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還沉靜在安全走完獨庫公路全程的喜悅之中時,車已行駛在庫車往吐和高速G3012方向了,下午兩點二十分上了高速庫車入口,三點四十就到了輪臺縣,入住都護府迎賓館。
藍天白雲下的迎賓館優雅寂靜,在太陽映照下,門前的觀景水池波光粼粼,萬花叢中李廣利、鄭吉等三人的雕塑立於此,有碑記。
據史料記載,漢武帝太初三年,李廣利奉命率6萬漢軍遠徵大宛(今烏茲別克斯坦),從敦煌出發,揮師西進,後凱旋班師,武帝大宴群臣,封李廣利為海西侯,以表彰其功勳。
我對碑記感興趣的原因,是我們縣一直以「海西古國」著稱,還以悠久的「海西古國」文化為依託,修建了海西公園,也立有李廣利將軍的塑像。
都護府迎賓館前的美食街生意不錯,這家魚火鍋口味很好,份量多的吃不完。
明天要跑沙漠公路,必須提前把油箱加滿。趁著樓內的亮光,我倆細心的把床車內部用一次性桌布蓋好,就連駕駛的座位都包得嚴嚴實實,防止細沙吹進車裡。
原定早上四點起床,四點半出發,一想到明天輪臺到且末560公裡的沙漠公路,既興奮又緊張,迷迷糊糊到凌晨一點才入睡,一覺就是早上五點。匆匆收拾一下,不到六點半就離開了,路燈還在亮著。
七點鐘到了「輪臺--塔中」這個有紀念意義的路牌處,四十分鐘到了塔裡木沙漠公路的起點。
喜歡自駕的人誰也不會對塔裡木沙漠公路感到陌生,它不僅能欣賞到雄壯的大漠美景,而且還能見到千年的胡楊林。
在沙漠公路約70公裡處,胡楊千姿百態,傲立沙漠,由衷的感嘆生命的頑強。胡楊在水分充足的條件下,有"活千年不死,死千年不倒,倒千年不朽"之美譽,又被譽為「活著的化石樹」。
過了千年胡楊林,就到了塔裡木河大橋,清澈的塔裡木河靜靜的流淌,四周都是低矮的灌木叢,有一處種著綠油油的莊稼,向日葵長勢旺盛。
沙漠公路0公裡碑處到了,相信在此打卡的人一定是100%。在沙漠公路100、200、300公裡處留影的人也很多。
1993年,塔裡木油田為開發塔克拉瑪幹沙漠腹地油氣資源,修建了縱貫塔克拉瑪幹沙漠的沙漠公路。它也是南疆通往外界的一條重要通道。
塔克拉瑪幹沙漠是中國最大沙漠,世界第二大流動沙漠,每年向南移動兩米。為了防沙固沙,在沙漠公路上每隔四公裡就有一個水井房,通過發電機的動力,抽出地下水,每天定時灌溉這條公路兩邊的植物。
奔馳在沙漠公路,有時你根本就感覺不到,這是在中國最大的沙漠中行駛。因為公路兩邊約30米的防護林帶就像小樹林,養護得非常好。防護林帶是人工栽種的紅柳、沙棗、梭梭等耐旱沙生植物。
這是第21號水井房,有宿舍、機房和管理間,一般都是夫妻倆,他們從每年3月中旬到10月底常住在此,每天徒步數公裡,照料路旁脆弱的植被,確認滴灌管線的完好。
進入到沙漠深處,沙漠一望無際,感覺自己像大海中的一葉扁舟。遠處不見植物,沙丘連著沙丘,延綿到天地之間,除了荒涼還是荒涼。
「只有荒涼的沙漠、沒有荒涼的人生」,中國石油兩句很勵志的標語。車外溫度38度,耳黑熱的伸舌頭,只顧著喝水。
在沙漠公路行駛並沒有想像中的恐怖,區間測速60公裡,因為有很多長長的上坡和下坡路,加上我們的僥倖心理,超速了好幾次。
中午到了塔中鎮,也是區間測速終點,這裡是穿越沙漠公路腹地的中心驛站,也是唯一供途中休息、住宿、用餐、加油的必經之地。
午餐時候司機們都在議論,說沙漠公路區間測速就是總時間夠了也不行,心情一下子低落了許多。十天後果然收到了扣6分的通知單。
