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幾字彎文化旅遊高質量發展調研組走進包頭|內蒙古地區|黃河|...

2020-12-12 騰訊網

黃河啊

千百年來,哺育了我們整個中華民族

黃河的顏色浸染到每個人的皮膚上

黃河的精神融入到每個人的靈魂中

黃河涵養了厚德載物的民族性格

黃河錘鍊了自強不息的拼搏精神

這是黃河文化留給華夏兒女的寶貴財富

流傳幾千載至今依然湍流不息,未來還將繼續奔湧向前!

9月15日,「幾字彎黃河文化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黃河幾字彎文化旅遊高質量發展研討會」調研組來到被譽稱「草原鋼城」「稀土之都」的包頭。調研組一行先後參觀北方兵器城、一機集團展廳,調研了黃河謠文化旅遊區並召開專家座談會,通過深入交流為黃河幾字彎文化旅遊高質量發展提出各自的意見和建議。

在調研過程中,調研組近距離參觀了北方兵器城,參觀了代表性武器裝備;在一機集團展廳詳細了解了集團的發展歷程、產業布局和發展模式等,感受了兵工精神,對國家重工業發展歷程進行學習,對兵器所體現的兵工精神得以更深的體會;置身黃河謠文化旅遊區,仿佛穿越時空,回到了阡陌縱橫的農耕時代。舊漁船、原木樁、黃河石等黃河流域典型的元素與自然景觀融為一體,使整個景區在原生態設計手法的烘託下憑添一份厚重與滄桑。

座談會上,11位專家就黃河幾字彎文化旅遊高質量發展方面進行了分享我們摘要相關觀點,以饗讀者。

包頭市委政研室副主任張琦

新時期講好黃河故事,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幾」字彎區域理應率先示範,做出樣板。如何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大力推動黃河區域文化旅遊高質量發展,需要結合新形勢謀劃新思路。

包頭應利用資源優勢,以凌汛特色景觀和候鳥北遷過境停留為契機,依託黃河國際露營地、黃河謠文化旅遊園、小白河溼地公園、南海溼地景區等景區景點,適時舉辦黃河「開河節」,助力打造黃河沿線特色文化旅遊品牌,提升包頭文化旅遊知名度和美譽度。

同時,建議自治區用全域旅遊理念做好「統」,聚焦「實施黃河文化系統保護工程,建設黃河幾字彎文旅線路」的工作導向,成立類似「山東黃河流域城市文化旅遊聯盟」的綜合協調機構,結合「十四五」規劃編制,對我區黃河「幾」字彎文化旅遊發展定位、發展重點、基礎設施、服務設施、品牌形象、保護紅線等內容進行統籌謀劃,共同講好「黃河故事」,共同唱好新時代「黃河大合唱」。

包頭市文化旅遊廣電局調研員方金良

近年來,包頭市沿黃旅遊文化產業發展漸趨重視,制定了《包頭市黃河百裡文化長廊發展總體規劃》,修建了沿黃景觀公路,建設了小白河旅遊產業園、黃河謠景區,完善了南海子旅遊景區。黃河遊船、黃河房車營地、黃河魚餐飲、九裡溫泉等一批沿黃旅遊休閒項目逐步發展起來。

對沿黃文旅融合發展,方金良建議要加快黃河文化旅遊重點項目和景區建設,培育壯大文化旅遊企業,加大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普及、弘揚和振興力度,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確立「一軸一帶」布局;建設沿黃特色小鎮;建設沿黃歷史文化遺址公園;打造龍頭企業和特色品牌;充分發揮沿黃景觀公路作用,真正使黃河景觀大道成為包頭旅遊發展的康莊大道,推動包頭旅遊文化產業邁上新臺階。

包頭市發改委規劃科科長張永軍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同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一樣,上升為重大國家戰略。對沿線城市來說,黃河「幾字彎」天下聞名,只有將保護生態環境和發展經濟有機統一起來,才能更加有效地推動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包頭市應該從更廣視野、更寬領域謀劃、構建黃河流域文化旅遊產業發展,實現生態與經濟疊加共生、互促共進,再造發展新優勢。

