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固態硬碟已經成為電腦中必不可少的配件,固態硬碟廠商也從原來的幾家變為現在數十家,其中良莠不齊,有耳熟能詳的高價大品牌固態硬碟,也有各種貓三狗四的品牌的「高性價比」固態硬碟。
可實際挑選時就會發現,明明都是相同容量,最高速度也基本相同,但價格差距有的能達到四五百元。查看評測,似乎每塊固態硬碟用軟體測試都能達到標稱的速度。那麼這些價格更貴的大牌固態硬碟品牌就成了智商檢測品?其實會造成這種問題是因為軟體問題。
主觀意向上,固態硬碟性能的高低都是根據標稱的讀寫速度來區分,因此AS SSD Benchmark、CrystalDiskMark這類能快速測出速度的軟體非常吃香,但其實在默認設置下,這些軟體都只能測試出固態硬碟理想狀態下的性能。
用通俗的話來說:在固態硬碟滿街跑的情況下,這些軟體測試的數據完全無法代表硬碟的真實性能。
之所以說AS SSD Benchmark、CrystalDiskMark無法代表固態硬碟的性能,是因為早期的TLC固態硬碟為了彌補TLC硬碟讀寫性能低下的問題,會劃分一部分硬碟剩餘空間模擬SLC寫入,來短暫提升TLC硬碟的讀寫性能。
可劃分的這部分空間大小是有限的,一旦超過設定的值或者剩餘空間不足,固態硬碟的性能立馬就會大幅下降,降低至這款固態硬碟的無任何加成的真實性能。
而AS SSD Benchmark、CrystalDiskMark默認狀態下測試的數據都只會告訴你固態硬碟享受模擬SLC加成下的性能,所以無論雜牌固態硬碟還是大牌固態硬碟都能達到宣傳速度,有不錯的成績。所以這些測試固態硬碟最高讀寫速度的數據就無法成為評判固態硬碟性能的標準,
想要直觀簡單的了解固態硬碟的沒有速度加成下的真實速度,那還需要用到HD Tune這款軟體。
HD Tune使用上其實也非常簡單,打開HD Tune後,切換到「文件基準」測試頁面,選擇需求測試的硬碟,在右側設置好「文件長度」,並將數據模式選擇為「隨機」模式,接下來點擊「開始」就會自動完成測試。
文件長度的大小可根據硬碟容量來選擇:一般1TB容量的固態硬碟設置100GB的長度都能測試出TLC顆粒的真實性能,而500GB容量的固態硬碟設置50G左右基本也可以測試出,具體文件長度可以根據實際硬碟進行調整。
測試完畢後,你會得到兩條不同顏色的曲線,其中一條基本處於水平狀態,這根線代硬碟的讀取速度,而另外一根發生大幅度波動的曲線就代表硬碟的寫入速度,而這根「斷崖」式下降的曲線後的速度,就代表固態硬碟直接寫入的速度,這也是固態硬碟的真實性能。
目前消費級固態硬碟中,1TB容量的固態硬碟緩外真實速度達到1000MB/s以上;500GB固態硬碟的緩外速度能達到500MB/s以上,就屬於目前比較不錯的硬碟。
而用作演示1T容量的鎧俠RD10緩外寫入速度就能達到1500MB/s,基本屬於當前TLC固態硬碟中數一數二的位置。
當然,有些硬碟廠商會選擇全盤模擬SLC緩存,單純寫入100G無法消耗完SLC緩存,會出現寫入速度一直穩定的情況(全盤SLC緩存能達到硬碟容量的三分之一),針對這種固態硬碟,只要把測試文件長度增大或者往硬碟中放入文件縮減剩餘空間,就能夠測試出固態硬碟的真實寫入速度。
HD Tune其實是以最簡單暴力的方式「一次寫入超大文件」來突破SLC緩存的加速機制,讓TLC硬碟的真實速度呈現出來,而這部分真實性能差距,就是優質固態硬碟和垃圾固態硬碟的差距。
對於是買後自行測試,還是買前搜索評測參考,HD Tune 測試出的緩內緩外成績會比AS SSD BenchMark等軟體更據說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