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建築奇蹟——應縣木塔

2021-02-13 藝術品修復

在今天山西晉北雁門關附近的應縣,存留著一座由遼代興建的木塔,至今已佇立近千年。相比於其他地方不斷出土的地下文物,這種地上文物顯得格外不同尋常。

試想一下,一個純木建築克服火災、雷擊、兵燹、蟲蛀以及風吹雨淋,屹立1000年到現在,這本身就是個奇蹟。

作為世界上最古老的地上建築,應縣木塔做到了。

元大德九年四月,大同路發生6.5級強烈地震,有聲如雷,波及木塔;

元順帝時,應州大地震七日,塔旁舍宇皆倒塌,唯木塔屹然不動;

350年前明王朝時,山西靈丘一帶曾發生烈度為9級的強震,房屋倒坍,人死幾千,而木塔無損;

1926年,山西軍閥混戰,對塔炮擊200餘發,塔身彈痕累累,有多次擊中後燃燒起火,可是很快「自行」熄滅「;

近代,邢臺、唐山、大同、陽高一帶的幾次大地震,均波及應縣,木塔大幅度擺動,風鈴全部震響,持續一分多鐘,過後木塔仍巍然屹立;

無情的雷擊、陳年累月的塞外狂風,都曾給木塔施加淫威,兵荒馬亂,戰火硝煙,也僅使木塔小受皮外傷;

這就是頑強的應縣木塔。

應縣木塔本名叫做佛宮寺釋迦塔,是中國現存最高最古老的一座木構塔式建築,也是唯一一座木結構樓閣式塔。它始建於遼清寧二年(1056),到金明昌六年(1195),歷時140年才修建完畢,達到今天的規模。

塔高67.31米,相當於今天二三十層樓的高度,底層直徑30.27米,呈平面八角形,第一層立面重簷,以上各層均為單簷。共五層六簷,而每層內平座形成暗層,實際上共9層。

塔層為石砌二層,下層為四方形,上層依塔作八角形,塔身為樓閣式,全部用木料構造。各層均用內、外兩圈木柱支撐,每層外有24根柱子,內有8根柱子。木柱之間使用許多斜撐、梁、枋和短柱。組成不同方向的復梁式木架,使整個塔連接成一個整體。整個木塔共用紅松木料3000立方米,約2600多噸重,整體比例適當,建築宏偉,藝術精巧,外形穩重莊嚴。

木塔是由無數的梁栿、立柱、斜撐和54種鬥拱相互鉚榫形成內外雙層套筒結構而成。式樣繁複,構築奇巧,每朵鬥拱都有一定的組合方式。將梁枋、柱連接成一個完整的整體。每個明層由內槽、外槽和外簷組成。

古人解決建築問題的智慧即使在今天看來也覺得不可思議。木塔底層迴廊外簷由24根木柱支撐,在靜止時下層每根柱負荷120噸,可是柱下石礎根本沒有巢臼,木柱斷面直接平立於石礎之上。因此在應縣當地,有24根木柱輪流間歇的說法。

在防雷問題上,更是讓人驚愕於古人的建築科技。不受雷擊和它高達10米的金屬塔剎有關。塔剎全為鐵件製成,有覆缽,相輪,露盤,月牙,寶珠等,略顯亮光,中心有鐵軸一根,插入梁架之內,周設8根鐵鏈繫緊,迄今完好無損。從20世紀70年代發展起來的一種防雷裝置,現代消雷器的原理看,應縣木塔的塔剎是一個很典型的「傘形離子發生器……法拉第籠上蓋」。因此,可使木塔千年不受雷擊。事實上也是如此,木塔四周在雷雨天常有雷擊現象。僅本世紀50年代,在離塔100米左右的地方就有兩次雷擊,但木塔卻安然無恙。

塔內明層都有塑像,頭層釋迦佛高大肅穆,頂部穹窿藻井給人以天高莫測的感覺。頭層內槽壁面有六尊如來畫像,比例適度,色彩鮮豔,六尊如來頂部兩側的飛天,更是活潑豐滿,神採奕奕,是壁畫中少見的佳作。

