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進補有八忌 可多食酸、甘味食物

2020-12-20 中國僑網

秋季進補有八忌 可多食酸、甘味食物

2017年08月10日 14:08   來源:蘭州晚報   

參與互動

  8月7日為立秋,這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秋天來臨。雖有「秋老虎」的餘威,但總體趨勢是天氣逐漸涼爽。今天,我們就和大家聊聊立秋養生的那些事兒。

  白天防暑早晚防寒

  立秋乃初秋之季,之後還有十餘天的三伏天,白天雖炎熱,可早晚已經開始感覺涼爽,而此時,人們該注意白天防暑,早晚防寒,早晚防寒尤其重要。因為白天的炎熱會讓人們以為此時仍是炎熱的夏季,而此時冷熱更迭,燥風秋雨頻襲,早晚溫差變大,若衣物加得不及時,涼蓆過涼,仍過多飲食生冷食物,吹空調、吹風扇,就極易受寒涼。另外還要注意保暖下肢和足部,免得寒從足下生,導致腹部臟器的氣血失調,引發身體各種不適,患上或加重胃疾。立秋可多食酸、甘味食物

  古人認為「秋天宜收不宜散」,飲食方面「秋不食辛辣」,少吃辛辣食物,順應自然界的變化。同時,立秋溼熱交蒸,飲食宜以健脾祛溼、益胃生津為法。可多食酸、甘味食物,佐以苦味食物,如胡蘿蔔、番茄、冬瓜、蓮藕、豆角、玉米、葡萄、黃花梨、龍眼、水蜜桃、菠蘿、哈密瓜等,同時可以多食些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乳品等柔潤食物,以益胃生津。立秋養生切記這八忌

  中醫裡有這樣一句話「一夏無病三分虛,入秋調理有八忌」,秋季進補正當時,但進補不可亂補,應注意八忌:

  一忌無病亂補。無病亂補,既增加開支,又害自身。如服用魚肝油過量可引起中毒,長期服用葡萄糖會引起發胖,血中膽固醇增多,易誘發心血管疾病。

  二忌虛實不分。中醫的治療原則是虛者補之,不是虛症病人不宜用補藥,虛症又有陰虛、陽虛、氣虛、血虛之分,對症服藥才能補益身體,否則適得其反,會傷害身體。保健養生雖然不像治病那樣嚴格區別,但起碼應用膳對象分為偏寒偏熱兩大類。偏寒者畏寒喜熱,手足不溫,口淡涎多,大便溏,小便清長,舌質淡脈沉細。偏熱者,則手足心熱,口乾,口苦,口臭,大便乾結,小便短赤,舌質紅,脈數。

  三忌多多益善。任何補藥服用過量都有害。認為「多吃補藥,有病治病,無病強身」是不科學的。如過量服用參茸類補品,可引起腹脹,不思飲食;過服維生素c,可致噁心、嘔吐和腹瀉。

  四忌凡補必肉。動物性食物無疑是補品中的良劑,它不僅有較高的營養,而且味美可口。但肉類不易消化吸收,若久服多服,對胃腸功能已減退的老年人來說,常常不堪重負,而肉類消化過程中的某些「副產品」,如過多的脂類、糖類等物質,又往往是心腦血管病、癌症等老年常見病、多發病的病因。飲食清淡也不是不補,尤其是蔬菜類更不容忽視。

  五忌以藥代食。藥補不如食補,重藥物輕食物是不科學的。殊不知許多食物也是有治療作用的藥物。如多吃芹菜可治療高血壓;多吃蘿蔔可健胃消食,順氣寬胸,化痰止咳;多吃山藥能補脾胃。日常食用的胡桃、花生、紅棗、扁豆、藕等也都是進補的佳品。

  六忌重「進」輕「出」。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家庭天天有葷腥,餐餐大油膩,這些食物代謝後產生的酸性有毒物質,需及時排出,而生活節奏的加快,又使不少人排便無規律甚至便秘。故養生專家近年來提出一種關注「負營養」的保健新觀念,即重視人體廢物的排出,減少「腸毒」的滯留與吸收,提倡在進補的同時,亦應重視排便的及時和通暢。

