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把目光看向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縣時,我心裡突然會冒出一些人生感悟:人性、善良、虛假、欺騙……等等詞語。因為我對尉犁縣並不陌生,早在二十年前,我就去過尉犁縣城和小海子,回憶當年,猶如昨天。說起來,有點愛恨交加的味道。
第一次去尉犁縣,那時我還在庫爾勒市的部隊上,正值節日放假,一個朋友拉著我去尉犁縣小海子水邊玩,說那裡的野魚多,當地人的烤魚很美味。朋友駕車從庫爾勒市出發,感覺沒多長時間就到了尉犁縣城,他喊上自己的朋友,我們就向小海子方向駛去。
沿途,剛開始有很多棉花地,溝渠縱橫,柳樹、楊樹擦身而過,再繼續向前,逐漸出現了戈壁沙丘,胡楊樹一片連著一片,這就是沙漠綠洲的邊緣,一派與城市不同的別樣風光。世界最大的內陸河流經這裡,最後慢慢消失在羅布泊地域。
尉犁,又稱「羅布卓爾」,由羅布泊而得其名,意思是水草豐腴的湖泊。地處庫爾勒市南五十公裡,向南分布著兵團第二師管轄的團場,礦產資源,旅遊資源非常豐富,巴州人稱之為庫爾勒的「後花園」。
漢代的尉犁,為西域三十六城郭諸國之一的渠犁國屬地。西漢太初四年(公元前101年),貳師將軍李廣利兩次徵伐大宛滅了渠犁國,從那時不再設置國王,只設城都尉受理各種事宜,因此《漢書》稱之為「渠犁城」。
關於尉犁縣的人文歷史,在此不再探究和追溯,因為這片地域,雖短暫地被異族控制,但最終還是歸屬中原王朝集中統一管理,只不過在冷兵器時代,戰爭和掠奪時常發生,加上交通、信息等落後,難免會出現一度失控。
如今,隨著時代發展,新中國成立後的尉犁縣,無論是城鎮建設,還是農村自然面貌都發生了巨大變化。二十年前的尉犁縣城,真的還不如內地發達地區的小鎮,現在的變化,雖算不上發展迅速,但也在新疆也算是獨具民俗特色的縣城了。
那天,我們在小海子邊釣魚、燒烤,在附近的沙丘體驗大漠的浩瀚,家人和孩子們開心得不亦樂乎。我知道水源對新疆的重要性,就像生命離不開空氣,魚兒離不開水一樣。塔裡木河在這裡逐漸消失,但也在這裡形成了一個又一個小湖泊,哺育了居住在這裡的各族人民。
其實,在新疆很多地域是不缺少水的,豐富的地下水、泉水、雪融水等,滋潤著一片片綠洲。因氣候、地理、開荒等諸多因素,特別在沙漠地帶,水源就成了大問題。向沙漠進軍,自然是需要充足的水源,在國家合理利用水資源之下,我們相信新疆的沙漠終會變成大片綠洲。
尉犁縣就是沙漠邊緣上的綠洲,自古以來,人類這裡開荒屯田,時至今日,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一些戈壁荒漠被改造成了桑田,成為支撐當地經濟發展的又一助力。如今,那些大片的胡楊,成為人們眼裡的風景,羅布村寨的打造,為當地旅遊帶來了發展動力,當地更多的烤魚、烤全羊等美食,吸引著疆內外遊客不斷來探訪羅布泊、沙漠胡楊的神秘。
第二次到尉犁縣,那是因為被戰友介紹的一個老鄉騙了。2000年,在工資不算高的年代,四千元也算一筆不小的數目了。當時有兩個親戚想到新疆當兵,就託我辦理此事,剛好經戰友介紹認識了尉犁縣某單位的老鄉,他說可以幫助辦理遷戶,然後直接在尉犁縣入伍。當時我就相信他了,結果錢給他後,就不見了他的消息。
後來,我越想越生氣,心想連部隊的人也敢騙。於是趁休假期間,我就趕到尉犁縣找這個所謂的老鄉了。經過多處查找,終於問到了他的單位,但是得到的結果卻是他被抓了起來,說是在任職期間多次騙取他人財物,最終得到了正義宣判。
既然得到如此下場,也算是自作自受,錢是要不回來了,只好作罷。但是我卻得到了一個教訓:不太了解的人,最好別相信;做人要有誠信,不要太壞,否則就會有報應和因果。這就是我去尉犁縣的經歷,那時的尉犁縣城不大,發展有點緩慢,相比今天,尉犁縣的變化確實不小。
一個人要知恩圖報,就算不能報答,也要牢記在心裡。如果要是忘恩負義,那就是品質和道德的問題。回顧過去,在新疆近三十年,我也遇到了很多善良的人,有當兵時的戰友、軍校同學、單位上同事和領導,認識的老鄉、朋友等,以及在文學道路上結識的志同道合的師友,他們對我的幫助和誠心,我一生都銘記在內心,終有一天,我會以某種方式回報他們。但也真正認識了一些勢力的人,他們只是我人生旅程中匆匆過客,之後再也不會相見和往來。
尉犁縣境內,有興地巖畫、興地烽燧、營盤古遺址、孫基烽燧、都拉裡古城等歷史遺蹟,見證了這片地域厚重的人文歷史。除此之外,豐富多彩的自然人文也值得世人關注,比如,胡楊人家、胡楊生態園、尉犁羅布人村寨、呼亞格雕塑園、白爾地湖與喀爾曲尕民俗文化村,這些都具有明顯的地域特色。
我個人認為,還是尉犁縣的水中胡楊、沙漠胡楊值得觀賞,其次還可以在湖邊品嘗地道的羅布人烤魚。另外據了解,格爾木至庫爾勒的火車即將開通,在新疆境內途徑尉犁縣、若羌縣,這樣就貫通了新疆和青海的大交通局面,沿途可以近距離欣賞茫茫沙海、金秋的胡楊。新時代,生活過於美好,珍惜生命,珍惜眼前,才至於虛度短暫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