過了塔中鎮就是315國道,兩邊沒有了之前的綠色植被,只有枯黃的蘆葦護坡,限速也是60。
沙漠公路像一條遊弋茫茫沙海的黑色長龍,順著沙丘起伏延伸,近兩百公裡看到的都是眼前的柏油路和兩邊一望無際的沙漠。
車外溫度39度,有點擔心會爆胎,今天還算幸運,沒有什麼風,只看到三股細細的龍捲風。五點半開始路旁開始有了綠色植被,快到位於崑崙山下的且末縣城了。
因為還沒有完全走出沙漠的緣故,且末縣城的空氣火辣辣的,車身熱得燙手。還是不能開車窗,萬一夜裡颳大風,細沙就會進到車裡,前功盡棄。
第二天早晨起得比較遲,十一點開始往若羌縣城方向跑。開出且末縣城不遠,又有一片美麗的胡楊樹,車外熱浪滾滾。
315國道兩側都是荒涼的沙漠,沒有防沙、治沙措施,顯示車外溫度39度、40度,離若羌縣城八十公裡時候達到42度,還是擔心輪胎出問題,因為兩隻輪胎都受過傷。
下午經過三個檢查站執勤點,限速都是每小時60公裡,我們吸取昨天教訓,規規矩矩不敢超速。過了1577執勤點,很快就進入若羌縣城。
若羌紅棗、若羌灰棗聞名全國,買了點。若羌城區空氣非常乾燥,感覺路面都有點燙腳。樓蘭博物館就在我們入住的賓館200米遠,順道參觀一下。
樓蘭是羅布泊地區的代名詞,博物館整座建築具有濃鬱的古樓蘭建築特色,其中一側的建築模仿著米蘭佛塔建造,另一側則是現代建築樣式,浮雕著一個按樓蘭女屍復原的貌如天仙的美女。
目前樓蘭博物館館藏各類文物607件,主要以木器、青銅器為主,分別出土於樓蘭古墓、樓蘭古城、米蘭遺址、羅布泊南古城遺址、小河墓地等。
鎮館之寶有從樓蘭遺址和小河墓地出土的8具成人和兒童的乾屍等。最具樓蘭文化代表的文物有從樓蘭古墓中採集的皮靴、錦和米蘭遺址出的木簡,展現了當時絲綢之路經濟、文化交流的繁榮面貌和盛極一時的樓蘭古國。
第三天,八點四十分出發,目的地是青海的花土溝鎮。還是沿315國道走,車子不少,尤其是大貨車,道路兩側沒有一絲綠意,灰塵漫天飛舞。
加足了油,在1551執勤點開了限速單,限速80。國道兩邊是一望無際的戈壁灘,空氣灰濛濛的,相繼通過羅布泊4、3、2、1號橋,十一點二十分到達穿越羅布泊左轉彎路口。
羅布泊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東南部湖泊,由於形狀宛如人耳,被譽為「地球之耳」,又被稱作「死亡之海」,這次沒有計劃去羅布泊,已經遠遠看到阿爾金山的影子。
十一點五十分進入山區道路,限速40。剛進山區道路海拔是2124米,阿爾金山看起來山體並不高,但最高海拔達到3597米,山上寸草不生,山溝倒有低矮的綠色植物,山裡溫度25度左右。
阿爾金山國家級自然保區位於新疆、青海、西藏三省區交界,在新疆東南,橫跨若羌、且末兩縣,該地區地形封閉、地貌複雜、空氣稀薄,平均海拔為4000—4500米,面積約為4.5萬平方公裡,是我國最大的一個高山自然保護區,同時也被人們稱為「生命禁區」,難怪海拔越跑越高呢。
下午一點四十分出山,又限速80,兩點五十九分到新疆的最後一個檢查站依吞布拉克執勤點接受檢查,意味著離開新疆,進入青海。
今天也是沒有超速,一路上有多個測速點,大貨車也很多,所有的車在山裡像烏龜爬,這樣也好,更安全。四點入住酒店,7月中旬的青海氣溫只有26度左右,和若羌、且末比涼爽多了。
至此,在新疆16天共5093公裡自駕遊圓滿結束,永生難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