包頭博物館張海斌

內蒙古地區黃河幾字灣區珍貴的歷史文化資源,是中華文明的主要實物載體,也是草原文化薪火相傳的重要實物例證。就精準發力,推進實施這一地區文物保護利用能力水平建議堅持文物保護利用總體規劃先行,黃河幾字灣區文物保護和利用需要統籌規劃,總體把控、協調推進,要分先後,有取捨;文物基礎工作要提檔升級;分類實施文物保護利用;出臺配套措施,暢通社會力量保護文物渠道 。

內蒙古科技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學術副院長、教授,自治區研究室特約研究員梅蕾

在依託名勝景觀進行內蒙古高質量發展方面,梅蕾建議各盟市應進一步完善政策法規,建立健全有效保障機制,形成政策法規合力;完善社會參與機制,爭取出臺盟市級行業服務標準,以項目為抓手推動社會力量的行動參與;創新性延伸文旅產業的產業鏈;推動健康產業集聚與模式創新,結合區域資源基礎和發展定位,統籌推進健康產業園區布局與集聚發展,實現健康產業的空間集聚、信息集聚與產業集聚;並支持龍頭企業開展試點示範,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和有特色品牌的相關產業企業。

內蒙古科技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教師、博士尤立思

我區打造沿黃文旅生態走廊的關鍵是抓好文化資源這個生產要素。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文旅融合、突出特色」為原則,從我區沿黃生態走廊的沙、草、水、田、天著手。結合多元文化交融,多民族共生及草原紅色文化幾個區域特色,尋找數位化的突破口。

傳統的文旅資源的傳播渠道相對較為單一,數字時代的到來,5G的運用,為文化生產和文化消費提供了便捷的服務。只有完善的傳播體系,才能出色的將我區黃河幾字彎多元的文化與生態展現給全球人民,實現我區沿黃地區的文化內涵的傳承與發展。

包頭師院陰山學刊主編、教授、碩士生導師,內蒙古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張偉

如所周知,中國古典文學以抒情文學為正宗,抒情短詩、精美短文,佔據了中國文學的絕大部分版圖。「黃河」多以意象出現在詩文中。

黃河流經內蒙古這一段,還沒有得到很好的文學表現,呼喚儘早有史詩性的大作品問世。研究與創作齊頭並進,必須充分認識到,黃河的文學鏡像,不能像蛋糕上的酥皮一樣,只作為景點的點綴,而應該視之為文化靈魂,全方位、多渠道、立體式地植入文旅系統中。不僅有文字的,還要有影像的;不僅有靜態的,還要有動態的;不僅有平面的(如繪畫),還要有立體的(如雕塑),等等。這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全面規劃,多學科協同,大手筆運作。

包頭職業技術學院人文與藝術設計系主任、文化產業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孫豔紅

文化旅遊高質量發展,離不開「融合」的理念。內蒙古黃河幾字彎文化旅遊高質量發展,不是哪一個城市或哪一個領域獨立發展的事, 必須用融合發展思路去解決。

立足包頭,文化旅遊高質量發展建議加強以下八個方面的融合:與生態保護融合;與中華傳統文化融合;與包頭地方文化融合;與地方產業融合;與其他地區融合、與科技融合、與媒體傳播融合、與教育融合,用教育築牢文化自信,增進各民族「同根同源」的情感和心理認同,維護多民族和諧的大家庭,增強凝聚力和向心力,鞏固團結統一的良好局面,從而推動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

包頭市委黨校哲學社會科學教研室主任、副教授劉翠玲

包頭作為內蒙沿黃「幾」字彎的重要一環,最為重要的是從提升文化旅遊高質量發展的視角加快推進沿黃流域的自然生態修復及保護,將文化旅遊高質量發展所追求的藝術性、休閒性、多樣性、神秘性等高品質特徵從保護前端給與重視,在規劃階段給與體現,突破單條塊管理與利用,用最整合的方式實現多種功能的集中顯現,達到高效集約的效果。

同時打造「結果」與「過程」相融合的文化旅遊高質量發展模式;探索「小走廊」與「大走廊」耦合發展的思路。在自治區四季旅遊、全域旅遊的思想指導下,包頭沿黃流域的文化旅遊高質量發展要形成內有循環、外有對接,即從沿黃包頭段形成文化旅遊生態「小走廊」和從內蒙沿黃「幾」字彎形成文化旅遊生態「大走廊」的耦合格局。

