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成都-有一種文化叫趕(gǎn)場(cháng),你們知道嗎?

2021-01-21 浩哥看世界

老成都-有一種文化叫趕(gǎn)場(cháng),你們知道嗎?

舊時成都民謠有唱到:

胖娃胖嘟嘟

騎馬上成都

成都又好耍

趕場騎白馬

這首曾經在成都大街小巷傳唱的民謠,大家還記得嗎?市集交易、販夫走卒、吆喝砍價…...老成都人看到這樣的畫面往往會心一笑,勾起童年的記憶;外地人則會被這些充滿生活氣息的場景所感染,對成都心嚮往之。

「趕場」,是川渝地區一個特殊的名詞,用今天的話來解釋,就是鄉鎮之間普遍實行定期的集市貿易。「趕場」不僅是一種經濟生活現象,更是一種傳承千年的風俗。

李劼人曾在《大波》裡寫道:「但凡趕場日子,再不濟事的鄉鎮,紅鍋飯鋪,都要開張。」

老成都的趕場周期一般為四天三場,也有逢單、逢雙、五天、七天一場的。時臨趕場天,市集上百貨皆聚,應有盡有。

人頭攢動的市集,形形色色的小販們挑著蔬菜,背著各式鄉間野味,三五成群地湧來趕場地。商販的吆喝聲、買主的砍價聲、小孩的打鬧聲......各種喧鬧交織在一起,活脫脫一幅現代版《清明上河圖》!

如今,我們再來回憶兒時曾經樂此不疲的「趕場」,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那些泛著老舊黃光的小商品,它們雖小巧、粗糙、廉價.......但卻見證著:我們的童年,我們的青蔥歲月。

小攤上 陌生的鐵製農具

現在城市裡長大的孩子們,絕然認不出,什麼是鐮刀?什麼是鋤頭?什麼是柴刀?甚至什麼才能稱為殺豬刀……更不必說,這些農具該如何使用了。而曾經在趕場的市集上,這些鐵製的農具,卻凝聚著務農者們的勞苦與汗水。

飄著甜味的櫃檯 滿滿都是回憶

誰都難以相信,在城市、鄉村處處都是「超市」。大行其道的今天,曾經有這麼一個商店,裡面有這樣一個櫃檯,上面永遠擺放著裝滿糖果的罐子:水果糖、薄荷糖、芝麻杆、奶糖、餅乾……只看一眼,仿佛就已被濃濃的甜香味所包圍。

剃頭 從頭頂撫摸而過的溫暖

最能牽起我們關於理髮、或是剃頭記憶的,應該還是照片中的這把手推子了。百年如一日流傳下來的剃頭絕活兒在大都市已經越來越難以看到了,雖然刀功之下不是那麼精緻和時尚,但幾塊錢剃一個頭的生意,常常令師傅忙不贏手腳,刀起刀落各有所得且不亦樂乎。

尤其是,當年曾經被手推子夾住頭髮、弄得頭皮發疼的孩子們。看著眼前這把手推子,除了喚起頭上的疼痛,是否還有那張厚繭大手從頭頂撫摸而過的溫暖呢?

手藝人 縫縫補補又三年

「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這句話,上了年紀的人聽起來一定很熟悉,也很親切吧!過去,趕場天,會有專門的補鞋手藝人和縫紉工進行生意吆喝。

據老一輩成都人介紹,那時,補鞋匠們總是有著自己的自信,他們只需在市集裡喊上幾句「補鞋囉!」攤子前就會在很短的時間內被圍個水洩不通。而如今,時代發生了變化,補鞋手藝,正在逐漸走向式微,乃至消失。

市集 滑過嘴邊的兒時味道

趕場有時候又是一個跳蚤市場,舊書、古董、盆栽、工藝品,應有盡有!當然,街邊小吃總是必不可少,糖油果子、餈粑、糖葫蘆、苞谷粑…想想都讓人流口水!

茶館 屬於誰的記憶?

成都人都喜歡泡茶館,成年男子更甚。然而,喝茶並不全是成都男人的懶散標誌,因為一個地方的茶館,不僅僅是本地「路邊社」新聞八卦的集攏、發散地,往往還充當著傳承本地人文氣息的隱形功能。

葉子煙 爺爺就好這一口

葉子煙是老一輩成都人最好的心靈慰藉,工作之餘,農忙之後,走親訪友,互相拿出自己的菸袋,往腿上一攤,你裹一根,我裹一根,裹著吸著,昨日苦難、今日勞累、明日憂愁,都隨那菸頭上的青煙徐徐散去。

市集上,剃頭師傅、鐵製農具、破舊的撞球桌等,這些雖然在漸漸的消逝,但是卻又深深地刻在一代人的心中。到今天,雖然趕場受到了很多限制,甚至有些已經被取締了,但是並不會影響到人們對趕場的熱情。

幸福場,以原生態四川鄉場坊間民居仿古擬建,以鋪、坊、院、壩、篷等構成街景與鄉場場景,以坊間群構成鋪落集市,為大家還原古老的場鎮文化,營造屬於老成都人的趕場文化,體驗一站式採購家用食材的便捷。

每座城市都有其精神的物象代表,在成都,趕場就是許多老成都人家喻戶曉的代表,他們有些已經被歷史的塵埃所掩埋,有些卻歷經波折,仍然矗立在城市某個角落,繼續擔當著城市的「傳承者「。

你記憶中最能代表老成都的東西有哪些?老社區?老建築?民俗?小吃?還是趕場文化呢?

