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覺經實義解析!五
圓覺經原文
唐佛陀多羅譯
彌勒菩薩章
於是彌勒菩薩在大眾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三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廣為菩薩開秘密藏,令諸大眾深悟輪迴,分別邪正,能施末世一切眾生,無畏道眼於大涅槃,生決定信,無復重隨輪轉境界,起循環見。
世尊,若諸菩薩及末世眾生,欲遊如來大寂滅海,云何當斷輪迴根本,於諸輪迴有幾種性,修佛菩提,幾等差別,回入塵勞,當設幾種教化方便,度諸眾生,唯願不舍救世大悲,令諸修行一切菩薩,及末世眾生,慧目肅清照曜心鏡,圓悟如來無上知見。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復始。
爾時,世尊告彌勒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為諸菩薩及末世眾生,請問如來深奧秘密微妙之義,令諸菩薩潔清慧目,及令一切末世眾生,永斷輪迴,心悟實相,具無生忍,汝今諦聽,當為汝說。時彌勒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眾默然而聽。
善男子,一切眾生從無始際,由有種種恩愛貪慾,故有輪迴,若諸世界一切種性,卵生、胎生、溼生、化生,皆因淫慾而正性命,當知輪迴,愛為根本,由有諸欲助發愛性,是故能令生死相續,欲因愛生,命因欲有,眾生愛命,還依欲本,愛欲為因,愛命為果,由於欲境,起諸違順,境背愛心而生憎嫉,造種種業,是故復生地獄餓鬼。知欲可厭,愛厭業道,舍惡樂善,復現天人,又知諸愛可厭惡故,棄愛樂舍,還滋愛本,便現有為增上善果,皆輪迴故,不成聖道。是故眾生欲脫生死,免諸輪迴,先斷貪慾,及除愛渴。
善男子,菩薩變化示現世間,非愛為本,但以慈悲令彼舍愛,假諸貪慾而入生死,若諸末世一切眾生,能舍諸欲及除憎愛,永斷輪迴,勤求如來圓覺境界,於清淨心便得開悟。
善男子,一切眾生由本貪慾,發揮無明,顯出五性差別不等,依二種障而現深淺。云何二障?一者理障,礙正知見,二者事障,續諸生死;云何五性?
善男子,若此二障未得斷滅,名未成佛,若諸眾生永舍貪慾,先除事障未斷理障,但能悟入聲聞緣覺,未能顯住菩薩境界。
善男子,若諸末世一切眾生,欲泛如來大圓覺海,先當發願勤斷二障,二障已伏,即能悟入菩薩境界,若事理障已永斷滅,即入如來微妙圓覺,滿足菩提及大涅槃。
善男子,一切眾生皆證圓覺,逢善知識,依彼所作因地法行,爾時修習,便有頓漸,若遇如來無上菩提正修行路,根無大小,皆成佛果,若諸眾生雖求善友,遇邪見者未得正悟,是則名為外道種性,邪師過謬,非眾生咎,是名眾生五性差別。
善男子,菩薩唯以大悲方便,入諸世間,開發未悟,乃至示現種種形相,逆順境界,與其同事,化令成佛,皆依無始清淨願力,若諸末世一切眾生,於大圓覺起增上心,當發菩薩清淨大願,應作是言,願我今者住佛圓覺,求善知識,莫值外道,及與二乘,依願修行,漸斷諸障,障盡願滿,便登解脫清淨法殿,證大圓覺妙莊嚴域。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彌勒汝當知,一切諸眾生。
不得大解脫,皆由貪慾故。
墮落於生死,若能斷憎愛。
及與貪嗔痴,不因差別性。
皆得成佛道,二障永銷滅。
求師得正悟,隨順菩薩願。
依止大涅槃,十方諸菩薩。
皆以大悲願,示現入生死。
現在修行者,及末世眾生,
勤斷諸愛見,便歸大圓覺。
註解:於是彌勒菩薩在大眾中即從座位上站立了起來,用頭頂對著佛足禮拜於佛陀,右繞三周,於佛前長跪,並行叉手禮,而對佛說:擁有廣大慈悲心世尊,廣為菩薩開示秘密法藏,令諸大菩薩眾能夠深悟輪迴,能夠分別出邪正,能施捨給末世一切眾生,無畏的道眼於如來藏真如自性大涅槃,能夠讓眾生對圓覺道生起決定的信心,眾生心就不會再重複追隨生死輪迴轉世的世俗境界,也不會再生起對輪迴生死循環所產生的各種錯誤執著的見解。證入不生不滅的真如自性,了達不生不滅的如來圓覺妙心。
世尊,若諸菩薩以及末世眾生,欲遨遊於如來大寂滅海(寂滅指如來身心汙垢雜質全部寂滅,輪迴心輪迴見全部寂滅,對一切相的執著心貪愛心全部寂滅,寂滅了一切執著心),應該怎樣斷除輪迴根本?於諸輪迴世界中的眾生有多少種種類屬性?修佛菩提,有多少等差別?入諸生死輪迴的世間,菩薩應當開設多少種方便,度化眾生?唯希望擁有不舍眾生廣大慈悲心救世的世尊,能夠令諸修行的一切菩薩,以及末世眾生,以智慧的心眼根除身心的一切汙垢與雜質,以圓覺清淨的心神光明,以清淨無染的圓覺之心來照耀「心」這面鏡子,心鏡即會清淨無染。心清淨,鏡子顯現出來的就是清淨的,心不清淨,鏡子裡顯現出來的就是汙染的,以清淨無染圓滿覺悟的心悟入如來無上的知見。說玩了這些話以後,五體投地,禮拜於佛陀。如此這樣連續重複請法,第一次請法完畢後,進行第二次請法,如此三請。