內蒙古哈木格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董事長、包頭市黃河文化經濟發展研究會副會長李儷嬋

以內蒙古黃河特色餐飲資源為核心主線,講好黃河故事,將內蒙古沿黃七盟市文化旅遊資源和現代農牧業資源作為載體串聯起來,形成區域聯動,打造「黃河幾字彎味道」品牌。

建設「黃河幾字彎味道」品牌正逢其時,通過打造「黃河幾字彎味道」品牌這一行動,將為內蒙古沿黃七盟市的區域循環經濟發展賦予更加緊密的聯繫、將為內蒙古亮麗北疆的建設增加更加光輝的色彩、將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帶來積極作用。

黃河謠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創始人李天東

黃河,為內蒙古留下了豐富的歷史文化、紅色文化和民族文化資產。在發掘和弘揚黃河文化的道路上,黃河謠進行了不懈的投入與嘗試。 接下來將計劃利用更加多樣的技術手段,通過口述歷史、圖文影像、全息投影、歷史實物等多種手法,繼續建設打造草原文化、西口文化、城市變遷、鋼鐵文化、軍工文化、草原絲路、自然科普、非遺藝術等多種不同類別的展覽館、藝術館、陳列館,向全世界展示內蒙古沿黃地區獨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和絢麗多彩的民俗風情,形成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的系列主題博物館群落。

相信依託內蒙古黃河兩岸豐富的文化和旅遊資源,通過政府與企業的良性互動和緊密配合,一定能夠憑藉「博物館+特色小鎮」的創新模式,實現「高效益、可持續、創新驅動」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文化底蘊厚重