一口味道,一份初心

一次尋找,一份堅守

一份老場鎮的記憶,重新定義城市生活內涵

相關焦點

  • 2月2日 趕(gǎn)個場(cháng)
    趕(gǎn)場(cháng)一個極具特色的花樣大型聚會這恐怕是極少數合法的大型集會和現代化的商場不同
  • 有一種生活美學 叫地鐵出行|坐地鐵 當盤「老成都」
    成都作為著名的休閒之都,老茶館是最能感受到「老成都」記憶的地方。如今,這裡每天熱鬧依舊,高朋滿座,不僅有「老成都」,也有很多慕名而來的外地遊客。來到這兒,像「老成都」一樣,只需一杯蓋碗茶、一份報紙,就可以獨享一份屬於自己的恬靜時光,也可以與三五好友閒聊,融入周圍的熱鬧氛圍,找到真正的川西市井生活味道。
  • 有一種生活美學 叫地鐵出行|坐地鐵 當盤「老成都」
    成都作為著名的休閒之都,老茶館是最能感受到「老成都」記憶的地方。如今,這裡每天熱鬧依舊,高朋滿座,不僅有「老成都」,也有很多慕名而來的外地遊客。來到這兒,像「老成都」一樣,只需一杯蓋碗茶、一份報紙,就可以獨享一份屬於自己的恬靜時光,也可以與三五好友閒聊,融入周圍的熱鬧氛圍,找到真正的川西市井生活味道。
  • 消失的老成都,你還記得老成都的味道嗎
    很多人到成都旅遊,都雲裡霧裡的,不知道怎麼遊玩,其實總結一下:文殊院,大慈寺,寬窄巷子並稱成都歷史文化保護區。也是很多來成都旅遊的遊客目的地。關於成都的市內遊,只有外地人才會去錦裡和寬窄巷子湊熱鬧,現在的寬窄巷子和錦裡商業氣息濃厚,很多民居不是大門緊閉就是出租成為商鋪,每天人潮是洶湧,可是哪裡還有老成都的市井生活氣?資格的老成都,還有成都的韻味,都藏在文殊院裡。
  • 完美再現80年代老成都洛帶·幸福場9月28日閃亮登場幸福回歸
    但如今在成都再度登場的幸福場,將會深度還原老成都的趕場文化。吃的、用的、穿的、土的、洋的,在這裡都可以買得到! 其中,還會深度挖掘老成都趕場文化打造沉浸式趕場體驗,以此呈現老成都老鄉鎮的農副產品手造作坊等農耕文化,並以即將消亡的農業手工坊為主,深度呈現川菜菜系味覺源頭,頂級特色農副產品形成過程以及手工調味料加工技藝。因此,洛帶·幸福場將繼續營造趕場文化,興起趕場活動,並藉助趕場的形式,讓幸福場成為農場的推銷平臺、農人的路演平臺、農產品的展示平臺。
  • 有一種樂器叫吉他,你們知道吉他是怎麼來的嗎?
    有一種樂器叫吉他,你們知道吉他是怎麼來的嗎? 我相信大家應該都知道吉他吧,就是現在很多年輕人都比較喜歡的東西,那麼吉他是怎麼來的,這個你們可能就不知道了,今天跟著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你們知道這種草叫什麼名字嗎?
    很多時候,我們從小到大,日月相伴,明明很熟悉的某個東西,卻就是叫不出名字來。不知道你們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反正,我們有過。文章中的草爸爸打電話告訴我,姑姑那裡種了一種草。說是吃了,有可能能治好我的咽喉上的毛病,讓我回去一趟。
  • 老成都趕花會的那些事
    辣子一進嘴嚼幾口就辣得面紅耳赤渾身燥熱,立即飛奔到晉康橋(原十二橋)跳上橋欄杆,以飛燕式從橋上跳入水中,一直遊到成都冰廠發電站前爬上岸,這叫拉長灘。有時還在河邊打泥巴仗,打水仗,經常玩得得意忘形,甚至把趕花會的事情都忘得一乾二淨了。
  • 一場(cháng)雨還是一場(chǎng)雨?多音字繞暈小學生和家長!
    多音字一向是小學生學習的難點,孩子們大多知道某個多音字有幾個讀音,它們分別是什麼。但是在不同的詞語中讀哪個拼音就特容易出錯。尤其是一些多音字行成的詞語跟我們平時的口語發音不同,真是繞暈了很多小學生和家長!
  • 老成都的旅遊景區,你沒有見過的成都美景,感受老成都的歷史文化
    老成都的旅遊景區,你沒有見過的成都美景,感受老成都的歷史文化相信很多朋友們都喜歡到處去旅遊了,當然說到旅遊的時候,我們都有很多的話題可以一起討論,再討論起來的時候大家都是非常開心的,比如說自己去到哪些地方玩,都會和朋友們進行交流,但是你真的知道你去了哪些地方嗎?
