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啊
千百年來,哺育了我們整個中華民族
黃河的顏色浸染到每個人的皮膚上
黃河的精神融入到每個人的靈魂中
黃河涵養了厚德載物的民族性格
黃河錘鍊了自強不息的拼搏精神
這是黃河文化留給華夏兒女的寶貴財富
流傳幾千載至今依然湍流不息,未來還將繼續奔湧向前!
9月15日,「幾字彎黃河文化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黃河幾字彎文化旅遊高質量發展研討會」調研組來到被譽稱「草原鋼城」「稀土之都」的包頭。調研組一行先後參觀北方兵器城、一機集團展廳,調研了黃河謠文化旅遊區並召開專家座談會,通過深入交流為黃河幾字彎文化旅遊高質量發展提出各自的意見和建議。
在調研過程中,調研組近距離參觀了北方兵器城,參觀了代表性武器裝備;在一機集團展廳詳細了解了集團的發展歷程、產業布局和發展模式等,感受了兵工精神,對國家重工業發展歷程進行學習,對兵器所體現的兵工精神得以更深的體會;置身黃河謠文化旅遊區,仿佛穿越時空,回到了阡陌縱橫的農耕時代。舊漁船、原木樁、黃河石等黃河流域典型的元素與自然景觀融為一體,使整個景區在原生態設計手法的烘託下憑添一份厚重與滄桑。
座談會上,11位專家就黃河幾字彎文化旅遊高質量發展方面進行了分享,我們摘要相關觀點,以饗讀者。
包頭市委政研室副主任張琦
新時期講好黃河故事,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幾」字彎區域理應率先示範,做出樣板。如何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大力推動黃河區域文化旅遊高質量發展,需要結合新形勢謀劃新思路。
包頭應利用資源優勢,以凌汛特色景觀和候鳥北遷過境停留為契機,依託黃河國際露營地、黃河謠文化旅遊園、小白河溼地公園、南海溼地景區等景區景點,適時舉辦黃河「開河節」,助力打造黃河沿線特色文化旅遊品牌,提升包頭文化旅遊知名度和美譽度。
同時,建議自治區用全域旅遊理念做好「統」,聚焦「實施黃河文化系統保護工程,建設黃河幾字彎文旅線路」的工作導向,成立類似「山東黃河流域城市文化旅遊聯盟」的綜合協調機構,結合「十四五」規劃編制,對我區黃河「幾」字彎文化旅遊發展定位、發展重點、基礎設施、服務設施、品牌形象、保護紅線等內容進行統籌謀劃,共同講好「黃河故事」,共同唱好新時代「黃河大合唱」。
包頭市文化旅遊廣電局調研員方金良
近年來,包頭市沿黃旅遊文化產業發展漸趨重視,制定了《包頭市黃河百裡文化長廊發展總體規劃》,修建了沿黃景觀公路,建設了小白河旅遊產業園、黃河謠景區,完善了南海子旅遊景區。黃河遊船、黃河房車營地、黃河魚餐飲、九裡溫泉等一批沿黃旅遊休閒項目逐步發展起來。
對沿黃文旅融合發展,方金良建議要加快黃河文化旅遊重點項目和景區建設,培育壯大文化旅遊企業,加大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普及、弘揚和振興力度,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確立「一軸一帶」布局;建設沿黃特色小鎮;建設沿黃歷史文化遺址公園;打造龍頭企業和特色品牌;充分發揮沿黃景觀公路作用,真正使黃河景觀大道成為包頭旅遊發展的康莊大道,推動包頭旅遊文化產業邁上新臺階。
包頭市發改委規劃科科長張永軍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同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一樣,上升為重大國家戰略。對沿線城市來說,黃河「幾字彎」天下聞名,只有將保護生態環境和發展經濟有機統一起來,才能更加有效地推動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包頭市應該從更廣視野、更寬領域謀劃、構建黃河流域文化旅遊產業發展,實現生態與經濟疊加共生、互促共進,再造發展新優勢。
包頭博物館張海斌
內蒙古地區黃河幾字灣區珍貴的歷史文化資源,是中華文明的主要實物載體,也是草原文化薪火相傳的重要實物例證。就精準發力,推進實施這一地區文物保護利用能力水平建議堅持文物保護利用總體規劃先行,黃河幾字灣區文物保護和利用需要統籌規劃,總體把控、協調推進,要分先後,有取捨;文物基礎工作要提檔升級;分類實施文物保護利用;出臺配套措施,暢通社會力量保護文物渠道 。
內蒙古科技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學術副院長、教授,自治區研究室特約研究員梅蕾
在依託名勝景觀進行內蒙古高質量發展方面,梅蕾建議各盟市應進一步完善政策法規,建立健全有效保障機制,形成政策法規合力;完善社會參與機制,爭取出臺盟市級行業服務標準,以項目為抓手推動社會力量的行動參與;創新性延伸文旅產業的產業鏈;推動健康產業集聚與模式創新,結合區域資源基礎和發展定位,統籌推進健康產業園區布局與集聚發展,實現健康產業的空間集聚、信息集聚與產業集聚;並支持龍頭企業開展試點示範,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和有特色品牌的相關產業企業。
內蒙古科技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教師、博士尤立思