二層的壇座是方形的,上麵塑有一佛、二菩薩和兩身脅侍。從第二層開始,以上每層都有塑像。三層壇座是八角形,上塑四方佛。四層塑佛像和阿難、迦葉、文殊、普賢像。五層本尊為毗盧舍那如來佛,周圍有八大菩薩。塑像的題材和內容相當豐富。

   第三層供奉了分別朝向四面的四尊佛像,與印度或東南亞的四面佛應該具有同樣的意義,表示四方佛或佛光普照的意思。應縣木塔內部的空間設計完全是為了佛教祭祀,每一層的中心空間都擺放佛像,特別寬大。

   遼代的優秀匠師繼承了漢、唐以來重臺樓閣的民族建築形式,充分利用傳統建築技巧的同時,又對建築傳統做了一些改進,創造出如此宏偉的木構建築。應縣木塔是研究中國古代高層建築形式與結構的寶貴實物。利用塔心無暗層的高大空間布置塑像,以增強佛像的莊嚴,是建築結構與使用功能設計合理的典範。

應縣木塔上的題記留名很多,其中明朝兩位皇帝都留有題字。一位是明成祖朱棣於永樂四年(1406年)北徵時,親筆題寫了「峻極神功」四個字,匾額掛在第五層南面的外簷。

   另一位是明武宗朱厚照於正德三年(1508)到應縣,登塔賞宴時,題「天下奇觀」四個字,匾額掛在第四層南面的外簷。在這個匾額的兩邊,還各有一塊豎的小匾額,左邊是「金城」二字上下排列、右邊是「雁塔」二字上下排列。唐朝時設置金城縣,當時應縣為應州,應州下轄金城縣,所以有「金城」的名稱。秦漢時期,應縣地處雁門郡,故應縣木塔被稱為「雁」。

   現存的匾額中,書體較好的是第一層南面大門上的,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立的「萬古觀瞻」匾額,以及第三層東南面清宣統三年(1911)應州知事任緒瀛寫的「曖極於天」匾額。

   從文物的角度而書,價值最高的是第三層南面的「釋迦塔」木牌,不僅書法漂亮,匾額上還有應縣木塔幾次修繕的年代記錄,對考證木塔歷史是相當珍貴的史料。

   除了匾額以外,應縣木塔上的對聯同樣具有很高的藝術和文物價值,其中的內容主要是對木塔的讚賞。

  

應縣木塔的歷史將近一千年,在這漫長歲月裡,木料難免有些腐爛或變形,人們也曾經多次修繕過木塔。

應縣木塔第三層的「釋迦塔」牌匾記載,木塔曾先後在金代的明昌六年(1195)增修,元延佑七年(1320)加修,明正德三年(1508年)、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清同治五年(1866年)修繕,塔內、寺內的佛像也進行過修繪。

如今,應縣木塔二層整體向東北角傾斜,國家也先後進行小修,整體大修、加固方案正在醞釀中。也不知道是什麼原因,也許是工藝過於複雜,抑或是不敢隨意動工,僅修複方案就策劃了二十多年。

