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奈畫的《倫敦國會大廈》到底是個什麼鬼?

2020-12-12 澎湃新聞

莫奈畫的《倫敦國會大廈》到底是個什麼鬼?

小樹枝

2015-12-10 15:20 來源:澎湃新聞

以前看印象派作品,有一點一直感到很迷惑。雷諾瓦筆下樹影婆娑的俊男靚女確實令人愉悅,莫奈十年如一日醉心於池中睡蓮也讓人感慨,馬奈畫的《草地上的午餐》亦有一種驚世駭俗的美感……但是,莫奈著名的《倫敦國會大廈》到底是個什麼鬼?

莫奈,英國國會大廈,1903,收藏於亞特蘭大高等藝術博物館

令人更為不解的是,他還畫了19幅之多(這是已知的數量)。這些作品均是他1900年前後暫居倫敦時從自家窗戶(或是聖託馬斯醫院的天台)俯瞰泰晤士河的時候留下的。「倫敦國會大廈」系列也成為他媲美「睡蓮」系列的另一個重要系列作品。

1899至1905年間,莫奈陸續創作了至少19幅以英國國會大廈為主題的繪畫作品。

直至霧霾降臨整個中華大地,或許我們才能夠些許體會到100多年前倫敦人的切身感受,才能夠開始欣賞莫奈筆下霧氣氤氳之中天光的些微變化。

倫敦霧霾「將人類的咽喉變成病怏怏的煙囪」,1853年的《泰晤士報》曾經如是寫道。直至1952年12月4日至9日,發生了著名的「倫敦霧霾事件」,據官方統計,在大霧持續的5天中,有5000人喪生,此後2個月,又有8000人因相關問題陸續喪生。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此前曾提及,當時的情況嚴重到原定在沙德勒之井(Sadler’s Wells)劇院上演的歌劇《茶花女》被迫取消,因為霧霾滲入了劇院內部,沒人能看清舞臺。

倫敦霧對於很多人來說是一場噩夢,對於藝術家莫奈(1840-1926)來說卻是他創作的靈感之源。從霧氣之中,光與空氣仿佛都現出了真面目,而這兩者正是印象派畫家夢寐以求所追逐的。據說,他在1870年左右還特地跑到倫敦看霧,如果哪天天氣明朗,莫奈就會特別失望:「我所有的畫布都好像要空白一片了。」

除了「倫敦國會大廈」,其實另一個讓他迷戀的倫敦地標是查令十字橋。據說,他在同一時期,畫了37幅霧中的查令十字橋。

莫奈,查令十字橋,1899,收藏於馬德裡提森-博內米薩博物館

莫奈,查令十字橋,1899-1901,收藏於聖路易斯藝術博物館

莫奈,查令十字橋,1903,收藏於裡昂美術館

莫奈如此迷戀於迷濛的霧氣,在巴黎的時候,他也會跑到空氣汙染的重災區——聖拉扎爾車站——進行寫生。在這兩幅1877年的作品中,我們看到進站的火車頭正噴出黃色、橙色、紫色的煙霧——正是印象派畫家對於呈現視覺印象的執拗精神,讓我們見證了這幅煤煙汙染的歷史瞬間。

莫奈,聖拉扎爾火車站,1877,收藏於奧賽博物館

除了莫奈之外,在同一時期,還有一位藝術家也對倫敦霧痴迷不已。那就是出生於美國的藝術家詹姆斯·惠斯勒(James Abbott McNeill Whistler,1834-1903)。他在巴黎學畫,大部分藝術成就都是在倫敦創作的。他最著名的一系列繪畫叫做「夜曲」,以迷濛的色調描繪了倫敦的街頭景象。

惠斯勒,夜曲:金和藍 老巴特錫橋,1872–1875,收藏於英國泰特美術館

有趣的是,以上兩位鍾情於倫敦霧的畫家均不是英國人,英國的藝術大師特納(J.M.W.Turner,1775-1851)比他們稍早一些,他也曾經畫過霧氣朦朧的滑鐵盧橋,不過這幅《泰晤士河上的滑鐵盧橋》(1830-1835)拖拖拉拉一直沒畫完。也許對於這位光影大師來說,這種烏煙瘴氣的色彩,實在讓他提不起興致。

特納,泰晤士河上的滑鐵盧橋,1830-1835,收藏於英國泰特美術館

(本文參考了CandyBook微信公眾號《莫奈畫的確實是霧霾》和上海譯文的新浪博客《兩百年來,狄更斯、柯南·道爾、莫奈他們是這樣描述倫敦霧霾的》。)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莫奈,倫敦霧,霧霾,特納,惠斯勒

相關推薦

評論(53)

