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中新興牛脰廊古道:幽徑撥雲 倚樹聽泉

2020-12-12 南海網

  古道凹陷處。羚羊攝

  古道深谷幽幽。羚羊攝

  牛脰廊古道有著原始的「野味」。羚羊攝

  文\海南日報記者 郭暢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古時,人們常在這樣的場景與故人惜別。

  古道者,古來人世跨空移時、運往行來之途;貫朝穿代、紉憂綴樂之線。它們曾經是通商必經之道,如今多數已雜草叢生,只有豎立的石碑,還在靜寂地講述著曾經的熱鬧過往。

  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地處海南島中部山區,古時交通不易。古往今來,瓊中先賢以及各埠人士,懷著對這片土地的赤誠熱愛,創造出了燦爛的歷史文化,留下了新興牛脰廊古道、古蛇古道等珍貴古遺蹟,成為後人研究瓊中歷史,記錄瓊中史實的重要依據。

  嶺脊上的天險古道

  新興牛脰廊古道是明代古道路遺址,屬於古代關隘,又名「俊口隘」,位於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和平鎮新興黎村東北方向200米的崇山峻岭間,全程山路崎嶇,深谷幽幽,被譽為「天險古道隘口」,明清統治者為防備敵人曾在此駐兵扼守。

  據史料記載,古道地理坐標為北緯18°56『30.7″,東經110°01』29.3″,海拔175.6米,是明代海南中部定安地區通往萬州地區的重要通道,路段處在嶺脊上,道路時而面向大山,時而經過懸崖絕壁。

  「險」是新興牛脰廊古道的特點,全長12公裡的古道,路面凹陷最深處為11米,路頂寬4米,路底寬0.8米,僅能容一人通過,最狹窄的地帶叫牛脰廊,路面僅寬0.7米,兩旁是懸崖,稍不注意就會摔下懸崖,所以也被當地人稱為「鬼門關」。

  古道的地表土壤為白碣色沙石土,十分鬆散,地底層為紅粘土。上世紀70年代,海南農墾乘坡農場在此處開闢橡膠園,改革開放後,道路兩旁未開墾的地方也被當地村民種植了橡膠、檳榔等經濟作物。如今古道路面淺的地方路跡已經不明顯,路面深的地方還保留原來的風貌。

  隨著時間推移,許多古道漸漸被人們遺忘,作為海南中部山區的一條「天險」級古道,新興牛脰廊古道更是不為人熟知。與著名的徽杭古道、吳越古道相比,它少了幾分名氣,多了些許「神秘感」。翻閱史料,描述它「真面目」的文獻甚少,踏上行程去會會它,遇見古樸的過往。

  得名於兩牛狹路相逢的互鬥

  古道,記載著古代軍事、交通和經濟發展的軌跡。作為古代交通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和先民生活水乳交融、密不可分。

  行者帶著一顆「探秘之心」,背起行囊,踏上尋找新興牛脰廊古道之路,用腳步丈量這片藏在叢林深處的古遺蹟。

  在當地嚮導帶領下,攀行山野,在雜草叢中艱難跋涉,穿過道道荊棘和河溝,太陽落山前,牛脰廊古道出現在眼前。它沒有驚豔眾人的感覺,帶著時光的印記,跟隨著日出日落,它靜靜佇立、等待。

  因為鮮為人知,行者甚至有「首位到訪者」的錯覺,腳下的路,要靠你去找尋,沒有依稀可見的印記,原生態的味道與「野性」這個詞聯繫起來。沉睡的古道,在千百年前,曾是山區經思河峒、鷓鴣啼峒、什密古寨通往萬州地區的交通要道,也是古時軍隊進入五指山腹地的一條密道。通過牛脰廊,從定安到五指山腹地,時間至少縮短半個月,兵貴神速,在軍事上牛脰廊具有戰略意義。