  七忌恆「補」不變。有些人喜歡按自己口味,專服某一種補品,繼而又從多年不變發展成「偏食」、「嗜食」,這對健康是不利的。因為藥物和食物既有保健治療作用,亦有一定的副作用,久服多服會影響體內的營養平衡。尤其是老年人,不但各臟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減退,需要全面地系統地加以調理,而且不同的季節,對保健藥物和食物也有不同的需求。

  八忌越貴越補。「物以稀為貴」,那些高貴的傳統食品如燕窩、魚翅之類,其實並無奇特的食療作用,而十分平常的甘薯和洋蔥之類的食品,卻有值得重視的食療價值。另外,凡食療均有一定的對象和適應症,故應根據需要來確定藥膳,「缺什麼,補什麼」,切勿憑貴賤來分高低,尤其是老年群體,更應以實用和價格低廉為滋補原則。

【責任編輯:梁異】

相關焦點

  • 秋季進補有八忌,可多食酸、甘味食物
    立秋可多食酸、甘味食物古人認為「秋天宜收不宜散」,飲食方面「秋不食辛辣」,少吃辛辣食物,順應自然界的變化。同時,立秋溼熱交蒸,飲食宜以健脾祛溼、益胃生津為法。可多食酸、甘味食物,佐以苦味食物,如胡蘿蔔、番茄、冬瓜、蓮藕、豆角、玉米、葡萄、黃花梨、龍眼、水蜜桃、菠蘿、哈密瓜等,同時可以多食些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乳品等柔潤食物,以益胃生津。
  • 立秋養生有八忌 可多食酸、甘味食物
    【飲食篇】立秋可多食酸、甘味食物古人認為「秋天宜收不宜散」,飲食方面「秋不食辛辣」,少吃辛辣食物,順應自然界的變化。同時,立秋溼熱交蒸,飲食宜以健脾祛溼、益胃生津為法。可多食酸、甘味食物,佐以苦味食物,如胡蘿蔔、番茄、冬瓜、蓮藕、豆角、玉米、葡萄、黃花梨、龍眼、水蜜桃、菠蘿、哈密瓜等,同時可以多食些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乳品等柔潤食物,以益胃生津。
  • 立秋飲食養生 多吃「三瓜」牢記「八忌」
    苦瓜營養還特別豐富,具有清熱消暑、養血益氣、補腎健脾、滋肝明目的功效,對治療瘡腫、中暑發熱、痱子過多等病有一定的功效。第2瓜、冬瓜冬瓜的清熱解毒和利尿的功效自不必多說,另外秋季多食冬瓜的另外一個重要原因是因為冬瓜的含水量也非常的多。秋天天氣乾燥,人容易肝火旺盛,多食冬瓜能夠有效的改善這一症狀。
  • 秋季進補有8個禁忌 蓮子芡實可常吃
    (原標題:秋季進補有8忌蓮子芡實可常吃)有曰;「春困秋乏夏打盹。」所以人到了秋季,極易倦怠、乏力、納呆等。根據中醫「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原則,此時進補十分必要。但進補不可亂補,下面我們就來說說具體的禁忌與注意。  秋季進補有八忌  一忌恆「補」不變。有些人喜歡按自己口味,專服某一種補品。繼而又從多年不變發展成「偏食」、「嗜食」,這對健康是不利的。
  • 過食甘味,會損傷人體
    但實際生活中,人們都有自己喜愛的口味。本書作者賀娟將向你介紹飲食與健康、疾病、養生的話題,幫助你了解飲食在何種情況下會引起疾病,我們怎樣吃飯才能完成從吃得好變為吃得健康。    甘味雖然為百味之王,對人體的補益長養最強,但食之亦當有度,過食甘味,亦會損傷人體,導致多種疾病的發生。
