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堂新在養殖基地裡嘗試養羊,期望為貧困戶開拓更多致富門路。
「還是有很多地方不懂,來看看他怎麼養。」近日,隆安縣布泉鄉巴香村貧困戶農小青來到巴香龍鳳特色種養專業合作社咘卜養殖基地,向致富帶頭人陸堂新請教養牛經驗。從2016年起,農小青就跟著陸堂新一起養殖肉雞,2019年實現脫貧摘帽。去年開始,陸堂新轉向養殖肉牛,農小青也跟著養了5頭牛,一年收入4萬餘元,他靠這筆錢進一步擴大了養殖規模,還清了家裡建房時借下的多年欠款。
見到陸堂新時,他正在養殖基地裡忙活,養殖的肉雞已經全部賣出,他正在給牛、羊粉碎草料。咘卜養殖基地投產時養殖項目是肉雞,致富帶頭人陸堂新在這個基地帶動村裡22戶貧困戶發展養殖,如今21戶已經實現脫貧摘帽。巴香村委養牛場建成投入使用後,陸堂新覺得養牛也是個不錯的項目,從去年開始加入了養牛的隊伍,跟著他一起發展養殖的貧困戶見到致富帶頭人養牛,也紛紛加入進來,如今每家每戶都養有幾頭牛。
今年,陸堂新又開始嘗試養羊,第一批進的羊不多,養了一段時間感覺不錯,計劃再進一批擴大養殖規模。「這幾天有不少人來了解我的養羊情況,我說先自己養一段時間,要是好就大家一起做。」陸堂新說。
巴香村位於布泉鄉東南部,屬於大石山區貧困村,是隆安縣「十三五」期間整村推進貧困村。2015年全村精準識別建檔立卡貧困戶344戶1325人,貧困發生率30%。目前,還有4戶7人未脫貧,貧困發生率為0.26%。由於人多地少,村民家庭收入80%來自外出務工,全村勞動力1210人中外出務工的就有998人。
如今,巴香龍鳳種養專業合作社和邦福養牛合作社通過發展肉雞、肉豬、育肥牛養殖項目,使巴香村村級集體經濟年收入突破13萬元,村民也在合作社的帶動下,大力發展養殖產業。巴香村形成了村有主導產業、戶有增收項目的產業化扶貧格局。
巴香龍鳳種養專業合作社成立於2017年10月,合作社充分發揮養殖示範戶的引領作用,採取「1+9模式(即1個養殖大戶帶動發展9個建檔立卡貧困戶進行科學養殖),依託種養專業合作社下設的4個養殖基地優勢,輻射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科學養羊、養豬、養雞、養鴨,並扶持72戶貧困戶開展試點規模養殖。對口扶貧後盾單位市政府辦公室以獎代補補助貧困戶每戶6000元,共計扶持貧困戶43.2萬元。
2018年3月,巴香村委養牛場建成並投入使用。巴香村委將養牛場出租給邦福養牛合作社經營,合作社每年支付給村委5萬元租金。巴香村黨(總)支部和邦福養牛合作社還通過村企聯建,採取「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生產經營模式,合作開展養殖。邦福養牛合作社不定期以跟班學習養牛技術的方式對貧困戶進行輪訓,長期高價收購周邊村民的玉米稈、象草等飼料和幹(溼)牛糞,免費為咘卜屯農戶提供液態肥和沼氣,免費為全鄉養牛貧困戶提供防疫、診治服務。
「以前我們村12個屯全是泥土路,車子進不來,現在全是硬化路,這幾年村容村貌變化太大了。」巴香村村支書黃業星介紹,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巴香村不僅基礎設施建設取得了長足進步,而且通過發展產業帶動村民收入節節攀升,2017年實現整村脫貧摘帽,「如今,村民們通過發展產業掙到了錢,大家說起來都是笑眯眯的。」