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鞋帝國百麗利潤大幅下滑 平均每天關店三家

2020-12-15 網易財經

(原標題:女孩子們不買鞋了?擁有2萬店鋪的百麗,正以平均每天3間的速度關門)

《欲望城市》裡的Carrie曾說過,如果讓她在一雙鞋和男人之間做抉擇,她一定會選擇鞋,因為它比戀愛更有吸引力,可見女人與鞋的關係之親密。

而對於中國的女孩子來說,只要買女鞋,十有八九會買到百麗國際(01880,HK)旗下品牌,它自營或代理了Belle、Teenmix、Tata、Staccato、Senda、Basto、Joy&Peace、Millie's、SKAP、Bata、等眾多主流品牌,佔據了女鞋市場的半壁江山。


位於北京的一家百麗鞋店(圖片來源:東方IC)

除了銷售女鞋,百麗還是眾多知名運動品牌的代理商,包括一線運動品牌Nike及Adidas,二線運動品牌PUMA及Converse等,以及服裝品牌moussy及SLY等。截至到今年8月31日,百麗在國內共開出了20600間零售店鋪。所以,在你逛街的時候,很大概率會買到百麗旗下品牌,尤其是女鞋。

但就是這樣一個顯赫的女鞋帝國,如今卻面臨平均每天關閉三間店鋪的艱難時刻。是百麗的鞋不好看了嗎?還是女性都跑到電商平臺去買鞋子了?

從日開6間店到日關3間店

「凡是女人路過的地方,都要有百麗」,據說這百麗國際執行長兼執行董事盛百椒曾經說過的豪言壯語。的確,百麗曾經的開店速度令人驚嘆,登陸港交所的2007年,百麗新增自營零售網點2280家,相當於每天開出6間店鋪。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發現:

近五年來,百麗的開店速度在逐漸放緩,2011年百麗在國內淨增鞋類自營零售網點1958家,淨增運動服飾自營零售網點1025家,2012年鞋類和運動服飾自營網點分別淨增加1820家和794家。

2013年,百麗的開店速度開始放緩,百麗在2013/14年年報中表示,開店進度過快,在人力資源和管理資源上,都難以得到有效支持,導致新店質量不高,原有店鋪也會受到影響。開店進度過慢,則會影響品牌的客戶培養,削弱長期競爭力。未來兩三年,期望可以保持適當的開店進度。百麗2014/15財年的鞋類自營零售網點和運動、服飾自營網點分別增加876家和504家。

不過,2015/16財年,百麗運動服飾店鋪保持增長的時候,鞋類業務卻掉頭向下,淨減少自營網點366間。今年6到8月百麗淨關店276間,相當於平均每天關掉3間店。百麗的利潤也出現了大幅下滑,截至2016年2月29日,百麗營收為人民幣407.9億元,同比微增2%,經營溢利為人民幣42億元,同比大幅下跌32.2%。

鞋類業務的下滑是利潤減少的主要原因:

2015/16財年,鞋類業務的收入下降了8.5%,至210.7億元,鞋類業務分部業績利潤率18.7%,而去年為22.1%。同時,鞋類業務收入佔總體業務收入的比例為51.7%,與去年的57.6%相比,比重明顯降低。

百麗方面表示,過去一個財年同店銷售下降超過10%,這與其不完全統計的兩千多家百貨商場的鞋區銷售下降幅度基本一致。百麗國際執行長兼執行董事盛百椒表示,未來一段時間,如果同店銷售持續低迷、恢復低於預期,鞋類業務分部業績利潤率仍有緩步下降的可能性。在2016/17財年第一季度,百麗鞋類業務同店銷售下降幅度達到了16%。

品牌雖多,但同質化嚴重

「之前還是很喜歡百麗家的鞋子,但是感覺近幾年鞋子不好看,一些不是折扣店的店鋪都放著去年或者前年的款。除非是打折,特別便宜,不然都不會買百麗的鞋子了。」陳小姐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現在我很多時候會去海淘一些鞋子。」

陳小姐的選擇可能解釋了百麗鞋類業務疲軟的一個原因。優他國際品牌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總裁楊大筠向記者指出,同質化是百麗存在的一個很大問題,「百麗雖然有很多品牌,但是無論從年齡層、風格來看都沒有太大的分別,眾多的品牌沒有形成區隔,一部分消費者就會流失,去消費小眾或者更加個性化的品牌。」

