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成都民俗公園遊記

2020-12-25 老張旅行記

說起成都,現在已是一座現代化的城市。老成都在人們的記憶中漸漸忘卻,為了讓市民和遊客對老成都的民俗和一些生活場景有直觀的了解,成都市在人南立交橋下修建了一座老成都民俗公園。

人南立交橋南端兩邊都是高樓大廈,比較有名的有凱賓斯基大飯店,以及它對面的幾家銀行大廈。

從凱賓斯基走到橋下,整個橋下就是成都民俗公園的範圍。南端橋柱上是一幅老成都錦江的浮雕,浮雕前面的壩子有一群老人在那裡唱歌跳舞,享受秋日陽光。

立交橋下中央地帶是民俗公園的核心區,建有反映老成都民俗的雕塑。老人說唱、兒童滾鐵環、玩彈弓、鬥雞等形象逼真、栩栩栩如生。

還有看西洋戲的、理髮掏耳朵的、修鎖的,現在已基本絕跡了。

在立交橋橋下中央開有一家老成都藝術走廊,裡面經營文房四寶、字畫裝裱、古典書籍等,外面有中英文的「老成都藝術走廊簡介」。

橋柱上掛有歷史名人的詩詞名句牌匾,很有文化氣氛。

有四幅反映成都不同歷史時期的地圖,從地圖上可看到成都的歷史變遷,以及成都的發展變化。

在立交橋的北部,有一座「為國求賢」牌坊和它前面的三橋引人注目。

牌坊後面是成都歷史上有名橋的縮小版,萬裡橋、錦江橋、臥龍橋、萬福橋、拱背橋等,每座橋都有一段歷史故事。

想了解老成都民俗史,不妨來人南立交橋下的老成都民俗公園走走看看,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的。

