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世界的中國家族,延續84代,子孫遍布美、日,韓國一脈8萬人

2020-12-14 羽昕天

夫源遠者流長,根深者枝茂。—白居易

判定一個國家的歷史,就看它經歷的朝代;一個家族的興旺,族譜上已然清晰可見。《百家姓》,僅僅記載的是一個個姓,背後的家族歷史,或許早已中斷不堪。

在華夏的這一片土地,如果要找一個姓,是見證朝代的更替,歷史變遷的證明,我相信"孔"姓是無可厚非的,時至今日,孔姓無疑是中國最大的家族。它的誕生或許不是最早的,但他的影響和傳承是舉世共睹的。

夫子姓孔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論語》中的第一句,我們耳熟能詳,簡簡單單30字,是經歷2570年的歷史傳承。從學習方法,學習樂趣,學習實踐三個方面,闡述了對學的認知。並影響其後的2500年的歷史。

夫子姓孔,名仲尼,其祖上是殷代貴族,為躲避戰亂,遷族魯國。公元前五五一年,孔子誕生。三十多歲,開始收自己的第一批學生,其中包括顏路,曾點,子路。

在從政多次失敗後,孔子定下心來,把全副精力放在教育一塊,經常和弟子談論"仁"。在當時"庶人"抬頭的社會環境下,由於階級的限制性,他主張維持等級制度的"禮",或許我們把它看作是孔子向等級制度低頭的轉變,但正是這次低頭,成為他思想的最光輝的一面,也是他得以延續的原因。

孔子的施教方法最大的特點就是重在啟發,因材施教,正是一種獨特的教學方式,受到極力的推崇,他讓每個人都感到了無限的可能, 對於階級統治,他採取中庸之道,對於普普通通的人,他採取一視同仁。

正如顏路感嘆:往上看吧,越看越高;往裡鑽吧,越鑽越有東西。瞧著在前頭呢,忽然又轉到後頭,老師一步步誘導,給我最廣泛的東西,又給我最扼要的東西,讓我想要停下也不夠,我費心竭力地的跑,彷佛剛要趕上,但是他又跑到前頭,總是趕不上

"我談不上創造,我只是轉述"作為中國最早的歷史學者之一,孔子就這樣說道。

《春秋》作為他晚年的著作,是明知自己的抱負不能實現的無奈,但仍然有 "老驥伏櫪,志在千裡"決心。流傳千古的《春秋》,不是對歷史客觀的記錄,而是孔子的主張看法。正是這種名分大義,《春秋》為後世所看重,是為中國最早的編年體史書。

世代傳承

時至今日,孔子後裔已經傳到第八十四代。除了家學淵源,孔家傳承延綿不斷還與家族的嚴格的管理制度有關。

孔子後人對於家族族譜是十分重視的,每過三十年,就會重新修訂,詳細記載家族的每一位後人。

此外,孔家得以延續,還和歷代統治者息息相關,自孔子的學說推廣以後,作為儒家正統,他的地位在中國的歷史長河中一直穩如泰山,無論朝廷如何改變,儒家都會有一席之地。也正因如此,幾乎歷代孔子傳人,都會在朝廷取得一官半職。

在山東曲阜,孔家的根系所在,有孔廟,孔府等標誌性建築。在古代,每過五十年就會舉行一次祭孔,其規模宏大,難以言表。對孔家子孫的保護,哪怕是在戰爭年代,也會不遺餘力。

孔子第七十七代傳人,第三十二代衍聖公孔德成,在他還未出生就被寄予厚望,因此,在他出生時,山東省省長親自派兵保護,更是放了13響禮炮宣告天下。哪怕是在清政府覆滅,封建主義倒塌的混亂中,孔子氏族的聲望也沒有受到一絲影響。

除了孔家嚴格的保護措施和政府的幫助以外,孔家能世代相傳的最大原因還與其子孫後代的努力息息相關,孔家後人,在各個行業都有取得非凡成就的人物。西漢,官左司馬、將軍;南北朝經學大臣孔穎達,著《五經正義》;譽稱"二蘇聯壁,三孔分鼎"的孔平仲,孔文仲、孔武仲三兄弟。

書法家孔承倜;明代輔相孔貞運;清戲曲作家桃花扇作者孔尚任;曾任美國馬裡蘭州州立大學學術副院長、香港科技大學學術副校長的孔憲鐸等等,孔家後人,幾乎活躍在各行各業,並且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海外"孔姓"

