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城中村到世界油畫集散地的逆襲之路 ——大芬油畫村的故事(上)

2021-01-12 手機光明網

  一條小河彎彎環繞,村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住在低矮的民房裡,院落裡養著雞鴨,過著自給自足的清貧生活——這幅安靜的田園圖景,正是三十多年前的大芬村。

  然而,一個美麗的偶然,讓這塊面積僅0.4平方公裡的土地在三十多年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為全球貢獻了一半以上的商業油畫,被人美譽為「世界油畫,中國大芬」。

  大芬所象徵的,不僅僅是「深圳奇蹟」的精彩篇章。

  從農業村華麗蛻變為世界最大的油畫內外貿產業聚集地的大芬村,講述的是開放創新的故事;

  那些從畫工成長為畫家的追夢者們,書寫的是中國夢想照進現實的奮鬥故事……

  美麗的開端——走上油畫興村道路

  「我第一次見到大芬村的樣子,就是這樣一個僻靜的舊村落,在大部分人看來,當時的大芬村環境不好,落後且偏僻,但是在我看來,這裡就是我辦畫廠的最佳選址。雖然偏僻了點,但在我看來就像是一個安靜的港灣,可以給畫工一個安靜的環境專心作畫。」香港畫商黃江說,1989年,他對大芬「一見鍾情」,花了1600元租下了250平方米的民房開了一個畫廠,就在大芬落下腳來。正是這樣一個偶然,黃江不但改變了一座村莊,改變了許多熱愛畫畫的人的人生,也改變了世界商業油畫的市場格局。

  「行畫」是從國外引進的一種藝術品複製方法,以臨摹世界名畫為主,在名畫的基礎上抓住流行趨勢進行再創造,也稱「商品畫」,1960年代,這一產業傳入香港、新加坡等地。黃江把商品油畫產業帶進了這個經濟落後的村莊。他組建了一個20多個人的油畫工作室,畫工是從廣州、東莞、晉江等地招來的,不少是他過去的徒弟。

  「深圳除了人工、房租低廉外,報關手續比其他城市方便,費用也更低」,黃江說,他從香港的貿易公司接油畫訂單、取樣板,拿到大芬村給畫工們畫。那時候,商業油畫剛開始在國內發展,競爭少,訂單增長快。

  「到現在我還記得1992年4月,一位法國客戶給了一單36萬張的訂單,要我一個半月完工。這在當時的生產狀況下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因為那之前我們一個月的業務量最多也就10萬多張。但生意來了不能推啊,我就想著召集整個大芬村的400多名畫工共同完成。」黃江回憶起「創業期」的故事,仍然記憶猶新。

  時間緊迫,大夥就想著有沒有一種辦法能又快又好地完成畫作,還真被「逼」出了我們後來慣用的流水線模式,即這個畫工專門畫山,那個畫工專門畫天空,每個人負責一部分,畫完後就傳給下一個畫工。畫的每一個部分出自同一個人之手,水平穩定,熟練後還加快了速度。後來客戶來驗貨,直誇這些畫就像複印出來的一樣。此後,這種流水線作畫的模式也被大家廣泛傳播,並形成產業集聚效應,從此奠定了大芬村「油畫興村」的發展方向。

  花叢的燦爛——成就夢想的「中國梵谷」們

  大芬的名氣漸漸大了起來。畫工也越來越多。隨著生意越做越大,當初跟黃江一起做事的徒弟們看到了其中的商機,都紛紛自立門戶。不少繪畫愛好者和美術學院畢業生聽說這裡在找人畫油畫,陸續從全國各地趕到大芬村。

  「我從小就挺喜歡畫畫的,但是家裡經濟困難,條件不允許,高中畢業後,聽說村裡有人在大芬以畫畫謀生,就跑去求他帶我一起來。」畫家周永久告訴記者,那是1990年,懷揣著家裡給的80塊錢,他來到大芬成為一名畫工學徒,雖然忐忑不安,卻對未來充滿了嚮往。

  「一開始要在廠裡做學徒,從如何調顏料,到筆觸運用,再到臨摹一整幅畫。」周永久說,儘管大陸的人工費比境外低很多,但畫工仍然是一個「高收入」行業,引來了許多學徒,卻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畫工。經過夜以繼日的勤學苦練,他終於加入到畫工的行列中。