楊大筠認為,經過近20年的快速增長,百麗目前面臨的市場情況和以前已完全不同。「過去百麗賺錢的時候,人工、物流、融資等成本都還比較便宜,但現在各項剛性成本都在上揚,同時在市場供給過剩,以及人們的消費能力沒有得到提升的情況下,企業賣出的產品價格卻越來越低,這嚴重擠壓了企業利潤。」楊大筠表示,「早年錢好賺,百麗快速擴張,但現在過多的店鋪和重資產反倒成為了負擔。」

事實上,整個女鞋行業都面臨著這種困境:

同樣店鋪滿街的達芙妮今年上半年的營業額下跌22.3%至34.01億港元,虧損1.64億港元,銷售點總數減少466個至5464個;2015年達芙妮的虧損達到了3.79億港元,同比去年大幅下滑超300%。

星期六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7.09億元,同比減少16.09%,淨利潤2015.65萬元,同比減少25.41%。

另一家女鞋品牌千百度今年上半年的淨利潤9041.2萬元,同比減少約18.5%。

麥格理資本分析認為,銷售渠道改變,產品類別變化,消費者對於性價比更加挑剔,更多的消費選擇都將繼續影響百麗的鞋類業務。

楊大筠則表示:

百麗過去養成了一種推銷模式,向消費者推銷自己認為好賣的產品,但是現在已經變成了消費者主導消費的時代。

百麗需要調整戰略,調整品牌之間的差異,還需要考慮如何更好地跟網際網路接軌。

本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作者: 肖樂 責任編輯:郭瑞超_NF2003

相關焦點

  • 鞋企業績寒冬:達芙妮日均關店3家"怪"天氣 百麗賣起牛仔褲
    中國網財經8月2日訊(記者 劉小菲)經歷了關店、減員潮的鞋業依然未走出業績低谷。港股上市公司達芙妮日前發布業績預警,稱公司2016年上半年同店銷售下跌11.7%,關店450家。在此之前,A股上市鞋企星期六和哈森股份也發布了中期業績預告,淨利潤預降幅度均達到了30%。
  • 「鞋王」百麗純利下跌18% 女鞋品牌日子都不好過
    「鞋王」百麗純利下跌18% 女鞋品牌日子都不好過 2017-05-  4月28日,百麗國際發布公告表示,由高瓴資本集團、鼎暉投資以及百麗國際執行董事組成的財團,向百麗國際提出私有化要約,總收購價531億港元。百麗國際此次交易,超過了此前萬達商業345億港元的私有化總額,一躍成為港交所歷史上最大規模的私有化交易。不過,和百麗國際巔峰時期1500億港元的市值相比,這次交易仍然屬於「賤賣」。
  • 女鞋巨頭銷售數據下滑 鞋業傳統銷售模式受衝擊
    南都記者 方光明 攝  李先生是虎門宴崗百麗鞋廠的員工,其反映自去年12月份以來,原本每月3000多的工資驟降到一兩千。3月10日,千名工友因為對工廠這一行為表示不滿而反映了訴求。百麗連續10多年在中國女鞋銷售中居榜首,是許多都市女白領喜歡的品牌,然而3月19日發布的公告顯示,四季度作為核心業務的鞋類業務同店銷售下降6.2%,三季度這一數據也下降了13.4%。
  • 「國民女鞋」跌落神壇,一年關店1900多家,市值跌的只剩下零頭
    事實上近些年來不少曾經陪伴80後的一些品牌,都面臨了關店、破產的情況。早在今年一月份的時候,真維斯澳大利亞公司就宣布進入自願託管程序,並且進入破產清算階段。而除了真維斯之外,曾是一代「鞋王」的它,也從輝煌走向了落幕。說到這裡相信已經有人猜到了,這一品牌就是達芙妮。
  • 淘寶女鞋5月數據:紅蜻蜓第一駱駝百麗表現平淡