這個時候,世尊告訴彌勒菩薩說:善哉,善哉,善男子,你等今能為諸菩薩以及末世眾生,請問如來深奧秘密微妙之法義,此法義能令諸菩薩潔清慧眼,去除一切邪知邪見,開智慧眼,得慧眼清淨。以及能令一切末世眾生,永遠斷除輪迴,心悟實相,具無生法忍。你現在仔細的聽,我自當會為你宣說。這時,彌勒菩薩聽到佛陀說了這些話,非常的歡喜,以及諸大菩薩眾都沉默了下來,安靜的聽佛陀講解佛法。
彌勒,一切眾生從無始以來,由於有種種「恩愛貪慾」,因為這個緣故,所以才有了生死輪迴,如諸世界一切種類種性的眾生,有卵生、胎生、溼生、化生,皆是因為淫慾而延續的性命,你應當知道在生死輪迴中,貪愛是輪迴的根本,由於又有各種欲望助發貪愛之性,由於這樣的緣故,能令眾生生死相續不斷,欲望是因為貪愛而生,如果沒有貪愛,就不會有執著,就不會有欲望。命是因為欲望而有,眾生貪愛自己的性命,還依欲本,以貪愛和欲望為因,以貪愛性命為果,由於眾生的心在欲望貪愛的境界之中,面對生活中生起的或順或逆的事情,外境如果違背了自己的貪愛之心,而會生出憎恨嫉妒之心,造下種種惡業,因為這樣的緣故,復生地獄餓鬼道。應該知道欲望貪愛可轉變為厭惡憎恨,貪愛與厭憎都是生死輪迴的業道。捨去邪惡,樂善好施,這樣才能夠重又現出天人乘樂善好施的境界。又知道各種貪愛可轉變為厭惡憎恨的緣故,就應該捨棄貪愛,而樂於施捨,還滋養愛本,便現出有為的增上善果,因為這樣的善果還全部在輪迴之中的緣故,所以不能成就聖道。因為這個緣故,眾生想要脫離生死,免諸輪迴,先要斷除貪慾,以及除去貪愛欲望。
彌勒,菩薩變化示現於世間,並非是以「貪愛」為本,只以慈悲令彼捨去貪愛之心,菩薩入於世間度化眾生,不是假借諸貪慾而入生死輪迴,菩薩現於世間,是慈悲心的緣故。如果諸末世的一切眾生,能捨去各種欲望以及去除憎恨與貪愛,於永遠斷除輪迴的道路上,勤求如來圓覺境界,於清淨心便得開悟。
彌勒,一切眾生由本來的貪慾之心,襯託出(顯現出)無明,顯出五性差別不等,依二種障而顯現出境界之深淺。有障者修行功夫淺,無障者修行功夫深。什麼是二障呢?一者對道理理解和認知上的障礙,這種障礙會阻礙正知見,二者事障,諸生死輪迴之心相續不斷;云何五性?
彌勒,如果此二障還未得斷滅,叫做還未成佛,如果諸眾生永遠捨去貪慾(這叫做除去了事障),先除事障未斷理障,即事障除去了,理障還沒有除去,這樣的人只能悟入聲聞緣覺(小乘境界),不能顯住在大乘菩薩境界。因為沒有明理,沒有正知正見的緣故。只有明理了,有了正知正見,理障才可除去!不求明理,而只追求實修(修心),最後只能是緣木求魚。
彌勒,如果諸末世的一切眾生,想漂浮於如來大圓覺真如自性之海,首先應當發願勤斷理事二障,若理事二障已經降伏,即能悟入菩薩境界,若事障理障已經永遠斷滅,即會證入如來微妙圓覺滿足菩提及大涅槃境界。
彌勒,如果末世一切眾生皆想修證圓覺法門,遇到善知識,依照善知識所作因地法行,這時的修習,便有頓漸差別不等,如果遇到如來無上菩提正修行路,根無大小,皆成佛果。如果諸眾生雖然想結交善友,但是確遇到了邪見者,受邪知邪見的蒙蔽,因此沒有能夠得到正確的開悟,這樣用邪知邪見害人的邪師則叫做為外道種性,遇到錯誤的邪師,沒有能夠正確悟道,這是邪師的過失和謬誤,並非眾生的過咎,這就叫做眾生的五性差別。
彌勒,菩薩唯以大悲心作為方便,進入到諸世間,開發未覺悟的眾生,乃至示現種種形相,或逆或順的境界,與諸眾生作為同事,度化令其成佛,菩薩乘願再來度化眾生,全部都是依照無始以來所發的清淨願力,如果諸末世的一切眾生,於大圓覺法門中生起精進增上之心,應當發菩薩清淨大願,應作是言:願我從現在開始把心安住在佛的圓覺境界,希望能夠遇到善知識,不要墮入外道,以及不墮於二乘,依照願力修行,漸斷諸障,障盡願滿,便登解脫清淨法殿,證大圓覺妙莊嚴域。
這個時候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彌勒你應當知道,一切的諸眾生,不能獲得大解脫,全部是由於貪慾的緣故,墮落在生死輪迴之中,如果能夠斷除憎恨與貪愛,以及斷除貪嗔痴,這樣就不會受到在相上差別性的影響,而能全部得成於佛道,理事二種障礙永遠的銷滅,求遇善師得正悟,追隨順從諸菩薩所發的清淨的誓願,依止於大圓覺涅槃,十方的諸菩薩,全部都是以大悲的誓願,示現入生死,入世度眾生,現在的修行者以及末世的眾生,應該勤斷諸貪愛之見,便會回歸大圓覺的境界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