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旅遊開發完善的東海岸,海南的西海岸是太寂寥了。
雖然同樣有熱帶風光,同樣有碧海金沙,同樣有民族風情,可是由於開發較晚、交通不便,除了少數自駕、騎行的深度遊愛好者,鮮有人踏足。
可是,這正是她的魅力所在。
當你在三亞大東海的海灘上被擁擠的人群嚇到,我正在龍沐灣或是鶯歌海獨享著盛大的北部灣日落;當你在三亞的大排檔吃著高價海鮮,我寧願嘗一嘗鄉土的羊肉湯或者烤乳豬。在西海岸,同樣可以耳聞風動潮湧,同樣有鄉土美食興奮你的味蕾,同樣四季常綠安撫你的神經。
所以,這一次我們去了一個海南西海岸的小鎮:樂東黃流,這裡的主角不再是洶湧的遊客,而是慢調時光和市井生活。
一
來黃流不是旅行,而是一次探親之旅:兌現我說了幾年的承諾,帶我70多歲的奶奶來看在這裡種哈密瓜的姑姑一家。
姑姑一家在這裡打拼多年,老人家一直惦記,想來看看。
如果不是因為這個原因,恐怕我們一輩子也難得來一次吧。
來了之後,卻意外看到了一個更樸實、更真實的海南。
十二月的北方已經寒冬瑟瑟,這裡依舊綠意蔥蘢,空氣裡有著潮溼的水氣,沿路瓜果飄香。
踏入黃流鎮,眼前只是一個普通的海南小鎮。
這裡的生活雖然比不得繁華的大城市,人們卻自得其樂。男人,依舊懶散閒適。女人依舊勤勞,撐起了半邊天。田裡勞作的是女人,街邊開三輪的是女人,市場賣菜的也是女人。
這裡的街道並不寬闊,可是集市卻很熱鬧。車來車往,人頭攢動,與我們內地平日裡冷冷清清的農村大不一樣。
也是,海南人不像我們內地人一樣喜歡到發達地區打拼,像候鳥一樣,一年就春節回鄉一次。在海南,年紀大的人安土重遷,喜歡呆在家鄉,守著自己田地過著安逸的生活,平凡也好,總是一生。而年輕人最遠也只願意去海口、三亞這樣的城市,其實離家也不過兩三個小時車程。在我的海南同學和我認識的海南人中,只有極少人跨過瓊州海峽,離開海南島生活。
海南人,確實是中國最幸福的人。偌大的中國,哪裡有海南這樣舒適的環境和美好的風物。海南人,也確實是最懂得享受幸福的人,世界上哪有一種幸福能比得上與故土和家人在一起的幸福。
二
我們和哈密瓜有個約會。
2011年,姑姑一家在開始在黃流種哈密瓜,如今面積已過百畝。
哈密瓜本是新疆特產,上個世紀90年代,海南也開始試種哈密瓜。
如今,海南樂東、東方、陵水、三亞、昌江、文昌、海口等地種著約12萬畝反季節哈密瓜。每年冬春季上市,剛好跟新疆哈密瓜的上市時間打了個時間差。
冬天,人們在內地市場上吃到的哈密瓜大部分都是海南產的。
據說,現在海南哈密瓜已經和新疆正宗的哈密瓜在外形和個頭上已無太大的差別,在口感脆度和甜度等方面也是非常的接近了。
在海南西海岸的農村,隨處可見這樣的哈密瓜大棚,成為當地一個重要的產業。
種瓜是個辛苦活,從育種、培苗、防蟲、到最後的收穫,每一個環節都不能馬虎。
然而,這也是一個甜蜜的事業。
12中旬,我們到來之時,新一季的哈密瓜陸續進入了收穫季節。
掛滿枝頭的哈密瓜又大又圓,帶來豐收的喜悅。
哈密瓜的品種很多,我們見到的這一種哈密瓜表皮是綠色的,每一條紋路都是陽光留下的痕跡。
綠色的表皮在外,內心卻是甜絲絲的。
海南的烈日驕陽,曬出水潤甜蜜的哈密瓜,給你意想不到的美味。
咬一口,滿滿的汁水溢出來,給你層層遞進的甜。
海南,確實是一片沃土。這個迷人的海島不僅擁有藍色海水、白色沙灘、明媚陽光。更有肥沃的土地和上面生長出來的豐富的物產。特別是一年四季吃不完的熱帶水果。
漫步田間,四季果蔬在陽光下或是大棚中自由生長。
當我們老了,一起來這裡做個瓜農吧。
三
在黃流鎮,沒有大酒店和豪華餐廳。卻有些幾樣讓人難以忘懷的美食。
第一頓飯,姑姑一家請我們吃黃流的代表美食:黃流老鴨。
黃流老鴨,顧名思義就是在黃流當地放養的本地鴨種相比市面上賣的鴨飼養時間都要長許多。據說。被選中上桌的黃流老鴨必須是下過蛋一年以上的老鴨子。