    6月13日消息,億邦動力網通過收集數據魔方的相關信息,匯總了5月份淘寶和天貓平臺女鞋行業銷售排名前十的品牌。紅蜻蜓5月份銷售額接近6500萬元,排名淘寶女鞋行業第一。  達芙妮5月約銷售3800萬元,排名第三的卓詩尼銷售接近3000萬元,排名第四的古奇天倫5月銷售接約2950萬元排名第五的意爾康約2930萬,百麗集團下的思加圖約為2800萬元,排名第六。  這部分商家多是傳統品牌,其中只有古奇天倫一個網際網路品牌,排名第七的莫蕾蔻蕾暫時也沒有線下店。莫蕾蔻蕾5月銷售額接近2500萬元,但客單價也較低,靠成交商品數取勝。
  • 百麗收購龍浩天地 女鞋名牌整合高端男鞋
    它是中國市場定位中高端的四大休閒男鞋品牌中唯一的本土品牌,其他三家是丹麥品牌ECCO、義大利品牌Geox和目前由百麗經銷的英國品牌Clark。  對於這一收購的意圖,百麗國際方面表示,收購將完善集團目前的品牌組合,使集團在高端休閒鞋類別擁有並經營自有品牌。另外,龍浩天地與百麗處於同一行業類別,且與集團的業務性質一致,因此預期收購後和百麗國際將能夠實現協同效應並從規模效益中獲益。
  • 百麗品牌退出香港市場
    女鞋行業的疲態越來越明顯。近日,女鞋品牌「巨無霸」百麗國際旗下的百麗品牌被傳撤離香港市場。  百麗國際投資者關係人士昨日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目前在香港的關店行為只是百麗品牌,而不是百麗國際,至於百麗品牌是否會撤出香港市場現在還未接到通知。上述人士強調,百麗品牌所佔百麗國際在港銷售的份額很少。
  • 暴跌166億,關店3860家,慘到被地攤貨狂虐,中國鞋王到底咋了?
    陳賢民找準了兩條線,第一,注重選址,當時,以百麗為首的女鞋在商場鋪專櫃,從一線城市到四線小鎮,幾乎每一家商場一層女鞋專櫃,都被百麗旗下的子品牌大包大攬。這個時候,達芙妮擠進去無異於雞蛋碰石頭。陳賢民直接將門店開在了商場外的底商街邊店,與百麗錯開戰場,讓消費者沒進商場之前,先去達芙妮看看。第二, 快速開店。達芙妮採用加盟模式,在速度最快的時候,從2008年至2012年,每年都有近800多家達芙妮在各種城市開張,從一線深入到城鎮,僅僅花了5年時間。
  • 達芙妮、大東等初現關店潮 電商衝擊中低端女鞋市場
    多品牌女鞋店現打折關門  「怎麼達芙妮、月牙兒、大東等女鞋店少了好多?」這令常常逛街的夏女士疑惑不已。  昨日,記者在武昌中南路某商場旁看到,原來的達芙妮門店已關門,門楣招牌上還殘留著尚未褪盡的「達芙妮」印記。往前走,在武珞路某商場旁,另一家達芙妮門店也關門了。而另一女鞋品牌CNE的門店,目前更是已難覓蹤影。
  • 虧損30億 淨利暴跌1789.31%,上市女鞋品牌集體遭遇「滑鐵盧」?
    來源: 奇點商業資本論從「開店王」變「關店王」,那些百貨一樓的女鞋品牌到底怎麼了?百麗退市、達芙妮從「開店王」變「關店王」、千百度轉盈為虧……近年來,國內女鞋上市企業業績可謂一片慘澹。這些曾經佔據女鞋行業半壁江山的品牌,如今為何虧損、關店成常態,那些百貨一樓的女鞋品牌到底怎麼了?
  • 達芙妮百麗的強勁對手:只賣「百元鞋」,今坐擁8000家店年銷50億
    在這個大環境下,網購平臺上湧現出許多新品牌,進一步衝擊到了實體店,很多曾經銷售火爆的品牌迎來了「關店潮」。就拿女鞋品牌來說,達芙妮女曾是國內的女鞋巨頭,現在卻在市場競爭中節節敗退、關閉上千家門店,一代鞋王百麗也走上了退市「賣身」的衰敗之路,許多頂尖鞋企的業績出現了滑鐵盧,陷入危機。
  • 旗下五大品牌進入億元俱樂部,雙11女鞋行業TOP10鞋王百麗霸榜
    1秒破億,線上銷售額同比增長50%,線下總同店同比增長14.7%,這是2020年雙十一百麗國際(以下簡稱「百麗」)時尚鞋類業務交出的成績單。在天貓女鞋行業排行榜TOP10中,百麗旗下品牌連續三年霸榜,BELLE穩居榜首,TATA、STACCATO、TEENMIX、BASTO均進入TOP10,五大品牌均衝進億元俱樂部;京東女鞋行業TOP10佔據6席。
