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旗曾下半旗約50次 47次為中外政要(圖)

2020-12-11 中國新聞網

天安門廣場莊嚴肅穆的升旗儀式攝影/本報記者 魏彤

1976年9月9日毛澤東逝世,天安門廣場降半旗誌哀圖片來自《人民畫報》

  1953年至2012年,天安門廣場不少於17次為外國元首和政黨領袖降半旗供圖/CFP

  新中國成立後的65個年頭裡,即便不計算剛成立時升旗不規律的情況,天安門廣場中心的五星紅旗也已經升起不下2萬次。

  伴隨第一縷晨曦升起,在落日的餘暉中下降……踏著太陽運行的節奏,廣場旗杆上的國旗猶如不斷擺動的巨型鐘擺,日復一日刻錄著共和國的年輪。

  廣場升降旗儀式從最初的簡單到愈發莊嚴隆重,一次次的變遷折射出新中國的成長。2萬多次的升降之中,偶發的降半旗哀悼,並不專屬那些偉大的人物,也曾數次念及那些沒有姓名的芸芸眾生。

  北緯39度54分26.37秒,東經116度23分29.22秒,從這個點向四周擴展44公頃土地,鋪著特製的淺色花崗巖條石,這裡是天安門廣場,也被比喻為整個中國的心臟。

  60多年來,這個廣場不僅記錄了若干重大的歷史事件,依託它形成了各種永久或臨時的建築,也成為代表這個國家的符號。在國慶來臨之時,北京青年報記者再次靠近這些舉國熟悉的符號,去發現其中那些鮮為人知的細節。

  為配合廣場環境旗杆長高了10米

  9月24日,北京迎來了大晴天。清晨5點30分,天安門廣場上等待觀看升旗儀式的人聚集了不少,圍著旗杆形成一個緊湊的扇面。深秋的空氣裡透出陣陣寒意,卻絲毫沒有影響等待者們的耐心。

  「我們早上4點就出發往這邊趕了。」來自河南的少年楊洋和父母一起來北京旅遊,到天安門廣場看升旗是他們此行最重要的行程之一。「以前總是在課本和電視裡看天安門廣場升國旗,一直夢想著能來現場。」楊洋的父母都是老實本分的農村人,和很多初次來北京的人一樣,觀旗也是全家必選的旅遊項目。「昨天就來了一次,來晚了,沒能趕上,今天我們特意4點就往這趕。」楊洋一家住在北五環邊上的一個小賓館裡,為了能趕上升旗,一家人又是步行,又是換車,光在長安街上就步行了近三站。

  清晨6點,國旗護衛隊從天安門中心拱形城門出現,軍靴聲越過了金水橋、長安街,來到了天安門廣場的升旗臺,護送五星紅旗的36名戰士英姿颯爽。剛剛還在嬉鬧的人群自發安靜了下來,人們屏息凝神,目光緊緊盯著護衛隊戰士們的每一個動作。

  當戰士們走到旗杆下,第一縷陽光正好打在廣場上,莊嚴肅穆的升旗儀式開始了,在《義勇軍進行曲》中,五星紅旗迎著朝陽冉冉升起。仰望著五星紅旗,衣著各異的男女老少全部表情肅穆,嘴唇伴著國歌微微翕動。

  65年前,北平和平解放,為迎接開國大典,天安門廣場進行了大規模整修,清除廣場內的地面障礙物之後,一根22.5米的旗杆豎立起來,只不過當時的旗杆比現在矮10.1米。那年10月1日的開國大典上,毛澤東按下按鈕,升起了新中國第一面五星紅旗。

  這根旗杆一直服役到1991年5月1日,一根更高、更先進的旗杆接替了它。對於那次「新老交替」,在國旗護衛隊服役14年的護衛隊指導員彭凱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天安門廣場及長安街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老旗杆的高度、風格與人民大會堂、歷史博物館和毛主席紀念堂已不太相稱,目前的旗杆總長32.6米(含埋入地下部分),是首鋼職工用四節無縫碳素鋼管焊接而成。旗杆底部還設有安全裝置,鎖定升旗按鈕後,可以防止因誤碰而出現國旗下降或國歌突然奏響等意外。