我區打造沿黃文旅生態走廊的關鍵是抓好文化資源這個生產要素。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文旅融合、突出特色」為原則,從我區沿黃生態走廊的沙、草、水、田、天著手。結合多元文化交融,多民族共生及草原紅色文化幾個區域特色,尋找數位化的突破口。
傳統的文旅資源的傳播渠道相對較為單一,數字時代的到來,5G的運用,為文化生產和文化消費提供了便捷的服務。只有完善的傳播體系,才能出色的將我區黃河幾字彎多元的文化與生態展現給全球人民,實現我區沿黃地區的文化內涵的傳承與發展。
包頭師院陰山學刊主編、教授、碩士生導師,內蒙古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張偉
如所周知,中國古典文學以抒情文學為正宗,抒情短詩、精美短文,佔據了中國文學的絕大部分版圖。「黃河」多以意象出現在詩文中。
黃河流經內蒙古這一段,還沒有得到很好的文學表現,呼喚儘早有史詩性的大作品問世。研究與創作齊頭並進,必須充分認識到,黃河的文學鏡像,不能像蛋糕上的酥皮一樣,只作為景點的點綴,而應該視之為文化靈魂,全方位、多渠道、立體式地植入文旅系統中。不僅有文字的,還要有影像的;不僅有靜態的,還要有動態的;不僅有平面的(如繪畫),還要有立體的(如雕塑),等等。這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全面規劃,多學科協同,大手筆運作。
包頭職業技術學院人文與藝術設計系主任、文化產業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孫豔紅
文化旅遊高質量發展,離不開「融合」的理念。內蒙古黃河幾字彎文化旅遊高質量發展,不是哪一個城市或哪一個領域獨立發展的事, 必須用融合發展思路去解決。
立足包頭,文化旅遊高質量發展建議加強以下八個方面的融合:與生態保護融合;與中華傳統文化融合;與包頭地方文化融合;與地方產業融合;與其他地區融合、與科技融合、與媒體傳播融合、與教育融合,用教育築牢文化自信,增進各民族「同根同源」的情感和心理認同,維護多民族和諧的大家庭,增強凝聚力和向心力,鞏固團結統一的良好局面,從而推動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
包頭市委黨校哲學社會科學教研室主任、副教授劉翠玲
包頭作為內蒙沿黃「幾」字彎的重要一環,最為重要的是從提升文化旅遊高質量發展的視角加快推進沿黃流域的自然生態修復及保護,將文化旅遊高質量發展所追求的藝術性、休閒性、多樣性、神秘性等高品質特徵從保護前端給與重視,在規劃階段給與體現,突破單條塊管理與利用,用最整合的方式實現多種功能的集中顯現,達到高效集約的效果。
同時打造「結果」與「過程」相融合的文化旅遊高質量發展模式;探索「小走廊」與「大走廊」耦合發展的思路。在自治區四季旅遊、全域旅遊的思想指導下,包頭沿黃流域的文化旅遊高質量發展要形成內有循環、外有對接,即從沿黃包頭段形成文化旅遊生態「小走廊」和從內蒙沿黃「幾」字彎形成文化旅遊生態「大走廊」的耦合格局。
內蒙古哈木格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董事長、包頭市黃河文化經濟發展研究會副會長李儷嬋
以內蒙古黃河特色餐飲資源為核心主線,講好黃河故事,將內蒙古沿黃七盟市文化旅遊資源和現代農牧業資源作為載體串聯起來,形成區域聯動,打造「黃河幾字彎味道」品牌。
建設「黃河幾字彎味道」品牌正逢其時,通過打造「黃河幾字彎味道」品牌這一行動,將為內蒙古沿黃七盟市的區域循環經濟發展賦予更加緊密的聯繫、將為內蒙古亮麗北疆的建設增加更加光輝的色彩、將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帶來積極作用。
黃河謠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創始人李天東
黃河,為內蒙古留下了豐富的歷史文化、紅色文化和民族文化資產。在發掘和弘揚黃河文化的道路上,黃河謠進行了不懈的投入與嘗試。 接下來將計劃利用更加多樣的技術手段,通過口述歷史、圖文影像、全息投影、歷史實物等多種手法,繼續建設打造草原文化、西口文化、城市變遷、鋼鐵文化、軍工文化、草原絲路、自然科普、非遺藝術等多種不同類別的展覽館、藝術館、陳列館,向全世界展示內蒙古沿黃地區獨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和絢麗多彩的民俗風情,形成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的系列主題博物館群落。
相信依託內蒙古黃河兩岸豐富的文化和旅遊資源,通過政府與企業的良性互動和緊密配合,一定能夠憑藉「博物館+特色小鎮」的創新模式,實現「高效益、可持續、創新驅動」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文化底蘊厚重
旅遊資源豐富
這裡的每一寸土地都寫滿歷史
每一片山水都蘊藏著故事
深度挖掘、保護、傳承、
弘揚黃河沿線優秀文化
助力黃河幾字彎文化旅遊高質量發展
接下來的行程,請持續關注
記者:張鑫
編輯:王慧娟
審核:張麗清
在看點一下 大家都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