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老成都,你還記得老成都的味道嗎

2021-01-21 桂臨塞上

《文殊院記遊》·桂臨塞上

信相少有知,空林天下識。

不渡有緣人,大隱隱於市。

巴山蜀水,是很多人出門旅遊喜歡去的地方,尤其是成都,這裡美食美景匯聚,閒適的生活,造就了一句廣為流傳的話:成都,一座來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很多人到成都旅遊,都雲裡霧裡的,不知道怎麼遊玩,其實總結一下:文殊院,大慈寺,寬窄巷子並稱成都歷史文化保護區。也是很多來成都旅遊的遊客目的地。

關於成都的市內遊,只有外地人才會去錦裡和寬窄巷子湊熱鬧,現在的寬窄巷子和錦裡商業氣息濃厚,很多民居不是大門緊閉就是出租成為商鋪,每天人潮是洶湧,可是哪裡還有老成都的市井生活氣?資格的老成都,還有成都的韻味,都藏在文殊院裡。

成都人都懂進文殊院的流程:領取三支免費香,燒完香許下心願,再排個隊摸「福」,那一口甜甜的「文殊造臘八粥」,也成了這麼多年來成都人與文殊院結下的「緣」。

闊別成都多年,再次來到文殊院,發現這裡也變了。文殊院依舊沒變,變的是依附文殊院的那些老街巷。文殊院片區升級改造之後,有些建築依然留存了下來。這些帶著特殊時代印記的建築,見證了一代又一代人的芳華。但是,更多的建築包括人卻不見了。

@桂臨塞上來成都,不是為了美食,而是那份情懷,還有懷舊。

新的文殊坊建築雖然在外觀上力求保持川西民居的黑瓦灰牆色調,但是轉了一圈,那已經不像是歡迎普通老百姓的感覺了,多了一種典雅,高貴,少了幾分親民,親切。

這或許也是全國老街巷面臨的一種普遍的問題吧?雖然建築是可以修(建)舊如舊,但是底蘊不是可以複製的。

那個時候騎著輛破車從成溫橋一路晃蕩過來,穿走於文殊院的小街小巷,足以可以消磨掉一天的時光,感受著老成都們的生活氣息和市井百態。煙霧渺渺裡,麻將的碰撞聲,川味十足的嬢嬢叫喊聲,都成為一種對於成都的記憶。

如果說大慈寺的太古裡是老成都的煙火氣所在,那麼文殊院的小街小巷裡流轉的就是老成都的生活信仰!有著一千四百年的文殊院,不管叫信相院(寺)還是空林堂,或是如今的文殊院,它的厚重和虔誠的禪音,給予了成都人那份淡定和從容!

老街坊的離去,帶走的是那份守候千年的虔誠,留下來的,不過是一種情懷,新的成都人成長起來之後,能不能繼承和延續那份虔誠?

其實那都是杞人憂天,在和不在,成都人的日子都一樣照過,不是每個人都喜歡過去的日子,面對現在和未來,才是當下需要思考的。

不如,先到文殊院裡祈福一下吧!

回到成都旅遊,有一種久違的感覺!只是還是想說:

再見,成都!

成都,再見!

這裡是成都!發現成都之美!感受成都之美!

