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流逝,歲月無痕。十八年轉眼即逝,至今,我仍然懷念著在若羌縣工作的日子,懷念著若羌紅棗的脆甜。那時,我在若羌縣兵團農二師三十六團的武警某部擔任政治指導員,雖說沒有走遍若羌縣,但也去過一些鮮為人知的地方。在黃沙漫漫的季節,我度過了六個月的難忘軍旅歲月。
2002年3月底,我打上背包,坐上庫爾勒至若羌縣三十六團的夜班車。下午出發時,天還沒黑,走著走著,不知什麼時候已到了深夜。半夜醒來,隔著車窗,我看見外面漆黑一片,隱約能看到路邊粗大的胡楊樹,還有白色的沙漠。那時我心裡真的有著無限感慨,仿佛就像這浩瀚的沙漠,有時安靜得可怕,有時猶如沙暴肆虐。
那個年代,三十六團團部不大,算是沙漠邊緣的小綠洲。但這裡種植的蟠桃,卻是獨一無二的水果。一般本地人吃不上,快到成熟時,全被外地老闆包園了。聽說蟠桃全部空運到北京等大城市去了。三十六團的蟠桃,又大又甜,熟透後就像一包糖水,甜進人的內心,讓人思念一生。
在若羌縣,我見到了有生以來最可怕的黑色沙塵暴,那是四月初的一天,西北方向突然出現黑壓壓的烏雲,並以極快的速度向這片綠洲而來。當黑色的沙暴來到跟前時,可以說是伸手不見五指,大概半個多小時後,沙暴就小了很多,這樣一直持續到第二天黎明。
起床後,走到戶外看看,到處是沙子,到處是被沙暴吹得亂七八糟。記憶最深的是,每棵樹的北面樹皮上,都覆蓋了一層硬硬的黑土,用手指都難以摳下來。這樣的天氣,也只有春天才會發生,其他季節幾乎沒有這樣大的沙塵暴。
如今,三十六團改成了米蘭鎮,是以米蘭古城命名的兵團小鎮。十多年未去,我也不知道這裡的發展究竟有多大變化。記得,我和戰友曾到團部不遠的沙漠裡尋找米蘭古城,那是一處破敗的古代遺址,到處是殘垣斷壁,只有一種佛塔矗立在沙海裡,見證了這片土地的歷史變遷。
當若羌縣紅棗成熟時,我被調到機關任宣傳幹事,就戀戀不捨地離開了這裡。臨走時,戰友說若羌縣的紅棗熟了,我帶你去採摘一些,帶回去讓家人和戰友們品嘗一下,要讓他們知道這裡雖環境差些,但是水果卻很甘甜可口。
若羌縣,屬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管轄,是全國轄區總面積最大的縣,土地面積為20.23萬平方公裡(相當於兩個浙江省的面積)。西南接且末縣,北鄰尉犁縣、鄯善縣和哈密市,東與甘肅、青海交界,南與西藏接壤,西北就是大沙漠。
若羌,取西域古國名命名。西漢時期,若羌為西域婼羌、樓蘭(鄯善)屬地,是西域三十六城郭諸國中的小國。這裡也是古絲綢之路南道上的交通咽喉,張騫、班超、玄奘等歷史人物曾在這裡留下了不可磨滅的足跡。
如今的若羌縣城,不僅是塔克拉瑪幹沙漠邊緣的綠洲,也是歷史悠久的人文自然古地。要想詳細了解若羌的歷史,不妨到縣城的樓蘭博物館,在這裡可以看到古代的歷史遺物,還可以弄清楚樓蘭王國消失的秘密。若羌縣是一處極具獨特魅力的地域,值得人們去探尋更多的未知事物和歷史。
若羌縣曾是多種文化交流、互化、傳播的孔道,又一度是最開放的地域之一。其境內共擁有樓蘭古城、米蘭古城、海頭古城三處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還有小河墓地、羅布泊等墓葬和人文景觀。境內的阿爾金山自然保護區,是全國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動植物王國,又是全國的阿爾金山——羅布泊野駱駝保護區。
說實話,我是非常喜歡若羌縣的,喜歡這裡神秘的樓蘭等歷史遺蹟,喜歡到羅布泊實地探險,喜歡若羌紅棗、米蘭鎮的蟠桃,更喜歡阿爾金山無人區的奧秘。因此,若羌縣先後評為「全國紅棗產業龍頭縣」、「中國紅棗之鄉」,併入選「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