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很經典的一句方言,遊客幾乎都會說,真正的含義沒多少人知道

2020-08-30 先森不講李

說到國內最熱門的旅遊城市,上海絕對是其中之一,但是上海跟其它城市最大的區別就是,很多人去上海不是去看景點的,而是去見世面的,摩天大樓鱗次櫛比的陸家嘴,號稱十裡洋場的上海外灘,讓很多外地遊客對這座國際化的大都市心馳神往。不過很多人對上海方言也特別感興趣,沒學會幾句上海話,感覺就沒到過這座城市。

方言是一座城市鑰匙,方言背後是這座城市的歷史沉澱和文化底蘊,只有通過方言這把鑰匙,才能了解這座城市最真實的模樣。尤其是上海方言,它匯聚了吳越江南語言文化的精髓,更是博大精深。不過在眾多的上海方言中,有一句話堪稱經典,外地遊客幾乎都會說,但真正了解其中含義的人卻不多。

很多人一定會說肯定是「阿拉」,這句上海方言也是被外地遊客模仿最多的一句話,其實上海是座移民城市,匯集了太多的蘇州和寧波方言,只有這句堪稱經典的「拎得清」,才是最最地道上海方言,那麼上海方言「拎得清」究竟是什麼意思呢?這是一句無法從字面含義去理解的上海方言。

「拎得清」是老一輩上海人最常用的一句上海方言,「拎得清」這句話所包含的意思確實是有點豐富,當下國內很多年輕人會說「靠譜」,上海話「拎得清」其實也多少包含點靠譜的意思,但是其中更包含了精明,效率,聰明,會察言觀色,能善解人意等很多的意思,這三個字從上海人嘴裡說出來,可謂是意味深長。外地遊客雖然都會說,但是是無法領會其真實含義的。

很多上海本地人說「,拎得清」是上海人對自己的最高評價,同時也是最嚴苛的要求,是上海人獨有的一種個性,「拎得清」的人通常不需要別人指點,就知道自己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而且不需要別人把話說得太明白,就能從對方的隻言片語中,領會對方所要表達的意思,這類人都懂得尊重他人,從不為難別人,也從來不輕易欠別人的人情。

在上海人看來,做事情思路清晰,觀察事物洞察力強,還能夠透過現象看本質的人都是他們眼裡「拎得清」的人,其實上海方言真的是一門博大精深的語言,它比普通話所要表達的意思更耐人尋味,有些含義只能意會不能言喻,也許這就是上海方言最大的魅力所在,「拎得清」這句話,也正好詮釋了這一點。

如今「拎得清」這句上海方言更有識時務,遵守遊戲規則,有契約精神,講文明懂禮貌等多重含義,而且還需要從一個地道上海人嘴裡講出來,且帶上一定的眼神和肢體語言,才配得上這句堪稱經典上海方言。其實在上海,這樣經典的上海方言還有很多,您是否也願意跟我們分享一下呢?