蘇稽古鎮:一橋連兩端-小鎮深幽流水中裡,來樂山,不要只看大佛

洛帶古鎮:一街七巷的休閒,融合在四川山水的客家文化小鎮

相關焦點

  • 成都記憶:老成都的街景
    老成都街道上的民宅。圖片上的是一處吊腳樓,房屋都是用成都的小青瓦蓋的屋頂。現在這種風格的老屋,已經消失殆盡了,以前的老成都,真的再也回不去了。老成都天祥寺街13號屋外曬著蘿蔔乾,充滿了老成都的生活氣息。至今,蘿蔔乾依舊是成都人很喜愛的一道小菜。
  • 想感受老成都的味道,那麼一定不能錯過這幾個地方
    "和我在成都的街頭走一走,直到所有的燈都熄滅了也不停留",趙雷的這首成都曾火遍一時,讓眾多人都對成都產生了憧憬,老成都的味道你體會過嗎?如果你想體會,那就來這幾個地方吧!走在寬窄巷子的街道上,你儘管去感受,去體會老成都的味道,還可以吃吃老成都風味的美食體驗他們的生活。第二個就是被譽為"西蜀第一街」的錦裡了,它是成都的一條古商業街,傳說中錦裡曾是西蜀歷史上最古老、最具有商業氣息的街道之一,早在秦漢、三國時期便聞名全國,所以說,要體會老成都味道,那一定不要錯過這裡。
  • 糖油果子——兒時的記憶,老成都的味道
    還依稀記得那首兒時的童謠嘛?「糖油果子三大炮,一紅二白好熱鬧;糖油鍋裡滾幾滾,咚咚三聲打得跳」。在成都的街頭時不時的能見到這些賣烤紅薯、豆花、糖油果子等傳統民間小吃的流動商販,那一陣陣似有若無的叫賣聲宛如這市井生活的背景音樂,迴蕩在鋼筋水泥樓房、玻璃瓷磚幕牆之間,又消失在處變不驚的尋常生活裡。
  • 這條泡桐樹葉遮蔽的小巷,散發著悠悠老成都味道
    泡桐樹街名氣雖不大,但其實泡桐樹街亦是一條散發著悠悠老成都味道的小巷道,絕對值得一探究竟。 泡桐樹街與小通巷、寬窄巷子相鄰,在遊逛小通巷出來後,繼續朝前面的方向走大概三百米即可到達此目的地。其雖然只與寬窄巷子相隔兩個巷道,但此處卻絲毫沒有喧囂,在這裡你可以體現到陳舊、悠閒的老成都的生活氣息,巷道的兩旁布滿了泡桐樹,泡桐樹繁茂地生長著,將這條小巷道牢牢地包裹住,阻隔了外部的喧囂,在夏日亦賦予了此地一絲清涼。住在這裡的老爺爺老奶奶們,在夏季會聚集在一起,在某棵泡桐樹下,手裡拿著一把蒲扇,嘮著家常。或者是擺一張小桌,泡上一壺茶,躺在搖椅上,晃蕩蕩地過整個下午。
  • 老成都-有一種文化叫趕(gǎn)場(cháng),你們知道嗎?
    老成都-有一種文化叫趕(gǎn)場(cháng),你們知道嗎?舊時成都民謠有唱到:胖娃胖嘟嘟騎馬上成都成都又好耍趕場騎白馬這首曾經在成都大街小巷傳唱的民謠,大家還記得嗎?而如今,時代發生了變化,補鞋手藝,正在逐漸走向式微,乃至消失。市集 滑過嘴邊的兒時味道趕場有時候又是一個跳蚤市場,舊書、古董、盆栽、工藝品,應有盡有!當然,街邊小吃總是必不可少,糖油果子、餈粑、糖葫蘆、苞谷粑…想想都讓人流口水!茶館 屬於誰的記憶?成都人都喜歡泡茶館,成年男子更甚。
  • 老成都民俗公園遊記
    老成都在人們的記憶中漸漸忘卻,為了讓市民和遊客對老成都的民俗和一些生活場景有直觀的了解,成都市在人南立交橋下修建了一座老成都民俗公園。人南立交橋南端兩邊都是高樓大廈,比較有名的有凱賓斯基大飯店,以及它對面的幾家銀行大廈。從凱賓斯基走到橋下,整個橋下就是成都民俗公園的範圍。
  • 文殊坊,藏著老成都的美食信仰
    文殊坊,還原了老成都的佛系生活。這座位於成都市中心的「都市禪林」,匯集了老成都九街十廟的人文精髓。文酥園雖不及隔壁宮廷糕點鋪排那麼長的隊,但味道卻不相上下,價格也同樣實惠。糕點的品種很多,還總會推出應季的新品,供大家試吃品嘗。
  • 你問我愛寬巷子,還是愛窄巷子,我愛你老成都的寬窄巷子
    所以很多人去了成都,都會到寬窄巷子去逛逛,去感受老成都的味道,那是老成都的象徵。其實隨著現在社會的發展,以往的舊文化,被動的變成商業化,其實是得跟隨著這個社會發展的腳步,跟隨著這個社會的潮流去走的,所以,它沒有一個很標準的答案說,這是對的還是錯的?
  • 老成都的市井味 落戶冰城哈爾濱
    每座城市都有自己專屬的味道,成都的味道叫「市井」。我們記憶中的老成都樣子是那些穿起褂褂兒拿著挑子的剃頭師傅;瓦房屋簷下的藤椅邊,蓋碗茶裡泡的三花兒;牛皮紙做的印刷海報;還有街邊邊上逮貓,跳躬,打彈子的小孩兒.....而有拈頭成都市井火鍋,則是在那條老巷裡,還原了80、90年代風格的一家火鍋店。
