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迭起演變:美國佬的救命稻草

2020-12-21 香港財華社

2016年,一個「激進分子」、「地產土豪」,破天荒戰勝「社交天后」希拉蕊,成為新任美國總統。

一般來說,不同於常人思維或行動的人更易受關注,不論是特別優秀還是特別挫敗,都會成為特別的關注,川普也不例外。一個地產商,語氣猖狂,決策極端,行為「逗比」,自然爆點十足。

美國的「救命稻草」:出口與貿易

在公開媒體,其對中國持有很微妙的態度。在特定事例上(如:貿易,匯率)態度蠻橫強硬,在外交政策上又很官方。這其實和他的商人的身份有關,作為一個地產商,必定直接或間接接觸過大量中國企業,幾十年商場交戰,對中美貿易中出現的大量規則深諳其道,想必深受中國企業受政府補貼有違市場經濟的行為大為惱怒,在貿易上制定出種種新的對華貿易規則。而在外交上,一個沒有政治經歷的人沒有更好的外交經驗,跟隨上屆政府說些客套話還是聰明的。

具體來看,在貿易方面,美國對中國頻繁展開反傾銷調查,主要還是由於美國對外貿易長期處於逆差的狀態。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美國的貿易逆差每年都保持在7000億美元左右,一直未有實質性好轉。而中國,正是美國貿易逆差的主要來源。2015年,美國與中國的貿易逆差已達到3656.9億美元,約佔美國全部貿易逆差的一半,中國自然成了川普的矛頭所指。

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美國經濟一直處於低迷狀態,歐巴馬政府已經採取了一輪輪的貨幣寬鬆政策,但經濟並沒有實質性的復甦。而川普是商人出身,本身更加注重市場行為的作用,這更加堅定了其把進出口和貿易作為振興經濟的「救命稻草」的決心。

製造業大國為美國帶來的潛在威脅

作為美國之外的老大,中國自然是最為重要的貿易對手。自第二次工業革命以來,美國就是製造業的傳統強國。但隨著「中國製造」的崛起,大量物美價廉的中國商品出口至美國,對美國國內的製造企業造成了一定的壓力。「中國製造」和「美國製造」成了貿易摩擦的主戰場。

中美同為製造業大國,但卻處於製造業的不同發展階段。中國製造業的優勢集中在基礎行業,比如鋼鐵,服裝,日用品等;而美國製造業的優勢集中在機械加工、高科技等行業,這樣看起來雙方似乎是可以實現優勢互補的。但是依託勞動密集型產業的中國製造發展速度極快,在改革開放的三十多年裡,不僅大量廉價的基礎製造業產品大量向國外輸入,而且隨著產業結構的升級,一些高端的製造業也開始向國外輸出。

一方面,廉價的基礎製造業衝擊著美國原有的製造業生產體系,美國把這種衝擊視為造成國內基礎性工作人員失業的重要原因;一方面隨著產業升級,中國的化工、機械等較高端的製造業也加速爭奪美國國內市場。特別是在金融危機爆發後,美國的製造業遭受重創,使「中國製造」對美國的威脅進一步加劇。在2008年後,美國對華的貿易摩擦進入了高峰期,僅2009年一年,就對中國發起了47起雙反調查,是2006年的兩倍多。

2008年金融危機後,美國對中國的反傾銷調查主要集中在金屬製品(43%)、化工業(17%)和機械產品(16%)上。中美兩國開始新一輪的貿易戰,兩國都具有優勢的行業和產品將成為「被保護」的主要對象。而隨著中國產業升級步伐的加快,中國具有競爭優勢的產業也會向高新技術產業轉移,因此從長期看,電子晶片等凝結科技結晶的產品也有可能加入貿易戰。

貿易戰打響,戰爭手段將如何演變?