  一程山水一程歌,行走在新興牛脰廊古道,看到一路的溪水潺潺,百木參天,不知不覺,走到了傳說中的「鬼門關」,行者卸下背包,勉強通過,腳底打滑,竟嚇出一身冷汗。

  嚮導朋友給我們講了一個小故事:相傳,兩頭牛從古道兩邊迎面走來,狹路相逢,只能通過一頭牛,兩牛互鬥,拼個你死我活,活著的牛才能走過另一頭,故而這裡被人們稱為牛鬥廊,久而久之,演變成了「牛脰廊」的官方名稱。

  有著「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氣勢的牛脰廊古道,民間故事多如牛毛。附近村民告訴記者,解放前夕,一個大地主讓兩個村民抬著轎子從牛脰廊古道經過,準備到思河然後經定安、海口,逃往南洋。哪知道轎子抬到最狹窄處,被死死卡住,難以通行,兩個村民只好把地主一人丟在山裡,各自跑下山,連工錢也不要了。

  沿途的風景,驚險的旅程,趣味的故事,讓我們重新認識了新興牛脰廊古道。作為一條承載著歷史的人文之路,它映射出一道時光剪影,在這裡,可以感悟到時代變遷、歷史滄桑,揀拾起被遺忘的故事。

  古道的開發要與保護並重

  「古道很多地方已經垮掉,露出白黃的裸土,而裸土被流水帶到古道中,經年累月,部分古道被一層厚厚的白沙覆蓋。」附近村民告訴記者。

  雜草叢生的新興牛脰廊古道透露著原始的味道,其實,每一條古道都有獨特魅力,讓古道重見光彩,煥發生機,回到人們的視野中,可以成為人們了解歷史、訪古尋幽的珍貴載體。

  「新興牛脰廊古道是一條具有旅遊、徒步和訪古探幽開發價值的古道,也是歷盡歲月滄桑、遺留下來的一條還算完整的千年古道,它留給後人的是『古道幽幽』的遐思。」《瓊中鄉鎮行政地名志》主編謝晉頎告訴記者,自己在編纂地名志時,就到訪過牛脰廊古道,對它有著特殊的感情。

  古道作為珍貴的線性文化遺產,鐫刻著祖先文明發展的印記,承載著人類生活的艱辛、商賈的興衰、文化的底蘊以及歷史的變遷,它們展示了當地的自然生態、風土民俗和人文歷史,也是寄託鄉愁的重要載體。

  「作為海南中部山區珍貴的物質文化遺產,新興牛脰廊古道的旅遊開發要與保護傳承並重。」瓊中旅遊委主任鄧開揚說,古道是一種非常寶貴的戶外資源,對於熱愛生活、喜歡戶外運動的人來說,行走古道是極佳的戶外運動方式,然而,在開發古道的旅遊資源同時,傳承和保護古道中蘊含的歷史文化資源、保護珍貴植物也尤為重要。瓊中在開發民族文化旅遊產品時要注重文化內涵的挖掘,理順鄉村民俗旅遊資源的開發與保護關係。

