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海洋汙染問題嚴峻 海洋環境監測行業發展前景向好

2020-12-21 新思界網

我國海洋汙染問題嚴峻 海洋環境監測行業發展前景向好

#愛護海洋#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明確定義,海洋汙染,指的是因人類活動直接或間接將物質或能量引入海洋環境,造成或可能造成損害生物資源和海洋生物、危害人類健康、妨礙包括捕魚和其他各種海洋活動、損害海水使用質量和損壞環境的有害影響。現階段,在全球環境問題日益嚴峻的情況下,海洋汙染對海洋生物和人類造成負面的影響已經不容忽視,這在很大程度上帶動了海洋環境監測行業的發展。

海洋環境監測,是由國家海洋局提出,主要目的是為了保護海洋生態環境,涉及到的內容包括了全國近岸海域生態監控區監測、赤潮監控區監測、陸源入海排汙口監測、汙染現狀與趨勢性監測、海域使用動態監視監測、主要海洋功能區監測以及監測質量控制與質量保證等多個方面,同時還包括一系列海洋環境保護、海域使用管理等領域的基礎科學研究和相關技術的開發工作。

近年來,隨著我國沿海地區經濟的快速增長,與之對應的海洋環境汙染狀況也日益嚴重,主要是由於生活廢水、工業廢水以及綜合廢水的排放。根據環保部發布的相關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生活廢水直排海排放量達到12.6億噸,同比增長50.7%;同年,我國綜合廢水直排海排放量達到41.7億噸,同比增長5.4%;而工業廢水排放量達到25.9億噸,較上一年減少了12.9億噸,同比下滑了33.3%。可以看出,目前我國各種廢水直排海排放量仍然龐大,海洋問題嚴峻,因此國家對海洋環境監測行業的發展也是極為重視。

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2020年海洋環境監測行業投資可行性分析報告》顯示,現階段,我國政府對環境保護工作仍然高度重視,在國內已經形成了國家、省、市、縣4級環境監測網絡,專業、行業監測站將近達到5000餘個,其中海洋監測站數量佔比相對較小。而國家海洋局在《「一站多能」海洋(中心)站規劃布局方案》及《「一站多能」海洋(中心)站「十三五」實施方案》中做出規劃,要加快完善我國海洋(中心)站布局,實現對近岸管轄海域海島觀測監測全覆蓋,到2020年,國內中心站總數將達到29個,海洋站總數將達到110個。

新思界行業分析人士表示,現階段,我國仍面臨著嚴峻的海洋汙染問題。而海洋環境監測是以保護海洋生態環境為主要目的的一項檢測活動,近年來在光學、電學、機械學、材料學發展的帶動下,我國海洋環境監測技術不斷更新完善,目前已經初顯成果。預計在不久的將來,我國海洋環境監測網將建設得更加全面,監測技術及設備也將更為先進。