2018年3月份,美國首先挑起貿易爭端,對中國進口產品(約500億美元)擬徵收25%關稅。外交無小事,中國態度很明確!2018年4月2日起,中方對原產於美國的部分進口商品終止關稅減讓義務。

貿易戰的煙火冉冉,不妨來分析一下美國繼續對中國打「貿易戰」可能採取的手段。1、對中國商品徵收更高的關稅(45%)。2、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3、通過補貼換取企業留在美國。4、對本土外美國企業生產的產品徵收高昂的稅。5、退出WTO。

在競選總統期間,川普就聲稱要對中國進口商品徵收45%的關稅,並把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但是其要實現這兩個「夢想」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首先,美國總統沒有權力對另外一個國家實行45%稅率的關稅處罰,必須提交國會審議。而他的這一主張本身比較激進,別說是與他政見不合的民主黨,即便是共和黨,他也未必會贏得大多數人的支持。

再說說「匯率操縱國」。美國法律對「匯率操縱國」這個概念是有明確的界定的:一個國家人為地操控匯率,使它相對較低,從而獲得貿易優勢。而在長期來看,人民幣匯率並沒有人為的操縱。在歐巴馬任期內,美國政府曾九次拒絕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美聯儲前主席伯南克也曾表示,中國不應被列為「匯率操縱國」,因為中國沒有積累大量的外匯儲備,反而在消耗大量的外匯儲備。

通過補貼將企業留在美國,這種做法就更不靠譜了。以政府行為幹預企業的自由貿易,本身就是不符合經濟發展規律的,況且這樣做會加重政府的財政負擔,商人出身的川普,不會做這麼傻的事情。

當然,美國還有另外的打算,比如通過關稅壁壘讓海外企業回國生產,對非本土的美國企業生產的產品徵收高額的關稅,把它們逼回本土。但這樣的做法其實還是「羊毛出在羊身上」,最終高昂的關稅還是會轉化成價格,附加到消費者的頭上。從另一方面說,在全球化日益深入的今天,資本天然地會尋找能夠實現最低成本的地方,僅憑關稅就能控制資本流動和自由貿易的想法,顯然有些痴妄。

以蘋果為例,IPhone之所以90%的零部件都在其他國家生產,就是因為資本找到了成本最低、可以較充分資源優化配置的場所,原來中國的勞動密集型產業發達,各生產要素可以在中國實現優化配置,因此中國成了IPhone的主要裝配地,隨著中國勞動力成本的上升和經濟轉型,蘋果近年又在勞動力成本更低的印度建廠生產IPhone,這就說明資本會自動地、不斷地尋找可以實現利益最大化的去處,不需要過多的人為幹預。如果要強行將蘋果的製造和組裝工廠搬回美國,原材料需要進口,原料成本就會上升,美國的勞動力成本要普遍高於中國和其他東南亞國家,蘋果整體的成本也會上升,使的蘋果競爭力大為降低。

「退出WTO」的實施難度同樣不小。雖然WTO本身並沒有不允許成員國退出的要求,但是美國國會未必會同意這一決定。美國加入世貿組織20多年來,沒少嘗到其中的「甜頭」,尤其是在爭端解決機制上。有媒體統計,在歐巴馬政府期間,美國在WTO向中國發起了13起貿易訴訟,其中勝訴案例居多。且世貿組織已經發展成為國際上首屈一指的經濟貿易組織,在國際貿易事務上有一定的話語權,嘗到「甜頭」的美國未必會輕易放棄WTO。但在很多情況下,「退出WTO」成了實施其雄才大略的「貿易戰」的前提。因為其不少想要付諸實踐的想法都與WTO的規定相背,比如對本土外美國企業的產品徵收高額關稅等,WTO成了其「夢想計劃」的第一塊攔路石。