  • 秋季進補多吃五種應季水果
    秋意正濃的十月可謂養生進補的好時機。中醫講究「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原則,因此,秋季進補十分合適。專家指出,秋季飲食應以清淡為主,儘量少吃煎炒及生冷食物,可以適當多吃些秋季應季水果。十月有哪些應季水果?下面,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健康頻道帶您一起看看。
  • 秋季養生,滋陰潤燥是關鍵
    秋季天氣清爽,晝熱夜涼,乾燥異常。在秋季的時候是我們進行養生最重要的季節,不但要注意日常的飲食,同時也要注意日常生活的調理。那麼,秋季養生小常識有哪些?飲食上,養生食物你知道幾個?因此,熱量的攝取大於散發,稍不小心,體重就增加,所以肥胖者秋季更應注意減肥,應多吃低熱量的減肥食品,如紅豆、蘿蔔、竹筍、薏米、海帶、蘑菇等。此外,普通人立秋後在飲食上要增酸,以增強肝臟功能,要多吃蘋果、葡萄、山楂、柚子等偏酸、多汁的水果,對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等疾病都有療效。
  • 養護還需多吃「甘」味食物
    然而,長夏是養護脾陽的的季節,此時應當減少涼的攝入,相對於成年人來說,孩子們本身就有「脾陽不足」,因此更應當注意,一根根雪糕可能就會傷及孩子脾陽。怎樣補脾呢?在中醫的理論中,食物有「五味」,分別是甜、酸、苦、辛、鹹,五味又相合於五臟,其中甜味對應著脾。甜味,也稱為甘味。
  • 秋季養生:宜吃白色食物有助潤秋燥
    中醫認為,秋季正是養生進補的好時節。潤秋燥,適合吃白果、雪耳、馬蹄、冬菇、粉葛、燕麥、苡米、蕎麥、小米、雪梨、山藥等白色食物。但是,對於胃腸的運動和吸收功能減退、抵抗力下降的人來說,入秋後的秋季養生需要特別注意預防急性胃腸道疾病的發生。脾胃虛的人要少吃粗纖維高澱粉食物,萎縮性胃炎患者宜喝酸奶,胃酸不足的患者每餐吃2~3個新鮮山楂。
  • 女性備孕期吃什麼好 秋季備孕不宜大量進補
    但專家指出,秋季並非懷孕「造人」的最佳時機,但分娩選在秋季卻好處多多。專家建議,秋季備孕和臨產的媽媽們要根據體質注意調理,避免進補過度和不良情緒。   秋季宜「備孕」而非「造人」   「我和老公就是想要一個七月出生的巨蟹座寶寶。推算了一下,最好在十月份受孕。」已婚三年的凌女士說,平時工作忙碌,行房質量低,一直沒能如 願。
  • 秋季進補就吃薑母鴨,滋補又暖胃,多吃身體棒棒噠
    薑母鴨是一道傳統的閩菜,性溫的薑母鴨 有滋陰降火的功效,生薑有滋補暖胃的功效,暖暖的一道菜,是福建人秋季進補的必備菜品。隨著現在飲食的多元化,薑母鴨也成了全國各地人們進補的美食之一。薑母鴨的做法多多,你知道正宗薑母鴨的做法嗎?
  • 【旅遊秘籍】秋季養肺潤燥 少食辛味多食酸味果蔬
    「燥」為秋季的主氣,故稱「秋燥」,燥氣傷人以耗人津液,津液即耗,必現一派「燥象」,常易發生燥邪之患。此季節對應的臟器是肺,肺可呼吸,外合皮毛,且與大腸相表裡,當空氣中溼度下降,就會出現肺、皮膚、大腸等部位的「燥」為特徵的病理現象。
  • 芋頭拿來燜飯才是美味,加上香腸好吃的流口水,秋季進補多吃些吧