  聖誕節、復活節前這種旺季,周永久會幫黃江的畫廠畫訂單。2004-2005年間,攝影家餘海波還在大芬拍下了他和同行一起趕工梵谷畫作的報導照片,獲得了荷賽獎。後來,周永久們的故事又被拍成了紀錄片《中國梵谷》,於2016年11月在阿姆斯特丹國際紀錄片電影節首映。

  那時起,周永久就對梵谷的畫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雖然沒讀過美術史,也沒有接受過科班教育,但一有空,周永久就坐著公交車去「關內」(原深圳特區內)的深圳書城去「補課」。「原版畫冊要一百多塊一本,因為買不起,只能跑去蹭書看,觀察那些原作是怎麼畫的。」周永久說。

  雖然每天都在畫畫,但後來流水作業模式的複製畫對他來說又不算真正的畫畫,周永久還是很想塗抹出心中屬於自己的畫作,於是總會收集畫布的邊角廢料,以及被丟棄的殘次品用來練習。「那時亞麻畫布不僅貴,還很難買到。有次下暴雨把黃江老先生的庫房給淹了,準備出口的商品畫都泡壞了,我就去撿了很多回來曬乾,處理後用來練習。」

  如今,30多年過去,周永久已經在大芬擁有了自己的工作室,專注於自己的創作。他的身份已經從畫工轉變為一名畫家,一些畫作被海外的美術館收藏,也在北京舉辦過個展。梵谷的啟蒙仍然在他心中——他的畫色彩濃鬱絢麗,有著高飽和度、強烈的對比度和明顯的筆觸,一如當年心中那個美好的夢想。

  像周永久這樣在大芬實現夢想的人在大芬不是個例。30多年間,大芬雲集了成千上萬的畫工、畫家和畫商,他們在此經營眾多的畫廊、油畫個人工作室和油畫作坊。2018年全年,大芬油畫村實現總產值45.5億元,成為全國最大的油畫生產、交易基地,也是全球重要的油畫交易集散地。(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黨文婷)

[ 責編:孔繁鑫 ]

