米爾如出水芙蓉,也是窈窕淑女、人間精靈,渾身散發著讓莫奈著魔的光彩。
  • 炎炎夏日,去莫奈的《睡蓮》池旁等風來
    克勞德·莫奈《睡蓮》,藏於日本岡山大原美術館,創作於約1906年 《睡蓮》是法國印象派畫家莫奈所繪的系列組畫,總共約250幅。 所謂「組畫」,就是畫家在同一位置,面對同一物象,在不同時間、不同的光照下所作的多幅畫作。區分它們的,僅僅只是大師對光與色的瞬間捕捉。
  • 寵妻狂魔莫奈一生只畫一人:我不關心世界,我只關心你
    但要說到深情和寵妻,有這麼一位畫家,深情程度不遜色與乾隆皇帝,他就是莫奈。莫奈一生遺留500件素描,2000多幅油畫及2700封信件。足跡由巴黎大街到地中海岸,從法國到倫敦、威尼斯、挪威,在各地旅行寫生,留下無數的作品。
  • 莫奈畫的《倫敦國會大廈》到底是個什麼鬼?
    莫奈畫的《倫敦國會大廈》到底是個什麼鬼?雷諾瓦筆下樹影婆娑的俊男靚女確實令人愉悅,莫奈十年如一日醉心於池中睡蓮也讓人感慨,馬奈畫的《草地上的午餐》亦有一種驚世駭俗的美感……但是,莫奈著名的《倫敦國會大廈》到底是個什麼鬼?莫奈,英國國會大廈,1903,收藏於亞特蘭大高等藝術博物館令人更為不解的是,他還畫了19幅之多(這是已知的數量)。
  • 法國莫奈花園裡的睡蓮,成就了傳世之作「睡蓮」也讓這裡遠近聞名
    莫奈花園冬季是不開放的,整個歐洲的冬季能夠在戶外開花的植物是沒多少。所以最好的季節就是夏秋季節,這個時候是莫奈花園最好看的時候,同時也是最令人心動的時候,其中睡蓮池中的睡蓮成就了名畫「睡蓮」,藝術成就至今全世界無人能及。
  • 莫奈花園的晚鐘,實拍芝加哥博物館鎮館之寶《睡蓮》
    實拍芝加哥藝術博物館《睡蓮》你現在看到的真跡是印象派鼻祖莫奈在1900年創作的著名帆布油畫。這幅名畫雖然現在中文多翻譯成《吉維尼花園的日本古橋》,但它是意譯。也許你會對這個提法感到突兀,但是,如果你了解莫奈、印象派、以及這座花園為何能成為其餘生最重要的棲息地,那你就不會有異議根據西方美術歷史和《莫奈傳》等歷史人物專輯記載,莫奈在1893年建造這座花園的時候,莫奈已經開始創作著名的《睡蓮》系列,並且連續完成了18幅睡蓮作品。如今這幅收藏於美國芝加哥藝術博物館的《睡蓮》是在1900創作的,屬於「睡蓮」系列的晚期作品。
  • 莫奈一張畫要畫100遍?
    其實真實情況是你會看到春、夏、秋、冬、晴天、雨天、陰天……不同時態下的乾草垛、睡蓮、魯昂大教堂等,放到現在只有攝影師才能攝入的無常變幻,在莫奈筆下活色生香。《魯昂大教堂》乾草垛開啟的「強迫症」之路莫奈的「乾草垛」系列畫於1890-1891年,是莫奈對系列組畫形式發生興趣的開始
  • 莫奈一生最出名的17張名畫!
    這幅畫於1874年4月15日第一屆「獨立派」畫展中展出,《喧噪》雜誌記者勒魯瓦,以這幅畫題寫一篇評論文章,「印象派」由此而得名。莫奈熱愛大自然,廣袤的田野、潺潺的流水、變化無窮的天空都是他繪畫對象。▽【3】《睡蓮》
  • 莫奈一生,行一事,愛一人
    於是萌生出一個念頭,要為這即將離開我的親人畫最後一幅肖像。」這位奇葩的畫家,就是鼎鼎有名的克勞德·莫奈,作為「印象派領導者」,他留下了500件素描、2000多幅油畫,終其一生都對光影世界充滿了執著。「社會我莫奈,人狠話不多」,每當別人攻擊他的畫作時,他所做的就是不停地畫,以超強實力打了敵人的耳光。
  • 莫奈:一生只做一件事
    即使是不關注藝術的人,提起他的名字時,總能想到《日出·印象》,這幅於1872年在勒阿弗港口創作的作品,這也是他在美術史上影響最大的一幅,也是印象主義的開山之作。 他最重要的風格是改變了陰影和輪廓線的畫法,在莫奈的畫作中看不到非常明確的陰影,也看不到突顯或平塗式的輪廓線。光和影的色彩描繪是莫奈繪畫的最大特色。這張作品《睡蓮》也是非常有名的,在這之後,可能出了更多的景色描繪,莫奈大師的畫面中有一個人物經常出現在畫面裡,從1865年到1879年,整整14年間,這個女人都出現在了莫奈的畫裡,起初還是大張幅的人物肖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