  • 老成都過年愛「折騰」 吃年飯腳板都是洗乾淨了的
    吃湯圓有個講究,就是吃雙不吃單,比如吃兩個叫成雙成對,四個叫四季發財,六個叫六六大順,八個叫八仙過海。過年逛廟子、遊名勝古蹟,還有約定俗成的日期,如初一遊武侯祠和望江樓。初七遊杜甫草堂。初五、初九、十五日,遊武侯祠。  老成都過年,不是過一個單一的節日,而是過一個包括祈年節、祈財節、祈壽節、報恩節、衛生節、狂歡節、情人節等節日在內的系列大年節。
  • 餛飩是一種不會過氣的食物,不同地方有不同叫法,你們那叫什麼?
    餛飩是一種不會過氣的食物,不同地方有不同叫法,你們那叫什麼?話說現如今在我們身邊從來是不缺少美食的身影,對於吃貨來說,好吃的美食都是不會放過的。而今天小優要說一種非常大眾的美食,那就是餛飩,大家一定有吃過吧。
  • 在農村路邊發現這種野草,在山坡上生長著,你們知道叫什麼嗎?
    在農村路邊發現這種野草,在山坡上生長著,你們知道叫什麼嗎?眾所周知,農村地區有著非常多的花花草草,在路邊,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野草野花遍地生長,沒有人去打理它們,依舊生長的很好,農村地區的野草也是非常的多的,生長的也是非常的好的,你們知道嗎,農村的野草有著很多的價值,比如食用,藥用,工業價值等等。今天,我們就來介紹農村地區的一種野生的植物,就是圖片上所展示的樣子,你們知道這種植物叫做什麼嗎?
  • 一場(cháng)雨還是一場(chǎng)雨?多音字繞暈小學生和家長!
    多音字一向是小學生學習的難點,孩子們大多知道某個多音字有幾個讀音,它們分別是什麼。但是在不同的詞語中讀哪個拼音就特容易出錯。尤其是一些多音字行成的詞語跟我們平時的口語發音不同,真是繞暈了很多小學生和家長!
  • 老成都穿城九裡三 百年前的北門好熱鬧
    老照片揭秘老成都22俗話說:「老成都穿城九裡三,圍城四十八。」老成都的城牆和城門,在成都人的心目中有一種難以割捨的情結。過去,城牆是成都城中最主要的建築,東西之間相距9.3公裡,南北相距7.7公裡,環城一周有22.8公裡。
  • 看點丨甘肅的這個地方有一種社火叫「趕驢」,十分精彩
    「趕驢」在民間叫「驢社火」,又叫「趕社火」,是流行在酒泉農村的一種古老的社火舞蹈劇,在其他地方並不多見。酒泉有許多種社火形式,而「趕驢」卻是其中最具群眾性的一種。從表演方面來看,一臺「趕驢」至少有三個演員,多則可至九人或更多。
  • 是讀「關雲長(cháng)」,還是「關雲長(zhǎng)」呢?
    是讀「關雲長(cháng)」,還是「關雲長(zhǎng)」呢?是讀「關雲長(cháng)」,還是「關雲長(zhǎng)」呢?其實,應該讀「長短」的「長」(cháng)才對!古代男子長得美,叫「甫」。那麼,關羽,後來取字為什麼叫「雲長」呢?那是因為「羽」在古代是指鳥兒身上長得粗而長的毛,長得細而短的毛叫「豪」。關羽原先取的字叫「長生」,則更是貼合「羽」義特性。
  • 老成都記憶 分享感動引起共鳴
    本報訊 ( 記者 蒲蘭) 漫談老成都記憶,在成都文化歷史中感動。昨日,成都故事推出了「老成都記憶」專場故事會,專家鄧宇民老師來到市文化館故事大廳,和市民們分享了自己的老成都記憶,給大家講述了成都歷史記憶中許多有趣的故事,讓市民們聽得非常過癮。昨日下午,許多市民早早地來到了市文化館故事大廳,以「老成都記憶」為主題的故事會引起了許多市民的共鳴,也讓大伙兒對這場故事會有了更多的期待。
  • 農村有一種鳥叫了,會死人,你知道嗎?
    在農村有這幾種鳥,半夜叫聲悽慘你,而且會人帶來喪事,帶來不愉快,所以很多農村人都討厭這種鳥在掌柜老家有這麼一種說法:狐叫老,性(性虎一個是貓頭鷹)叫小,圖死鬼(鳥名)沒老小。上面這段諺語怎麼理解呢就是狐子叫死年齡大的人,貓頭鷹叫死年齡小的人,途死怪就不分老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