應縣木塔是科學、藝術與宗教的完美結合,是人類木構建築史上的奇蹟,也是山西人的驕傲。

相關焦點

  • 山西行——應縣木塔
    它是「天柱地軸」,堪比20層現代建築之高;它被譽為「峻極神工」,就地取材,未曾使用一顆鐵釘,歷經千年滄桑仍挺拔俊美。 2020年10月11日下午,我們來到山西應縣,膜拜了這座堪稱世界建築奇蹟的應縣木塔。
  • 山西應縣木塔,古人木構建築的奇蹟,無釘無鉚已屹立千年
    有句話說到:十年中國看深圳,百年中國看上海,千年中國看北京,三千年中國看陝西,五千年中國看山西。回溯中華五千年的文明史,山西說第二,沒人敢說第一。山西朔州應縣,位處於朔州市與大同市之間。應縣城建始於唐末時所置金城縣,並在縣城內創建應州,自創辦之日起這裡一直都是重要的戰略要地。
  • 應縣木塔,一座歷經千年的木塔,堪稱建築史上的奇蹟
    參訪過那麼多的古佛塔,最愛的應該就是應縣木塔,那是一座令我心心念念的千年古塔,為此我不遠千裡來到了她的面前,只為了觸摸一下這座曾走過千年風雨的塔身,為了近距離感受一下她那走過悠遠歲月的滄桑,也為了找尋一些更多關於她的故事與傳說,深入了解她內在的文化底蘊!
  • 「塞上北歐」山西朔州走進長沙 邀遊客觀應縣木塔
    「塞上北歐」山西朔州走進長沙 邀遊客觀應縣木塔 2014-07-01 15:25:11「美麗山西休閒遊」旅遊推介此間在湖南省長沙市舉辦,有「塞上北歐」之稱的山西朔州市亮相,重點推介明清時即被稱為「天下第一塔」的應縣木塔。
  • 山西應縣木塔,古人木構建築的奇蹟,無釘無鉚已屹立千年
    有句話說到:十年中國看深圳,百年中國看上海,千年中國看北京,三千年中國看陝西,五千年中國看山西。回溯中華五千年的文明史,山西說第二,沒人敢說第一。山西朔州應縣,位處於朔州市與大同市之間。應縣城建始於唐末時所置金城縣,並在縣城內創建應州,自創辦之日起這裡一直都是重要的戰略要地。
  • 應縣木塔景點講解
    歡迎大家來到應縣木塔參觀遊覽。我是此次應縣木塔之行的導遊員小張,我很榮幸陪同大家一起參觀遊覽,下面將由我來為大家講解應縣木塔。 我們一會兒要經過山西一個鬼斧神工的建築——應縣木塔,相信大家對佛教知識還是記憶猶新的吧。
  • 應縣木塔 舉世無雙
    今天,對其若以「佛宮寺釋迦塔」稱謂,想必沒有多少人知道,但一說「應縣木塔」,那真是舉世聞名。所以,巡禮山西乃至世界古塔,應縣木塔自然不能缺席。」,位於應縣城西北佛宮寺內,是中國現存最高最古的一座木構塔式建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 4A 級景區,與義大利比薩斜塔、巴黎艾菲爾鐵塔並稱「世界三大奇塔」。
  • 臺灣古建專家:山西應縣木塔是世界三大奇塔之一
    臺灣著名古建築學家李乾朗2012年10月13日來到山西太原,與眾多古建愛好者暢談《中國建築與儒釋道文化》。談到正在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應縣木塔,李乾朗幾度動容,稱其是令人眼眶泛紅的人類奇蹟。當日上午,山西博物院會議中心人滿為患,兩行走道也坐滿了觀眾。
  • 山西應縣木塔
    位於山西省應縣城西北佛宮寺內的「應縣木塔」。建於遼清寧二年(宋至和三年公元1056年),金明昌六年(南宋慶元一年公元1195年)增修完畢,是中國現存最高最古的且唯一一座木構塔式建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級景區。
  • 應縣木塔,竣極神工
    應縣木塔又名釋迦塔,位於山西省朔州市應縣城西北佛宮寺內。建於遼清寧二年,是中國現存最高、最古老的一座全木結構塔式建築,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被公認為中國建築史上最有價值的坐標之一。應縣木塔不僅是中國建築史上的一個奇蹟,也是世界的奇蹟,故與義大利比薩斜塔、巴黎艾菲爾鐵塔並稱為「世界三大奇塔」。
  • 世界三大奇塔,世界最高木塔,山西應縣木塔探秘