  如今,老旗杆已經在國家博物館(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裡「安享晚年」。

  廣場上的特號國旗每天都是新的 有特殊編號

  按照《國旗法》,國旗有5種型號,最大的一種長288釐米,高192釐米;最小的一種長96釐米,高64釐米。不過,天安門廣場上懸掛的國旗是個特例,長5米,寬3.3米,是全國升降的國旗中最大的。

  位於通州區的北京市京工紅旗廠,是北京市政府指定的國旗定點生產企業,「一面旗子的生產看似簡單,可其中蘊含的內容很多很多,特別是國旗,更多的是要從完成國家政治任務的高度,做好每面旗子的細節生產。」公司一位負責人說,為了確保國旗質量,他們引進了先進的水洗設備、燙平設備、蒸化設備、甩幹設備以及數碼印染設備,力爭每一面旗子都做到最好。

  為確保國旗的聖潔和完整,天安門廣場上空的國旗基本上每天都要更換一面。每逢重大節日,必須更換新國旗。「即使國旗不受損,懸掛的最長時間也不能超過3天。」彭凱說。

  「國旗由天安門地區管理委員會負責發放,每隔一段時間,我們會把用過的國旗交給他們換新的。」彭凱說,每面國旗上都有特殊的編號,印在旗身不顯眼的地方。

  更換下來的國旗,由天安門地區管理委員會負責收藏保管。具有特殊歷史意義和參加過重大活動後的國旗,則會被特別保管。比如,開國大典的國旗已作為國家一級文物保管在原中國革命博物館,歷次國慶慶典上所升降的國旗曾隨「神舟」一號飛船翱翔太空,現在也被有關部門收藏。

  國旗本身也隨著我國科技水平的提升而經歷過變化。「以前技術達不到,國旗是用兩面材料拼在一起,在陽光照射下中間會有一道印記,現在則是一整面縫製,看上去更漂亮。」彭凱說。

  歷史上,曾有三面「特號國旗」被作為禮物外贈:上世紀八十年代時送給老山前線的戰友、汶川地震時送給抗震救災部隊、奧運會時送給國家舉重隊,「這可不是隨便想送就送的。」彭凱說,這三面國旗都曾在天安門上空飄揚過,因此更加珍貴。

  大頭針別衣領 背上綁十字架

  護衛隊新兵一天訓練12小時

  作為五星紅旗的守護者,國旗護衛隊隊員並不是從新中國成立時就有的。成立初期,由於旗杆下的電動升旗裝置是由冀北電力公司北平分公司設計,所以升旗任務曾交給北京市供電局。1951年至1976年的26年間,一直是北京市供電局的胡其俊負責升旗,他也因此成為史上任職時間最長的升旗手。

  1977年5月,北京衛戍部隊接過了升旗的任務,「國旗護衛班」由此誕生。不過,當時並沒有升旗儀式,只有兩名戰士負責,一人引路,一人扛旗,經過長安街時,還得給機動車讓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法》1990年頒布後,升旗儀式的莊嚴性被提上日程。1991年初,「天安門國旗護衛隊」應運而生,當年5月1日起,廣場開始實行新的升降國旗儀式。

  此後,無論狂風暴雨、酷暑隆冬,由36名隊員組成的國旗護衛隊,每天都會氣宇軒昂地從天安門城樓走向廣場,執行升降旗任務,升旗儀式由此變得更加神聖。護衛隊出帥哥眾所周知,他們從各部隊新兵中挑選,每年選50名左右。政治合格、能吃苦、身體素質過硬是三個標準。

  「五官端正是必須的了,身高要在180cm-190cm之間,關鍵是要協調,不能身子長胳膊短,一般要是身高在180cm,兩臂展開也要達到180cm才行。」彭凱說,挑來的兵還要再經歷4個月的新兵排加強訓練,最終通過考核的才能留在護衛隊。

  新兵加強排訓練最考驗人的意志。普通新兵連訓練涉及11個科目,而護衛隊的新兵排加強訓練稱得上枯燥,每天訓練的內容只有齊步、正步、操槍、軍姿,這是升降旗的專項動作。除了枯燥,訓練時間還很長,從早上5點30分起床到晚上11點左右,除去休息時間,一天的訓練時間長達12個小時。