旅遊資源豐富

這裡的每一寸土地都寫滿歷史

每一片山水都蘊藏著故事

深度挖掘、保護、傳承、

弘揚黃河沿線優秀文化

助力黃河幾字彎文化旅遊高質量發展

接下來的行程,請持續關注

記者:張鑫

編輯:王慧娟

審核:張麗清

在看點一下 大家都知道

相關焦點

  •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 黃河幾字彎文化旅遊高質量發展調研組...
    9月19日,「黃河幾字彎文化旅遊高質量」發展調研組專家們走進阿拉善,實地調研烏蘭布和示範區、黃河渡口、老鹽務所、新能源生態科技館,聽取安久廟相關情況匯報並召開座談會。蘇木達(蒙古語:鄉長)說,近兩年,依託黃河古文化,當地打造了黃河漁村,建起了極富民族特色的客棧、家庭旅館,通過發展全域旅遊、田園牧歌綜合體,帶動周邊農牧民共同致富。座談會上,幾位專家就黃河幾字彎文化旅遊高質量發展方面進行了分享並與調研組進行了深入討論。
  • 內蒙古總長約830多公裡,守護著黃河的幾字彎
    內蒙古總長約830多公裡,守護著黃河的幾字彎 河口鎮是位於內蒙古呼和浩特的一個縣城,在黃河上遊和中遊的分界線處 黃河如同母親般滋潤並眷顧著整個內蒙古地區,如果從黃土高原出來,一直向北走,穿過沙路,石路,就會看到一個很大的「幾」字,黃河內蒙古總長度約為830公裡,其中會經過烏海,阿拉善,巴彥淖爾市,鄂爾多斯,包頭呼和浩特在內的六個盟市,還包括了在內的51個旗和縣
  • 內蒙古:黃河「幾」字彎的詩和遠方
    夾裹著巴顏喀拉山脈的雪水,從青藏高原而至的黃河在內蒙古自治區形成一個大「幾」字彎。  幾千年來,農耕文明與遊牧文明在這裡交融集聚,草原文化與黃河文化在兩岸撞擊凝聚,孕育了奔湧的大河精神與奔放的馬背風格。歷史積澱、時光轉換,內蒙古沿黃兩岸地域文化各具特色,自然景觀壯麗神奇,民俗風情絢麗多彩,旅遊文化遺產資源豐富。
  • 推薦|黃河流經內蒙古之包頭
    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匯千流,納百川,經過寧夏石嘴山後,向北開啟了「幾」字旅程。今天我們走進黃河進入內蒙古的第五站——包頭。包頭是蒙古語「包克圖」的諧音,意為「有鹿的地方」,又稱「鹿城」。包頭位於內蒙古自治區西部,北與蒙古國接壤,南臨黃河,東西接土默川平原和河套平原。
  • 堅持生態優先 綠色發展 推動內蒙古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切實增強推動內蒙古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緊迫感、使命感黃河從寧蒙界都思兔河口流入內蒙古,穿行於庫布其、烏蘭布和兩大沙漠之間,一路向北,遇陰山山脈向東再向南蜿蜒流淌,在陰山南麓和鄂爾多斯高原間形成巨大「幾」字彎。
  • 打造「黃河幾字灣」綠色引擎 合力助推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
    為積極踐行國家戰略,助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進一步貫徹國家及內蒙古自治區奶業振興政策精神,9月22日,「黃河幾字灣」有機奶全產業鏈一體化項目戰略合作籤約儀式在達拉特旗舉行。達拉特旗人民政府、蒙牛集團、中化現代農業有限公司及中糧貿易內蒙古有限公司將全方位合作,通過政府引導、企業運作,優勢互補、共同發展原則,探索構建牧場建設運營、牧草飼料種植、生鮮乳購銷合作和奶產業園區建設等全產業鏈商業運作模式,共同推進奶源基地建設,打造「黃河幾字灣」有機奶全產業鏈一體化高品質奶源基地,把達拉特旗建設成為全國優質奶源、高標準有機奶產業發展的重要基地。
  • 【中國夢·黃河情】用心描繪黃河幾字彎上的亮麗風景線
    央廣網呼和浩特10月13日消息(記者金建軍 烏海臺記者周勤)黃河海勃灣水利樞紐工程大漠出平湖,烏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與修複試點工程水清魚躍。近年來,內蒙古秉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理念,轉變發展方式,探索高質量發展的新路。
  • 「幾」字彎上看黃河
    在這裡,浩浩黃河沿賀蘭山麓向北而行,與東西綿延千裡的陰山山脈碰撞、向東,畫出一個遒勁的「一」字,最後遇到呂梁山脈,轉而向南,在大河「致北」繪就出一個壯闊的「幾」字形彎。金秋九月,由科技日報和黃河報組成的「黃河萬裡行」採訪團再次啟程,來到中國北疆——內蒙古自治區,感受黃河與草原融榮共生的遼闊與壯麗。河套平原是位於黃河「幾」字彎上的一片扇形衝積平原,因水而生,依河而興。黃河之於河套地區的意義,也許只有生活在這裡的人才能體會。
  • 翱翔幾字彎 黃河兩岸看新綠
    奔騰的黃河呼嘯而來,在內蒙古高原形成了九曲十八彎的黃河幾字彎,滌蕩出肥沃富饒的河套平原。「天下黃河第一灣」,「沙漠中的一片海」,沿著幾字彎移步易景,美輪美奐!《跟著黃河入大海》今天走進內蒙古:翱翔幾字彎 黃河兩岸看新綠。
  • 建設黃河「幾」字彎城市群高質量發展示範市 ——訪神木市市長李世書
    建設黃河「幾」字彎城市群高質量發展示範市 ——訪神木市市長李世書 索引號:6108210014/-2020-000599 步入新時代,站在高質量發展新起點,充分利用好這些優勢,為轉型升級增添新活力、培植新動能,是抓好「十四五」各項工作的「總開關」。