  • 百麗退市,達芙妮涼了!2017這些死亡的企業你應該了解下
    虧損額為3.79億港元,營業額同比下滑19.1%至83.791億港元,核心品牌業務銷售下滑超過19%至75.211億港元。2016年營業額更是下跌22.4%至65.02億港元,虧損擴大至8.19億港元。   之所以業績下滑,國內經濟不景氣可以稱得上外因。2011—2014年女鞋市場整體出現下滑趨勢,市場需求開始降低,內地女鞋整體供大於求,這讓曾經的鞋王也不能獨善其身。
  • 中國真正的女鞋之王:一雙不到100元,在全國開出8000多家門店
    這幾年,中國女鞋市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機,不是洗牌,而是連老大老二都不能倖免。老大百麗出現業績下滑,黯然退市,最後還被賣了。而老二達芙妮大批的關閉門店,業績快速下滑。仿佛一夜之間,女鞋品牌們都不行,消費者都不買單了。女生們開始不愛百麗、達芙妮了,那他們都選擇了誰呢?
  • 鞋履企業2019年業績盤點:達芙妮關2395家店 星期六淨利暴增15倍
    從快速擴張到業績大幅下滑,這其中典型的案例就是達芙妮。   2019年達芙妮關店幅度達到創立以來最高峰,一年關店2395家,但是虧損依舊高達10.12億元。據統計,曾經「門店滿街」的達芙妮,最近4年關閉了近4000家門店。市值從曾經最高189億港幣,下降到如今的2億港幣,跌幅高達99%。   電商崛起、激烈的同質化競爭及消費趨勢轉變等因素極大程度上衝擊了傳統鞋履行業。
  • 借力馬雲 達芙妮「女鞋王」鹹魚翻身?
    曾經備受青睞的「女鞋鞋王」在近期又被曝出關店消息,據北京商報近日報導,北京地區有23家店鋪,但部分位於購物商場的店鋪在高德地圖中顯示為服務狀態未核實,走訪時可以發現該店鋪已經關閉。作為成立近30年的女鞋品牌,達芙妮曾創造了一年賣出5000萬雙女鞋的業績,作為「女鞋王」佔據了將近20%的市場份額,號稱中國市場每五雙品牌女鞋就有一雙來自達芙妮。
  • 又一時尚女鞋黯然落幕 玖熙關閉北京最後一店
    昔日佔據商場購物中心鞋履區核心位置的Nine West(玖熙)繼達芙妮關店風波、百麗大幅虧損之後,成為了又一家黯然落幕的時尚女鞋品牌。北京商報記者走訪發現,該品牌在北京的最後一家門店漢光百貨店已悄然關閉;同時,該品牌天貓旗艦店也於日前正式關閉。
  • 上市鞋企淨利潤同比大幅下滑 實體鞋店夾縫中求生存
    超半數A股上市鞋企歸母淨利潤同比大幅下滑截至目前,A股7家上市鞋企三季報已經全部披露完成,其中僅三家實現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另外四家均出現同比下滑。紅蜻蜓、奧康國際的下滑幅度超過10%,哈森股份及萬裡馬的下滑幅度則超過40%。
  • "女鞋第一股"1年虧7年利潤放血甩賣 千元鞋賣89元
    原標題:「女鞋第一股」1年虧掉7年利潤,經銷商大甩賣:原價千元,現價89元2017年號稱「中國鞋業第一股」的星期六巨虧3.52億,不僅賠掉了過去7年的總利潤,而且公司也因為庫存太多,不得不放血大甩賣。
  • 中國新女鞋之王崛起!全國擁有9000家門店,一年能賣出1億雙鞋子
    中國新女鞋之王崛起!全國擁有9000家門店,一年能賣出1億雙鞋子推薦語:說到我國的「女鞋之王」,大家第一印象可能會想到百麗這個曾經當之無愧的王者。2010年的時候,百麗佔中高端女鞋市場46%的份額,而居第二名的鴻國國際僅佔6.5%,差距十分明顯。到了2011年,百麗的營收已經達到289億,淨利潤增長到42億。在百麗國際最輝煌的2013年,百麗的市值一度超過1400億港元,成為中國最大鞋履零售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