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中旬,紐約古根海姆博物館將在英國牛津郊外的布倫海姆宮舉辦一場卡特倫作品展。乍一看,這似乎只是一個普通的藝術展。可當人們了解過展出舉辦地布倫海姆宮和展品「美國」之後,絕對會同意它「比明星八卦更有梗」的說法。
在這次藝術展中,重點展品「美國」是一尊由18K黃金鑄造而成的馬桶,而且它竟然真的可供遊客使用。
除了展品,布倫海姆宮也非常「有料」,它是英國前首相邱吉爾的出生地,是英國唯一以「宮」命名的私人莊園,還是幾百年前英國用來「羞辱」法國的翻版「凡爾賽宮」。
女王恩賜的「累贅」
18世紀初,荷蘭、西班牙和葡萄牙等老牌殖民國家逐漸沒落,英國一步步朝「日不落帝國」的目標進發。在陸地上,「歐洲霸主」則是法國。
1700年,西班牙國王去世,由於他沒有子嗣,王位繼承權引發皇室中「奧匈派」和「法國派」衝突。法皇路易十四發動對匈牙利的戰爭,如果他成功了,法國將成為歐洲大陸唯一的「霸主」。
法國一路高歌猛進,眼看局勢不對的英國、荷蘭相繼加入這場王位爭奪戰。
1704年,一位叫做約翰·邱吉爾的軍官率領英軍在布倫海姆大敗法國,成功扭轉戰局。大戰結束後,英國女王安妮封約翰·邱吉爾為馬爾伯勒公爵,並在次年由皇室出資為他修建布倫海姆宮。
除了表彰,布倫海姆宮還意在「暗諷」法國這次戰敗,許多英國人至今都把它稱為英國的「凡爾賽宮」。
更有趣的是,布倫海姆宮直到1722年才修建完成。在工程的第七年,安妮女王逝世,皇室內與她政見不同的勢力便停止了撥款,馬爾伯勒公爵這時才發現,修建宮殿的款項已拖欠多時。
於是乎,馬爾伯勒公爵只得自己出錢,硬著頭皮建好了布倫海姆宮。
和邱吉爾「無關」的故居
對於外國遊客來說,又被稱作「邱吉爾莊園」的布倫海姆宮自然就是英國前首相邱吉爾故居的意思。可實際上,這裡並沒有多少與他有關的展品。
準確來說,這裡是邱吉爾家族的私有莊園,「馬爾伯勒公爵」的爵位目前已傳至第十二代,「首相邱吉爾」只是第七代馬爾伯勒公爵眾多孫子中的一位,並非繼承人。這與中國的喬家大院、王家大院情況相似,說其是「故居」並不客觀。
布倫海姆宮佔地850公頃,偌大的故宮竟不及它的十分之一。不過,它的大部分區域都是草地、湖泊和樹林,建築面積非常小。
除了採用巴洛克建築風格,布倫海姆宮的建築元素既有英式又有法式,在英國宮廷建築中極為少見。進入裝潢豪奢的房間裡,各種各樣的藝術收藏品看得人眼花繚亂,其中有不少繪畫作品記錄了馬爾伯勒公爵當年大敗法軍的事跡。
由於是私人莊園,布倫海姆宮有許多區域並未對遊客開放,這讓外地遊客覺得「不太美好」。不過,它室外更為廣袤的綠地、湖泊非常受當地人喜歡,居住在周邊的老百姓都將這裡視作日常休閒的去處。
不得不承認,布倫海姆宮的確與凡爾賽宮有相似之處,但在規模和藏品數量上,它與故宮、凡爾賽宮簡直是天壤之別,說它是英國「凡爾賽宮」絕對是過譽了。
170元上一次廁所不算貴
參觀布倫海姆宮,門票折算成人民幣竟高達170元/人,和真正的凡爾賽宮一個價!難道為了體驗一次黃金馬桶,就得花費那麼多?
前文中提到,布倫海姆宮面積非常大,建築外的區域絕對算得上一處優質的休閒野餐公園。為了方便周邊老百姓,這裡是一次購票全年免費,170元其實是年卡價格。
在為期一個半月的卡特倫作品展中,金馬桶被安放在「首相邱吉爾」出生的房間對面,一個真正的浴室當中,每個遊客被允許使用3分鐘。
這一作品出自義大利藝術家卡毛裡齊奧·卡特蘭之手,是一個真正安裝、工作、可用的廁所,它象徵著平等主義。
卡毛裡齊奧·卡特蘭在義大利爭議非常大,它的雕塑作品直指當今社會中存在的種種矛盾與問題,《自殺的松鼠》《下跪的希特勒》和《米蘭中指》均是其代表作。
黃金馬桶的收藏方古根海姆博物館是一個私立現代藝術博物館品牌,收藏有許多優秀的藝術作品。當年,白宮欲借梵谷名畫《雪景》,結果被古根海姆博物館婉言謝絕,他們表示:「《雪景》不借,如果白宮對黃金馬桶感興趣,我們可以上門安裝。」
不得不說,無論人們有沒有機會在9月去到這個展,去到布倫海姆宮,可關於展品、展出地點甚至展品收藏方這些有趣的故事,都足以讓許多人「吃瓜」吃個夠。
(圖片來自網絡,請作者與本號聯繫,以奉稿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