相關焦點

  • 倫敦霧的創造者—莫奈
    《陽光下霧中的國會大廈》1870年6月普法戰爭期間,莫奈為了避難,隻身一人前往倫敦。在倫敦,莫奈接觸並喜歡上約翰·康斯太布爾和J.M.W.Turner的作品,這激發了他對色彩研究方面的創新。莫奈不會說英語,但他在倫敦卻自在舒坦,如置身家中一般,尤其又有老朋友惠斯勒和沙金特等人一同陪著他觀察倫敦,使他比外來的觀光客更能認識倫敦的真貌。他在沙渥伊(Savoy)安置了臨時住所,從這裡的陽臺遠眺,越過泰晤士河,可以很方便地看到滑鐵盧大橋、倫敦中央廣場大橋,以及遠處的國會大廈。
  • 什麼背景下,莫奈畫出了這幅畫,《威斯敏斯特橋下的泰晤士河》?
    莫奈曾在寄給朋友的信中這樣寫道:「霧氣瀰漫的倫敦最美。」《威斯敏斯特橋下的泰晤士河》(The Thames below Westminster)這幅風景畫最能體現莫奈為倫敦著迷時的心情。這幅畫還不足以被稱為風景畫,因為畫中沒有風景。畫作右邊可以看到大本鐘、威斯敏斯特教堂、國會議事堂的剪影,前面還有剛建好的維多利亞碼頭的木堤。
  • 看印象派的倫敦印象:莫奈六幅「英國議會大廈」將回英倫
    克勞德·莫奈:《陽光下的議會大廈》(1903),藏於紐約布魯克林博物館近日,克勞德·莫奈(Claude Monet)所創作英國議會大廈系列作品中的六幅將從美國、法國和德國各地被運往倫敦,進行首次大型展覽,以展示19世紀「流亡」英國避難的法國印象派藝術家的故事。
  • 英國國家美術館(倫敦)的莫奈與建築
    - Claude Monet法國印象派畫家克勞德·莫奈(1840-1926)以其出色的風景畫,海岸線和睡蓮而聞名,但本月在倫敦國家美術館舉辦了新的「莫奈與建築」展覽。「當你出去畫畫時,試著忘記你面前有什麼東西,」他說。「我只想到,這裡有一個藍色的小方塊,這裡是一片長方形的粉紅色,這裡有一條黃色的條紋,並且就像它看起來一樣。」
  • 莫奈六幅「英國議會大廈」將回英倫
    克勞德·莫奈:《陽光下的議會大廈》(1903),藏於紐約布魯克林博物館近日,克勞德·莫奈(Claude Monet)所創作英國議會大廈系列作品中的六幅將從美國、法國和德國各地被運往倫敦,進行首次大型展覽,以展示
  • 莫奈的價值:印象派如何成為舉世矚目的明星?
    他的畫可以在主要的國際博物館中找到,包括紐約的現代藝術博物館,芝加哥的藝術學院,倫敦的國家美術館等等。為了紀念這位多產的畫家於11月14日誕辰,ARTnews回顧了他的開拓生涯。 莫奈年輕時就從藝術家歐仁·布丁(EugèneBoudin)那裡學到了有關普林空氣繪畫的知識。
  • 窮遊倫敦景點推薦之:大本鐘與國會大廈,倫敦眼
    大本鐘與國會大廈Big Ben & House ofParliament國會大廈也被稱為威斯敏斯特宮(Palace of Westminster)或西敏宮,是英國國會上、下議院所在地,與相隔一條街的威斯敏斯特教堂一樣
  • 莫奈之所以成為莫奈
    縱觀西方風景畫幾百年的發展史,我們今天完全可以斷言:莫奈是站在多位風景畫巨匠的肩膀上,才在十九世紀下半葉的歷史節點創作完成了這幅劃時代的「印象派名片」。從透納到莫奈1870年9月,普法戰爭的爆發讓莫奈攜家人逃往英吉利海峽對岸的大不列顛。
  • 捕捉光影的「魔法師」——讀《愛上莫奈》
    《寫給大家的360度藝術啟蒙書》是一套大眾普及叢書,作者都是知名藝術界人士,寫作採取固定的模式,前半部分是傳記,線性敘述畫家生涯;後半部分選取10個關鍵詞,緊扣作品分析風格。兩部分互相印證,搭配大量名畫,展示其人其作。
  • 德國國會大廈:一枚「安逸的蛋」
    我們雖然都是以玩兒為目的來參觀國會大廈,但一進門就感受到其莊嚴氛圍象徵了德國的國家權力。這不僅沒有消減大家的興致,反而增加了參觀的收穫。景物本身只能看,而感受環繞在它周圍的氛圍才能使我們體會到所看到的東西意味著什麼。對德國來說,新的國會大廈意味著一個剛剛統一的年輕的國家在這裡承認它的歷史,承接它的傳統,承載它的諾言。
  • 不善言辭的莫奈一生到底畫了多少幅睡蓮