通常人們說老鴨最適合的就是煲湯,可是黃流老鴨卻能做到一鴨三吃,那就是白切、幹煸以及做成鴨煲。海南菜講究的是保留食材本身的原汁原味,所以白切黃流老鴨也是最受海南人所喜愛的做法。白切做法看似簡單,卻是最考驗廚師的手藝,還有最重要的是白切黃流老鴨的佐料,佐料以滾鴨湯衝入蒜茸、姜茸,擠入酸桔汁做成,而各家又有各家的獨門秘方。
點好菜之後,首先上桌的就是黃流老鴨。金黃的皮下飄著淡淡的鮮香,不等其他菜上桌,我們已經迫不及待地品嘗這著名的黃流老鴨。
夾上一塊黃流老鴨,蘸上佐料,咬一口,可真是韌性、嚼勁十足,於是「大丈夫不拘小節」的我們乾脆放下筷子,直接上手與它展開一場拉鋸戰。慢慢的、慢慢的,咀嚼的肉香充溢整個口腔、喚醒了味覺。
相比黃流老鴨,更愛這裡的羊肉湯。鎮子上的羊肉店很多。
最地道的美味總是在這樣簡單的街邊小店。
吃過不少地方的羊肉,海南的東山羊也是極品中的極品。這裡的羊是散養的黑山羊,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羶味極小。
羊肉湯裡放了當歸和蔥花。喝起來有一道清香。
帶皮的黑山羊肉質酥爛,潤滑適口,十分鮮美。
一碗羊肉湯麵,面吃完,湯喝盡,瞬間有一股暖流在身體中瀰漫開來。
別以為烤乳豬是廣東人的專享,海南的乳豬也有自己的特色。
被炭火烤的焦紅的乳豬,色香味俱全。不知道是不是臨高乳豬的做法。
味道確實贊,皮脆、肉嫩、骨酥,可見醃製的配料和烤的火候都是恰到好處的。
蘸糖吃的烤乳豬,估計沒幾個人能受得了吧。
當然還有海南獨有的黃辣椒,變態辣。
據說,當然海南的乳豬之所以久負盛名,不光因為醃製的配料和烤的火候,而是因為原材料本身。乳豬小的時候是用大米稀飯伴上小魚來餵養的,之後逐漸加上花生餅、細米糠等,促其長膘。而且還不能圈養,要讓小豬們到外面嬉戲玩耍,吃青草,這樣養出來的乳豬才會體小腰直、皮薄肉瘦,所以這也是名副其實的溜達乳豬。
怪不得,我們沿路都可以看到到處溜達的小豬。
在海南,美食並不複雜。家常味是最普遍的做法。也是,還有什麼比家的味道更能打動味蕾。
有些美食看似簡單樸實,卻讓人有著千迴百轉的滋味;有些美食看似色味誇張,卻讓人難以忘懷;有些美食看似不起眼,卻能令人品出當地人的生活態度。
哪怕只是一碗海鮮粉,也讓島外的人吃一次想幾年。
四
吃飽喝足,去不遠處的鶯歌海觀海。
鶯歌海,得名於岸邊海鳥,鶯歌。
這裡最有名的是鶯歌海鹽場,而鶯歌海鹽場是南方最大的鹽場,更是我國三大海鹽場之一,由於靠海的緣故,又有群山環抱,日光充足且少雨,造就了僅次於死海和紅海的世界最鹹海區之一,讓它成為了"鹽城"。
我們對鹽場不感興趣,這裡已然沒有想像中白茫茫一片的盛景,遠處幾個蒙古包似的雪堆,想必就是鹽山了。
如今也是工業製鹽的時代,這種傳統的製鹽方式已經到了快消失的時候。雖在意料之中,卻也不免惋惜來晚了。
穿過鶯歌海鎮的小道,再次遇見久違的大海。
鶯歌海這個位於海南島西南端突起的犄角,有著微黃卻細軟之極的平緩沙灘。新月形的海灣海面如鏡,直面北部灣,跨越大洋就是越南。
天氣不好,見不到傳說中海南西海岸最美的日落,不免有些失望。
在細軟的沙灘上行走,任憑清涼的海水划過腳背。
傍晚,停泊,三兩的船隻漂浮在海面上。
「趕海」是鶯歌海人最常見的出海捕魚的生活方式,這裡水產資源極為豐富,一年四季可捕撈,海鮮猛活,味美可口。鶯歌海是一座有三百多年的歷史的漁業鎮,孕育了濃厚的漁耕文化。至今當地居民還保留著的傳統作業流程。出海,拉網,織網,收穫,漁民世世代代以打魚為生。
漁船歸來,家家戶戶忙著收網、收魚,海灘上,漁歌晚唱,收穫滿滿。
漁民們把打撈上來的海貨直接倒到岸上分揀。
男人搬貨,女人們分揀。小蝦裡裹著各種各樣的魚和大些的蝦。
這是海的饋贈,更是人們辛勤的所得。
離開之時,我仿佛看到晚霞下的人們,或俯身拾貝,聽大海藏在貝的密語,或入海戲水,與海洋訴說關於生活的繁瑣小事,生活就是這樣的靜謐和安詳。
這才是最真實的海南。
點擊關注島主公眾號:
往期閱讀:
【海南環遊記】枕海聽風淇水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