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電影《金剛川》正在熱播,這部電影的歷史背景是抗美援朝的晚期!
當時,敵我雙方的態勢已經發生了明顯的變化,談判桌上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也開始逐步妥協。
然而,在這個節骨眼上,李承晚(韓領導人)卻從中作梗,堅決不在停戰協議上簽字,甚至還想要籌劃大反攻。
為了贏得這最後的勝利,我方進行了最後的反擊戰,「金剛川」戰役也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發生的。
為了繼續向南部挺進,必須要將物資先行運送過去,各種搶修公路、鑿石開山的工程不斷進行中,金剛河則是最後的一道屏障,位於三八線附近。
美軍雖然也想要退出朝鮮戰場,但也是左右搖擺,還想要奮起一搏。為了阻止志願軍渡過金剛川,轟炸了不少河流上的交通要道。
我方為了強行渡河,於是展開了一場遭遇戰!美軍的轟炸也炸毀了不少兩旁的樹木,志願軍就用這些樹木搭橋,一次又一次的大橋保衛戰開始了。
一個老兵曾回憶:儘管敵機在騷擾,卻沒有誰理它,橋腳、橋桁、橋板先後被搞了起來,最終所有的物資安然通過。
從上述的介紹上來看,抗美援朝的確打出了國人的精氣神,也粉碎了美軍戰前所說的一系列大話。
值得一提的是,在抗美援朝的戰場上,除了「金剛川」一戰外,還有一場戰役是被載入史冊的,那就是「上甘嶺」戰役,在這裡也出了不少的英雄。
近期,有消息稱:將圍繞上甘嶺這場戰役中的「張桃芳」戰士,拍攝一部電影《最冷的槍》,由張藝謀大導演執導。目前,已經完成了備案!
從它的故事上來看,這部《最冷的槍》也是一部不輸《金剛川》的大作。
上甘嶺戰役算是抗美援朝的一個轉折點吧!1952年,抗美援朝戰爭的第二年,志願軍來到了上甘嶺這個地方。
當時,美軍調集了幾百門大炮,坦克、飛機也有不少,對上甘嶺發起了轟炸,為的就是能夠快點向北推進。
不過,志願軍4.8萬人用生命來守護這個陣地,43天後聯合國6萬人的軍隊被抵擋住。這一戰後,聯合國軍隊的進攻態勢發生轉變,戰爭的天平也開始向我方傾斜。
戰士張桃芳是上甘嶺上的一員,上甘嶺戰役中,在連續33天的戰鬥中,用了442顆子彈,擊殺了214人。
要知道,那時國內可沒有什麼狙擊槍,完全是憑肉眼來看,危險性也是不小的,畢竟美軍的裝備比我們先進了幾十年。
據說,張桃芳和一個機槍對陣,兩人同時開槍。自己的子彈打死了對方,而對方的掃射距離自己也只有「0.1秒」的逃生機會,算是撿了一條命。
其實,狙擊手的威懾力不在於殺了多少人,而在於他潛在的威懾力,張桃芳無疑做到了。時不時出現的一聲冷槍,給敵人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壓力和危機感。
《最冷的槍》講述的是男主角「張大弓」,因槍法過人,美軍對其進行了天羅地網的圍剿,張大弓臨危不懼,同敵人展開周旋,成功擊敗對手。
雖然故事劇情與真實事件相比,有一點誇大的嫌疑,但故事卻是真實存在的。
對於這部電影的「選角」,筆者更看好吳京。無論是《我的特種兵》,還是《戰狼》,吳京所表現出來的那種氣質,都是很正能量、很有感染力的。
早前,曾有一部電影叫做《兵臨城下》,講述的也是乎狙擊手的故事,而這部《最冷的槍》則被網友稱之為「國版」《兵臨城下》。
由此看來,評價也是很高的。對於這部電影的主角,你認為誰來演最合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