    七年之後,他從長期購買他作品的著名畫商保羅·杜朗魯耶那裡,得到了一筆錢,便迫不及待把在吉維尼租住的房子和庭院整個買下。   隨後,他對這片園地,開始了「野心勃勃」的改造。事實證明,莫奈不僅是個色感極強的畫家,也是一名造園的高手。酷愛花草的他,從巴黎花商那裡,購買了從世界各地引進的奇花異草,把它們歸置到心愛的花園裡。
  • 倫敦中文學校師生受勳爵邀請參觀英國國會大廈
    中新網3月29日電 據《歐洲時報》英國版報導,倫敦普通話簡體字學校不僅傳授著中國傳統文化,舉辦各種與中國文化有關的活動,像春節、中秋等節日慶祝、朗誦比賽、音樂比賽等,該校更鼓勵帶動學生參與英國主流社會活動,為他們將來更好的參與社會、貢獻社會做準備。
  • 2020拍賣榜:「追光者」莫奈最貴作品TOP10
    9月17日,法國印象派畫家莫奈(Claude Monet)的經典名作《日出·印象》等9幅畫作將在上海外灘1號美術館展出。
  • 匈牙利布達佩斯國會大廈
    匈牙利人經常自謙地說,我們擁有世界上最雄偉的國會大廈,但與我們國家的幅員很不相稱。沒有到過匈牙利的人,也許更難想像匈牙利竟然擁有如此雄偉的國會大廈。  國會大廈位於佩斯一側的多瑙河畔,長268米,最寬處123米,佔地總面積17745平方米。它的長度雖比倫敦的英國議會大廈短兩米,但外觀的豪華壯麗卻有過之而無不及。  國會大廈是平等的象徵。
  • 魔都的莫奈狂躁症:莫奈畫展排隊2小時才能入內
    K11號稱是全球首個將藝術、人文、自然元素融合的購物中心品牌,第一家K11藝術購物中心開在香港繁華的尖沙咀。這個購物中心品牌計劃到2018年的時候,在中國大陸開設19個K11購物中心。在上海,K11曾在商場內安放一群小豬跑來跑去,為人津津樂道。
  • 來到布達佩斯,國會大廈是非常值得去的
    在去國會大廈的路上,我們穿行了安德拉什大街。這條大街在和千年紀念碑等,在2002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文化遺產。試想在一百多年前,能夠比照法國巴黎的香榭麗舍大街,設計這麼寬闊的一條大街,而且兩側安排建設了這麼多華麗高檔的建築,確實顯露當時的奧匈帝國的實力與雄心。
  • 莫奈:用一生追尋觸摸不到的光
    一位名為路易斯·勒羅伊的記者兼評論家看了展覽後在文章中這樣寫道:「莫奈的畫最多不過是一幅素描,幾乎不能算是完成的作品。」他譏諷道:「印象,沒成形的牆紙也比這精美得多!」他還以《日出·印象》的標題給這群藝術家起了個名字——印象派。
  • 來自霧都倫敦的呼喚——高貴紫
    英國,是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的簡稱,其首都倫敦(London),是一座全球領先的世界級城市,是全球最富裕、經濟最發達、商業最繁榮、生活水平最高的城市之一。2019年9月,世界旅遊城市聯合會發布2019世界旅遊城市發展排行榜中,倫敦位列全球城市知名度首位。
  • 莫奈的睡蓮,你真的看懂了嗎?
    >其實真正捧紅莫奈的,是美國人,1886年,莫奈的畫商杜朗·盧埃爾,帶著他的畫作殺去了美國,在那裡舉辦了一次特展,莫奈就這樣一下子火起來了。'古典繪畫',對於他們來說:莫奈的畫,光影和顏色都好看,題材也都是他們喜歡的現代都市生活,那這就是最棒的作品。
  • 「追光者」莫奈最貴作品都有哪些?前TOP10一起來看
    9月17日,法國印象派畫家莫奈(Claude Monet)的經典名作《日出·印象》等9幅畫作將在上海外灘1號美術館展出。《日出·印象》是印象派的開山之作,也是莫奈最著名的作品之一。而在他去世後的近百年歲月裡,莫奈的作品也成為全球藏家夢寐以求的追逐。尤其近年莫奈的作品在國際市場上連連拍得高價,作為家喻戶曉的印象派大師和市場熱點藝術家,其在過往的市場表現中都有出人意料的表現?全球最有錢的人們最喜歡莫奈的哪些作品呢?在莫奈名作來滬之際,我們一起先來盤點莫奈作品在拍賣市場上的高光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