相關焦點

  • 上海很經典的一句方言,遊客幾乎都會說,真正的含義沒多少人知道
    說到國內最熱門的旅遊城市,上海絕對是其中之一,但是上海跟其它城市最大的區別就是,很多人去上海不是去看景點的,而是去見世面的,摩天大樓鱗次櫛比的陸家嘴,號稱十裡洋場的上海外灘,讓很多外地遊客對這座國際化的大都市心馳神往。不過很多人對上海方言也特別感興趣,沒學會幾乎上海話,感覺就沒到過這座城市。
  • 很多到過上海的遊客,聽到這句上海方言,卻不知其背後真正含義
    甚至很多人都在說,如果不學會幾句上海方言,那就不算得真正來過上海這座城市。大家對方言如此重視其實也有一定的道理。對於每一座城市來說,方言是文化的另一種存在形式同時也是這座城市的歷史底蘊。上海的方言博大精深,沒有基礎的遊客學起來還是比較困難的。但有這麼一句卻特別經典,人人都能學會,可卻不是所有人都知道它真正的寓意。說起上海方言中最經典的一句,可能大家會認為是「阿拉」。這一句的確是很多人的口頭禪,也是遊客們最能容易仿的一句。但上海方言最經典的不是「阿拉」,而是「拎得清」。
  • 《一人之下》這部「方言」國漫,你知道一共有多少種方言嗎?
    最令人驚喜的當屬各個地方的方言,特別是馮寶寶的四川話,讓墨汐聽得甚是歡喜。墨汐最近和朋友討論最多的就是這部動漫到底出現了多少種方言,至今兩人還是沒弄明白。各位小夥伴們知道這部劇一共出了多少種方言嗎?馮寶寶:四川話首先說說我們最機智的寶兒姐,經典語句「他們總說我瓜,其實我一點兒都不瓜,大多時候我都機智的一逼!」寶兒姐的機智我們都懂的,埋人也總時不時王坑裡倒水。
  • 上海人吃勞、吃慌、吃酸、吃生活……——北上廣方言裡的「吃」
    方言既有趣又親暱,老鄉見面親戚串門時大家都喜歡用方言交流。在從南到北這麼多方言中,帶「吃」字的詞有很多,這些詞的真正含義卻和吃沒什麼關係。上海的「吃」上海人喜歡說「吃」,比如說認定或咬住的時候會說「吃勞」,碰硬是「吃硬」,著急是「吃慌」,棘手是「吃酸」,挨打是「吃生活」,挨訓就是「吃排頭」了,兩頭受氣是「吃夾檔」,聽奉承的話叫做「吃馬屁」,受人的迷惑叫「吃花功」,哪怕是開車遇到紅燈,一時過不去,也叫做是「吃紅燈」。
  • 中國最不愛講普通話的5大城市,外地遊客幾乎聽不懂,第一名廣州
    大家都知道出門在外,為了方便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我們都會說普通話。普通話是我國的通用語言,每個人國人都會說也都聽得懂,不過在國內卻有不少的省份不喜歡說普通話。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國內最不愛講普通話的五大城市,這幾個城市的方言那外地遊客幾乎是聽不懂的。
  • 國內最愛說方言的兩座城市,幾乎不說普通話,遊客:我太難了
    其實關於我們武漢,武昌區和漢口對方言的愛好真的有些不同,如果走在漢口的大街上,幾乎整條街的人都說武漢話,除此之外,即使是同一個城市,不同地方的人對方言的感受也完全不同,只是語氣、重音、輕重的差別很大,這樣一來,用一種方言就能發出完全不同的感覺。
  • 不會說方言的人,你的故鄉在哪裡?
    香港填詞人黃偉文也說過,不懂廣東話的人,不會懂得廣東歌的特別,因為廣東歌要根據粵語九音來填詞,而其他方言歌曲都不會像廣東歌這樣,需要如此準確地「入榫」。本地人視為經典的方言劇,外地人看了可能會「笑不出來」。
  • 為何重慶人總是喜歡說「大重慶」?真正的含義,大家都不知道!
    看到標題,大家可能會說,不止重慶,像什麼武漢、新疆、帝都,都是以我大武漢、大新疆、大帝都身份出場的,並非只有重慶人才喜歡稱自己家鄉為大重慶。事實上,「大重慶」稱呼的含義和我國其他「大城市」不同。那時尚不流行「大重慶」一說,廣告含義為「在重慶主城區的大範圍內接聽免費」,並非現在的「大重慶」之意。直到2012年,「大重慶」一詞開始真正地在大街小巷傳播,被無數重慶小夥樂此不疲地傳頌。可其真正的含義,有多少人知道呢?1、重慶城市規模真正擴大,實現飛速發展。
  • 這個地區方言幽默易懂,被稱為最不靠譜的方言,很多人都會說兩句
    所謂方言就是我 們通常所說的家鄉話,幾乎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獨特的家鄉 話,這也是經過幾百甚至上千年傳承下來的。當然為了使 全國各地的朋友溝通不再困難,如今已經推廣普通話了。大家都知道,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家鄉話,這些家鄉話有 的發音不同,有的腔調不同,當然有些比較好懂,就比如 說北方地區,尤其是北京周邊的方言讓人一聽就懂。
  • 驚呆所有人,原來《小娘惹》真正的含義是這樣的,很多人不知道