相關焦點

  • 成都人南立交橋下的老成都民俗公園
    老成都在人們的記憶中漸漸忘卻,為了讓市民和遊客對老成都的民俗和一些生活場景有直觀的了解,成都市在人南立交橋下修建了一座老成都民俗公園。人南立交橋南端兩邊都是高樓大廈,比較有名的有凱賓斯基大飯店,以及它對面的幾家銀行大廈。
  • 成都民俗公園|了解一座城的過去,而後攜手相伴終老
    成都民俗公園|了解一座城的過去,而後攜手相伴終老圖文/舒放成都的城市廣告詞是「一座來了就不想走的城市」。成都民俗公園,就建在二環路人南立交橋下。在這兒,就仿佛面對著一個對你敞開心扉不設防的至愛之人,所有的過去種種,任你一一瀏覽。成都民俗公園2001年正式開放,算來也是二十年時間了。這是一處以川西民俗文化為主題的人文景觀,主打「老成都民俗風情」主題。
  • 成都民俗公園|了解一座城的過去,而後攜手相伴終老
    成都民俗公園,就建在二環路人南立交橋下。在這兒,就仿佛面對著一個對你敞開心扉不設防的至愛之人,所有的過去,任你一一瀏覽。這是一處以川西民俗文化為主題的人文景觀,主打「老成都民俗風情」主題。從公園的一幅老地圖不難看出,成都的市中心兩千多年以來,從未偏移,摩訶池就是現在天府廣場所在位置,這也是我國城市歷史上的一個小奇觀。
  • 老成都記憶 分享感動引起共鳴
    本報訊 ( 記者 蒲蘭) 漫談老成都記憶,在成都文化歷史中感動。昨日,成都故事推出了「老成都記憶」專場故事會,專家鄧宇民老師來到市文化館故事大廳,和市民們分享了自己的老成都記憶,給大家講述了成都歷史記憶中許多有趣的故事,讓市民們聽得非常過癮。昨日下午,許多市民早早地來到了市文化館故事大廳,以「老成都記憶」為主題的故事會引起了許多市民的共鳴,也讓大伙兒對這場故事會有了更多的期待。
  • 彭鎮老茶館兒:通往老成都的「時光隧道」
    若召迷魂歸去,我願留在那裡,不再返回……」  這是著名學者流沙河在《老成都·芙蓉秋夢》一書中發出的感嘆。這位耄耋老人一生中絕大部分時間都留在成都,自稱「貨真價實的成都人」。王宏攝  成都民俗文化的「大熊貓兒」  提起老成都,沉浸在成都人血脈中的民俗文化總是繞不開的話題,無論是川劇變臉、蜀錦工藝,還是府河號子、西嶺山歌、火龍燈舞、新津燈迷……其品種之盛,真好比「和尚敲木魚——多多多」。
  • 老成都過年愛「折騰」 吃年飯腳板都是洗乾淨了的
    老成都貼福字不興倒貼,尤其是大門上的福字,從來都是正貼。  臘月三十清早,各家各戶都在宰雞、剖魚、剁肉、切菜,忙著做團年飯。家家戶戶傳出的菜板(砧板)聲,大街小巷傳出的火炮(爆竹)聲,跑來跑去的孩童們的喧鬧聲,再加上無處不有的說笑聲,交織成了老成都除夕日的歡快樂章。
  • 80歲「老成都」出書暢談美食
    該書在講述火鍋、鍋魁、泡菜等經典美食的同時,還用散文的筆觸,回憶自己童年時代的美食記憶,比如他幼時在少城街頭,聽到的各式各樣的叫賣聲,堪稱一部老成都民俗風物記。羅亨長說:「我在寫成都美食的同時,融入了自己對人生、友誼、以及美食所體現的巴蜀文化的大量心得感悟。」華西都市報記者張杰
  • 成都民俗老畫家:畫二十四節氣 傳遞風俗人情
    11月30日,「二十四節氣」成功申遺,這一消息令著名老成都民俗畫家戴樹良欣喜又欣慰。他通過手繪民俗畫的方式,對二十四節氣進行解讀。在戴樹良的作品中,二十四節氣不僅僅有四川民俗,還參考了中國其他地區的民俗進行創作,「因為經緯度的差異,節氣在南北方也有區別,我綜合了南北民俗中相對比較有特點的民俗進行創作。」  據戴樹良介紹,《二十四節氣》民俗國畫是他在2008 一2009年間創作的。
  • 有一種生活美學 叫地鐵出行|坐地鐵 當盤「老成都」
    今天,小錦帶你坐地鐵,當盤「老成都」,馬上安排!「老成都」之「茶」2號線人民公園站——鶴鳴茶社從人民公園站B口步行340米左右,就來到了位於人民公園裡的鶴鳴茶社。隨著一聲聲「老闆,摻茶!」,蓋碗茶、銅質茶壺、竹椅木桌、典型川西風格的走廊涼亭映入眼帘。
  • 老成都裡有少城