相關焦點

  • 從城中村到世界油畫集散地的逆襲之路——大芬油畫村的故事(下)
    從名畫複製到藝術原創,從臨摹西方到融合東方神韻,大芬油畫村在不斷書寫著新的篇章,這不僅是產業升級轉型的故事,也是找到文化自信的故事。  登上首屆文博會——通往世界舞臺的重要轉折  隨著大芬村的名氣越來越大,到1990年代中期,大芬村聚集了幾百名畫工。
  • 從世界油畫仿冒第一村,到中國油畫文化空間,大芬村用十年大變革
    下了深圳3號線(龍崗線)大芬站,步行大概500多米,一個城中村樣子的區塊出現在面前:世界著名的油畫生產基地——中國油畫第一村,大芬村就在眼前了;布吉的大芬村,曾經是一個並不起眼的客家人聚居村落。然而一走進這座佔地僅0.4平方公裡的小村落,然而就在過去的二三十年中,這個客家小村落成為了中國最大的商品油畫生產和交易基地之一,也是全球重要的油畫交易集散地。在這裡,不但可以見到國際上著名油畫家的作品,而且可以了解國際油畫市場的走勢。因為這裡不但云集了全國各地2000多名畫家和畫師,而且200多家畫廊複製的油畫作品都是市場最流行的名畫。
  • 深圳大芬油畫村 遊客值得去嗎?
    深圳 一個年輕又充滿活力的城市,一個飛速發展的國際化城市;大芬油畫村是一個具有獨特藝術氛圍的小村莊,在深圳龍崗區布吉鎮,是深圳最特別的城中村。我們從車水馬龍的大街拐進村子,立刻感覺進入了另一個世界。無論是大街小巷、房內屋外滿滿的全是油畫,油畫作品掛滿了牆壁,整個村子籠罩著一種獨特的藝術氛圍。這裡,畫工們各自為陣,手持平板電腦或者擺放著正在臨摹的作品,在調色板前一筆一眼地對照模仿,紛呈線條與濃墨重彩的油畫作品漸漸顯現,而這些複製藝術品將遠銷海內外。他們生活在陋室的環境中,沉浸在油畫的事業裡,不僅自己身心愉快,還能讓人賞心悅目。
  • 浩翰景深第52期| 疫情下求轉型的大芬油畫村
    &nbsp&nbsp&nbsp&nbsp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4月21日訊(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記者楊浩翰 張喆)大芬油畫村被譽為「中國油畫第一村」,是全國最大的油畫生產、交易基地,也是全球重要的油畫交易集散地。疫情下,大芬油畫村的商家們也在積極找尋轉型銷售之路。
  • 大芬油畫村:文青浪漫好去處
    大芬村以前就是深圳龍崗布吉的大芬村,是一個普通的客家人聚居村落,當時的村民據說只有200人左右,1989年,一位香港畫商黃江來到這裡,帶來了十幾位畫工來,租用了一間民房,開始了國內少有的油畫加工、收購、出口的產業,同時招募學生幫助他完成與外商籤訂的訂單,沒想到後來竟然變成了「中國油畫第一村」。
  • 深圳最特別的城中村,大芬油畫村,也是中國第一油畫村!
    大芬油畫村,位於深圳龍崗區布吉街道大芬社區,佔地面積0.4平方公裡,有著中國第一油畫村的稱號。這裡免費遊覽,交通也很方便,地鐵公交直達!據了解在1989年,香港油畫家黃江在大芬村辦畫室,並且招募一批學生和畫工進行油畫的創作與銷售,因此大芬村和油畫產業也就聯繫在一起。
  • 廣東深圳市大芬油畫村,藝術韻味很濃被譽為「中國油畫第一村」
    大芬油畫村是大都市廣東省深圳市眾多本地客家村落的其中一個,大芬因為油畫藝術享譽海內外。油畫村位於深圳市龍崗區布吉街道大芬社區,核心區域面積約0.4平方公裡,原住居民300多人。大芬村被譽為「中國油畫第一村」,是全國最大的商品油畫生產、交易基地,也是全球重要的油畫交易集散地。
  • 大芬油畫村
    大芬油畫村旅遊概述大芬村是深圳市龍崗區布吉鎮的一個自然小村落,方圓4平方公裡。一些喜歡漂泊的繪畫人員聚居到這裡,他們當中有繪畫愛好者、美術學院畢業生、以及一些聲名漸響的畫家,在大芬村開始了自畫自賣的「畫工生涯」。大芬村的油畫漸漸成了一個產業。
  • 從油畫流水線畫工到藝術者,大芬油畫村的轉型之路
    大芬村,只是深圳龍崗區布吉一個不到0.4平方公裡的小村,這裡卻成為了聞名世界的油畫村。自1989年設立第一家油畫工廠開始,30年時間,大芬村成為中國最大的商品油畫生產和交易基地之一,也是全球重要的油畫交易集散地,被譽為「世界油畫工廠」。
  • 疫情下的大芬油畫村
    【口舌之勇】曾經熟悉的大芬油畫村,正在不折不扣、原汁原味地回歸。孫勇大芬油畫村(簡稱大芬村),位於深圳龍崗布吉街道,被譽為「中國油畫第一村」,是中國最大的油畫生產、交易基地,也是全球重要的油畫交易集散地。
  • 【文化】大芬油畫村:一場美麗的蝶變