責任編輯:張紅霞

相關焦點

  • 瓊中新興牛脰廊古道:幽徑撥雲倚樹聽泉
    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地處海南島中部山區,古時交通不易。古往今來,瓊中先賢以及各埠人士,懷著對這片土地的赤誠熱愛,創造出了燦爛的歷史文化,留下了新興牛脰廊古道、古蛇古道等珍貴古遺蹟,成為後人研究瓊中歷史,記錄瓊中史實的重要依據。
  • 因山形像牛得名 牛嶺:山海相逢 南北分界
    海南日報記者 袁琛 攝瓊中牛脰廊。 清風 攝編者按今歲是農曆辛丑牛年。與牛相關的成語或俗語,舉不勝舉;放眼世界,在華人聚居之處,含有「牛」字的地名,也有不少,最有名的當屬新加坡的「牛車水」。海南島也有一些帶「牛」字的地名,譬如文昌的潭牛、定安的牛汼塘(久溫塘)、瓊海的牛路嶺、瓊中的牛脰廊、萬寧的牛漏、陵水的牛嶺和三亞的牛欄(牛落)等,皆因與牛相關而得名。一面是蔚藍的大海,一面是蒼翠的高山,環島G98東線高速公路在這裡穿過,坐在疾馳車輛上的旅人得以匆匆一瞥這山海相擁的奇美景色。這就是位於陵水黎族自治縣與萬寧市分界處的牛嶺。
  • 王愛山徐霞客古道上的石拱路廊
    王愛山徐霞客古道,大部分順山脊延伸,《遊記》記載:「自奉化來,雖越嶺數重,皆循山麓,至此迂迴臨陟,俱在山脊。」王愛山不僅有泉聲、山色、綠樹、紅花等自然景色,還有一種奇特的建築物,在寧海境內少見,那就是古道上的石拱路廊。  2012年春,我隨寧海縣徐霞客研究會到王愛山參加採風活動,在冠峰農莊的古道邊上,我第一次看到這種似橋非橋、似洞非洞的建築,感到非常的好奇。
  • 瓊中美食|如果誰在問瓊中有啥美食,就把這條微信甩給他~
    ,促進瓊中特色餐飲、旅遊、文化綜合發展,提升瓊中美食文化的知名度。比賽現場,全縣共16家特色餐飲企業、30多名廚師相聚一堂同臺競技,分別將自己的拿手菜集中烹飪和展示,賽出了自己的水平和風格,讓佳餚美味在瓊中飄香,在場的評委現場品嘗點評,並公布成績排名,最終相繼評選出瓊中中平鴻飯店糖果酥、瓊中樂園置業有限公司香草脆皮牛肉包、瓊中賓館如意白花卷等10大特色小吃;瓊中什運梨梨鴦土特產商店山欄酒煲山雞、瓊中烏石新大邊河鄉村風味煎雞等特色菜以及瓊中賓館蜜制紅毛五腳豬
  • 瓊中綠橙為何供不應求?看看烏石農場公司怎麼說
    近日,在烏石農場公司瓊中綠橙加工廠中,工人們正有條不紊地忙著打包分揀瓊中綠橙。隨著市場對瓊中綠橙的需求日益旺盛,烏石農場公司旗下的綠橙加工廠每天都開足馬力加緊包裝。截至12月4日,烏石農場公司旗下綠橙加工廠加工瓊中綠橙產量突破200萬斤,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63.5萬斤,加工量創下近年來的歷史新高。
  • 驛動珠海|長南逕古道紀行
    圖為古道驛站  從普陀寺向北步行5分鐘即進入修復後的長南逕古道入口,在這裡設有古道驛站。圖為聚賢亭從埡口開始到山腳約800米古道本體保存完整,石階步級雖不甚平整,寬窄不一,但結構風貌原汁原味、古韻依存。古道沿一條溪澗順勢而下,古道不時跨越溪澗,溪水時而湧入古道流淌,展現水陸共生的情境。兩側山體偶有清泉瀑布流下匯入溪澗,穿行其中,我們可以在清溪入泮、曲水流泉、琴臺觀瀑三處景點駐足停留,細細體味。  在清溪入泮處,一股清泉激流而下,流入下面的泮池,濺出白色水花。
  • 海南日報數字報-醉美山村 樂在瓊中