    新版電視劇《小娘惹》6月28日播出,一播出就牽動許多人的童年記憶,都要決定入坑此劇;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小娘惹》真正含義是什麼?新版《小娘惹》是由郭靖宇導演,肖燕和戴向宇出演,劇情一出就驚呆了所有人,原來十二年前的山本洋介和新版山本洋介是同一人戴向宇出演的,許多觀眾就衝著這個原因去看了。而且戴向宇的顏值幾乎沒變化,有的是越來越年輕了。不得不說幸福婚姻是男人的凍齡劑,我們知道戴向宇和陳紫函是夫妻,而陳紫函有古裝女王之稱,兩人婚後很幸福。
  • 中國「最特別」四個城市,一開口就知道哪裡人,平常都用方言
    我們出去旅遊的時候,最怕得不是沒地方玩,而是你和別人交流的時候,你怎麼問路他還是用方言來回答你,這些地方的老師,甚至都是有直接用方言來上課的,雖說普及了國語,但是寧願他們說方言,國語可能更聽不懂,現在就帶你們來了解一下有哪四個城市吧。
  • 我國方言最好聽的5大方言,上海、四川上榜,最後一個被稱接地氣
    由於地域環境不同,我國南北方的差異也十分明顯,不僅表現在氣候和環境上,也表現在不同的方言文化。我國與其它國家最與眾不同的特色,想必就是方言文化了,十裡不同音是最豐富的形容。要說我國方言最好聽的5大方言,你們知道有哪些嗎?
  • 這些上海方言,聽上去很難理解,其實含義很簡單,讓人忍不住想學
    這些上海方言,聽上去很難理解,其實含義很簡單,讓人忍不住想學素材來自網絡,文章原創如今雖然去了各地普通話都能聽懂,可是總有一些地方的人不會講,方言和普通話相比較,是有自身的優勢和特點的,小編覺得方言有著本土上千年的文化積累,每一種方言都是具有代表性的,也是最傳統的一種民俗,有時候也可以用在密碼來使用,經過小編這麼一說,是不是覺得很有意思。
  • 中國喜歡說方言三座城市,本地人幾乎不說普通話,老外也被帶偏
    由於中國包含的範圍比較廣泛,如今能夠看到很多的城市,由於每個地方處於的地段不同,因此文化方面會出現很大的差異,就連方言也完全不同,其中有些城市的方言通俗易懂,可有些城市卻很難以理解,為了讓大家能夠更好的溝通和交流,於是就開始提倡說普通話,今天要說的是中國最喜歡說方言三座城市,本地人幾乎不說普通話
  • 蘇杭都說自己是上海的後花園,只有這座城市,才是上海真正親近的
    不過對於上海來說,真正親近的,把它當成自家「親戚」的只有一座城市,那就是浙江寧波,很多人說,寧波從來不說自己是上海的「後花園」,上海和寧波既不接壤,又隔著一座跨海大橋,為什麼說寧波是上海最親近的城市呢?因為上海和寧波的淵源實在太深了,比起蘇州和杭州,只有寧波才是上海的「真愛」。
  • 方言話劇 詮釋經典
    茶館讓人有安逸、舒服的感覺,是四川人的生活形態,也彰顯了這種生活形態背後的文化內涵。「這跟老舍先生的《茶館》體現的思想也是天然的契合,從語言到文化特色到民俗展現,應該可以說是天衣無縫的。」四川人藝版《茶館》是回望經典,向經典致敬的,忠於老舍的原著,但也以真誠嚴謹的創作態度進行了大膽的創新,具有創新性與創造性的有效探索。
  • 為什麼廣東人和四川人可以講方言,但上海人講方言就被認為排外?
    說到對自己的方言特別自信,不僅當地人平時經常使用,就算面對外地人,也會優先使用自己的方言,如果對方聽不懂,才會轉變為普通話,那肯定就不得不提廣東人了,畢竟粵語在世界範圍內的影響力並不比普通話差多少
  • 為什麼上海人那麼熱愛說本地方言?丨視知地圖炮
    接下來你將看到:●●蘇北貢獻了最多的上海人,口音卻被拋棄蘇北貢獻了最多的上海人,口音卻被拋棄如今的新上海話是被移民成就的方言● 方言是一座圍城,裡面的才是自己人4T的值班編輯/馬馬馬-+--+-上海作為大都市的歷史不悠久。
  • 說方言,是川人最驕傲的選擇 | 四川方言
    這些一代代傳承下去的民間民俗都會有相應的載體。這些載體或許是一種食物,或許就是兩三個字的方言詞。 02 四川方言中的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四川方言裡有很多詞彙都是用普通話無法解釋清楚。這些詞彙緣於四川人多年來生活的積累,只有長期生活在四川的人才能明白這些詞的細微意思。
  • 只知俗語「色字頭上一把刀」,懂得其中含義,卻不知下一句更經典
    導語:只知俗語「色字頭上一把刀」,懂得其中含義,卻不知下一句更經典。而俗語「色字頭上一把刀」相信不少的人都知道,畢竟人有七情六慾,在觀看一些神話劇的時候,天上的神仙往往是沒有感情的,當然了這也只是神話了,畢竟人與人之間那自然是要有感情的,比如親情、愛情、友情等等,這些都擁有才會使得自己有一個美好的生活,起碼自己是個有感情的人,但是欲望太高就不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