  • 有一種生活美學 叫地鐵出行|坐地鐵 當盤「老成都」
    今天,小錦帶你坐地鐵,當盤「老成都」,馬上安排!「老成都」之「茶」2號線人民公園站——鶴鳴茶社從人民公園站B口步行340米左右,就來到了位於人民公園裡的鶴鳴茶社。隨著一聲聲「老闆,摻茶!」,蓋碗茶、銅質茶壺、竹椅木桌、典型川西風格的走廊涼亭映入眼帘。
  • 完美再現80年代老成都洛帶·幸福場9月28日閃亮登場幸福回歸
    另外,洛帶·幸福場還將集合手工藝人、非遺傳承的製作技藝以及老豆腐坊、酒坊、榨油坊、醬園文化。洛帶·幸福場將還原老成都趕場文化的真實情景,讓你更深度的體驗非遺手工和醬園文化!
  • 牛王廟的存在,佔據的是每一個老成都的味覺
    牛王廟,位於錦江區,是所剩不多的老成都遺存。不知道現在還有多少人,記得這個地方。但就是這樣窄小的巷子,內裡深處卻有著無數的驚喜。酒香不怕巷子深,記憶中的老成都味道,全藏在了這方天地。從這個巷子拐進去,道路並不寬闊,偏就綿綿生出了一股子人情味,是我所熟悉的老成都氣息。天空沒有湛藍到一發不可收拾,濃密的樹蔭還遮住了本就不怎麼見漂浮的雲朵。可窄窄的巷子依然人來人往,這可不就是生活的模樣嗎。
  • 川西壩子古蜀鎮,最「巴適的老成都味道」——黃龍溪
    而距離成都市中心僅39公裡的雙流區,有個2100餘年歷史的古鎮——黃龍溪,她更能代表老成都小鎮的韻味,同時她也是中國十大水鄉古鎮之一。龍門子,川西民居最有味道的部分,龍門子之於川西民居,就好比馬頭牆之於
  • 回不去的老成都,看完讓人淚崩!
    你可知道一分鐘,成都會發生什麼?人民日報發布《四川一分鐘》的微視頻帶我們走近魅力成都一分鐘,成都鶴鳴茶社泡出18碗蓋碗茶一分鐘,一隻大熊貓寶寶增重0.05克一分鐘,1281位遊客到大美四川打卡一分鐘,自貿試驗區吸納註冊資本78.14萬元……現在的成都充滿著時尚、潮流、繁榮的氣象可你記得
  • 瀋陽胡同深處的冷鍋串串香,果然是老成都老味道
    瀋陽已經有無數家串串香小店,看似簡單的串串香,裡面蘊含無數獨家味道。老成都是以冷鍋串串香為主流,冷鍋是後廚加熱之後,放在保溫的鍋中端上桌面來吃的,今天小編找到一家胡同深處的串串香,也是好友大力推薦的老成都小店。
  • 回味兒時的味道!收藏多年!傳說中的老成都麻辣燙!每天爆滿排隊
    在成都,總有那麼一家蒼蠅館子,深深地埋藏在你的腦海裡,揮之不去!不是哪個給你「衝殼子」,從小跟閨蜜些在成都吃了不少麻辣燙,對於老成都的麻辣燙味道,那真是記憶猶新!哪幾家麻辣燙好吃,不用在網上查啥子美食攻略,腦海裡自動就會出現店鋪名字和位置!
  • 在曹家巷,唆一碗「老成都」的味道
    在這兒,有北門最挑剔的食客,沒有巴適點的味道,根本不敢在這造次~而在「明婷」隔壁的隔壁的隔壁~反正隔壁得不遠的街口,有一家不太起眼的「徐記麵館」。和「成都最牛的蒼蠅館子」比起來,這家店不太打眼,店面不大,木桌條凳,簡單裝修。除了古樸的「木牌菜單」,和歪七扭八的毛筆字,牆面沒有滴點裝飾。「徐記麵館」~聽名字就有點老氣橫秋,不曉得的還以為老闆是個婆婆大娘。
  • 老圖片揭秘老成都 | 你還記得成都的補鍋匠嗎?
    封面新聞記者 譚曦一部「舌尖三」捧紅了手工鐵鍋,正是有了鐵匠們的千錘百打才有了你心心念念的火爆腰花、幹煸肥腸、宮保雞丁這些活色生香的炒菜。你可能還不知道就這口炒菜神器在明朝時曾嚴格限制出境,清朝也「禁止洋船販賣鐵鍋」。
  • 300年歷史的寬窄巷子,外地遊客必打卡,「老成都」卻很少去
    成都寬窄巷子,這個五一和以前的所有假期一樣,仍然被遊客擠爆,據說這裡可以找到「老成都」的味道。不過,真正的老成都人卻表示,幾乎不去寬窄巷子,因為人太多了,也太商業化了。這也印證了一句話:「旅行就是從自己呆膩了的地方,去別人呆膩的地方」,說的還是有一定道理的。
  • 吃完這家老成都雜醬面,我想把碗一起吞掉!
    7年前,楊伯英辭掉岷山飯店主廚的工作,和妻子開始經營起了這家不起眼的麵館。簡單的裝修、樸實的店名,絲毫沒有影響麵館的生意。聽說這家面與別家的不同,仍舊保留著老成都的味道,許多老一輩人都慕名而來。離開麵館的時候,眼裡、嘴裡、心裡留下的皆是滿足和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