面對「囂張」氣焰,中國的應對

中國出口美國貿易額在中國對外貿易中的比重大於美國出口中國貿易額在美國對外貿易中的比重,中國的出口對美國的確有一定的依賴性。但近幾年來,中國大力發展多元化的對外貿易,通過「一帶一路」等手段拓展自己的貿易途徑,在亞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地區的出口額也與日俱增,削弱了對美國出口的依賴。以鋼鐵為例,在過去十年左右的時間裡,中國鋼材對外出口額不斷上升,但對美國的出口比例不斷下降。在2007年,中國對美國的鋼材出口曾佔出口總量的16.5%,而最新數據顯示,中國對美國鋼材的出口不到3%。

中國在加入世貿組織之後,也在慢慢探索抵制別國貿易傾銷的出路。近十幾年來,隨著國家的重視和經驗的積累,中國也會對不公平的貿易行為發起反傾銷調查。1995年至2014年12月,美國對中國共發起反傾銷調查121起,而從1998年至2013年,中國也通過WTO對美國發起了39起反傾銷調查,在對外發起的211起反傾銷調查中,有164起最終對外實施。2016年年末,發改委對上汽通用的價格壟斷做出2.01億元的罰款;2015年時,發改委對高通公司處以高達60.88億元的罰款,數額之多、力度之大,彰顯了中國政府在反壟斷方面的決心。雖然這些處罰是由於上述公司確實違反了貿易規則,但如果中美「貿易戰」打響,這些手段和高昂的罰款將會發揮重要的威懾作用。因此,相比於十年以前,中國對外反傾銷的實踐正在不斷成熟,美國的「如意算盤」未必能輕易奏效。

除此之外,應對美國「出擊」,中國還很可能會取消對波音公司的大額飛機訂單,據媒體報導,2015年11月,中國待交付的波音飛機訂單為292架,這無疑會給美國航空業帶來不小的損失。中國還有可能限制對美國的部分農作物進口,比如大豆。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0年至2017年,來自美國的大豆進口量從2359.7萬噸增至3285.6萬噸,上漲39.2%。

中美雙方的貿易往來日益緊密。2015年,美國與中國雙邊貨物進出口總額接近6000億美元,中國一度成為美國第一大貿易夥伴。貿易戰打響,將影響到每個市場主體生產和流通的每一個細小環節,即使美國總統再有振興美國經濟的雄心,帶來的損失很難預估。

總結:

市場經濟是競爭博弈的經濟,而政治經濟同樣是在針鋒相對不斷博弈中進行。川普雖然在商人時代有過被中國企業「擊敗」的歷史,但這並不能說明中國的企業違反了市場的規則,被對手擊敗就質疑對手違規的是小人物的想法。不如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提升美國企業競爭實力上,不要以為是誰操縱了市場,也不要像散戶一樣去「證監會」微博下罵娘,市場就是這麼殘酷,賺錢時悶聲不吭,虧錢時罵罵咧咧,你美國可以。

