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佛教經典與佛教藝術中,蓮花是常常可以看到的象徵物。釋迦牟尼佛坐像一般都是結跏趺坐在蓮花臺上;阿彌陀佛接引像則是手持蓮臺垂手接引;觀世音菩薩也是坐在白蓮花上,一手持淨瓶,一手執蓮花。佛教的回向偈中稱道:「願生西方淨土,九品蓮花為父母,花開見佛悟無生,不退菩薩為伴侶」,足見蓮花在佛教中的意義非凡。
北魏太和二年(478年) 落陵委造銅蓮花手觀音像 山東博興龍華寺遺址出土 博興縣博物館藏
漢傳佛教金銅造像,作為中國佛教造像的重要組成部分,經歷了南北朝的繁榮、隋唐的鼎盛、五代吳越的中興三個重要階段,時代特色明顯,發展脈絡清晰。而在這些佛教金銅造像中,蓮花的身影時常可見。
東魏 鎏金銅交腳彌勒菩薩像 鄭州自來水廠出土 鄭州博物館藏
隋大業二年(606年) 鎏金銅二佛並坐像 河北唐縣北伏城出土 河北博物院藏
比如五代宋初吳越國地方政權,在崇佛的吳越國王錢俶和禪淨結合高僧延壽等共同推動下,以兩浙為中心大量鑄造佛教金銅造像。地處東南、立國兩浙、建都杭州的的吳越國(907年至978年),號為「東南佛國」,出土佛教遺物眾多,金銅造像獨具時代、地域特色。而吳越國金銅造像保留了很多唐代造像的風格,在造像形式、題材上有一些創新,以各種形態的通身背光和高大的束腰仰覆蓮座的使用最具特點。
五代 吳越國鎏金銅龍柱佛像 杭州雷峰塔地宮出土 浙江省博物館藏
在此,本文擷取部分具有代表性的佛教金銅造像,以饗讀者。
開寶二年(969年) 鎏金銅菩薩坐像 蘇州瑞光塔出土 蘇州博物館藏
遼代 金座銀佛像 河北蔚縣南安寺塔地宮出土 蔚縣博物館藏
文章來源:《中國收藏》2019年6月刊《佛影靈奇 拈花一笑》作者:青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