  然而,就算通過層層考驗留在了護衛隊,也未見得就能上方陣執行升降旗任務。每批新兵裡能上方陣的最多也就不到20人。為了爭取到上方陣的機會,戰士們各出奇招:背包繩綁在膝蓋上練習站軍姿,保證腿部筆直沒有縫;大頭針別在衣領上,尖的一頭對著脖子,一旦頭歪了會被刺痛;背上綁著十字架,保證背部保持挺直……這些嚴苛的訓練方法,大多是戰士們自己想出來的,有的人甚至在晚上睡覺的時候都堅持綁著腿。

  曾經有一段時間,廣場每月會舉行三次「大升旗」,即在每月1日、11日、21日和重大節日的升旗儀式上,武警軍樂團會在這個時候出現。2004年6月之後,為了天安門地區治安管理的需要,武警軍樂團改為只在每月第一天及重大節日時參加升國旗儀式。

  軍樂團不僅會在升旗現場伴奏,當國旗護衛隊方陣從天安門城樓走向廣場時,軍樂團還會隨行演奏《歌唱祖國》。「每月1日升旗前一個小時,軍樂團會抵達天安門城樓北側做準備,我們還會與他們進行合練。」彭凱說,這種正式的合練現在每月只有這一次。平時沒有現場伴奏時,他們就聽著錄音一遍遍練習踩樂點。

  無論是平時升旗時播放國歌錄音,還是重大節日的現場演奏,都會連奏三遍國歌,以配合國旗與太陽同步升起的節奏。

  為政要降半旗不少於47次

  也曾為烈士與平民降半旗

  在國旗升起的兩萬多天裡,也偶爾有降半旗的時候。據不完全統計,新中國成立後至今我國共出現過不下50次左右下半旗的情況。

  其中,最多的還是為國家領導人下半旗,不少於30次左右,包括周恩來、朱德、毛澤東、郭沫若、羅瑞卿、蘇振華、劉少奇、宋慶齡、廖承志、劉伯承、葉劍英、胡耀邦、徐向前、聶榮臻、李先念、鄧穎超、王震、姚依林、陳雲、鄧小平、彭真、楊尚昆等。其次享受這一殊榮的是一些和中國關係友好的外國元首和政黨領袖,經統計不少於17次,包括柬埔寨國王西哈努克、前越南主席胡志明,法蘭西共和國前總統戴高樂,前南斯拉夫總統狄托以及前朝鮮勞動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主席金日成等。

  在兩萬多天裡,為國外犧牲的烈士下半旗的情況不少於2次,一次是1999年5月12日,為哀悼駐南聯盟大使館遭北約襲擊中遇難的許杏虎等三位烈士;另外一次是2010年為哀悼在地震中遇難的8名中國海地維和警察。

  到了新世紀,降半旗的哀悼主體也進入了一個新的紀元。歷史清晰地記錄著那個瞬間:公元2008年5月19日清晨4時許,2600多名各界民眾趕到天安門廣場。4時56分,國旗在《義勇軍進行曲》中冉冉升起,在場的國旗衛士和民眾集體肅立,行注目禮。4時57分40秒,國旗升到旗杆杆頂,在短暫的定格後開始緩緩下降,現場氣氛凝重。汶川地震並非共和國歷史上傷亡最為慘重的一次地震,但從那一刻起,共和國廣場上的國旗第一次為普通公民的死亡降下了15米。

  有人認為這個變化或許與199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法》的頒布有關。《國旗法》對下半旗誌哀作出了較為細緻的規定,除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長、國務院總理、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主席、對中華人民共和國作出傑出貢獻的人、對世界和平或者人類進步事業作出傑出貢獻的人等人士逝世,下半旗誌哀之外,發生特別重大傷亡的不幸事件或者嚴重自然災害造成重大傷亡時,可以下半旗誌哀。

  在這之後,為悼念青海玉樹地震、甘肅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中的遇難者,廣場也降下過半旗。記者 趙婷婷