    慢慢的秋天也沒多久了,冬天即將到來,現在的天氣總是陰著甜溼冷非常,該多吃些補補,讓冬天沒那麼難熬了。芋頭拿來燜飯才是美味,加上香腸好吃的流口水,秋季進補多吃些吧說到芋頭,那可是秋季養生必吃的鹼性食物,它的營養價值很高,芋頭含有豐富的黏液皂素及多種微量元素,可幫助機體糾正微量元素缺乏導致的生理異常,同時能增進食慾,幫助消化,故中醫認為芋艿可補中益氣。還可以美容養顏,使頭髮烏黑,所以愛美的女士可不要錯過了。
  • 秋季進補的最佳時間是在什麼時候
    進入秋季後,人們的胃口隨著氣溫的下降逐漸好轉起來,所以很多人開始進補。那麼秋季進補的最佳時間是在什麼時候?初秋氣溫仍較高,加之時有陰雨,溼度偏高,因此依然較悶熱,易出現「秋老虎」,因此此時還不宜急於進補。而白露之後,雨水漸少,天氣乾燥,晝熱夜涼,尤易患病,也不是最佳的進補時機。
  • 春季多吃甘味食物可滋養肝脾兩髒
    3.應該多吃補肝食品。按照中醫「四季側重」的養生原則,春季應以養肝益脾為先。肝主陽氣,肝功能受損就會導致周身氣血運行紊亂、其他臟腑器官受幹擾而致病。醫聖孫思邈說:「省酸增甘,以養脾氣。」少吃酸味多吃甘味的食物可以滋養肝脾兩髒,從而達到防病保健的目的。性溫味甘的食物首選穀類,如糯米、黑米、燕麥等。蔬果如南瓜、扁豆、紅棗、桂圓、核桃、慄子、草莓等都是極好的補肝食品。
  • 秋季飲食吃什麼好,注意這些飲食禁忌!
    秋季飲食吃什麼好,注意這些飲食禁忌! 秋季天氣開始轉涼,秋季飲食調養的首務為滋陰潤燥。其次,飲食當多溫少寒,並可適時進補。還應遵循「少辛增酸忌苦燥」的原則。
  • 進補別迷信名貴藥材 87種常見食物有藥效
    他說,不是每個人都適合進補,特別不提倡用藥材長期進補。就像一杯水,已經滿了,再補就溢出來了,得不償失。有些進補還有誤區,比如高尿酸患者吃補甲魚、阿膠等就是大忌,脾胃不好滋補不能吸收,反而導致氣滯和淤血。因此,進補要因人而異。  他建議,進補前,最好找中醫把脈,結合你的體質給建議。有經驗的老中醫,會給脾胃功能較差的患者先開出「開路方」,改善其脾胃功能。
  • 藥食同源的老鴨蓮藕湯,清補有門道!秋季餐桌食補指南,請收好→
    雖說,大家都知道秋季是進補的最佳時機,但是究竟該怎麼進補,吃什麼,還是非常令人頭疼的。所以為了大家秋季能正確食補,走出誤區,小二特意請來了中醫大夫蘇全新和加入了藥膳協會的大廚範玖炘,跟大家聊一聊秋季如何食補。蘇大夫有一個廚房神器,就是手中的這本《食物本草》,平時烹飪下廚,他都是從這本書中獲取靈感。
  • 九月第三周餐食
    調節情緒秋季,是萬物沉寂的季節,所以在這個季節中,我們走在大自然之中,看到萬物開始沉寂,難免不會有悲秋的情懷。所以,這時候我們很容易就會產生傷感,憂鬱的感覺。而這個時候,我們就應該培養自己的樂觀情緒,讓自己開心起來,多出去走走,享受秋季給我們帶來的涼爽。
  • 秋季|酸味食物,滋陰潤燥
    秋季氣候乾燥,所以人的身體極易出現倦怠乏力等情況。「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秋季是進補的好季節,但也需要因時而補,但只有順應四時養生的基本原則,了解秋季進補的最佳食物,才能補有所益,並為冬季的養生打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