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亞穆斯林古墓:銘刻海上絲路的厚重歷史

2020-12-12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網海口6月30日電(記者張鍾凱 夏冠男 朱東陽)在三亞海棠灣,五星級酒店林立海邊,演繹著這一國際濱海度假旅遊城市的現代一面。而在相隔不遠的陵水灣一片林地裡,深藏著數十座穆斯林古墓,它們面朝大海,見證千年前海上絲綢之路的繁榮。

  「藤橋墓群」位於海棠灣鎮東溪村東三公裡處的一片林地,2006年被列為國家文物保護單位。撥開密實的樹枝,低矮的珊瑚石墓碑在各處散落,均為長方形豎穴土壙墓形制,墓碑上隱約能看到阿拉伯碑文,石碑前還殘留著民眾祈禱時留下的祭品。

  「在一些穆斯林看來,這裡安葬的是他們的祖先,曾沿著海上絲綢之路經商路過,後來留在了這裡。」海棠灣鎮文化服務中心主任李萬豪告訴記者。

  經考證,這40多座古墓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橫跨唐、宋、元三代,是當時穆斯林商人的墓葬群,也是一處迄今為止在中國南方地區規模最大的阿拉伯伊斯蘭教徒墓地。

  在唐代,作為中國和海外香料和絲綢海上運輸的需經之地,海南島南端漫長的海岸線就已經有穆斯林的活動。當時穆斯林商人從波斯、阿拉伯地區經海道進入中國廣州和泉州等地,陵水灣正是這條「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物品補給站,他們經常在此休息甚至定居,有些在航海中去世的穆斯林商人也安葬在附近。到宋朝和元朝時期,陸續又有東南亞的穆斯林遷移到三亞。

  藤橋古墓群現在已經成為三亞穆斯林及從三亞遷出海外的穆斯林尋根問祖和考察的重要基地和文化交流窗口。三亞市伊斯蘭教協會會長哈少林表示,近幾年來,約有4萬人次穆斯林專門到藤橋古墓群祈禱,其中不乏在國內經商的伊拉克、蘇丹、伊朗等國的穆斯林。

  李萬豪說,藤橋墓群有著重要的歷史文化和科研價值,通過大量可靠的實物證據,不僅能更好研究和了解古代海南的伊斯蘭文化和早期的穆斯林狀況,而且對研究中國南方沿海地區的回族歷史及古代三亞的商貿史等都有重要的意義。

  藤橋古墓群見證了昔日海上絲綢之路的繁華,寄託了穆斯林的宗教感情。三亞回族的族源與古時來此的穆斯林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

  三亞市鳳凰鎮保留有回輝、回新兩個回族村,大約有1萬人。這裡的回族與中國國其他地區的回族在語言上有著明顯差異。哈少林說,幾百年來,三亞回族穆斯林一直與印尼、馬來西亞等國的穆斯林有著密切的聯繫,「很多回民都有親戚在馬來西亞,現在我們的一些方言跟馬來語有著很深的淵源」。

  如今雙邊民間交往也越來越多。在回輝、回新兩個村,仍有20多名穆斯林在海外的沙特、阿聯、伊朗、約旦、馬來西亞等國的宗教學院學習,希望能夠取得阿訇資格。

  回輝村的甫才霞將大女兒送到馬來西亞的大學讀書,她開辦了一家做穆斯林頭巾及民族服飾的加工廠,從馬來西亞進口原材料,在三亞加工,銷往島內島外,一年大約80萬元的交易額。