    2020-10-15 17:35:22 來源:瞭望東方周刊成都歷史上第一個公園,一經誕生,即對成都城市的社會生活產生了較大影響。文/蔣光耘 編輯黃琳「成都憶,常涉少城園。川路碑懷新史始,海棠花發彩雲般,茶座客聲喧。」
  • 消失的老成都,你還記得老成都的味道嗎
    關於成都的市內遊,只有外地人才會去錦裡和寬窄巷子湊熱鬧,現在的寬窄巷子和錦裡商業氣息濃厚,很多民居不是大門緊閉就是出租成為商鋪,每天人潮是洶湧,可是哪裡還有老成都的市井生活氣?資格的老成都,還有成都的韻味,都藏在文殊院裡。成都人都懂進文殊院的流程:領取三支免費香,燒完香許下心願,再排個隊摸「福」,那一口甜甜的「文殊造臘八粥」,也成了這麼多年來成都人與文殊院結下的「緣」。
  • 成都記憶:老成都的街景
    老成都街道上的民宅。圖片上的是一處吊腳樓,房屋都是用成都的小青瓦蓋的屋頂。現在這種風格的老屋,已經消失殆盡了,以前的老成都,真的再也回不去了。老成都天祥寺街13號屋外曬著蘿蔔乾,充滿了老成都的生活氣息。至今,蘿蔔乾依舊是成都人很喜愛的一道小菜。
  • 家鄉的民俗公園
    璀璨明珠 民俗公園一滴水,能映出太陽的光輝。一項合理的建設,能襯託出縣城的俊美。小小的民俗公園,給無極人開拓了精神文明的享受。遊人在這裡欣賞美景,陶冶情操,與家鄉同醉。無極民俗公園竣工於2016年春天。它位於無極縣城西邊,張村東側。四面公路,交通方便。
  • 店長來了·書單|見山書局店長謝蕊聰:《老成都芙蓉秋夢》《遇見...
    見山書局店長謝蕊聰推薦的兩本書都是跟老成都有關。《老成都芙蓉秋夢》作者:流沙河出版社:重慶大學出版社推薦理由:流沙河老師寫的這本書,是一本老城影像叢書,老照片和文字結合,書中寫沙河老師親生經歷、見聞中的成都,以及回憶中的老成都。
  • 川西壩子古蜀鎮,最「巴適的老成都味道」——黃龍溪
    而距離成都市中心僅39公裡的雙流區,有個2100餘年歷史的古鎮——黃龍溪,她更能代表老成都小鎮的韻味,同時她也是中國十大水鄉古鎮之一。你可以坐在茶館內,悠閒的喝點茶水,感受老成都時光的清淨。黃龍溪鎮還保留許多民風民俗,如打更、放生會、龍舟會、燒火龍、觀音會、川劇座唱等習俗
  • 遊記:寬窄巷子 老成都生活深處的難忘記憶
    從我們住的地方到寬窄巷子並不太遠,乘公交大約4—5站在人民公園下車,向前再走幾步就到了。下公交走不遠,就看見馬路斜對面路口上聳立著的兩個高高的門柱。門柱上方雕刻著「寬窄」兩個合二為一的大字。進入門柱順著街道往裡走,便見兩側分布著一幅幅「文化牆」。
  • 杭州半山公園9月25日開園 豐富的民俗「爬」上牆
    而將於9月25日開園的半山公園,不僅將給遊人一個優美的自然環境,更力圖打響「文化牌」,讓遊人在那裡充分領略到原汁原味的半山文化。  「半山出產泥貓,大小塑像如生。凡至半山者,無不購泥貓而歸,亦一時勝會也。 」這是清代範祖述撰寫的《半山觀桃》中的一段文字。的確,半山的雙面泥貓頗有知名度。據說舊時,這裡的蠶農幾乎家家都有泥貓。
  • 阿拉善夢想公園遊記
    阿拉善夢想公園遊記相信去年十一阿拉善英雄會的盛況很多人還都歷歷在目,時隔半年我們又跟隨山西夢工廠職業玩家俱樂部重返英雄會會場,來跟我們一起看看這座沙漠裡的夢想之城吧!進入這個大門沿著公路一直走就進入到夢想公園了又一次到達這個標誌性的停車點進入公園內部,空空蕩蕩的中央大道展廳正門展廳門口一年四季放著這三兄弟新拉來一輛卡車,好像看著沒什麼特別繞到側面看看,原來是傳說中老美的jet powered truck再繞到後面看一下真是霸氣外露
  • 東門市井實拍 帶你體驗老成都的市井生活
    這裡是賣成都特色民俗小吃的一角,門口一個賣糖球的雕塑,很有煙火氣。兩個拉大鋸的人形雕塑,現在的已經見不到這個勞作的場景了。民國時期走街串巷的小商販浮雕以及東大街趕集場景成都特色掏耳朵,老成都人的最愛。現在很多到成都旅遊的人,也會去體驗掏耳朵,價格不貴。
  • 連江建設民俗公園
    連江縣敖江路西側民俗公園位於敖江路,佔地面積約0.6公頃,總投資34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