    如今,瓊中「奔格內」鄉村美景如閃耀星星般,遍布於海南中部山區這塊綠色的土地,「奔格內」品牌響徹全國大江南北。  瓊中把「吃在瓊中、住在瓊中、玩在瓊中、樂在瓊中」寄情於山水間,注重打造旅遊軟環境建設,讓遊客對「奔格內」鄉村旅遊更是情有獨鍾。
  • 攻堅「三個年」│還原近百公裡的「竹林幽徑」!千裡崗森林營道項目...
    自3月正式啟動以來,項目遵循「尊重現實、最少幹預、勾連成網、智慧植入」的建設原則,通過總長99.3公裡的路面系統建設,還原並打通石樑鎮、九華鄉、七裡鄉52個自然村、12座海拔千米以上山峰之間的步行古道。
  • 2018年瓊中綠橙旅遊季之愛心扶貧市集海口舉行
    2018年瓊中綠橙旅遊季之愛心扶貧市集海口舉行。南海網記者姚少龍通訊員陳歡歡攝  南海網、南海網客戶端海口12月22日消息(南海網記者姚少龍)「瓊中綠橙味道好極了。」……12月22日,以「佳橙美意·續味瓊中」為主題,為期兩天的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舉辦的2018年瓊中綠橙旅遊季愛心扶貧集市暨農副產品海口展銷會在明珠廣場舉行。  黎錦、蜂蜜、靈芝、山雞蛋、牛大力、豪豬等瓊中特色產品亮相海口。「今天我帶來了山蘭酒、山蘭米等自家生產的農產品,早上已經買出了不少,好多顧客還加了我的微信,這些都有可能成為我的回頭客。」來自瓊中營根鎮的商戶陳春燕說。
  • 香融金谷臥雲聽泉
    藏頭詩:臥雲聽泉文:劍膽琴心臥隱修練遊四方,雲霧繚繞彩霞妝。聽吟誦詩紅歌贊,泉水叮咚湧暗香。藏頭詩*臥雲聽泉文/雷淑芬臥山如龍繞四方雲濤霧靄巧點妝聽風呼嘯松頻贊泉潤百草伴泥香藏頭詩/臥雲聽泉文/飛雪(臥)薪嘗膽幾載(歡),(雲)捲雲舒競開(顏)。
  • 徽杭古道,秀水障山。
    為山麻雀尖峰戶外群徒步徽杭古道且障山景區行而賦【七律.古道休閒遊】 古韻徽杭古道臥青山,鎖鑰江南第一關。怪石橫空雲端處,懸橋跨越碧流間。長亭半嶺仙人靠,客棧前溪玉女環。峻岭藍天凹上去,幽蹊秀水岸邊還。
  • 瓊中和平鎮表彰20名「最美割膠工」「最美農民」,看看都有誰
    瓊中和平鎮鎮長王承彬介紹,聘任網絡紅人「瓊中檳榔哥」為和平鎮旅遊形象大使,依託自媒體的影響力,向社會各界展示瓊中的人文歷史、自然風光和淳樸民風,塑造積極的正能量風向,推動瓊中鄉村休閒旅遊向縱深發展。聘任網絡紅人「瓊中檳榔哥」為和平鎮旅遊形象大使「很榮幸能成為和平鎮的旅遊形象大使,今後會繼續藉助新媒體的力量,宣傳家鄉的自然生態和美景美食,希望大家都能來瓊中旅遊,引導大家愛護生態、保護環境。」網絡紅人「瓊中檳榔哥」說,我會守護好我們的母親河-萬泉河,為家鄉的旅遊事業貢獻一份力量。
  • 江南十八渡,鹽幫古道行
          鹽幫古道沿途風景山川草木,路廊(四洲堂)、彈石路,特有親情,好似在很久很久以前的夢中出現過,感受祖父父親挑擔的艱辛。父親是從這條路上走上了革命道路,走向戰火紛飛的年月。中途結局山村觀看1300年樹齡的古香榧樹,敬畏之心油然而生,有種祭拜神明之感。下坡路至裡家溪(到過相距不遠的舊烏村,實際與我老家很近,但確實沒到過此地),短暫歇息後開始跋涉水路----江南十八渡。
  • 純音樂《聽泉》|寧靜,清澈,自然
    純音樂《聽泉》|寧靜,清澈,自然 山 水 閒 庭 四 時 清 音 @點擊上方音頻,安靜下來慢慢聽 一首《聽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