  「其實從經濟意義上來講這個生意賺錢不多,但是能增進了雙邊的文化和情感交流。我還是會堅持做下去,也算是對祖先漂洋過海闖海上絲綢之路精神的傳承。」甫才霞說。

相關焦點

  • 藤橋阿拉伯伊斯蘭教徒古墓群三亞見證千年前的海上絲綢之路(組圖)
    有關部門調查發現,這些古墓群以其特殊的造型、喪俗、文字及墓碑材料,跟當地其他民族的葬式有明顯區別。墓碑以珊瑚石為原料,豎於墓穴前後,碑文用阿拉伯文或波斯文書寫,單面雕刻,有些尚銘刻有死者的名字。葬式都為豎式土坑,不封土。  這一發現為研究海南伊斯蘭文化歷史,尤其是早期海南穆斯林的狀況,提供了大量準確而可靠的實物佐證,引起了國內外考古學者和民族學界的重視。
  • 海上絲路 | 20世紀上半葉的菲律賓華人婚禮
    海上絲路 | 20世紀上半葉的菲律賓華人婚禮 2019-07-31 12: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2019中國西部絲博會 大城南充銘刻絲路新印象
    這條古老而常新的道路,像彩虹跨越中國的歷史,像彩橋連接起世界的文明。2南充,猶如鑲嵌在古絲綢之路上的一顆明珠,閃耀著黃金般的光芒,見證著華夏文明的悠久歷史。巴蜀人文勝地,秦漢絲錦名邦。五大文化交相輝映,絲綢源點、中國綢都,丰姿卓然。5000年前,嘉陵江畔「嫘祖始蠶」;唐宋年間,南充絲綢織就絢麗蜀錦,果州花紅綾遠銷日本,蜚聲海外。
  • 再現海上絲綢之路輝煌,《絲路江心鏡》重述歷史
    「絲路江心鏡」大IP系列正在孵化鬥轉星移,歲月如梭。海上絲綢之路經過千年洗禮組成跳動的音符、激昂的旋律、唯美的樂章,歷經滄海桑田的變化,神秘莫測又令人遐想。「黑石號」這艘滿載六萬餘件中國唐代寶物的商船從印尼爪哇海域被打撈起來,有力證實了海上絲綢之路的存在,歷史更加真實鮮活。唐代沉船在新加坡亞洲文明博物館永久展出,並於2020年9月15日在上海博物館巡展四個月,這是中新建交30周年的重大文化交流項目。這些閃耀著盛世光輝的文物是亞洲文化交流盛宴的一顆明珠,舉世矚目、意義非凡。
  • 三亞嘉佩樂度假酒店開業 為三亞春節注入「海上絲綢之路」旅行元素
    人民網訊 1月11日,被譽為中國酒店行業最令人期待的新開酒店之一的三亞嘉佩樂度假酒店開業,酒店以古代海上絲路為靈感,每處設計都詮釋著古代海上絲路的傳奇歷程,讓春節到三亞度假的旅客開啟一場「海上絲路之旅」。
  • 探源海上絲路
    來自各大旅行社的統計,「絲路之旅」成為近年來增長最快的遊客選擇路線之一,而海上絲綢之路成為人們「走出去」的重點選項。廣州:千年古道見證海上絲路嚴格說來,海上絲綢之路分為國際和國內兩大板塊,國內部分主要為廣州、泉州、寧波三座城市為主要起點,無論在漢唐盛世,還是宋元明清,三座城市均擁有沿海港口,這些城市也是海上絲綢之路最主要的出發港。
  • 新加坡作家張露《絲路江心鏡》:重述海上絲綢之路的歷史
    新加坡華文女作家張露以文學創作的形式探求海絲之路燦爛歷史。作為中新兩國文化交流友好使者,張露歷經八年準備,三年創作,終於完成歷史傳奇小說《絲路江心鏡》。12月19日,《絲路江心鏡》首發儀式暨新聞發布會在上海舉辦。
  • 海上絲綢之路:「東海絲路」與「南海絲路」
    小編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海上絲綢之路的精彩故事情節,千萬不要錯過噢!我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有「東海絲路」和「南海絲路」之分,「東海絲路」是指從山東半島經渤海到朝鮮半島最終到日本的航線。「南海絲路」則是從中國東南沿海港口出發到達東南亞、印度等地區。「東海絲路」有著悠久的歷史文明,早在春秋時期,齊國就與周邊的沿海國家展開了貿易合作。齊國宰相管仲十分重視與周邊國家關係的發展,當時齊國盛產絲綢,「齊冠帶衣履天下」就是說當時齊國絲綢類織布產業的發達,以至出現了「天下之商賈歸齊若流水」的貿易盛況。齊國盛產絲綢,朝鮮盛產文皮、毤服(即皮衣),於是齊國將絲綢輸入到朝鮮,從那裡帶回文皮、毤服。
  • 海上絲路 晉商風採
    山西品牌絲路行活動現場  明清時期,一條貫通南北,由北邊入俄的萬裡商路漸次開通,絲綢之路有了沙漠絲路和海上絲路之分,貿易區域大大拓展,晉商開疆拓土縱橫歐亞,  儘管當年的晉商參與海上絲路貿易較晚,但作為海上絲綢之路重要站點的泰國,依然與當年縱橫天下的晉商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如今,在這條古老的海上絲路,已難見商賈雲集的盛況,但作為山西企業開拓東協市場橋頭堡的泰國,與山西的關係正越來越緊密。
  • 海上絲路和陸上絲路的對接點在哪兒?
    該書以蓬萊、羅馬兩個城市作為絲綢之路的端點,在大量史料考證和吸取相關學術成果的基礎上,跟隨日本使者高元度、大唐高僧玄奘、被俘虜的杜環、班超的副使甘英四個人物,以沿途13個城市為節點,譜寫出一曲斑斕多姿、盪氣迴腸的絲路歷史。以蓬萊為起點的海上絲綢之路,是高洪雷絲綢之路研究的另一個重點。隨著古代海上貿易的發展,蓬萊成為中國面向東北亞的一個主要港口。