做個實在人,做點實在事,不要一遇到挫折就說是被人迫害。

■ 作者|王潤萍

■ 編輯|徐冰瑩

相關焦點

  • 中美貿易戰對航空公司的影響分析
    此前,美國總統川普於3月23日籤署備忘錄,基於美貿易代表辦公室公布的對華「301調查」報告,指令有關部門對從中國進口約600億美元商品大規模加徵關稅,並限制中國企業對美投資併購。中美貿易戰將影響中美兩國乃至全球經濟的發展,同時也影響到航空市場的經營環境、加大航企經營壓力。
  • 劉明禮:中美貿易戰若爆發 將影響世界經濟格局
    在他看來:「如果中美貿易問題不能得到有效緩解,一旦爆發貿易戰,歐洲作為經貿關係最為密切的第三方市場勢必會牽涉進來,最終導致歐洲同樣採取貿易保護主義,並不可避免地向全球蔓延。」中美貿易戰影響到的歐洲市場——歐洲作為第三方市場首當其衝。
  • 海關公布2019年貿易數據,中美貿易戰影響有多大?
    二、主要貿易夥伴位次發生變化,東協超越美國成為我國第二大貿易夥伴。2019年,我國對第一大貿易夥伴歐盟進出口4.86萬億元,增長8%;東協成為我國第二大貿易夥伴,對東協進出口4.43萬億元,增長14.1%;對美國進出口3.73萬億元,下降10.7%;對第四大貿易夥伴日本進出口2.17萬億元,增長0.49%。
  • 保持戰略清醒 坦然面對挑戰——中美貿易戰觀察
    保持戰略清醒 坦然面對挑戰——中美貿易戰觀察 原標題:   【特別關注·中美經貿摩擦】  在美國政府近期宣布對中國340億美元商品徵收25%的關稅,而中國予以對等反制之後,
  • 中美貿易戰打響第一槍:深層次思考和未來沙盤推演
    自美國大選開始,我們便系統研究並持續跟蹤美國經濟社會發展背景、貿易保護主義和民粹主義抬頭背後的經濟社會基礎、川普新政主張及進展等,推出了17期「中美貿易戰」系列研究報告。在中美貿易戰開打之初,我們就提出了一些與市場流行觀點不同的判斷:「中美貿易戰具有長期性和日益嚴峻性」「這是打著貿易保護主義旗號的遏制」「中美貿易戰,我方最好的應對是以更大決心更大勇氣推動新一輪改革開放,堅定不移。
  • ...美企正為中美長期對抗做準備;中美貿易戰使越南成為超級出口國
    【焦點】外媒:華為尚未與美國就禁令問題展開會談;美企正為中美長期對抗做準備;中美貿易戰使越南成為超級出口國
  • 美國對中國貿易戰結果 中美貿易戰對世界的危害和影響
    新華社北京5月25日電題:述評:美國發動對華貿易戰的五大世界性危害  新華社記者周文其、王建華  美國政府不僅發動了對華貿易戰,而且正在深度和廣度上劇烈升級,並出現了超出貿易爭端範疇的趨勢,這給世界前景帶來了越來越多的不確定性,成為威脅全球利益與人類福祉的一大禍根。
  • 兩位美國前駐華大使發聲:「貿易戰給美國造成嚴重問題」
    參考消息網12月11日報導美媒稱,兩位擔任過美國駐華大使的前州長洪博培和駱家輝說,惡化的中美關係對他們所在州的貿易、旅遊、就業和人員交流造成很大損失。他們認為,從地方層面恢復中美交流對各州人民福祉至關重要。
  • 中草藥成美國民眾救命稻草
    在當時看來,美國無論從措施上還是環境上都有遏制疫情蔓延的機會。但是截止到北京時間3月11日11點,美國累計確診病例已達1012 例。短短兩周時間左右,就從一例暴漲到了千例。前美國助理國務卿坎貝爾(Kurt Campbell)還暗示,美國浪費了中國嚴格防疫措施爭取的時間,沒能及時採取防範措施。
  • 貿易戰最新進展2019 中國會用稀土製裁美國嗎?
    至誠網(www.zhicheng.com)5月29日訊  進入2019年5月份,中美貿易戰持續升級,華為事件和伊朗石油被禁事件都讓中美關係變得進帳,有網友發出疑問,中國會用稀土反制美國嗎?對於這一點,外交部已經有了回應,一起來看看中美貿易戰最新消息。
  • 最新消息,中美貿易貿易大戰停了!
    中美隨後發布了一份聯合聲明,雖然不長,但信息量非常大,行走君在這裡為大家簡單解讀一下:1、中美貿易總量,要創新高了。  這份聯合聲明這樣說:  雙方同意,將採取有效措施實質性減少美對華貨物貿易逆差。為滿足中國人民不斷增長的消費需求和促進高質量經濟發展,中方將大量增加自美購買商品和服務。
