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陽霏
中國文化大學交流生原就讀於濟南大學
在陽明山乘坐紅5,沿著彎彎曲曲的山路一路顛簸,我開始享受這段漸漸熟悉的像過山車一樣的旅途。還記得初到臺灣,第一次坐紅5下山,一行人站在車廂裡東倒西歪,胃裡隨即翻江倒海,沒想到短短兩周,大家就已經愛上了這條通往臺北各美景處的必經之路。
在士林捷運站下車,轉搭捷運2號線,淡水方向,20分鐘後到達了我們今天的目的地——淡水。
其實我對這個地方了解甚少,此次初見便已悄悄的愛上了她。漫步在岸邊(建議騎Ubike觀賞,相信會別有一番情趣),看著藍藍的天空,綿綿的雲朵,輕柔的河水;水邊的長椅上坐著相依的情侶,女孩軟軟的長髮被風牽引,調皮地繞在男孩的肩膀;一對年輕的夫妻,帶著剛剛初為父母的喜悅,推著嬰兒車,享受清水碧空的洗禮,隨著小寶寶天籟般的笑聲,我看到幸福在陽光中瀰漫。淡水,她有著臺灣所有地區乾淨、清新的共同點,卻又在溫婉中多了一分俏皮,像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在自然中盡情享受她的青春年華。
徘徊在淡水老街,總會被路邊各具特色的小店吸引,小吃或是小禮品,總有令你駐足的理由。
買一隻碳烤魷魚,賣家會細心的幫你切成一片一片裝在袋子裡,用竹籤紮起一片放進口中,鮮美Q彈的魷魚肉既能解饞又能填飽肚子。再飲一口酸梅汁,冰涼的液體流進胃裡,整個人都像是被注入了全新的血液。
騎腳踏車的遊客和運動愛好者穿梭在乾淨石板路上,也有的三三兩兩停在路邊休息,拍拍美景,喝一杯甜甜的飲品,隨手擺在路邊的腳踏車成為這條浪漫小路最好的點綴。
順著指示牌的方向前行可以看到古老的紅毛城,17世紀的建築映射著西方莊嚴華麗的色彩,橙紅色的城牆如今看起來肅穆又不失溫暖。
來到周董的故鄉,怎能錯過記錄下葉湘倫和路小雨懵懂青澀的戀愛地——淡江中學。由於遊客較多,現在學校已經開始限制參觀人數,我也很遺憾沒能進去一睹它的風採,但沿途風景也絲毫不遜色。
古樸而靜謐的小路兩旁都是矮矮的磚牆,牆頭上覆蓋著綠色的植物,星星點點的小花從一片片綠色中探出頭來,在斑駁的陽光下含蓄的開放。高臺上的花叢後面就能看到淡水河,此情此景,讓人想要就這樣漫步在這潮溼的小路,從日出走到日落,靜靜地欣賞,靜靜地聆聽,直到靈魂和心都與這片淨土融為一體。
許多新婚伴侶選擇在這邊取景拍婚紗照,潔白的婚紗,筆挺的西裝,與這裡的浪漫氣息如此相稱。
參觀完真理大學和小白宮,已經接近黃昏,我們乘公車去到漁人碼頭,卻遺憾因為陰天沒看到日落。在碼頭旁邊的小店吃一碗熱乎乎甜糯糯的芋圓,一解旅途的疲憊。
天色漸暗,情人橋的燈光亮了起來。沿岸的木橋散發著清爽溫馨的氣息,人們坐在橋邊的臺階上品味淡水夜晚的味道。
我靠在雨後潮溼的木欄上,數著碼頭零星駛過的船隻,遠看情人橋在夜空中發出綺麗的光芒,感嘆臺灣的多元化和包容性,友好地容納每一個像我一樣遠方來的客人,又讓我們賓至如歸。我本不知道情人橋為什麼取名為「情人橋」,這一刻看到它在夜幕中的樣子:耀眼、多變、溫柔、夢幻,想必這就是情人的模樣吧。
清麗淡雅,柔情似水。淡水,這個來臺後最令我流連忘返的地方,在臺北清朗的夜空下散發著獨特又迷人的氣息,吸引著我,吸引著每一個為她駐足的旅人。書中說,「每一個你的遠方,都是他人的故鄉」,此刻醉心於這美妙的夜景,當是「處處無家處處家」。
註:以上文章圖文為作者投稿,轉載請註明作者姓名和《兩岸青年》微信公眾平臺,謝謝。
=========兩岸青年========
投稿郵箱:andylaw2443@foxmail.com
投稿內容:關於你和臺灣、大陸的所有,字數不限
具體詳情可點擊底部的「閱讀原文」直達徵稿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