在孔府廟堂,有一副對聯:與國鹹休,安富尊榮公府第;同天並老,文章道德聖人家

孔子後人,遍布中國各地,甚至,在韓國的孔子後裔更是多達八萬多人,他們有完善的族譜,和各種孔子紀念館。

他們是元代躲避戰亂,逃到韓國,在此安家,由於身負孔氏一族的血脈,才華橫溢,很快便被當地國家舉薦,孔昭更是官居高麗的宰相,此後便世代為官,使得其家族在當地聲名顯赫。

除了韓國,在躲避元朝戰火的孔氏一族,還有遷往日本,美國的孔氏族人,進過一代代地傳承,他們始終沒有忘記自己的故土。

如今,隨著中國的強盛,越來越多的人想要了解我們的文化,孔氏家族的傳承,就是一個文化源遠流長的最好見證,孔子思想也逐漸被世人接受和學習,孔子學院在韓國,日本、歐洲、美國等地修建了二十多所。

孔子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因其"仁"的思想,使得中國在經歷無數朝代更替,仍然保持活力,兼容並蓄的根本

在國際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文化軟實力越發彰顯其重要地位,如果孔子文化能走出世界,等到認同,無疑會大大提高我們國家的綜合國力,讓世界一起學習孔子文化,從"仁"到以德治民,從人道精神和禮制精神定義新的秩序和制度。或許,世界會減少硝煙的瀰漫。

中國的孔氏家族,離不開中國這一片土地;同樣,正因為有孔氏家族,才體現我們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遠流長。