  • 把美國當「救命稻草」,反被當成「提款機」,蔡英文這回害苦臺灣...
    然而,蔡英文25日卻辯護稱,美國牛肉與豬肉的開放,是讓市場多個選擇,並不是要求臺灣民眾一定要食用。她還宣稱,「臺灣要有更寬廣的國際經貿空間,就必須採取積極的態度。」
  • 把美國當「救命稻草」,反被當成「提款機」,蔡英文這回害苦臺灣
    自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宣布從明年1月1日起開放美國「萊豬」(含瘦肉精的豬肉)以來,引發臺灣社會恐慌和民眾的強烈不滿。22日下午,臺灣40多個民間團體,超5萬人著黑衣,在臺北舉行「秋鬥」大遊行。他們高舉「萊豬毒臺」、「民主已死」等標語旗幟,高呼「蔡政府道歉、下臺」。
  • 中美恢復面對面貿易磋商談判 日歐也在跟美國討價還價
    【環球時報駐日本、德國特約記者 藍雅歌 青木 任重 環球時報記者 彭澤鋒】中美貿易團隊即將恢復面對面磋商!據美國彭博新聞社27日報導,美國政府將派代表團在1月7日那一周前往北京,與中方舉行貿易談判。美國代表團將由副貿易代表格裡什帶隊,成員包括財政部副部長馬爾帕斯。
  • 中美貿易戰最新消息:中美本周籤署第一階段經貿協議
    針對「中美籤署第一階段經貿協議」「美國發布限制人工智慧軟體出口條例」「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範區培育」「中央儲備肉投放」等熱點問題,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逐一進行了回應。  雙方正就具體安排密切溝通  據新華社2019年12月13日報導,經過中美兩國經貿團隊的共同努力,雙方在平等和相互尊重原則的基礎上,已就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文本達成一致。
  • 中美貿易戰 選對投資標的 仍有利可圖
    中美貿易戰開打引全球股市震蕩,不過,股市出現大幅波動,對主動投資者來說是個大好機會,只要認清貿易戰的贏家和輸家,選對券商,賺錢仍是輕而易舉。 首先,從貿易戰的贏家來看,自然是那些川普通過加徵關稅想要保護的產業,包括鋼鐵、機器人和能源產業。
  • 中美貿易戰最新消息:美國豆農痛失中國市場 巴西獲利接盤
    綜投網(www.zt5.com)11月19日訊  11月19日報導 港媒稱,中美貿易爭端令美國大豆出口下滑,豆農損失慘重,不少豆農冒險囤豆,希望能在局勢緩和後,重新奪得中國市場。惟豆農的願望可能落空,有糧食貿易商表示,今年巴西大豆收成期很可能提前,預計可滿足中國的需求,中國可避免向美國購買大豆。  據《香港經濟日報》網站11月15日報導,大豆是中國的主要飼料,因此由中美貿易爭端開始至今,一直成為市場焦點。市場早前也預計中國今季仍然要買美國大豆,但現時情況可能有變。
  • 辛巴威主流媒體力挺中美貿易爭端中方立場
    連日來,辛巴威主流媒體高度關注中美貿易爭端問題,發表相關報導和評論。6月6日,《先驅報》援引國新辦發布的《關於中美經貿磋商的中方立場》白皮書,介紹中國政府立場並作出評論。報導稱2017年新一屆美國政府上任以來,以加徵關稅等手段相威脅,頻頻挑起與主要貿易夥伴之間的經貿摩擦。
  • 中美貿易戰休兵對臺灣2020選情的蝴蝶效應
    在中美貿易戰休兵後,民進黨強打的「芒果乾(亡國感)」議題眼看著就要後繼無力,國民黨若還繼續跟著「芒果乾」走,便是跳進對手坑洞裡。 中美最新一輪經貿高層磋商11日在華府結束後,川普在白宮宣布,雙方已經達成「實質性的第一階段」協議。美國總統川普當天會後對香港抗爭事件表示,「香港的抗爭活動正在逐漸緩和,香港問題將會自行解決」,還形容美中在進行一場「愛情盛宴」。
  • 貿易戰、科技戰何去何從?
    貿易戰、科技戰何去何從? 智東西 發表於 2020-12-08 10:05:26 拜登上臺,對中國會變友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