    「應縣木塔」塔高67.31米,今天一般商品房的樓層高度是3米左右,那麼「應縣木塔」差不多相當於23層的樓房高度了。釋迦塔(應縣木塔)釋迦塔是中國現存最高、保存年代最久,唯一一座木構塔式建築。中國山西應縣釋迦塔;義大利比薩斜塔、巴黎艾菲爾鐵塔並稱「世界三大奇塔」。 2016年,金氏世界紀錄認定,釋迦塔為世界最高的木塔。
  • 千年國寶病入膏肓 山西應縣木塔手術應該怎麼動?
    晉北的應縣之所以出名,很重要的原因是因為那座著名的木塔,這座歷經千年而巍然屹立的古塔,是山西文物的象徵,無數的山西人因為自己這片土地上有這樣一座建築物而感到驕傲,但是現在,這一國家級文物已年老體衰,病入膏肓,一般治療已不能奏效,非動大手術不可。  國家文物局日前決定,正式向全國文物界以及工程技術界的專家學者徵集木塔的維修方案。
  • 我國僅存的一座木塔在山西應縣
    釋迦塔全稱佛宮寺釋迦塔位於山西省朔州市應縣城西北佛宮寺內,俗稱應縣木塔前來參觀的遊客絡繹不絕,建築結構的奧妙、周邊環境的特殊性,加上人為保護的因素,據說這木塔千年不倒,存在著一定的合理性近距離感受木塔的雄偉壯觀,此木塔呈平面八角形,是現存最高的全木結構高層塔式建築,
  • 邱承彬淺談傳統文化之山西應縣木塔奇觀 ——山西應縣佛宮寺釋迦塔
    魯網4月1日訊 近日,在濟南北園大街(三孔橋附近)548號嘉匯環球廣場3C515室,天珠學者、佛學者、傳統文化學者邱承彬向記者介紹了山西應縣木塔——應縣佛宮寺釋迦塔奇觀。  邱承彬對記者說:「山西應縣佛宮寺釋迦塔俗稱應縣木塔、應州塔、釋迦木塔、應縣釋迦塔,位於應縣縣城西北角的佛宮寺內,是佛宮寺的主體建築。它是我國現存最古老最高大的木結構佛塔,是我國古建築中的瑰寶,是世界木結構建築的典範。中國山西應縣木塔與法國巴黎戰神廣場的艾菲爾鐵塔、義大利託斯卡納省比薩城的比薩斜塔並稱『世界三大奇塔』」。
  • 臺灣古建專家:山西應縣木塔是世界三大奇塔之一
    臺灣著名古建築學家李乾朗2012年10月13日來到山西太原,與眾多古建愛好者暢談《中國建築與儒釋道文化》。談到正在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應縣木塔,李乾朗幾度動容,稱其是令人眼眶泛紅的人類奇蹟。當日上午,山西博物院會議中心人滿為患,兩行走道也坐滿了觀眾。
  • 國慶節,走進應縣木塔
    今天,對其若以「佛宮寺釋迦塔」稱謂,想必沒有多少人知道,但一說「應縣木塔」,那真是舉世聞名。如果您國慶來到山西,一定要來應縣木塔。駐足塔下,在仰望中,您一定會看到那個遙遠朝代的高度,感悟到千年前古人的智慧,以及中華文明的精華薈萃!
  • 千年國寶病入膏肓 山西應縣木塔手術應該怎麼動?
    晉北的應縣之所以出名,很重要的原因是因為那座著名的木塔,這座歷經千年而巍然屹立的古塔,是山西文物的象徵,無數的山西人因為自己這片土地上有這樣一座建築物而感到驕傲,但是現在,這一國家級文物已年老體衰,病入膏肓,一般治療已不能奏效,非動大手術不可。  國家文物局日前決定,正式向全國文物界以及工程技術界的專家學者徵集木塔的維修方案。
  • 山西應縣木塔被吉尼斯認證為「世界最高木塔」
    (原標題:山西應縣木塔被吉尼斯認證為「世界最高木塔」)
  • 應縣木塔——縈繞千年的謎團
    應縣木塔是當地的俗稱,它正式的名字是釋迦塔,全稱佛宮寺釋迦塔。它始建於遼清寧二年也就是公元1056年,後於金明昌六年即公元1195年建設完成,現位於山西省朔州市應縣城內西北佛宮寺。它是我國現存的最高、最完整、最古老的一座木構樓閣塔式建築,距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
  • 中國應縣木塔,世界奇塔建築
    對古建有點了解的都知道山西有座遼代木塔,應縣木塔。應縣木塔位於山西省朔州市應縣城西北佛宮寺內,是「佛宮寺釋迦塔」的俗稱。2009年來到這裡,一睹這座與比薩斜塔、艾菲爾鐵塔並稱「世界三大奇塔」的神奇。2009年8月山西應縣木塔 門票60元入圖片描述應縣木塔是由出生在應州(山西北部)的遼興宗的皇后倡建,遼清寧二年(公元1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