相關焦點

  • 全球最顯赫4大家族,中國一家族上榜,延續2500年,國內人人皆知
    世界上許多大家族,都沒逃過「盛極而衰」的歷史定律。 曹雪芹在《紅樓夢》中寫過「賈史王薛」4大家族,這4大家族曾經是富貴燻天的「鐘鳴鼎食之家」,後來敗落得「一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事實證明,一個大家族想長久延續聲望名氣,光靠錢是不行的。
  • 中國結局最好的末代皇帝,後裔子孫遍布世界,至今無人敢盜其陵墓
    當然凡事都有例外,有一些新政權也會善待前朝遺留下來的皇族,歷史上就有一位皇帝不僅得到善待,還使自己的家族順利繁衍千年。 因生前遭受數年傀儡生活,遂害怕漢室血脈被斬殺殆盡,劉協曾留下家訓,只允許嫡長孫劉康一脈承襲爵位,其餘子孫須全部遠離此地生活。西晉太康十年(公元289年),劉協玄孫劉阿知帶領家眷、族人、隨從、工匠等2000餘人東渡扶桑。
  • 102歲建築大師貝聿銘去世,蘇州貝氏延續15代的榮光
    5月16日,被譽為「現代建築的最後大師」貝聿銘去世,享年102歲。美籍華人建築師貝聿銘,是橫跨兩個世紀的傳奇。在他長達60年的建築生涯裡,留下了遍布世界各地的傑作。回望他的一生,不能不提蘇州貝氏家族,這個傳承了15代的百年名門望族,打破「富不過三代」的魔咒。在中國時代巨變中,要找到一個幾代財富傳承的家族幾乎不可能。像貝氏家族這樣富過15代的商業世家,已經是中國近代史上罕有的家族。貝氏家族,最後的儒家追溯貝氏家族,早在清乾隆年間就以經營中藥成為蘇州四富之一。
  • 中國下場很慘的王朝,百萬皇家子孫被趕盡殺絕,只因民怨太深
    唐朝滅亡時,唐昭宗的17個兒子被朱溫殺了11人,皇帝的嫡系一脈比較慘,但整個李唐皇室沒有被殺光,理性隨著他們的繁衍延續到今天,成為中國世界最大的城堡。宋朝蒙古人滅亡時,宋朝皇族基本上乖乖投降了。畢竟實力差距太大,忽必烈沒有傷害趙宋子孫,反而極力吸引趙宋皇室展示他的技能,幼稚的大書法家趙孟是趙宋皇室的後代。
  • 中國第一隱世家族:真正的家族財團,傳承至第五代,遍布世界各地
    榮家是中國民族資本家的首戶,中國在世界上真正稱得上是財團的,就只有他們一家。要說中國的豪門,大家會想到李嘉誠、何鴻燊、霍英東家族。但在這麼多百年家族中,沒有一個家族能與榮氏家族相媲美。榮氏家族隱於世界,在清代便已經是首富,更打破了富不過三代的魔咒。從落魄到繁榮:榮氏第一代建立家族商業榮氏家族的鼻祖名為榮啟期,是榮叔公的後代。到了榮宗敬祖父榮錫疇這一代,開始從事販運。
  • 中國最神秘的大家族,後代子孫遍布世界,影響力大過日本皇室
    孔子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對中國甚至世界的影響持續千年,其思想和著作始終被人們奉為圭臬。孔子作為文化的「至聖」,其家族後代也是人們關注的焦點之一,如今孔氏後人已經傳至第80代孫,其族人也遍布世界各個領域。如果仔細翻看孔氏家譜,你會驚訝地發現中國幾千年歷史中,原來這麼多文化名人、高官政要竟然都是孔子的後代,其輝煌顯赫世所罕見。
  • 延續數百年來的老傳統 靖江王后裔到桂林祭祖(圖)
    記者梁亮/攝  本報訊(記者梁亮)3月14日,1200多名靖江王的後裔從桂林各地匯集靖江王陵門前,以舞獅等傳統方式祭祀祖先。據介紹,在每年農曆二月十五日這天祭祖,是他們延續數百年的傳統。  正午12點吉時一到,這些朱氏後裔們扶老攜幼進入第三代靖江王及王妃的陵寢。祾恩殿前,他們在家族「頭人」的帶領下,為長眠於地下的祖先敬上香燭、焚燒紙錢。隨後,族內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登上重重石階,面向族人們誦讀了祭文。向祖先行過鞠躬禮後,他們又在祾恩殿前的神道上燃放了鞭炮。一時間,炮聲響徹山谷,神道上遍布紅色的炮紙。
  • 好的家風,讓家族代代興盛,中國古代最牛的六個家族
    家風的形成往往是,一個家族之鏈上某一個人物出類拔萃深孚眾望而為家族其他成員所宗仰追慕,其懿行嘉言便成為家風之源,再經過家族子孫代代接力式的恪守祖訓,流風餘韻,代代不絕,就形成了一個家族鮮明的道德風貌和審美風範。好的好的家風,讓家族傳承千年,代代興盛。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從古到今,幾個以家風好傳承到今天的家族。
  • 中國第一大家族延續了17代,上海有1000棟房子,子孫全是哈佛人才
    可是有人還說,他們的成就不過是因為他們的父親或者祖先很優秀,他們只是因為子承父業,所以才有了人們看到的成就與榮耀,這種說法好像也沒有什麼問題,可是,我仔細認真的思考過後,我認為他們不只是因為富二代,富三代才一直很有錢的,他們自己也是很優秀的人,若如果,他們本來什麼都不會,那即使給他再多的東西,他也沒法維持住。所以每個人的成功都和她自己的努力脫不開關係。
  • 在中國傳承2000年,與孔子家族平起平坐的,還有一家姓張的