  • 黃河幾字灣 國家風景道
    黃河幾字灣,國家風景道黃河大峽谷,漫瀚準格爾 依黃河擁沙漠的鄂爾多斯市,素有「三面黃河一面城」之稱,黃河「幾字灣」流經全市長達728公裡,佔黃河全長的1/8、內蒙古段的4/5,為黃河流經全國第二長的地級市。
  • 「暢遊內蒙古包頭」文化旅遊宣傳推廣活動走進太原
    12月8日,包頭市文化旅遊廣電局主辦、太原市文化和旅遊局大力支持的2020「暢遊內蒙古包頭」文化旅遊宣傳推廣活動走進太原,開啟兩地文旅合作、共贏發展的新徵程。推介會從包頭的文旅資源、旅遊線路、文旅品牌、歷史文化、民俗風情、便捷交通、優惠政策等方面作特色推介,盡情展現了包頭市集工業文明、生態文明於一體的現代都市風採。包頭市文化旅遊廣電局副調研員趙曉雷表示,包頭與太原都是在中華民族母親河——黃河的孕育下發展起來的城市,兩地的文化旅遊資源共通性、互補性非常強。
  • 努力讓託克託在黃河「幾字彎」都市圈更加璀璨 ——專訪託克託縣委...
    努力讓託克託在黃河「幾字彎」都市圈更加璀璨 ——專訪託克託縣委書記李春燕 2020-12-02 19: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邁向黃河時代!濟南如何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同時,濟南市政協商量平臺也首次與議政性常委會的主題融合創新,政協委員共同為濟南市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出謀劃策。  不僅要「靠河吃河」還得「養河」  2020年6月初至2020年9月,圍繞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作為重大協商議題,濟南市政協組建專題商量調研組,赴鄭州、蘭州以及省內沿黃城市菏澤
  • 黃河「幾」字灣上開出亮麗「沙漠之花」
    > 黃河「幾」字灣上開出亮麗「沙漠之花」滔滔黃河,孕育了燦爛的中華文明。
  • 「草原鋼城 魅力包頭」走進銀川旅遊推介
    為進一步開拓國內客源地市場,促進包頭市文旅市場復甦,掀起國慶假期旅遊高峰,推進文化旅遊業快速並高質量發展。9月17日,包頭市文化旅遊廣電局主辦、銀川市文化旅遊廣電局大力支持的2020「草原鋼城 · 魅力包頭」文化旅遊宣傳推廣活動走進「鳳凰之城」銀川,開啟兩地文旅合作、共贏發展的新徵程。
  • 黃河河畔上崛起的內蒙古文化旅遊小鎮
    地處晉、陝、蒙黃河大峽谷核心地段的黃河畔石窯文化旅遊小鎮,是中國十大最美鄉村之一,是長城和黃河唯一的交匯之處,也是黃土文化、黃河文化和石頭窯洞文化融匯於一體的特色地質景區。著名的的老牛灣文化旅遊區黃河大峽谷的天然盆景就在此崛起。
  • 打卡「黃河幾字彎」|一個被拍攝千萬次的峽谷「太極彎」
    人民網呼和浩特6月23日電(陳立庚 王慧)天下黃河九十九道灣,當母親河行至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清水河縣境內,一個接近270°的大回彎映入眼帘,因其形似太極,故被當地人稱為「太極彎」。修葺一新的峽谷棧道,潺潺不止的奔騰黃河,壁立千仞的的懸谷,構成羽狀或梳狀排列……清水河縣境內黃河大峽谷屬晉陝蒙大峽谷的北段,在蒙晉交界的老牛灣與古長城交匯。河道轉折變幻,溝谷深峻狹窄,溝坡陡險,河谷深切。1988年,攝影師任志明穿山越嶺走村訪寨,用影像記錄下太極彎的絕美景致。
  • 強化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的產業和城市支撐
    當前,中心城市、城市群和都市圈作為承載發展要素的主要空間載體,要因地制宜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培育黃河流域產業發展新優勢,夯實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的產業基礎,推動沿黃地區中心城市及城市群高質量發展。黃河流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是我國北方經濟的重要支撐,具有「平衡南北方,協同東中西」的作用,只有黃河流域的「崛起」才能挺起北方經濟的「脊梁」,為加快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黃河流域經濟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  一是經濟增速逐步放緩。黃河流域經濟總量佔全國的比重由2008年的23.24%降至2018年的21.98%。
  • 世界大河文明旅遊帶——「包頭百裡黃河文化長廊」的恢宏巨製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流域是華夏文明的搖籃和發祥地。黃河文化作為中華民族的主體文化,對中華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產生了深遠影響。在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的新時代,共商共建共享「黃河文化國家旅遊線路」,更是作為弘揚黃河文化時代價值實現的重要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