相關焦點

  • 《中國海洋保護行業報告》:我國已建立271個海洋保護區
    10月11日,我國海洋保護領域首份《中國海洋保護行業報告》(2020)在上海發布。報告分析了我國海洋保護工作中的前沿熱點問題和各個利益攸關方的能力建設現狀,結合政策與時事的梳理對行業當下的機遇和挑戰做出了判斷,進而為行業未來發展提出了對策建議。
  • 海洋汙染的危害及監測治理
    摘要海洋汙染已成為全人類不可忽視的重大環境問題。海洋汙染形式多樣,對海洋環境、生態系統、人類活動造成了各層面的危害。為此,通過各種方法手段監測治理海洋汙染意義深遠。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口和生產力幾何級數地增長,沿海地區經濟發展迅猛,人類在追求經濟效益時,沒有及時認識到「把海洋當成一個無限容量的垃圾場」之中的錯誤,人類活動超出了海洋的自淨能力,早已重創了生態環境,也危機人類自身。
  • 海洋環境問題根源在陸地 沿海汙染物「排海工程」浩大
    文章稱,《經濟參考報》記者獲悉,我國海洋汙染形勢嚴峻,一些地方陸源汙染超標排放仍突出。由於入海汙染物排放標準低於陸地汙染物排放標準,不少沿海地區「排海工程」浩大。新一輪海洋環境保護法執法檢查時隔20年後再度拉開大幕,部分流域水汙染物排海總量控制試點也將開啟。在專家和業內人士看來,在此過程中,須儘快調整海洋汙水排放標準,才能讓海洋治汙取得更大實效。
  • 海洋環境保護法執法檢查報告揭示七大問題
    12月24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沈躍躍向常委會作關於檢查海洋環境保護法實施情況的報告。在總結法律貫徹實施的總體情況時,沈躍躍說,黨的十八大以來,各地區各部門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認真貫徹實施海洋環境保護法,不斷加大工作力度,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取得了積極成效。我國管轄海域海水水質狀況整體改善,海底沉積物質量狀況總體良好。
  • 第四屆海洋知識競賽12:如何進行海洋汙染監測
    海浪預報,是指預報風浪和湧浪的要素,即預報在傳統意義上的特徵波高、周期、波向等,有時也要預報海浪譜。預報海浪,必須已知下面3個要素。(1)氣象條件,在預報海區內,各預報時刻的風速、風向的空間分布。(2)海區的地理環境,需要給出水平方向上的陸界分布和水深分布。(3)海區內海浪場的初始分布。69.海洋能主要包括哪些?
  • 臺灣積極應對海洋環境汙染嚴峻考驗
    「大海帶給我們的禮物不太好消受,但也是轉機。」澎湖合橫小學校長葉萬全說,海漂垃圾給了學校發展海洋環境特色教育的靈感,冬季海邊漂來浮球、魚標、布娃娃等垃圾,老師拿來當教材,融入藝文、社會、科學等課程,教學生從小養成環保習慣,學校還因此獲評「教學卓越獎」。
  • 還海洋一個公道——臺灣積極應對海洋環境汙染嚴峻考驗
    不過,隨著近年來人類汙染的增加,臺灣的海洋環境正面臨嚴峻考驗。盛夏的馬祖海灘,奇幻而朦朧的「藍眼淚」景觀令人嘆為觀止,但形形色色的寶特瓶隨著潮來潮往,「亂入」在淚海中漂移、擱淺,不禁讓正在拍照的遊客皺起眉頭。每年五六月在臺南沿海出現的怪異「雪景」,就是臺灣製造的海洋垃圾之一。收穫後的蚵架浮棚,有的隨潮汐四處漂流,支撐浮力的大塊泡沫老化裂解,漂上沙灘,造就汙染亂象。
  • 聚焦「海洋+」|整治海洋汙染在行動,深圳劍指「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這意味著,「灣區經濟」的持續增速不僅需要海洋,更應敬畏海洋。9月8日,第十五屆國際海洋清潔日深圳主會場在深圳大梅沙海濱公園進行,海洋環境保護再度引發關注。本次活動承辦方——深圳市藍色海洋環境保護協會執行秘書長馬海鵬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受汙染後的環境可能會消耗更多的資源來修復,只有保護好生態,才能為海洋產業經濟保留長久的發展動力。
  • 韓國擬參加日本海洋汙染監測
    【財新網】(記者 陳立雄)據日本媒體報導,韓國正準備參加日本與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的檢測海洋放射性物質的監測活動。日方非常關注,韓國是否會由此緩和對部分日本水產的禁運措施。     日本廣播協會(NHK)稱,韓國外相尹炳世(Yun Byung-se)於10月14日在國會表示,韓方有意參與日本海洋汙染監測。福島核汙染水問題引發了全球關注,韓國國內也出現擔憂情緒。
  • 「上合海洋國際創新中心」成立,「青島造」海洋監測儀器邁向...
    近幾年,海儀所利用幾十年來從事海洋監測儀器研發的基礎,立足多年來在國產海洋監測裝備總體市場佔有率第一的優勢,刀刃向內,轉型變革,從集成技術和集成裝備的優勢化發展,進一步向國產化替代、「卡脖子」技術方向突破。從基礎研究到科技突破再到成果轉化,海儀所打通了產業發展的全鏈條。
  • 四級海洋環境監測體系建立監測範圍覆蓋了全部近海海域
    據新華社濟南3月15日電國家海洋局有關負責人15日表示,我國已經建立起由國家、省、市、縣四級監測機構組成的全國海洋環境監測體系。  國家海洋局副局長王飛說,目前,國家和沿海15個省、區、市和計劃單列市以及46個地級市和部分縣市,建立了專門的海洋環境監測機構,監測範圍覆蓋了我國全部近海海域。
  • 國家海洋局:海洋生態環境穩中向好,入海河流水質不容樂觀