    儒家文化固然強大,甚至世界聞名。然而,在中國歷史上,卻並非獨此一家,另有一世襲家族,從古至今延續兩千多年,家族之繁盛,足以與孔家叫板。孔門繁茂享盛譽中國作為世界上唯一一個將傳統文化延續至今的國家,在世界舞臺上享有盛譽。
  • 漲知識|中國古代第一家族,憑什麼興盛2000年?
    2 孔德成出生時,孔子家族作為世界上延續、世襲時間最長的貴族家族,已經存在了2000多年。 這是一個超越王朝更替與江山鼎革變遷的世襲貴族。
  • 中國有個家族,很牛,延續幾千年不倒,歷朝歷代都盼此家族生男孩
    曾有人說,從古代到至今,中國沒有真正意義上的貴族。這一點不像歐洲歷史上的那些國家,很早有了爵位的封賞之後,無論是中世紀,還是現代社會,一直有貴族世家,他們的貴族傳統,延續了幾百上千年。說這種話的人,其實並沒有經過大腦的仔細思考,中國不僅有貴族世家,而且歷史要比歐洲那些國家長遠的多,這一貴族世家,就是孔子一門。孔子是我國古代春秋時期人,老人家在世的時候很厲害,不僅學問深,還善於言傳身教,教出了一大堆好徒弟,如子路、顏回等等,算的上是一位好老師。
  • 四知堂千古一脈
    楊震為官清正廉潔,家境清貧,一些故舊長者曾勸其為子孫置辦產業,楊震不肯,說:「使後世稱為清白吏子孫,以此遺之,不亦厚乎!」其子楊秉任刺史時,「計日受俸,餘祿不入私門。故吏齎錢百萬遺之,閉關不受,以廉潔稱」。他公開言道:「我有三不惑:酒、色、財也」。為秉承祖上德操,楊秉親立楊氏家族為「四知堂」。
  • 中國最牛家族:打破富不過三代規律,旺24代,300子孫個個有成就
    俗話說:富不過三代,君子之澤五世而斬,但對曾國藩來說這些俗話並不靈驗,曾家子嗣傳承幾代,沒有一個敗家子,家族之中更是人才輩出,他提倡廉政,並十分認同「師夷長技以制夷」的主張。他是洋務運動的發起者之一,積極投身近代化建設,並組建了湘軍,以鎮壓太平天國,並取得最終勝利。得益於曾國藩治家有方,曾國藩家族一直長盛不衰。
  • 家族傳承密碼——歐美家族傳承成功密碼
    ,繼承發展家族技術、家族事業使得家族延續百年、千年。美國家族企業比例達到54.5%,英國76%,西班牙71%,義大利和瑞典更是超過90%。歐美家族,百年有序傳承,子孫從不爭產,家族巨額的財富和寶貴的文化薪火相傳。例如20世紀90年代杜邦家族控制財富1500億美元,出了250個大富豪,50個超級大富豪。發展至今杜邦已經是世界500 強企業中最長壽的公司。
  • 擔心子孫將家產敗光,他花千億建設大樓收租,至今已富4代
    文:林蕭咱們中國有句老話,叫做"富不過三代"。簡單點來說,就是一個家族不可能一直富裕下去,最多持續三代人的時間。當然了,現實生活中,富裕超過三代,甚至幾百年的家族也並非沒有,但可謂是寥寥無幾。這樣做,也可以防止後代子孫一次性把錢敗光。而我們今天要說的這位傳奇人物,則採用了一種全新的方式,來避免"富不過三代"的怪圈,那就是把千億資產全部建成摩天大樓,然後過著收租的生活,這位富豪就是新世界集團創始人鄭裕彤。鄭裕彤家族,是香港四大家族之一。不過,和其他三個家族不同,鄭裕彤的接班人,在"二代目"中應該是能力最差的。例如郭德勝的三個兒子,被稱為郭氏三雄。
  • 「富不過三代」?世界上第一個百萬富翁家族現在已經傳至第六代
    11月29日,夜幕降臨後,點燈活動如同小型狂歡般展開。先是由來自全美的藝術家們表演節目,組成歡快的前奏。到晚上9時,氣氛達到頂點,來自全世界的數萬民眾齊聲喊出倒計時,一瞬間,火樹銀花綻放在歡呼和尖叫聲中。在場的貴賓大聲宣布,紐約正式進入了慶祝聖誕和新年的日子。
  • 韓國大地主豪宅:靠上門女婿延續家族繁榮,百間屋舍成世界遺產地
    縱觀古今韓國文化並不深厚,有大部分保留下來的文化色彩也多是搬運中國,或許是這個因素,在申請世界文化遺產上,韓國十分積極,就連許多你覺得在國內十分常見的鄉村,也被其成功申遺,成為了國家保護名跡,比如我們今天要說的良洞村。
  • 石油大亨洛克菲勒留給子孫的財富經,這個家族富過六代
    都說富不過三,一個家族的繁盛通常不超過三代,但美國的洛克菲勒家族自石油大亨約翰·洛克菲勒發跡後已經繁盛了六代。這個家族從石油起家,如今在石油、政治、醫療、銀行、風險投資領域都有涉及且影響力巨大。如今洛克菲勒家族仍是美國乃至世界首屈一指的家族,出過州長和副總統,其中影響最大的是與羅斯柴爾德家族、荷蘭王室共同組建的「彼爾德博格俱樂部」。彼德伯格俱樂部實際上就等於拿到了進入世界權力中心的站臺票。1991年,比爾·柯林頓獲得出席彼德伯格會議的資格。1992年,他就獲得了民主黨提名,並被選舉為美國總統。
  • 嬴政的這位名將雖不如王翦、蒙恬,但其子孫後代卻影響了中國千年
    秦王政十九年(前228年),秦國俘虜韓王安、滅亡韓國後,秦王政派王翦率領數十萬大軍逼近漳水、鄴城,李信則出兵太原、雲中,與王翦軍隊共同包圍趙軍,並一舉攻破趙國。秦王政二十一年(前226年),李信率領先遣部隊最先抵達易水河畔,以輕裝騎兵突進大敗燕太子丹,迫使燕太子丹逃入燕都薊城堅守。不久,王翦率領大軍抵達並攻克薊城,燕王喜和燕太子丹退保遼東,李信率軍緊追不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