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梅雨仿佛一個哭鬧的孩子,耍著賴遲遲不肯離去,還吵得人陣陣頭疼,不知如何安撫。
梅雨,對於北方的朋友來說或許是個陌生的詞彙,但是對於南方的朋友來說卻是再熟悉不過的老朋友,雖然大多數時候都嫌棄這位老朋友(不是)。
我們常常在梅雨前哀嚎著「內褲不幹的日子又要來了」;在梅雨期憂愁它什麼時候能離開召喚回太陽;在梅雨後又有點不舍,被迫迎接高溫天,接受從落湯雞到烤雞的轉變。
梅雨,梅子黃時雨,相較於「黴雨」,這個解釋總給人一種很美好的感覺,至少能讓人心情好些不是,雖然沒什麼用。
今年的梅雨比往年要長一些,或是淅瀝小雨,或是傾盆大雨,連(mei)綿(wan)不(mei)絕(liao)下了一個多月。
已經習慣每天下午來場暴雨,像完成任務似的迅速結束,然後我們可以笑著談今日份雨水get√。
北方的朋友應該對南方的雨季非常好奇吧,太陽可以躲在雲層後面遲遲不露面,空氣中瀰漫著潮溼的氣味,上一秒還是晴空萬裡下一秒就能突然暴風雨;南方的朋友雖然見梅雨如同家常便飯,但是大多數人在雨中步伐匆匆很少有人會認真地去體會雨中的景色吧。
於是我們特(隨)地(便)找了個雨天,去感受了一下雨景(其實我們也是第一次特地出去拍雨景,差點成為落湯雞)。
說起雨,十有八九會聯想到江南。
雨與江南似乎是絕配,特別是在文人騷客的詩詞裡。因為古詩詞,對雨天一直很有好感,直到大學校園內肥碩的蚯蚓破壞了這份美感。如「一川菸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梅雨入坑詩句)江南的雨是婉轉的,是幽怨的,沒有北方的豪邁氣概,更添一分多情滋味,即便什麼也不做,就會有淡淡的愁緒漫上心頭。
談起江南的雨,你的腦海中會不會冒出這樣的畫面:
『古鎮,粉牆黛瓦,青石板路;
小橋流水,煙雨行舟;
雨巷,油紙傘,回眸。』
(不好意思,沒有畫面,請自行想像)
當然,以上的畫面我們沒有遇到,不僅如此,就連蝸牛我們找了一天最後還是以失敗告終,不過總還是能收穫點驚喜。
最後,南方六月(雖遲但到)梅雨季送給大家,聽著雨聲,看著雨滴落下,也能撫慰自己浮躁的內心呢。(希望你們能看完,也不枉我們犧牲了一天能賴在家中的時間,畢竟你們也不會特地去看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