相關焦點

  • 從國旗法裡看下半旗
    與此同時,據媒體不完全統計,新中國成立以來,天安門廣場的國旗也曾下半旗五十餘次,主要係為中外政要及全國哀悼等。下半旗為中外政要人士逝世誌哀「下半旗時,應當先將國旗升至杆頂,然後降至旗頂與杆頂之間的距離為旗杆全長的三分之一處;降下時,應當先將國旗升至杆頂,然後再降下。」
  • 深切哀悼,國旗第四次為普通公民逝世「下半旗」
    編輯丨張喜斌4月4日,庚子年清明節,北京天安門廣場降下半旗,表達對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爭犧牲烈士和逝世同胞的深切哀悼。據了解,這是繼2008年5月汶川地震、2010年4月玉樹地震、2010年8月甘肅舟曲特大泥石流之後,國旗第四次為普通公民的逝世下半旗。
  • 下半旗的由來,為什麼有些國家不能下半旗
    圖一下半旗的由來。1612年。一天,英國船「哈茲·伊斯」號在探索北美北部通向太平洋的水道時,船長不幸逝世。船員們為了表示對已故船長的敬意,將桅杆旗幟下降到離旗杆的頂端有一段距離的地方。圖二下半旗的例外沙烏地阿拉伯國旗與索馬利蘭國旗是不得降半旗的國旗。
  • 天安門廣場國旗曾為誰半降?
    為悼念喬石同志,19日,首都天安門、新華門、人民大會堂、外交部,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政府所在地,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各邊境口岸、對外海空港口,中國駐外使領館將下半旗誌哀。  這是自1998年楊尚昆逝世後,時隔17年,天安門廣場國旗再度為中國國家領導人半降。  下半旗是當今世界上通行的一種誌哀方式,是公眾表示哀悼的重要禮節。
  • 熱解讀|今日,國旗為他們而降!
    黨的十八大以來,這是習近平第三次出席下半旗儀式的哀悼活動,之前兩次出席的均是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國旗,不僅是一面旗幟,更意味著一段坎坷卻昂揚的歷史,象徵著家國天下的精神。莊嚴肅穆的哀悼活動,下半旗有哪些深意?央視網《熱解讀》為您解析。
  • 降半旗誌哀,國旗要降一半?
    New Knowledge下半旗也稱「降半旗」,是公眾表示哀悼的重要禮節。按照國旗法規定當天應當升國旗的場所、機構和單位均應下半旗誌哀。下半旗時,應當先將國旗升至杆頂,然後降至旗頂與杆頂之間的距離為旗杆全長的1/3處;降下時,應當先將國旗升至杆頂,然後再降下。
  • 金紫荊廣場國旗區旗同下半旗 港全城哀悼遇害者
    8月26日,香港金紫荊廣場舉行下半旗儀式。當日晨,香港所有特區政府及中央駐港機構的國旗區旗下半旗,向菲人質事件中遇難的香港同胞誌哀。曾蔭權等在金紫荊廣場出席下半旗儀式並默哀三分鐘。新華社記者 黃曉勇 攝    新華社香港8月26日電(記者孫浩)26日上午8時,香港金紫荊廣場上,國旗和區旗徐徐升至旗杆頂端後,一同下半旗,在場數百名官員和市民的目光始終緊緊追隨,並與這座城市其他地區的人們一起,為菲律賓人質事件中遇害的8名香港同胞默哀。
  • 華僑大學舉行下半旗儀式 深切哀悼抗疫烈士和逝世同胞
    4月4日,華僑大學泉州校區、廈門校區、龍舟池校區同時舉行下半旗儀式,表達全校師生對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爭犧牲烈士和逝世同胞的深切哀悼。  清晨7時整,五星紅旗伴隨著國歌升上旗杆頂端,隨即緩緩降至旗杆的三分之一處。觀看儀式的部分在校師生面向國旗莊嚴肅立,大家摘下帽子,雙手垂立,低頭默哀。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法
    (1990年6月28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通過 根據2009年8月27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次會議《關於修改部分法律的決定》第一次修正 根據2020年10月17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二次會議《關於修改
  • 錫金曾申請加入我國,被拒149次後仍掛中國國旗,還自稱屬於中國
    從古到今,中國就是一個領土大國,中華文明一度領先世界,是亞洲地區的文明中心,影響非常廣泛。周邊鄰國,如日本,越南,韓國,都或多或少地曾受過中華文明的薰陶。唐朝,中國發展到了封建社會的頂峰,被稱為「天朝上國」。
