塵香手制:餐芳譜之群花饌

2021-02-17 塵香隨記

塵香手制:餐芳譜之藍蓮花饌

塵香手制:餐芳譜之玉蘭花饌榆錢

塵香手制:餐芳譜之梅花饌

上山採樹葉做烏米飯

榆錢兒飯,葛花糕

槐花兒

清新妍麗、嬌嫩欲滴的鮮花常惹人發出秀色可餐的讚美,可賞心悅目的花兒一旦成了佳餚美食,"秀色可餐"就不再只是一種傳神的比喻。各

國正悄然掀起一股"食花熱潮"。試想,坐在灑滿和煦陽光的落地窗前,一邊聆聽著象《浪漫花園》這樣的輕鬆雅樂,一邊悠閒地啜著加冰木槿花汁,品嘗著紫羅蘭沙拉、新鮮月季沾蜜糖、菊花夾肉三明治、油炸丁香花、玫瑰燉牛肉……

 

鮮花餐或鮮花饌,系以鮮花為原料製成的各種食品。製備過程中蒸、煮、炒、炸、燉等烹飪方法無不可用。花食中酒、汁、茶、粥、湯、醬、糕點、冷盤、熱炒、火鍋、沙拉…應有盡有。

牡丹、梅、蘭、荷、菊、桂這些我國傳統十大名花中的大部分可以做成諸如肉汁燴牡丹、梅花湯餅、蘭花火鍋、蓮花鴨、菊花沙拉、桂花糕這類珍饈美味,花迷與美食家們不知將有何感想。他如金針菜、玉蘭、紫藤、槐花、茉莉、梔子、玉簪、桃花、杏花、櫻花、蠟梅、百合、迎春花、金雀花、芙蓉、木槿、秋海棠、南瓜花、霸王花、蒲公英、雞冠花、仙人掌等花卉,亦可成為不折不扣的餐桌佳餚。

在我國,花食文化的歷史可追溯到兩千多年前。那時養生家和僧侶們出於祛疾強身的需要,常以菊花伴食。西漢以來,每逢重陽,民間都有飲菊酒祛邪添壽的習俗。漢代《本草經》中即有"菊花久服,利血氣、輕身、耐老、延年"的論述。

現代醫學研究證實,花卉的營養極為豐富。如盛開的鮮花中含大量花粉,而可食花粉中含二十一種人體必需的胺基酸、十六種維生素、十六種微量元素、九十餘種天然酶和輔酶等營養物,被譽為"地球上最完美的食物"。此外,各種無毒植物的花朵中亦含豐富的蛋白質、脂肪、澱粉、糖類及微量元素、維生素等物質。因此,常食花卉可強身健體、助壽延年。花茶、花粥、花湯等花卉飲食均有良好的滋補保健功能。如銀花茶清熱解毒。橘花茶理氣和胃、幫助消化。甘菊粥養肝血、悅顏色。蓮花粥駐顏輕身。蠟梅湯健脾和胃。菊花湯清心明目、去煩熱、利五臟。

鮮花饌得以廣泛流行,正是由於它迎合了現代人在餐飲中既追求獨特風味、迷人氛圍,又講究營養保健的需求。

與其它類型的飲食一樣,花饌也有鮮明的地方和民族特色。如我國地方佳餚中,北京菜中有桂花乾貝、茉莉雞脯;上海有白玉蘭炒雞、桂花慄子;河南、山東有牡丹花湯;廣東有菊花鱸魚窩菜等。另外,將紫藤花瓣糖醃後作餡,即可製成北京名點"藤蘿餅"。福建人喜將木槿花拌入麵粉、蔥花,下油鍋炸透,鬆脆可口,名喚"面花"。嶺南特產的霸王花與紅棗、豬蹄共煮,味至美兼具潤肺之功。南京特產"花玉雞",將少量雞冠花與老母雞一同煨湯,尤適於老人滋陰補腎,促進新陳代謝。

在國外,日本人愛將鮮花搗碎,榨出汁液,拌入各種菜餚點心。櫻花、大波斯菊、

秋海棠、三色紫羅蘭都是常見美食。拌上蜂蜜的花朵是當地最時髦的餐後甜點。英國人用旱金蓮葉配金盞菊與香蔥、洋蔥拌作沙拉,還喜歡用金盞菊、雛菊、葫蘆和南瓜花做一道夏令清淡鮮湯。法國、義大利、西班牙、希臘和土耳其等國,偏好用西葫蘆油炸成綿軟可口的餡餅。美洲人愛炒食雞冠花。旱金蓮的花蕾和嫩果在秘魯系上等蔬菜。莖、花、果皆可入饌的仙人掌是墨西哥人的天然維生素。在加拿大,飲料和蛋糕中都少不了糖槭提取的楓糖。美國餐館會在情人節之夜,推出將玫瑰花瓣投入香檳酒的燭光晚餐,說不出的溫馨浪漫。

 