  • 蓬萊—古登州是海上絲路與陸上絲路的對接點
    該書以蓬萊、羅馬兩個城市作為絲綢之路的端點,在大量史料考證和吸取相關學術成果的基礎上,跟隨日本使者高元度、大唐高僧玄奘、被俘虜的杜環、班超的副使甘英四個人物,以沿途13個城市為節點,譜寫出一曲斑斕多姿、盪氣迴腸的絲路歷史。以蓬萊為起點的海上絲綢之路,是高洪雷絲綢之路研究的另一個重點。隨著古代海上貿易的發展,蓬萊成為中國面向東北亞的一個主要港口。
  • 向海之路——「盛世公主號」海上絲路首航筆記
    借「盛世公主號」海上絲路首航之機,以推動民間外交為己任的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在船上開展「沿海上絲綢之路 講中國故事」系列活動。四川代表團負責的是從檳城至泰國曼谷航段的活動,主題為「絲路·味」。新華社記者楊依軍攝  新華社「盛世公主號」郵輪6月20日電  通訊:向海之路——「盛世公主號」海上絲路首航筆記  新華社記者楊依軍  42歲的川劇變臉演員蔣進在過去20年間到過世界上很多地方演出,但在茫茫大洋上還是第一次。
  • 借「船」出海弘揚海上絲路文化
    一、「南海Ⅰ號」每一件文物都烙下了海洋文化的深深印記  陽江海陵島是海上絲綢之路上的一個亮點,「南海I號」是其最核心資源。這艘宋代沉船已經有800多年的歷史了,它是目前為止世界上發現的歷史最久遠、保存最完整、文物儲存最多的一艘遠洋貿易商船。整船文物預計達到6萬至8萬件,具有非常高的歷史價值。
  • 全新"海上絲路"外觀上線時間曝光!絲綢之路玩法即將迎來升級!
    這次多益網絡與廣東省博物館的聯動,除了為遊戲添加厚重的文化底蘊外,也能推動中華文化傳承與發展。此次,多益網絡與廣東省博物館的聯動也是秉持這個初心,力求帶領三界少俠感受海上絲路的魅力。本次直播主題講座可謂是亮點滿滿,除了加入網絡直播的展現形式,還打破"次元壁":讓擁有不同粉絲層的「南海I號」專家崔勇,B站UP主和神武4白無憂,共同探討海上絲綢之路的歷史,為廣大少俠講述三件「南海I號」文物的歷史淵源。 想知道無憂與來自不同領域的兩位小夥伴在「海上絲綢之路」的文化上碰撞出什麼知識的火花嗎?那就記得留意後續的直播消息啦!
  • 世茂服務海絲文化節上海站:溯源絲路 海上揚帆
    世茂服務海絲文化節上海站:溯源絲路 海上揚帆「絲、瓷、茶、香」以及「航海」、「船」、「交流」等文化元素,穿越千年時空,在新時代「一帶一路」戰略中實現再定義的同時,也成為解讀一個城市歷史文化的特別角度。為更深刻全面探尋海上絲綢之路的故事,世茂服務在全國社區展開了以「溯源海絲、傳承美好」為主題的社區海絲文化節,首站上海站在7月19日正式啟幕。
  • 同舟共濟拓展「海上絲路」
    明朝航海家鄭和大筆如椽,描繪出下西洋的壯闊歷史畫卷。鄭和七下西洋是中華文明走出去,與廣闊的外部世界進行友好交往的一次勇敢嘗試,把古代海上「絲綢之路」拓展到紅海沿岸和非洲東海岸,譜寫了古代航海史上的一段傳奇。日月如梭,鬥轉星移,600年之後的今天,浩渺無垠的海洋正在日益成為溝通各國的通衢大道。
  • 公主郵輪開啟"海上絲路"
    今天上午,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和嘉年華集團聯合在京宣布,「公主郵輪」品牌為中國量身定製了一艘全新郵輪,命名為「盛世公主號」,充滿中國元素,並首次開闢「海上絲路」航線。  據了解,這條「海上絲路」,是為助力「一帶一路」而設計的,旨在傳承和弘揚古代絲綢之路精神,並深化中國與沿線國家和地區之間的經濟合作和文化交流。
  • 趣味學歷史《神武4》手遊攜手廣東博物館直播講述「海上絲路」
    傳統文化融合經典IP 廣東省博物館×多益·神武在7月29日19:30,廣東省博物館聯合多益網絡共同開啟暑期第一場以"海上絲綢之路"為主題的線上直播知識講座。作為玩家的我們,其實通過《神武4》手遊學習知識不是第一次了,不管是遊戲中的科舉答題,還是副本"玄武門之變",歷史事件,生活常識等均在遊戲中有所體現。
  • 「一帶一路」主題文藝作品《絲路江心鏡》上海首發,再現海上絲路輝煌
    《絲路江心鏡》作者、新加坡華人作家張露說:「亞洲文明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海上絲綢之路承載著不同語境下的多種文化,所以這不僅是一條中西貿易通道,更是友誼之路、溝通之橋。」她認為,《絲路江心鏡》的寫作是一種探索,希望能拋磚引玉,創作更多「一帶一路」主題佳作。
  • 南通,被低估的海上絲路重要節點
    所以一般認為海上絲綢之路分為東海航線與南海航線兩條,而南通海上絲路卻是四通八達。櫓聲帆影記者:就一般意義上的海上絲路而言,南通歷史上有哪些與海上絲路有關的重要歷史事件和人物?錢健:有很多,可謂群星璀璨。舉幾個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