  • 日本曾13次降半旗致哀,3次是為中國人,一人被53個國家共同紀念
    1612年,一艘英國探險船的船長在探險的路上不幸逝世,船員們將旗幟下降一半來表達對船長的哀思,當船隻停靠歐洲後引起了當地人的好奇,在知道是悼念逝者的一種儀式後開始爭相模仿,這就是下半旗禮致哀的由來。一般只有重要人物逝世,或者發生特大自然災害才會降半旗。
  • 中國第47集團軍防空旅首迎中外媒體 公布編制裝備
    官兵正在進行雙35毫米高炮動態聯動科目演示 胡文杰供圖昨天下午,位於西安臨潼的陸軍第47集團軍防空旅,首次敞開營門迎接來自世界各地的100多位媒體記者自2008年開始,國家和軍隊有關部門每逢「八一」建軍節前夕都會組織中外媒體記者赴人民解放軍基層部隊參觀採訪。今年,是中外媒體記者首次赴京外軍營進行採訪,首次零距離接觸防空旅部隊,並觀看了新型高炮武器系統和官兵們的操演。
  • 今天,國旗為同胞而降 深切悼念!
    今天,國旗為同胞而降 深切悼念! 2020-04-04 13:11:30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今天(4月4日),全國各地降下半旗,深切悼念新冠肺炎疫情犧牲烈士和逝世同胞。
  • 和平官員陣亡紀念日,川普:州下半旗民眾展示國旗,我點亮白宮
    5月15日,美國迎來全國和平官員陣亡紀念日,美官員及民眾在這一天向因公殉職或致殘的地方、州和聯邦和平官致敬,正值疫情期間,川普下令各州等下半旗紀念。綜合美媒5月15日報導,1962年,約翰·甘迺迪籤署一項公告,將5月15日定為「和平官員陣亡紀念日」,並將該日所在的星期定為「警察周」。川普在和平官員紀念日和2020年警察周發表了一份公告。
  • 這個國家為了加入中國,申請149次被拒絕了,卻掛上了中國國旗!
    我國曾深受戰爭殘害,幸好那個時代湧現出了很多民族英雄,他們為了解放付出寶貴的生命,最終建立了新中國,所以我們現在非常珍視和平的來之不易。因為歷史教訓的緣故,我們在新中國建立後,十分看重國家實力的提升,為的就是不被其他國家欺負,進一步爭取國際地位。
  • 國旗獵獵!香港47.6萬市民冒雨集會「反暴力、救香港」(圖+視頻)
    大會宣布,共有約47.6萬人參加集會,遠超過7月20日舉行的「守護香港」集會,再次顯示香港人拒絕暴力、呼喚和諧穩定的主流民意。圖為大批市民冒雨參加集會。中新社記者 張煒 攝中國國歌在香港金鐘添馬公園奏響 來源:中新視頻「自由不包括毀壞公物、欺凌警員」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譚耀宗表示,國旗國徽是國家標誌,不容破壞,呼籲(暴徒)不要與全國人民對立。他又向警察致敬,慰問受傷的警察。
  • 請求加入中國149次,被拒後「堅持」掛中國國旗,並宣稱屬於中國
    在抗戰時期,我們這個國家曾遭到了不少帝國的侵略。英國曾經用鴉片戰爭強行打開了我們的國門,這是一個開始,自那以後中國就變成了帝國主義砧板上面的一塊肉,任他們隨意宰割。但幸好我們的前輩們並沒有放棄反抗,在將帝國主義打回去之後便開始為新中國的到來做準備,最終又成為了一個獨立的整體。
  • 小黃車戴威再次收到限制消費令 這是他約第47次被限制
    原標題:小黃車戴威再次收到限制消費令 這是他約第47次被限制【CNMO新聞】據企查查APP顯示,近日,OFO小黃車關聯公司北京拜克洛克科技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戴威再次收到限制消費令,申請人為中國太平洋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
  • 正清明上海各墓園接待17萬餘人,網絡祭掃累計近112萬次
    澎湃新聞記者從上海市民政局獲悉,當天,全市54家經營性公墓(骨灰堂)共提供現場祭掃網絡預約名額16.47萬人,實際預約16.13萬人,現場接待祭掃市民17.67萬人,落葬1758穴,提供代客祭掃服務5882次。而自3月28日至今,市民通過網絡祭掃總數已達111.97萬次。
  • 今天,國旗為他們而降
    為表達全國各族人民對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爭犧牲烈士和逝世同胞的深切哀悼,國務院發布公告,決定於4月4日舉行全國性哀悼活動。上午8時,縣委機關舉行下半旗默哀儀式,表達盧氏幹部群眾對遇難同胞的深切哀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