無論甘醇甜美的"玫瑰沙拉",清香撲鼻的"炸玉蘭片",爽脆可口的"醬醋迎春花";還是牡丹花與肉湯共燴、風味絕佳的"肉汁燴牡丹",筍湯中投入茉莉花瓣、馥鬱醉人的"茉莉花湯",芙蓉與豆腐共煮、紅白映襯、色味俱美的"雪霽羹",無不令人齒頰留芳、回味綿長。

餐桌上的花卉呈現給人的是另一份豐美與歡愉。

相關焦點

  • 塵香手制:木犀香事
    木犀香二採木犀未開者以生蜜拌勻不可蜜多實搽入磁器中地坎埋窨日久愈奇取出於乳缽內研拍作餅子油單總裹收逐旋取燒採花時不得犯手剪取為妙 木犀香三日未出時乘露採取巖桂花含蕊開及三四分者不拘多少煉蜜候冷拌和以溫潤為度緊入不津磁罐中以蠟紙密封罐口掘地深三尺窨一月銀葉襯燒花大開無香 木犀香四
  • 非時不食 鮮花入饌——菊花撰
    野菊花性苦寒,有清熱解毒之功效,但服食過多卻會傷及脾胃。南宋史正志曾簡明概括菊花的實用價值:"苗可以菜,花可以藥,囊可以枕,釀可以飲。"食用菊花以白菊為佳,杭白菊是其中上品。作為浙江省八大名藥材"浙八味"之一,杭白菊具有止痢消炎、明目降壓、降脂強身的作用。杭白菊既可作藥材,又可供飲用。以杭白菊泡沏飲茶,其色、香、味、形堪稱"四絕",有清心解渴、消暑除煩、潤喉生津之功效。
  • 花 饌
    花饌,用鮮花做成的食物,古人稱之為花饌。 夏日,到菜市場買菜,買完所需各類蔬菜,我東張西望,想找到韭菜花。但,失望。仔細想想,也是,菜市場怎麼會有韭菜花呢? 採摘南瓜花,要趕在清晨。一畦南瓜,綠油油的,肥大的南瓜葉隨風搖擺,粉黃色花朵露出臉來。綠的,粉黃,染成一片,像一個小花園。奶奶挑大朵的南瓜花,剪下幾十朵,小心放進竹籃裡,生怕壓痛了它們,還順手摘了幾片嫩南瓜葉子。
  • 「風住塵香花已盡」中的花,可能是哪些花
    梨花最近腦海中總是浮現一句詞「風住塵香花已盡,欲與淚先流。」我就在想,這「風住塵香花已盡」中的花,到底是什麼花呢?因為大家都說這是詞人寫的暮春時的景象,於是我開始找暮春時節盛開的花。後來一想,不對啊!「花已盡」,也就是說那個時候花期已經過了,看不見了。那麼也就應該是仲春盛開的花了(原諒我的腦子只能思考到這兒了)。仲春是3至4月,我又開始搜3至4月有哪些花,有:櫻花、桃花、梨花、李花、玫瑰花、荷花、玉蘭、丁香、山茶等等等等。
  • 最是人間留不住 以花入饌正當時
    「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屈原的名句或許最早記錄了古人以花入饌的習慣。如今,鮮花宴、鮮花餅、鮮花醋、鮮花釀,各式各樣的花朵從外貌協會走向實用派,重構著美食與自然的完美融合,可謂是既養眼,又絢爛了餐桌。鍾旭映是「景行山居」的負責人,被大家稱為上虞李子柒。
  • 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花饌美食
    我喜歡曹雪芹《紅樓夢》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那個大觀園裡除了一群如水的女孩,還有花做的美食。當美食遇上風雅,吃的目的不僅是要吃鼓肚皮,更要吃出意境,因此便有了「花饌」,以花入饌,唇齒留香。古代的文人墨客以花饌顯示其風流儒雅,王公貴族以花饌顯示其富貴榮華,坊間流傳「花開則賞之,花落則食之,勿使有絲毫損廢」。而美女們更是認為「食花如花,花容體香」。可見古人愛花之心切,即使枯萎也不願扔棄。現在為了增進新鮮之味,花未落時就已經作為食材了。
  • 以花入饌,秋色這樣吃更健康
    廣東省中醫院內科主任醫師胡世雲表示,風雅之花,可成佳餚,方法是適度與懂得搭配。而且,賞花賞月加上適度美食,也有利於秋季情志調養,保持神志安寧,收斂神氣,以適應秋天「容平」之氣。       當秋天的風雅之花成為美食,如何好吃又健康?
  • 以花入饌:植根於宋朝發達的飲食文化,體現宋人尚清的生活態度
    >首先,宋朝人食用花饌,不僅是為了填飽肚子,更是在追求精緻和美的享受。其次,這些花饌經常由文人所創,比如楊萬裡的&34;、&34;,趙巖雲的&34;,而且做完之後往往還要賦詩一首。可見食用花饌對他們來說是一種雅趣,他們把這種日常生活推向了藝術境界。
  • 以花入饌的古人,如何一口吞下整個春天?