    新華社北京3月19日電(記者 劉詩平)國家海洋局19日發布的《2017年中國海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2017年我國海洋生態環境狀況穩中向好,但入海河流水質狀況不容樂觀,近岸局部海域汙染依然嚴重。
  • 中國海洋可持續發展面四大危機 七大生態問題突顯
    ——中國海洋可持續發展面臨四大危機  ● 近海環境呈複合汙染態勢,危害加重,防控難度加大;  ● 近海生態系統大面積退化,且正處於劇烈演變階段,是保護和建設的關鍵時期;   ● 海洋生態環境災害頻發,海洋開發潛在環境風險高;  ● 沿海一級經濟區環境債務沉重,次級沿海新興經濟區發展可能面臨新的危機和挑戰。
  • 生態環境部介紹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等情況並答問
    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主持發布會,通報近期生態環境保護重點工作進展,並共同回答了記者關注的問題。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 劉友賓:新聞界的朋友們,大家上午好!歡迎參加生態環境部10月例行新聞發布會。今天的發布會,我們邀請到海洋生態環境司霍傳林副司長,介紹我國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特別是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的有關進展情況,並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
  • ...大鵬先行——大鵬新區多舉措保護海洋環境,加快構建海洋汙染...
    美好的生態環境是大鵬灣的天賦,更是大自然的饋贈。大鵬新區人一直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著這片海灘、這灣碧水,因為他們清醒地認識到保護好海洋生態環境,就是保護好大鵬新區發展的道路。《規劃計劃》中還制定了探索建立多維監測信息系統、探索完善陸海統籌生態環境信息共享機制、實施海洋生態環境綜合整治、推進陸海統籌汙染綜合治理、完善考核評價為基礎的監管方案等210項重點任務,涉及到加強大鵬半島生態環境監測能力建設,嚴格海洋生態環境監管與汙染防治,開展重點生態系統保護修復,推進大鵬半島生態優先產業發展,強化海洋環境風險防控與應急響應,強化宣傳教育與公眾參與等方面。
  • 中科曙光中標國家海洋監測中心,先進計算支撐海洋預警
    我國擁有遼闊的海域以及豐富的海洋資源,而近岸海域汙染、海洋生態系統健康不佳等海洋問題卻一直存在。對於此,我們從未停止過對海洋突發事件的研究工作。做好海洋生態災害預警監測與應急處置工作,將最大程度地減輕海洋生態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和社會影響,同時,對相關行業預測業務的準確度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 發展海洋經濟 建設海洋強國
    煙臺市海洋發展和漁業局局長李傳強介紹,煙臺市全面貫徹落實海洋強國、海洋強省戰略,將海洋牧場建設作為修復海洋生態環境、增殖漁業資源和推動海洋漁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從規劃設計、試點示範、創新支撐、生態保護等方面著手,推進海洋牧場向規模化、工程化、智慧化、綠色化方向發展,加快打造山東海洋牧場綜合試點菸臺先行先試區,構建起海洋牧場「全國看山東,山東看煙臺」的新發展格局
  • 我國海洋牧場發展迅猛 未來需與自然和諧共生
    日前,農業部下發《全國海洋牧場建設規劃(2016-2025)》徵求意見稿,分析了我國海洋牧場的建設現狀及現階段存在的問題,明確稱,「到2025年,在我國沿海建成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120個,總面積224平方公裡」,同時發布了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的規劃建設分布圖。  「經過30餘年的發展,我國海洋牧場已初具規模。」
  • 我國海洋生態基本穩定 近岸局部海域汙染嚴重(圖)
    蔡華偉製圖人民日報北京3月17日電(記者餘建斌)據國家海洋局最新發布的《2014年中國海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2014年,我國海洋生態環境狀況基本穩定,但近岸局部海域汙染嚴重、陸源排汙壓力巨大、海洋環境災害多發等問題依然突出。
  • 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與大連海洋大學戰略合作
    12月4日,海洋中心與大連海洋大學在大連海洋大學綜合辦公樓舉行戰略合作籤約儀式,海洋中心主任關道明、副主任樊景鳳、規劃科技處副處長孫欽幫、大連海洋大學黨委書記姚傑、校長宋林生、副校長張國琛以及雙方部門負責人出席籤約儀式。會上,大連海洋大學黨委書記姚傑對關道明一行的來訪表示熱烈歡迎,並對海洋中心長期以來給予的幫助與支持表示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