    將鏡頭拉遠,一幅幅油畫在街巷中排列堆疊,人流穿梭,空氣中都是木板和松節油的味道;再拉遠,大芬村的全貌逐漸清晰,在高樓大廈的包圍中,這裡聚集著大小畫廊1200餘家,近萬人從事著油畫相關職業。深圳大芬村這裡是深圳大芬,被譽為「中國油畫第一村」,也是全球重要的油畫交易集散地。而30年前,它還是一個原始的客家小村落,村民以種水稻為生,人均年收入不足300元。
  • 在深圳有個小村莊,那裡盛產油畫和藝術家,它的名字叫大芬油畫村
    但是,由於這裡聚集了很多油畫創作者和藝術家。而且,據統計,2005年前後,歐美市場70%的油畫來自中國,而其中的80%則來自大芬。也正是因為這些因素的影響,才再次地刷新了人們地這個地方的認識。每年也會有很多美術和油畫愛好者,慕名而來。想要一探究竟,到底這裡有啥子魔力。可以讓這麼多愛好美術的創作者和藝術家扎堆於此呢?
  • 探訪大芬油畫村,藝術氣息濃厚,深圳最大的油畫產業聚集區
    你知道中國油畫第一村在哪嗎?被國內外藝術同行所給予的較高的榮譽,它就是大芬油畫村,位於深圳市龍崗區布吉鎮大芬村,是中國最大的商品油畫生產和交易基地之一。大芬油畫村景區概況:縱然大芬村,整個村莊都是跟畫有關的文化產業,臨街全是油畫店鋪,很文藝,也很清淨,據個人觀察,遊走在此地的,大部分都是一些文藝人或商販,也有一些遊客慕名而來,到這裡喝茶品畫
  • 大芬油畫村:一場美麗的蝶變-光明日報-光明網
    將鏡頭拉遠,一幅幅油畫在街巷中排列堆疊,人流穿梭,空氣中都是木板和松節油的味道;再拉遠,大芬村的全貌逐漸清晰,在高樓大廈的包圍中,這裡聚集著大小畫廊1200餘家,近萬人從事著油畫相關職業。    這裡是深圳大芬,被譽為「中國油畫第一村」,也是全球重要的油畫交易集散地。而30年前,它還是一個原始的客家小村落,村民以種水稻為生,人均年收入不足300元。
  • 深圳最有特色的村:大芬油畫村遊玩攻略
    1989年,香港畫家黃江來到大芬,租用民房招募學生和畫工進行油畫的創作、臨摹、收集和批量轉銷,由此將油畫這種特殊產業帶進了大芬村。隨著越來越多的畫家、畫工進駐大芬村,「大芬油畫」成了國內外知名的文化品牌。從1998年開始,區、鎮兩級政府開始把大芬油畫村作為獨特的文化產業品牌進行環境改造,對油畫市場進行規範和引導,同時加大了宣傳力度,將大芬油畫村作為獨特的文化產業品牌進行打造。
  • 深圳大芬油畫村 悠遊其間 , 猶如欣賞一場文藝的美學組曲
    1989年,香港畫商黃江來到大芬,租用民房招募學生和畫工進行油畫的創作、臨摹、收集和批量轉銷,由此將油畫這種特殊產業帶進了大芬村。小村落被更名為「大芬油畫村」,一棟棟普通的民居,開始刷起了各種彩色顏料。隨著越來越多的畫家、畫工進駐大芬村,「大芬油畫」逐漸形成自己的文化品牌。
  • 大芬油畫村遊記
    秦瀚 冬日,小雨,孑然遊大芬油畫村。 青石小巷。 慢行,細看,一間間畫室,一處處作坊,如夢如真,如虛如實。 每遇到有畫匠在作畫時,我便繞道近前,靜悄悄地在其身邊多停留幾分鐘,看那五彩斑斕的油畫顏料,如何被一挑、一抹、一撇,幻成一片葉,一點花,一種感覺。
  • 大芬油畫村評獲「深圳特色文化街區」
    近日,根據《中共深圳市委宣傳部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深圳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關於認定深圳特色文化街區的通知》,大芬油畫村成功評獲「深圳特色文化街區」。大芬油畫村在完成基本目標的基礎上,向更高的目標努力,在整體規劃、提升改造、文化氛圍、文產融合的方面將進一步加強建設,突出街區文化特色。
  • 深圳大芬油畫村,在這裡有很多著名油畫作品,藝術氣息很濃厚
    很多小夥伴一聽,就會說深圳世界之窗,深圳灣,還有深圳鹽田海濱棧道以及各種各樣的沙灘、海岸之類的,但是,實際上,很多小夥伴都遺漏了在深圳有個特殊的村落——大芬油畫村,在這裡有很多著名油畫作品,藝術氣息超級濃厚,今天來跟小編一起體驗油畫的精髓吧!深圳大芬油畫村,坐落於深圳龍崗區布吉街道,一般坐地鐵就可以直達。下完地鐵之後,往前走,就可以直接到達小編口中所說的大芬油畫村了。
  • 世界油畫第一村 深圳大芬村的探秘
    走進深圳布吉大芬村,仿佛走進了油畫的世界。大芬村的街道不是很寬,但是很整潔,滿眼看見的是一家家的原材料商店,如同走進了建材大市場,但是,這裡卻是深圳的藝術市場,畫布、顏料、木材、畫框、半成品,在一家家的商鋪裡面堆著或掛著,有序或無序,呈現出市場的繁榮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