    我國早在商代,名臣伊尹就曾用花來製作美味。春秋戰國時期的《離騷》中,有這樣的詩句:「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說的就是食花習俗。那時人們還用桂花製酒,桂酒會用於祭祀。 兩漢時期,人們又發明了芍藥醬,紫色的芙蓉也是可以入饌的。三國時期,人們延續這一雅好,將養生文化融入其中。
  • H風住塵香花已盡百家號娛樂領域排行,百家號百強排行榜,新作者選擇...
    站長之家百家號傳媒平臺對H風住塵香花已盡的運營數據估算如下: 預估總閱讀數:3000-5000,綜合排名55.6萬 ,娛樂分類排名15.7萬 粉絲數 H風住塵香花已盡最近一個月文章表現質量分布為,0%為優質文章,73%為中等文章,27%為普通文章,以下為各類文章近期案例。
  • 李秋志:鮮花可饌淡淡香
    其實,早在古代,人們就喜歡將鮮花作成美食入饌。屈原在《離騷》裡吟唱:「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除表明自身高潔,不與世俗同流合汙之外,也從側面說明當時已經以鮮花為食了。到了漢代,人們嘗試用鮮花釀酒,所用花卉有蘭花、菊花等。西漢文學家枚乘在《七發》中詠道:「蘭英之酒,酌以滌口」。詩中所說的「蘭英之酒」就是用蘭花泡製而成。
  • 以花入饌的古人,如何一口吞下整個春天?
    我國早在商代,名臣伊尹就曾用花來製作美味。春秋戰國時期的《離騷》中,有這樣的詩句:「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說的就是食花習俗。那時人們還用桂花製酒,桂酒會用於祭祀。 兩漢時期,人們又發明了芍藥醬,紫色的芙蓉也是可以入饌的。三國時期,人們延續這一雅好,將養生文化融入其中。
  • 以花入饌的春日美食
    競相開放的花兒是春天當仁不讓的主角,我國以花入饌的歷史已有幾千年,最為人熟知的莫過於「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讀著這樣的句子都能讓人頓生齒頰芬芳之感。
  • 【花饌】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藤蘿餅也是街知巷聞的花饌美食。與玫瑰相比,紫藤蘿的口味更為恬淡悠久,餡料獨特的紫色更是啟人深致。汪曾祺說,中國人口味之雜也,敢說堪為世界之冠;而我想說,中國人口味之風雅,也是世上難得。沒有一顆玲瓏巧心,要想到以花入饌、美妙齒頰,怕是不能。或許,在平凡中找到精緻和美好,就是我們的天賦。
  • 拾花入饌,秀色可餐
    拾花·入饌 四時之芬芳,餐風飲露,汲取日月之精華,厚土之瓊漿,凝聚世間所有的美好。自有懂花惜花之人,花開時賞花,花落時食花,細緻地享受著花兒帶來的享受。 食花雖不能飽腹,但因其清香絢爛,總能讓人體會到清新脫俗的境界,這大概就是花饌的妙處了。
  • 清香健怡春花饌(圖)
    清香健怡春花饌(圖) 2012年03月20日 17:09 來源:中新網-華文報摘 其實以時花加入各種食材,可以製成一道道美饌,令人胃口大開。踏入3月份,不少餐廳食肆紛紛推出花饌,清新健怡,可實時喚醒味蕾,讓客人有不一樣的享受。  日本每年的3至4月,櫻花盛放,當地人除了在公園賞花,還愛以櫻花製成美食。櫻花的花、葉經過處理後都可以入饌,花蕾用來醃製漬物,櫻葉除包裹飯糰吃,亦可製成櫻鹽、櫻糖。這種時花有濃烈香氣,跟紫蘇葉的氣味相似,可以跟牛肉、魚類同煮,味道相夾。
  • 花入饌食芝別趣 2017歐洲奶酪媒體品鑑會在京舉行 
    2017年11月29日,由法國國家乳製品行業協會(CNIEL)主辦的「花入饌食芝別趣——歐洲奶酪與花的完美結合」2017歐洲奶酪北京媒體品鑑會在北京花廚Tomacado餐廳舉辦。法國國家乳製品行業協會代表以及媒體人到場,在花的海洋中共同品嘗來自歐洲的馥鬱芝香與清新花香的獨特搭配。
  • 古鎮泗涇數字報-清香撲鼻花作饌
    據李時珍《本草綱目》所記載,可食用之花的有數百種之多。可我對花饌的最早認識並印象最深的,還是當年在江西支教之時,在當地江西老俵家吃過的兩道花饌。  頭道為「油炸紅鯉魚」。就是用當地的南瓜花盛開之時,雌花又已授花坐果以後,將多餘的雄花摘下來,切碎後拌上麵粉,捏成一條條鯉魚狀,放入油鍋中氽成金紅色。因為當地產一種荷包紅鯉魚,據此還給它起了個別開生面的葷菜名字——紅鯉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